營養午餐傳說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這種遊樂器材超棒的(就是照片裡那個),我們一群人吊在繩索上,輕鬆輕鬆的,很適合聊天。話題一直轉來轉去,不知道哪裡岔開了,跑到了營養午餐。

 

孩A:「營養午餐超難吃的!」

孩B:「對啊,超級,而且還規定要吃完。」

孩C:「為什麼一定要吃完啦?」

 

這實在是老問題,從我小時候就這樣啦,等你們長大就懂了。(咦?)

 

當然沒有啊,沒有懂!我長大那麼久了都快老了現在還是不懂!

 

於是我問小孩:「老師有說為什麼要吃完嗎?」

「沒有啊。」

「怎麼可能解釋。」

「反正就是要吃完啊。」

「老師說要吃完,不然你要怎麼辦?」

「沒吃完要被處罰耶!」

「沒吃完要一直吃,有人一直吃到放學都沒吃完。」

 

我想到那條被Seligman選中的倒霉的狗,在深沉無助的絕望中被電擊著。(呃,營養午餐是一場習得性失助的實驗嗎?)

 

不過人可不是狗,學校也不是精密控制的實驗室,我想小孩應該有自己的對策。我問小孩:「那麼,你們都乖乖吃完嗎?不會吧。」

 

果然,在小孩一人一句的故事接力之中,一場關於支配與抵抗的、營養午餐的傳說慢慢浮現。

 

raw-image

(其實也有好吃的營養午餐啦………這份午餐曾讓英國女孩感到羨慕喔) 
photo source: NeverSeconds

 

(A)抵抗—秘密行動

孩:「當然是沒有吃完啊,你知道要怎麼樣可以不吃完嗎?關鍵就是便當盒啊,便當盒要不透明的,不能被看到裡面,這樣你沒吃完趕快蓋起來,就沒人知道啦。」

 

我心想,「你那點小把戲,怎麼可能沒人知道。」

 

我問她:「真的沒人知道嗎?」

孩:「對啊」,她想了想又說:「有時候會跟同學講啦,不過你不能跟會告密的人講。要是你被老師發現,那就慘了。」

 

(B)抵抗—不合作

我:「那個一直吃到放學的小孩,是怎麼回事?」

孩:「他就吃很慢啊。」

我:「也太慢了吧。」

孩:「可是如果是炸薯條或他喜歡吃的東西,他就吃很快,然後去裝第二次。」

我:「咦?那他根本不是吃很慢啊,他是不喜歡吃吧。」

孩:「大概吧,可是老師說一定要吃完。」

我:「那吃到放學還沒吃完怎麼辦?」

孩:「那老師也只好叫他收起來啊。」

 

(C)抵抗—借箭1

我問一個小孩:「那你有被告密過嗎?」

孩:「有啊,不過我都會比他先告密。」

我:「你是說在他告密之前你就先去告密?」

孩:「對啊,只要這樣老師就會處罰他,我就安全了。」

我:「可是他不是也可以告你嗎?」

孩:「他被告密以後,老師不會聽他的啦。」

我:「可是這樣他好慘。」

孩子翻了個「你好天真」的白眼:「那不然要我被處罰嗎?」

 

(D)抵抗—借箭2

孩:「如果遇到我討厭的人,我就會故意給他裝很多。」

我:「也太壞心。」

孩:「沒辦法啊,要是輪到他打菜,他就會故意給我裝很多。」

我:「也太悲慘。」

孩:「而且有一個人說要減肥,大家就每次都故意給她裝很多。」

我:「幹嘛這樣啦……。」

 

社會學家Scott主張,在社會場域裡,支配菁英會不斷努力去維繫對從屬團體的控制與影響力,而從屬團體則會根據支配菁英的統治技術,設計策略來阻礙或逆轉這樣的控制。他說:「就像佃農與地主、獄卒與罪犯、醫護人員與精神病患、老師與學生以及老闆與員工的特殊制度環境」。

 

光是這個下午幾個孩子的閒聊,就只是營養午餐這件事情,教育現場的小孩們就發展出好多種對抗權力的方法唷。像是「不合作運動」,因為我這幾年才開始關心社會運動,還以為是「運動界」最近才開始流行起來,沒想到「小孩界」裡早就有人熟練地使用了。

