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屆畢業生 Judy ,同時具有教育學系以及輔修英語系的背景,修了教育學程三年,卻在畢業前夕決定放棄教師證。這樣的舉動,需要的不只是勇氣,還要有決心。
在大學四年裡,Judy 面對許多抉擇上的挫折,眼看身旁的同學一一走上自己要的軌道,自己在選擇輔系、轉系上卻相繼失敗, Judy 心裡慌了,希望盡可能擁有一張保底牌。她曾積極參加各種活動,希望能夠探索出自己的方向,也曾打工換宿,希望用空白時間得到人生的解答。經歷種種後才知道,最終能找到答案的,只有自己。
現在的她,在群眾集資顧問公司擔任實習生。這樣的轉折不是突然,而是經歷了好幾年的自我衝撞與探索,用行動與自我對話逐漸認識自己。
這次專訪 Judy 讓你從她的個人生命故事中,看見一路轉折的心境歷程。
最動人的片刻,來自於人、沉澱與溫度
Judy 也曾是個活動咖,參加各種社團、幹部、志工以及海外活動,從事了種種看似輝煌的工作,最後在心中流連忘返的,卻是一個為期一個月的泰北志工團。
「泰北志工團是一個很長期的活動,其他活動的性質都是短期的,不僅行程很密集,而且忙完會很空虛。這個志工活動白天有很多空閒時間,除了備課還可以做很多事情,不會想要一直滑手機,會花時間跟夥伴相處,享受很真摯人情的溫度,也可以沉澱自己,當時寫了很多很優美的文字,現在可能寫不出來了。(笑)」
浸潤在人與人之間的溫度當中,暫時擺脫手機,反而讓人有餘韻沉澱自己,獲得人生的啟發。
延伸閱讀:為什麼我決定刪除 Instagram 帳號?
拚命忙碌,只是為了「看起來」很努力?
這次會特別訪談 Judy,源自於看到了她的文章:《
躍出輸送帶|失陪了,師培生》
裡面提到在面臨轉換軌道時內心會有的掙扎,相信你也有類似的感觸。歡迎你先閱讀 Judy 的文章,接者閱讀此篇訪談。
在《
躍出輸送帶|失陪了,師培生》的文章中,有一段話讓我非常有感觸,這裡節錄那段話給你:
「接觸了很多事物後反而更迷惘,但又無法讓自己停下腳步,因為身邊的人似乎都在前進,世界那麼競爭,就算對未來沒有方向,至少也要『看起來』很努力。」
現在的你怎麼看當初那個「看起來」很努力的自己?
「我會想問(當時的自己)說,你真的知道自己在忙什麼嗎?」
「但又覺得這一切又是難免的,當時的環境就是如此,世界本身很競爭,雖然可能會後悔當初在瞎忙,但如果重來一次,我還是會參加活動探索自己,因為一樣迷惘。」
對於可能也很拚命勞碌的你,Judy 有一個很精闢的譬喻:
「時間像一塊很大的蛋糕,剛開學時你有完整的蛋糕,決定一塊給活動 A、一塊給活動 B,結果後來肚子餓的時候,卻發現自己沒得吃,就會覺得很生氣。但到了下個學期仍然會犯一樣的錯。」
現在的 Judy,開始會把一部分的蛋糕留給自己,當自己滿足了、有能量了,才有動力繼續努力,也有能力付出。
Judy 認為,我們「可以很忙」,但「不要瞎忙」。要怎麼做呢?
- 分分秒秒意識到自己在做什麼
- 知道為何要做這件事情
- 了解生活的先後次序是什麼
人都在找底牌,好給自己與他人一個交代
Judy 在大一下考上了師資生,本身沒有執著一定要當老師,但仍覺得可以試試看。但又覺得如果讀了教育系,也修了教育學程卻不拿教師證,感覺很奇怪,就像頭髮洗下去了就應該要吹乾。
「一路上自己一直在找底牌,比如大二、大三把輔(系)雙(主修)當作底牌,當親戚問說你讀書怎麼樣,就可以回應說我有輔雙,如此一來,有個可以拿來交代的東西,大四的時候把教師證當作底牌,作為每一年回應親友的素材。」
人人都在尋找一個資格,不斷找底牌,來方便給自己、別人一個交代,好讓自己暫時知道要往哪裡努力。
怎麼決定不當老師的?
