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方格精選

為什麼我們常在生活中做出錯誤判斷?談「基本歸因謬誤」/Nir Eyal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許多我們生活中常做的錯誤選擇、找理由原諒自己、卻不願意給其他人相同的機會和考量,是因為人性中天生會犯「基本歸因謬誤」。雖然這種傾向有一些意外的優點,但在現代社會之中,如果能先給別人另一個機會,或許反而對自己更好。

Nir Eyal
以心理學、科技、以及商業彼此融合寫作見長,任教於史丹佛大學商學院;文章作品散見於TechCrunch、Forbes、Psychology Today等網站。本站已獲作者獨家授權編譯其作品。著作《Hooked: How to Build…tuna.toa
有一天,我坐在電影院裡,準備好足夠支撐三個小時的爆米花和可樂,正在好好欣賞一部已經期待了兩年的續集播映。開演15分鐘以後,主角正要跟壞人開打,一個女的才打開門進電影院;她在找位子的時候,剛好擋住了我的視線,害我錯過了最精彩的鏡頭。
「幹什麼啊,沒搞錯吧這女人!」,我心裡一邊唸著,一邊往旁邊伸頭,避開被她遮住的畫面。
一個星期之後,我跟朋友去看另一部電影;外面傾盆大雨,而且還超級塞車。當我渾身濕透進電影院時,片子已經開演了。我不得不打開手機的補光燈找座位,還不小心準準踩中了一位觀眾的腳。
周圍當然傳出了嘖嘖聲和重重的嘆氣聲,顯然他們心裡想的也是「幹什麼啊,沒搞錯吧這傢伙!」
這時候我是怎麼想的呢?
「關我啥事啊,誰叫外面下大雨又塞車,不然我哪可能會遲到!」

