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為什麼我們要安全地釋放情緒?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raw-image

世界衛生組織統計過,90%以上的疾病,都和情緒有關。不同的研究已指出,大約百分之八十去看醫生的病患,是與壓力有關著症狀,許多疾病是情緒在呼救的證據。

現代人越來越容易罹患各種疾病,難道是因為我們不重視身體健康嗎?不是。坊間這麼多的營養補給品,琳朗滿目的健身房廣告,還有很多電視節目都在呼籲要注重身體健康,我們花了很多的金錢與時間想維護健康,卻只把身體當成一部機器,如果這部機器出現了問題,就該像機械一樣加以修復,然而這樣卻未必能解決一切的問題。例如與壓力有關的疾病非常多,直接由壓力引起的毛病包括:偏頭痛、腸胃潰瘍、肌肉緊繃、倦怠、高血壓等等,我們用外科手術、藥物無法治療壓力,病人的心理狀態與情緒困擾會影響他們的生理健康。

在「心理神經免疫學」中指出,免疫系統會受到心理/情緒狀態的影響,其他如循環、消化、神經系統也會受到影響,進而呈現整個人的健康狀態。我們都喜歡感覺舒服的情緒,如高興、開心、喜悅,對於恐懼、悲傷、緊張等等感覺不舒服的情緒,很容易將這些情緒壓抑下來,或漠視情緒的存在,然而情緒是人的本能,如果我們將委屈、憤恨、生氣積累在身體的密室裡,70%以上的人會以攻擊自己身體器官的方式來消化自己的情緒,這是導致出現病症的原因之一,消化系統,皮膚都可能是重災區。如果我們沒有(或不能)在情緒或心理層面表達出我們的反應,最終從生理層面爆發出來。

所謂的「健康」,是指身、心,靈三者在和諧平衡的狀態,如果身心某一個層面的損壞受到壓抑或視而不見,就會以另一個層面的損壞呈現出來,因此情緒與身體息息相關;情緒被接受與表達出來,可以讓我們能如實地面對自己、面對彼此。當我們願意向情緒敞開時,會有一段自我審視與梳理的過程,我們會問自己:「我現在的感覺(感受)是什麼?」,而這個過程需要對自己誠實,想要掩蓋、逃避的習慣都可能出現,我們越能真實承認自己的情緒,越能加深我們對自己的覺察。

我們能夠透過身體來辨識情緒,也可以反覆地詢問自己的感受,當這些情緒排山倒海而來時,我們如何安全地釋放情緒?
1.找一個你覺得安全、不受打擾的地方,可能是你的房間,你可以在房間裡捶打枕頭,發洩怒氣,也可以倚著床邊流淚哭泣,宣洩悲傷;或是找一個地點,如山上、空曠的地方,盡情地尖叫哭喊,讓情緒自由流動。

2.如果情緒發生時,剛好沒有合適的空間,或是在上班,你可以拿一張紙,寫下當時的感受,心中浮現的字句通通都寫下來,當你覺得情緒不再那麼滿溢,將那張紙用水沖,再把它撕掉丟入垃圾桶。