「一來發現自己市場不在國中,而且如果要當老師不一定要當體制內的老師。」
「二來比較深層的因素是大一、大二時,我都跟好朋友修一樣的課,參加活動也是彼此揪團。人人都會找朋友,這沒有不好,可是我在做這些選擇的當下都會有一點猶豫,『不知道自己是真的想做這件事情,還是只是不想要孤單一個人』,反正跟朋友同進退,就算後悔也會有一個人跟我討論下一步可以怎麼做。」
當時的自己身處在資訊爆炸的環境,又沒有足夠的時間思考自己要什麼,就做出決定。不僅不踏實、不快樂,甚至最後會質疑自己:
「我到底要跟別人一樣到什麼時候?」
這時 Judy 意識到,「我過的畢竟是自己的人生,我遲早會跟朋友分開。」
勇敢直視內心的一場談話
在一場講座上,Judy 認識了一位影響她深厚的講師,並事後主動與講師通電話,談自己的生涯。而這一場談話,讓 Judy 開始正視自己想要的人生。當時講師問她:
「你的理想工作希望到什麼價值?」
「起薪希望多少?」
「有什麼工作符合你的條件?」
這些問題重擊 Judy 的腦海。
最後講師鼓勵 Judy 把握青春、擇己所愛,大學是個可以勇敢跨領域的時期,因此要把握黃金時機,聽見自己的內在聲音後就要開始行動。
現在的 Judy,雖然放棄了教師證,卻覺得前途反而明亮起來,能做的選擇很多,只是原本的自己沒有看見。
打開內在自我的鑰匙:自我對話
「大一、大二的時候,我每天會花一段時間反思。」
怎麼樣跟自己對話?有什麼技巧?
這有一些練習的步驟,你可以思考:
「發生某件事,你的感受如何?」
「某個人跟你說的某句話你覺得怎麼樣?如果覺得很受傷,為什麼會覺得很受傷?是因為他對你很重要所以你才會受傷嗎?還是因為他的用字很尖酸刻薄讓你覺得不舒服?」
「對方說這句話的動機是什麼?」
「對方說這句話背後有沒有什麼潛台詞沒有說?」
雖然這樣想有點辛苦,但藉由一層層抽絲剝繭自己的感受與對方的動機,來培養出好的覺察力,如此一來才能反思自己的生活狀態,並且知道自己的問題在哪裡。
現在的你還會覺得當時輔雙、轉系失利,是一個失敗嗎?
「不會覺得那是一個失敗,覺得他們失去一個人才(笑)。不用因為區區一個失敗,就讓自己的人生受限,因為沒有路會白走。」
如果想要完整聆聽 Judy 的生命故事,以及瞭解如何進一步運用上述的練習方法,歡迎收聽這一集的節目。
除此之外,如果你想進一步了解啟蒙講師對 Judy 帶來的啟發,以及現在的 Judy 怎麼看待成功,歡迎先按下訂閱,並等待下一周的節目與文章!
如果想追蹤 Judy,歡迎到她的 Medium>
Judy Tsai/
資訊種子官方部落格
[阿席娜 Athena/娜個自己 That Myself 音頻節目]我的廣播節目:在 Podcast / Spotify / YouTube 上搜尋【娜個自己 That Myself】收聽#4第四集
或是點擊文字連結:
Podcast /
Spotify /
YouTube如果喜歡我的內容,也歡迎到幫我免費按 Like,給予我一些支持。
每周日更新,歡迎追蹤我的方格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