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的附標題是「成為未來10年不被淘汰的國際人才」,當時自己的情況是因為全球疫情的關係,剛從海外回到台灣半年,藉著這段待業期間休息之外,一天之內沉澱最久的地方是鎮內的圖書館,這本書放置在館內的新書櫥窗,目光由左至右依序一本本掃過,最後是被這本書的書名吸引,果然沒有讓我失望。
自認自己不是一個專注度非常高的讀者,原本以為這樣厚度的書籍要花上好幾天時間閱讀,但作者以國際獵頭的觀點分析,深深切合迷惘求職者的煩惱,散發愈讀愈起勁的魔力。
「職場上愛比較的心態,經常受到他人影響而使自己停滯前進的動力;與其抱怨現狀,不如將重心放在個人成長」
書中這句深刻點醒自己不要糾結當下,將眼光放遠,也因此拉高了職涯的視野。 而Sandy認為不論未來資訊IT與智慧AI如何發展,都需要配合「軟性技能」才能發揮效力,因此重點歸納八項技能:持續學習、創造力、自發性、領導力、批判思考、問題解決能力、人脈網、狼性,提供給未來人才自我提升的方向,你可以透過閱讀或是找到領域專業的人士作為你的導師,總之,讓每一次的工作都能成為下一個工作的養分,一定要在目前的工作中培養帶得走的能力。
但除了上述八項能力,我從職場經驗中親身感受還有一個軟性能力是在人與人密切交流中經常被忽略的-「同理心」,以英文的說法也許更為貼切「put oneself in someone's shoes」翻譯為「將你的腳放進某個人的鞋子裡」,也就是換位思考,能夠真正的以對方立場、成長背景去揣摩為何會產生這樣的想法,讓自己成為一個溫暖的人。
「許多人自稱跨國工作者,其實只是跨出國家的國界,並沒有跨出工作的國界。」
這句話讓曾海外工作的自己檢討過去,願意離鄉背井的工作者相對少數,如果辛苦來到異地只是做一樣的工作,那大可留在家鄉就好,不斷反思自己是否有因為跨國工作而接觸到各國工作者,進而增加思考邊界、嘗試接受與自己相異的意見,甚至提升心態與各種能力。
重點不是你在哪一個國家工作,而是你用什麼樣的心態面對工作?
每個人都期待做任何事情,能夠像投手投出的「快速直球」那樣直線一條、一帆風順的達成目標,但就如同味覺有著酸甜苦澀,你一定不會像卡通那樣「碰!」一聲就神奇的出現在你想要的位置,反而是像登山那樣的小路蜿蜒或是陡峭稜線,如果你想登上高峰,你必須得做點什麼,而不是什麼都不做的待在原地。
峰谷法則提到,如果想在高峰待的久一點,你得做好更充足的準備-《峰與谷》
本書特別之處在於不僅指引你該怎麼做,還告訴你如何開始去做,章節收錄32個真實案例故事,包含「跨出舒適圈」、「成功轉換跑道」、「讓自己在工作中被看見」、「跨領域的可塑性」、「三十歲轉職困境」、「串聯跨國人脈」等,讓讀者可以從中參酌跨國工作與不同產業職場的求職轉換。
最後分享閱讀後,讓我學到的幾件事:
- 不時檢視自己的成長,經常更新自己履歷,最好現在就動手做。
- 「軟實力」適用於各個就業職場。
- 持續閱讀,選對書絕對不會虧待自己的時間。
- 探索和關注產業人才的動向,培養自身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