3.利用繪畫、歌唱,來表達你的情緒,不需要有厲害的繪畫、歌唱技巧,讓感受帶領你畫出線條、顏色,帶領你唱出感受的旋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Talia療心畫愛的沙龍
29會員
200內容數
一段療癒重生的旅程, 關於我, 與愛同行, 歡迎你。
2024/10/20
學習靈氣療育課程,你會經歷一些轉變,可以感受到內心的平靜和壓力的減少,更會隨著持續的練習,逐步提升自我價值、情緒接納能力和健康狀態。 接納情緒、紓解壓力:靈氣能量能幫助你釋放生活壓力,接納並理解情緒,增加自我穩定感,讓自己感受到更多的平靜與放鬆。 身體健康:靈氣能量促進身體自癒功能,放鬆身心,
Thumbnail
2024/10/20
學習靈氣療育課程,你會經歷一些轉變,可以感受到內心的平靜和壓力的減少,更會隨著持續的練習,逐步提升自我價值、情緒接納能力和健康狀態。 接納情緒、紓解壓力:靈氣能量能幫助你釋放生活壓力,接納並理解情緒,增加自我穩定感,讓自己感受到更多的平靜與放鬆。 身體健康:靈氣能量促進身體自癒功能,放鬆身心,
Thumbnail
2024/10/03
本文探討身體、情緒與意識之間的關係,通過比喻將身體比作馬車,情緒比作馬匹,分析為何保持與身體的連結對於情緒管理至關重要。身體的感受可以作為情緒的線索,透過觀察這些感受,我們能夠意識到潛在的情緒問題,並學會釋放壓抑的情緒能量。本文也提供一些實用的練習來幫助讀者重建與自身身體的連結。
Thumbnail
2024/10/03
本文探討身體、情緒與意識之間的關係,通過比喻將身體比作馬車,情緒比作馬匹,分析為何保持與身體的連結對於情緒管理至關重要。身體的感受可以作為情緒的線索,透過觀察這些感受,我們能夠意識到潛在的情緒問題,並學會釋放壓抑的情緒能量。本文也提供一些實用的練習來幫助讀者重建與自身身體的連結。
Thumbnail
2024/09/06
文章探討療育過程中自我責任的重要性,強調純粹依賴神聖存有或療育師不能解決個人的內在問題。只有在願意負起責任的情況下,療育才會帶來真正的改變。若你準備好開始這段旅程,歡迎預約諮詢。
2024/09/06
文章探討療育過程中自我責任的重要性,強調純粹依賴神聖存有或療育師不能解決個人的內在問題。只有在願意負起責任的情況下,療育才會帶來真正的改變。若你準備好開始這段旅程,歡迎預約諮詢。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壓力和焦慮是現代生活中幾乎每個人都無法避免的問題,它們會對身心健康、幸福感甚至人際關係產生負面影響,那情緒療癒如何幫助你面對並處理這些狀況,並提高生活品質呢? 表達和釋放:提供一個安全的環境,讓你自在地表達和釋放內心的情緒,並協助你深入地探索情緒的由來 認識和調節:幫助你更清楚地認識和理解自己的
Thumbnail
壓力和焦慮是現代生活中幾乎每個人都無法避免的問題,它們會對身心健康、幸福感甚至人際關係產生負面影響,那情緒療癒如何幫助你面對並處理這些狀況,並提高生活品質呢? 表達和釋放:提供一個安全的環境,讓你自在地表達和釋放內心的情緒,並協助你深入地探索情緒的由來 認識和調節:幫助你更清楚地認識和理解自己的
Thumbnail
你知道70%以上的人,會以攻擊自己的身體器官來消化自己的情緒嗎? 以前我在醫院執業的時候,常常遇到很多連醫生都找不到原因的問題,因為我在腦神經科10幾年,遇到很多抱怨偏頭痛問題的病人,醫生會依病人要求安排腦波檢查,除了少數有意義的發現,多數人檢查結果都是正常的,如若病人要求進一步電腦斷層檢…
Thumbnail
你知道70%以上的人,會以攻擊自己的身體器官來消化自己的情緒嗎? 以前我在醫院執業的時候,常常遇到很多連醫生都找不到原因的問題,因為我在腦神經科10幾年,遇到很多抱怨偏頭痛問題的病人,醫生會依病人要求安排腦波檢查,除了少數有意義的發現,多數人檢查結果都是正常的,如若病人要求進一步電腦斷層檢…
Thumbnail
情感是人類最基本的情感之一,也是我們生活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它能夠影響我們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質量,並且在人與人之間建立起親密的關係。在這篇部落格中,我們將討論情感的意義、類型、和如何處理情感問題。
Thumbnail
情感是人類最基本的情感之一,也是我們生活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它能夠影響我們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質量,並且在人與人之間建立起親密的關係。在這篇部落格中,我們將討論情感的意義、類型、和如何處理情感問題。
Thumbnail
情緒是每個人都會經歷的日常狀態。情緒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影響著我們的思想、行為以及與他人的互動。我們將探討了解情緒、自我調節、如何應對他人、自我探索等。期望大家能更身認識自己。
Thumbnail
情緒是每個人都會經歷的日常狀態。情緒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影響著我們的思想、行為以及與他人的互動。我們將探討了解情緒、自我調節、如何應對他人、自我探索等。期望大家能更身認識自己。
Thumbnail
面對現代忙碌紛擾的生活環境,不良情緒累積的速度是又多又快。情緒壓力過大會出現兩種嚴重行為:一種是向外發洩,表現出對他人的攻擊行為與語言,例如職場受挫的人,回到家中把氣發在家人、配偶和孩子身上;另一種是對內發洩,表現出傷害自己的行為,例如被霸凌或家暴的兒童,出現自我放棄、自殘或自殺的情況。
Thumbnail
面對現代忙碌紛擾的生活環境,不良情緒累積的速度是又多又快。情緒壓力過大會出現兩種嚴重行為:一種是向外發洩,表現出對他人的攻擊行為與語言,例如職場受挫的人,回到家中把氣發在家人、配偶和孩子身上;另一種是對內發洩,表現出傷害自己的行為,例如被霸凌或家暴的兒童,出現自我放棄、自殘或自殺的情況。
Thumbnail
會「感覺」到有壓力,是因為事件本身超過自身的負荷能力。很多時候我們面對無能為力、棘手的狀況會產生壓力,但到了最後,給我們最大壓力的不是因為能力上解決不了、處理不了,而是那個「無能為力」的「感覺」。 情緒就像是心電圖,有上下的流動,才能有彈性和任性。面對情緒最好的辦法就是傾聽與理解。
Thumbnail
會「感覺」到有壓力,是因為事件本身超過自身的負荷能力。很多時候我們面對無能為力、棘手的狀況會產生壓力,但到了最後,給我們最大壓力的不是因為能力上解決不了、處理不了,而是那個「無能為力」的「感覺」。 情緒就像是心電圖,有上下的流動,才能有彈性和任性。面對情緒最好的辦法就是傾聽與理解。
Thumbnail
我們可以觀察身邊的親人朋友,會發現保持樂觀的人,大部份都處於正面的情緒之中,在面臨困難和挫折的挑戰時,多半會選擇面對與解決問題…
Thumbnail
我們可以觀察身邊的親人朋友,會發現保持樂觀的人,大部份都處於正面的情緒之中,在面臨困難和挫折的挑戰時,多半會選擇面對與解決問題…
Thumbnail
(作者:精神科專科醫師 簡婉曦) 生活中的壓力與困頓,常常會讓我們陷入一陣慌亂的焦慮或憂鬱。正念靜心與正念生活,作為一種治療,也是情緒教育的一環。情緒教育的重點在於透過情緒理解與建構自我,而不只是停留在表淺的情緒管理。情緒越痛苦,越需要我們自己的自我憐憫與關懷。
Thumbnail
(作者:精神科專科醫師 簡婉曦) 生活中的壓力與困頓,常常會讓我們陷入一陣慌亂的焦慮或憂鬱。正念靜心與正念生活,作為一種治療,也是情緒教育的一環。情緒教育的重點在於透過情緒理解與建構自我,而不只是停留在表淺的情緒管理。情緒越痛苦,越需要我們自己的自我憐憫與關懷。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