「基本歸因謬誤」出現了

所謂「基本歸因謬誤」(fundamental attribution error),就是「我們會用不同的標準來評判自己和他人」。
(編譯/ Fred Jame


本文已獲作者授權並經本站重新編輯,未經書面許可禁止轉載。本站文章提供付費授權轉載或出版,請參閱授權說明、或來信 ask@tuna.to 洽詢。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喜愛」圖像、也歡迎分享到社群網站上!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2915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吐納商業評論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avatar-img
1.4K會員
2.0K內容數
為您送上頂尖作者的最新管理與科技產業思維。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在Scrum方法中,Product Owner是產品成功與否的靈魂人物。產品如果成功,Scrum模式才能繼續實行;這對團隊的生死存亡影響很大,所以組員一定要充分瞭解其職責、以及如何提供幫助。
我跟其他人格格不入的建議、讓他們覺得奇怪的做事方式、再加不懂得拐彎抹角的講話風格,雖然建立了一些功績,但也埋下了離開的遠因。那一年拿到的最高獎金,或許證明了我某些方面是對的,但也可以說是Apple給我的「分手禮物」。
對於某些產業、或是區域性的行銷活動而言,粉絲數不是太多、但性質非常集中的「微型網紅」,有時候是更有效的祕密武器。但每個網紅都有自己的風格、自己的做事原則、甚至也有自己的品牌。有效溝通、不要強加太多限制,才能發揮他們的行銷潛力。
有些朋友可能聽過,筆者有「三不演講」的原則:一是不為單一企業演講、二是不幫人賺錢而演講、三是不為大學生演講。本文中就告訴大家原因、以及關於「學生創業」的一些思考。
有很多無法量化、難以測量的個人特質,其實比企業經常要求、並且用來評鑑員工的「專業技能」更加重要,而且往往沒有辦法透過教授和學習來養成。對於許多組織來說,這五大類的「真實技能」,才是分出勝負的關鍵。
身為工程師,我認為任何問題都有解答。市面上有很多教你如何排除系統錯誤、修理電話、冰箱等物品的書;但你找不到任何一本幫員工排除問題,提升績效的書。
在Scrum方法中,Product Owner是產品成功與否的靈魂人物。產品如果成功,Scrum模式才能繼續實行;這對團隊的生死存亡影響很大,所以組員一定要充分瞭解其職責、以及如何提供幫助。
我跟其他人格格不入的建議、讓他們覺得奇怪的做事方式、再加不懂得拐彎抹角的講話風格,雖然建立了一些功績,但也埋下了離開的遠因。那一年拿到的最高獎金,或許證明了我某些方面是對的,但也可以說是Apple給我的「分手禮物」。
對於某些產業、或是區域性的行銷活動而言,粉絲數不是太多、但性質非常集中的「微型網紅」,有時候是更有效的祕密武器。但每個網紅都有自己的風格、自己的做事原則、甚至也有自己的品牌。有效溝通、不要強加太多限制,才能發揮他們的行銷潛力。
有些朋友可能聽過,筆者有「三不演講」的原則:一是不為單一企業演講、二是不幫人賺錢而演講、三是不為大學生演講。本文中就告訴大家原因、以及關於「學生創業」的一些思考。
有很多無法量化、難以測量的個人特質,其實比企業經常要求、並且用來評鑑員工的「專業技能」更加重要,而且往往沒有辦法透過教授和學習來養成。對於許多組織來說,這五大類的「真實技能」,才是分出勝負的關鍵。
身為工程師,我認為任何問題都有解答。市面上有很多教你如何排除系統錯誤、修理電話、冰箱等物品的書;但你找不到任何一本幫員工排除問題,提升績效的書。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昨天看到一位哈佛心理學家在談「失敗」這件事,她認為失敗分三種: 第一種是「基本性的失敗Basic Failure」,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低級錯誤」,一般這種失敗都是人為且單一的因素,但是造成的後果有大有小,小的可能是做菜時把鹽錯放成糖;大的可能是某銀行行員因操作錯誤把原定的八百萬元按成八億元⋯⋯
1. 不接受建設性的反饋: - 要從失敗中提高,必須有“反饋”,而且這種“反饋”一定要“對事不對人”。人的習慣思維總是指責“人”,如果自己做錯事,就指責自己。不管是對別人還是對自己,都不要因為一件事否定一個人。只有對事不對人,才能從錯誤中獲得教訓並改進。 2. 過於在意個人成敗:
有一派理論認為,沒有單純的壞人,只是在不對的地方,碰到錯誤的人! 這種遮羞布還真的有人拿來用。什麼時間碰到什麼樣的人,可能真的是我們自己沒有辦法左右的,但是老天爺有叫我們一定要去做什麼事嗎?找一個下台階,恐怕以後習以為常後,是自己毀了自己的人生! 記得我曾在一個老企業轉投資的新公司上班,𥚃面的
Thumbnail
