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不到是很煎熬的事情,心裏急着但腦袋就是不肯進入夢鄉,影響身體也影響情緒。失眠時可以如何面對,令難眠的一夜沒這麼折磨?
無眠的夜,在床上堅持着要自己努力入睡,不但不會因此而快速睡着,還連情緒也會被拖垮。
我是失眠常客,深深體會到當中最受罪的是情緒。
不能入睡時,我會很急躁,想到天亮後要拖着沒怎樣睡過的身軀去應付繁忙的一天,便變得更加焦慮。在床上難受地躺着,繃緊的身體是動也不動的,但腦袋的自我負面對白此時卻最為活躍,像一隻瘋了的牛橫沖直撞,結果弄到情緒低落。
我就是一直輾轉反側至睡魔終於可憐我了,才漸漸昏睡過去。
已經記不起是從那時開始了,我對失眠的態度起了改變。
現在,我不再與失眠爭鬥,而是接納今晚是難以入睡的一夜。我會停止要求自己睡覺,乾脆讓自己清醒着。
我告訴自己,此刻失眠已經是事實,與其焦躁地逼自己入睡而徒勞無功,何不起床平靜地做點甚麼?在床上掙扎與起床二者皆是失眠,但後者起碼沒把情緒打沉。
因為有了這新的角度,失眠時情緒再沒有之前般痛苦。
無法入睡時我會起床,開着小黃燈讀讀書,或者,更多的時候,我會拿起筆來寫點東西。我覺得這些活動能夠令我享受靜夜的溫柔,有時甚至會感到愉悅。
從未想過睡不到時做點平和的活動,是可以如此療癒。失眠,再不是一場失敗的戰役。
自此,遇上無睡意的晚上,我便會用以上的方法。有時我會選一本興趣不大的書來讀,有點兒悶的內容會令自己很快便覺得累,睡意比想像中來得快。
雖然克服了情緒,但我好奇學者們會推介甚麼方法,所以參考了他們解說如何能夠有健康睡眠的資料,其中包括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神經科學與心理學教授 Matthew Walker 的著作《為什麼要睡覺?》(”Why We Sleep”),請見文末參考部份的連結。
本以為 Walker 會教大家失眠時做點靜觀呀放鬆身體的練習呀等等,怎知他應付失眠的方法,是叫自己起床。
Walker 說如果在床上二十分鐘還未能入睡,就要起床,離開睡房。
他解釋繼續留在床上會訓練腦袋把「清醒」與「床」或「睡房」連繫起來,令腦袋認為在那兒是要做清醒的活動,以後想快點入睡便難了。
不能入睡時,Walker 叫大家起床去另外一個空間,可以在暗淡的燈光下閱讀,但不可看手機,也不要吃東西,直至覺得有睡意了,才回到睡房睡覺。這樣處理,便能令腦袋重新認識到在睡房就是要睡覺,幫助養成入睡房身體與心理便是準備進入睡眠的狀態。
想不到我失眠時起床去看書與 Walker 的方法吻合,背後原來還有這些道理。
雖然現在我在大部份失眠的晚上都能夠平靜地渡過,不再受情緒困擾,但最理想當然是根本不用失眠啦,所以我也嘗試應用學者們教導如何避免失眠的方法。我正在把這些資料整理,會於下一篇文章與大家分享,到時請大家過來讀讀喔。
參考:
《為什麼要睡覺?》沃克 [Matthew Walker]。天下文化。2019。
很感謝你讀到這兒,讓我的文字能夠與你觸碰🌻
如欲轉載或引述,敬請與我聯絡,謝謝!
文字©黃璧怡([email protected])
圖片© — 見圖片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