 

raw-image

真・「不合作運動」的代表人物,印度聖雄甘地
維基共享,公有領域

 

我問那個擅長「先告密先贏」的孩子:「如果有一種方法,可以讓你保護自己不會被處罰,你還會想要告密嗎?」

 

她一開始完全聽不懂我在說什麼鬼話,我又想到那條倒霉的Seligman的狗,因為對現況太過「無助」,以致於她大概很難想像除了現況之外的可能性。

 

我試著重說一次:「就是說啊,假如啦,假如有一種方法,可以讓你保護自己不會被處罰,就算他去告密你也不會被處罰,譬如說在這裡,啊就沒人會處罰妳,那妳還會先跑去告密嗎?」

 

她說:「不會啊,誰那麼無聊啊。」

 

不知道會不會有那麼一天,我們都不用再做這種無聊的事。

 

 


更多【好孩子權力故事】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盧駿逸的沙龍
662會員
121內容數
我和朋友共同分享、推動「合作式教育」的概念,試著建立由父母、小孩與教育者共同合作、建構的教育場域。在這個寫作計畫中,我想要寫下我在教育現場的記錄及相關問題的思考,希望能讓讀者和我一樣,在繁雜的教育/教養現場得到些微的救贖,且保有討論和省思的空間。
盧駿逸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0/12/18
今天跟一群高中生們開同學會。我和這群少年從他們三四年級時開始每週定期聚會上課,直到六年級。後來他們各奔東西,長出各自的身高和智慧。其中有一個少年問我:「現在上課的小孩裡,有跟我們當初一樣的人嗎?」
Thumbnail
2020/12/18
今天跟一群高中生們開同學會。我和這群少年從他們三四年級時開始每週定期聚會上課,直到六年級。後來他們各奔東西,長出各自的身高和智慧。其中有一個少年問我:「現在上課的小孩裡,有跟我們當初一樣的人嗎?」
Thumbnail
2020/11/21
最近騎士團(我所屬的在家自學社群)的低年級裡有排擠的情況。為什麼人會排擠人?為什麼人會被排擠? 有別於好人/壞人、成熟/幼稚的二分法,在這次的事件裡,牽涉其中的成員們有各自複雜的樣子。 事情的面貌,我覺得要從孩子們的組成開始說起。
Thumbnail
2020/11/21
最近騎士團(我所屬的在家自學社群)的低年級裡有排擠的情況。為什麼人會排擠人?為什麼人會被排擠? 有別於好人/壞人、成熟/幼稚的二分法,在這次的事件裡,牽涉其中的成員們有各自複雜的樣子。 事情的面貌,我覺得要從孩子們的組成開始說起。
Thumbnail
2020/11/13
教養專家列出父母不要對青少年做的事,包括侵犯隱私、總是懷疑質問、全方位監控、沒經過他人同意逕自拿取他人物品。跳脫「成人vs小孩」的情境時,這些毫無疑問是不尊重人、不道德甚至違法的行為。當一個人因為這些狗屁倒灶的事情反擊,為什麼要被形容為「叛逆」或「地雷」呢?
Thumbnail
2020/11/13
教養專家列出父母不要對青少年做的事,包括侵犯隱私、總是懷疑質問、全方位監控、沒經過他人同意逕自拿取他人物品。跳脫「成人vs小孩」的情境時,這些毫無疑問是不尊重人、不道德甚至違法的行為。當一個人因為這些狗屁倒灶的事情反擊,為什麼要被形容為「叛逆」或「地雷」呢?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曾經有個信佛的老師跟我說信解行證,他說先相信它;找到道理解釋它;然後付諸行動執行;最後才能得到證明。 人往往是反過來,希望先證實效益,才要執行,結果總落得裹足不前。
Thumbnail
曾經有個信佛的老師跟我說信解行證,他說先相信它;找到道理解釋它;然後付諸行動執行;最後才能得到證明。 人往往是反過來,希望先證實效益,才要執行,結果總落得裹足不前。
Thumbnail
童四心得_1 @ 2022 5/15 〔童年四班 神燈劇場 義凱班〕
Thumbnail
童四心得_1 @ 2022 5/15 〔童年四班 神燈劇場 義凱班〕
Thumbnail
運動會讓你比較快樂 還是吃大餐會讓你比較快樂
Thumbnail