錯誤是不可避免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錯誤是不可避免的。我們每個人都會犯錯,無論是小至不經意的失誤,還是大至影響深遠的錯誤。然而,錯誤並不是我們的終點,相反,它們是我們成長的重要一環。如何從錯誤中吸取教訓,提升自己,才是我們需要重視的關鍵。 認識錯誤的重要性 首先,我們必須認識到錯誤的
Thumbnail
每個人心中都應該要內建三種對錯觀,法學家、商人跟經濟學家。學好經濟學,會發現我們都不可能是完全對的。人生三層智慧:博弈、定力、選擇。人脈的本質是給予價值、平等交換。
Thumbnail
■ 「我們在自認為善良的情況下,所做出的不誠信之舉。」—《誰說人是理性的!》作者 Dan Ariely 深入探討了道德與決策的相關議題,談及了人們在實際執行決策時的道德盲點,以及獎懲系統、改變組織等方面的應對策略。文章內容豐富,涵蓋了道德知覺、道德盲點、獎懲系統、改變組織等多個觀點。
Thumbnail
我們常常在做任何事前,就先萌生過去失敗的經驗,認定事情一定不可能成功 但這個未必是壞事,因為這是一個人性的本質 就像我們都愛聽跟看"末日的預言" 這都只是一個防禦機制,從遠古開始都是這樣,因為隨時要注意"危險的狀況" 只要把恐懼轉變為"懂得預期各種風險的思考能力" 客觀看待負面的自己
Thumbnail
這一篇文章探討了人生的基本判斷原則,包括認識個人與他人的課題、面對損失的態度,以及生活中的道德與法律規範。同時,也談到了人生智慧的三個層次:選擇、前行、與世界博弈。透過深入的思考和學習,希望能夠提供讀者新的視角和啟發。
Thumbnail
重點摘要: 課題分離要解決人際的煩惱,要區分什麼是你的課題,什麼是我的課題。 對錯觀-誰的損失大就是誰的錯法學家的對錯觀-依據證據進行判斷經濟學家的對錯觀-看誰付出的成本高商人的對錯觀-個人利益最大化
Thumbnail
我們都堅持自己是對的,他人是錯的。但事實真的是如此嗎?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昨天看到一位哈佛心理學家在談「失敗」這件事,她認為失敗分三種: 第一種是「基本性的失敗Basic Failure」,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低級錯誤」,一般這種失敗都是人為且單一的因素,但是造成的後果有大有小,小的可能是做菜時把鹽錯放成糖;大的可能是某銀行行員因操作錯誤把原定的八百萬元按成八億元⋯⋯
1. 不接受建設性的反饋: - 要從失敗中提高,必須有“反饋”,而且這種“反饋”一定要“對事不對人”。人的習慣思維總是指責“人”,如果自己做錯事,就指責自己。不管是對別人還是對自己,都不要因為一件事否定一個人。只有對事不對人,才能從錯誤中獲得教訓並改進。 2. 過於在意個人成敗:
有一派理論認為,沒有單純的壞人,只是在不對的地方,碰到錯誤的人! 這種遮羞布還真的有人拿來用。什麼時間碰到什麼樣的人,可能真的是我們自己沒有辦法左右的,但是老天爺有叫我們一定要去做什麼事嗎?找一個下台階,恐怕以後習以為常後,是自己毀了自己的人生! 記得我曾在一個老企業轉投資的新公司上班,𥚃面的
Thumbnail
錯誤是不可避免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錯誤是不可避免的。我們每個人都會犯錯,無論是小至不經意的失誤,還是大至影響深遠的錯誤。然而,錯誤並不是我們的終點,相反,它們是我們成長的重要一環。如何從錯誤中吸取教訓,提升自己,才是我們需要重視的關鍵。 認識錯誤的重要性 首先,我們必須認識到錯誤的
Thumbnail
每個人心中都應該要內建三種對錯觀,法學家、商人跟經濟學家。學好經濟學,會發現我們都不可能是完全對的。人生三層智慧:博弈、定力、選擇。人脈的本質是給予價值、平等交換。
Thumbnail
■ 「我們在自認為善良的情況下,所做出的不誠信之舉。」—《誰說人是理性的!》作者 Dan Ariely 深入探討了道德與決策的相關議題,談及了人們在實際執行決策時的道德盲點,以及獎懲系統、改變組織等方面的應對策略。文章內容豐富,涵蓋了道德知覺、道德盲點、獎懲系統、改變組織等多個觀點。
Thumbnail
我們常常在做任何事前,就先萌生過去失敗的經驗,認定事情一定不可能成功 但這個未必是壞事,因為這是一個人性的本質 就像我們都愛聽跟看"末日的預言" 這都只是一個防禦機制,從遠古開始都是這樣,因為隨時要注意"危險的狀況" 只要把恐懼轉變為"懂得預期各種風險的思考能力" 客觀看待負面的自己
Thumbnail
這一篇文章探討了人生的基本判斷原則,包括認識個人與他人的課題、面對損失的態度,以及生活中的道德與法律規範。同時,也談到了人生智慧的三個層次:選擇、前行、與世界博弈。透過深入的思考和學習,希望能夠提供讀者新的視角和啟發。
Thumbnail
重點摘要: 課題分離要解決人際的煩惱,要區分什麼是你的課題,什麼是我的課題。 對錯觀-誰的損失大就是誰的錯法學家的對錯觀-依據證據進行判斷經濟學家的對錯觀-看誰付出的成本高商人的對錯觀-個人利益最大化
Thumbnail
我們都堅持自己是對的,他人是錯的。但事實真的是如此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