運動會讓你比較快樂 還是吃大餐會讓你比較快樂
Thumbnail
直升機父母現象 早餐店被餵食的小孩 被全方位照顧的國小高年級生 聽爸媽話的社會新鮮人 教養方式對孩子的影響 生存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培養 對生活的掌控感是安心的來源 自我價值感是來自於生活之中
Thumbnail
直升機父母現象 早餐店被餵食的小孩 被全方位照顧的國小高年級生 聽爸媽話的社會新鮮人 教養方式對孩子的影響 生存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培養 對生活的掌控感是安心的來源 自我價值感是來自於生活之中
Thumbnail
孩子不只是孩子,還有更多家庭、社會等問題,秤斤論兩只是一種量詞,卻也是一種社會氛圍,階級複製、家庭不利、文化不利永遠存在,差別的是,我們願意提供更多資源給孩子,讓孩子安心就學,但不是濫用資源而沾沾自喜!
Thumbnail
孩子不只是孩子,還有更多家庭、社會等問題,秤斤論兩只是一種量詞,卻也是一種社會氛圍,階級複製、家庭不利、文化不利永遠存在,差別的是,我們願意提供更多資源給孩子,讓孩子安心就學,但不是濫用資源而沾沾自喜!
Thumbnail
恐怖的用餐時間 不吃飯!那你就餓死吧!  這句話,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小時後多少少聽過主要照顧者這麼對我們說。 多麽嚴重的詛咒呀!可是為什麼最愛我們的人要這麼詛咒我們?而且我們做錯了什麼,必須受到這樣嚴厲的言語暴力?這是多數孩子們心裡的疑問。然而不吃飯也是多數家長心裡的刺。我到底“應該”怎麼做?許多家
Thumbnail
恐怖的用餐時間 不吃飯!那你就餓死吧!  這句話,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小時後多少少聽過主要照顧者這麼對我們說。 多麽嚴重的詛咒呀!可是為什麼最愛我們的人要這麼詛咒我們?而且我們做錯了什麼,必須受到這樣嚴厲的言語暴力?這是多數孩子們心裡的疑問。然而不吃飯也是多數家長心裡的刺。我到底“應該”怎麼做?許多家
Thumbnail
小孩吃飯的議題,根據統計,是親子教養中長期排名第一的問題。而這問題困擾著我也超過5年了!
Thumbnail
小孩吃飯的議題,根據統計,是親子教養中長期排名第一的問題。而這問題困擾著我也超過5年了!
Thumbnail
上學期的課程結束後,我與共學家長們(同時是共學夥伴)做了討論,在過程中我發現大家似乎覺察到同一種困境──那就是「課堂」的「上下課時間」把小孩綁住了,也把大人自己綁住了。於是夥伴提了一個方式,這個學期他們想要以「主題」來設計課程內容,並且打破上下課時間的限制。
Thumbnail
上學期的課程結束後,我與共學家長們(同時是共學夥伴)做了討論,在過程中我發現大家似乎覺察到同一種困境──那就是「課堂」的「上下課時間」把小孩綁住了,也把大人自己綁住了。於是夥伴提了一個方式,這個學期他們想要以「主題」來設計課程內容,並且打破上下課時間的限制。
Thumbnail
一周了,改變了許多的習慣和做法,以前孩子上學,早餐以他吃飽了上學,偶爾自己在家做,大部分因應小孩想吃的就外出吃。
Thumbnail
一周了,改變了許多的習慣和做法,以前孩子上學,早餐以他吃飽了上學,偶爾自己在家做,大部分因應小孩想吃的就外出吃。
Thumbnail
「擅自為他人決定」在一個沒有極大權力差距的關係之中,是多麼容易被辨識、因而難以理直氣壯的事。可是一旦被包裝成「教養」,由於大人與小孩權力差距過大的關係,小孩即使提出抗議,也通常不被大人所理解或接納。
Thumbnail
「擅自為他人決定」在一個沒有極大權力差距的關係之中,是多麼容易被辨識、因而難以理直氣壯的事。可是一旦被包裝成「教養」,由於大人與小孩權力差距過大的關係,小孩即使提出抗議,也通常不被大人所理解或接納。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