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這件事/拜託,小孩真的不該"隨便養隨便大"!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是不是很常在某些場合聽到某些人說:哎呀!小孩隨便養隨便大啦!
大家是不是很熟悉這些話:以前我們養小孩都馬是隨便養,撿地上東西來吃也沒怎樣;『垃圾吃,垃圾大』;我們以前還不是都這樣養你們,哪有你們現在這麼講究,你們還不是就這樣長大了。

隨便養隨便大,大概是僅次於<第一胎照書養,第二胎照豬養>令我覺得非常nonsense的育兒口頭禪。

這裡我先不探討生理需求以及身體的健康層面,確實只要有讓小孩正常的吃喝,不管如何都會長大,也餓不死,剩下的就是對於成長曲線的追求程度。我比較想要闡述的是這句話對於小孩心理發展上的不尊重。

首先,如果從人本主義來詮釋,每個人有自己的價值、本性;而本性又有來自內在的傾向、自我的潛能,這需要透過適性的方式去激發每個個體自我的獨特性。因此怎麼會覺得可以"隨便養"呢?每個父母都有責任去了解、觀察自己孩子的氣質、性格,用孩子可以理解的方式去指導他們了解自己以及理解社會。而我也一直期許並提醒自己,身為父母的責任是讓孩子學習了解自己,知道如何與自己相處,進而獲得良好的人際關係。這絕對不是生下來後隨便養可以達成的。

再者,以"同理心"的觀點來說,如果當自己都不願意被人隨意對待時,如果當自己都不願意撿地上食物來吃時,為什麼會認為可以隨意地對待他人?又為什麼覺得孩子撿地上東西起來吃也沒關係?

最後,我想從教育的觀點來看待養育這件事,雖然現在台灣的教育環境看似已經開放開明許多,鼓勵孩子適性適所去選擇自己喜歡的項目,升高中、大學不是必然選項,因為有很多的技職學校可以選擇。

不過就我的觀察,目前這還只是很片面的假開明階段,事實上,多數的父母、老師、社會的普世價值期待,仍然會希望孩子有好成績、上理想的高中(經濟許可的家庭也許會擠進私立學校)、讀大學。如果可以,再繼續往國外攻讀學位。這是目前普世價值中的人生求學道路,而追尋這條路的學生通常被定義為是好學生。我們的社會對於好學生的定義真的太狹隘。

我相信多數的人,大概都是出了社會後,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想做什麼?或不喜歡什麼?甚至我更相信有部分人,是年過半百了還不清楚自己想要什麼。對我來說,不清楚自己要什麼是我認為人生痛苦事項排名中的前三名。

而會有這種不清楚自己要什麼?喜歡什麼的原因,我認為根基是自幼沒有讓孩子學習了解自己、接納自己,因為多數孩子學習的是社會普世價值,接納的是父母安排的人生道路。這是非常可惜的事情。

的確,隨便養育可以隨便長大,但是當他長大成人後,他必須花非常多的時間來整理自己、或者進行自我覺察,如果我們可以不隨便養,那我相信他們未來的人生道路會少走一些冤枉路。

所以,真的不要再說隨便養隨便大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寶寶4~5天沒大便了,到底是不是便秘? *嘗試了益生菌又換了奶粉,怎麼好像沒有太大改善? 這篇文章分享寶寶疑似便秘的切身經歷,有甚麼症狀?可以怎麼改善?醫生怎麼說? 希望對正在為寶寶便秘所苦的爸媽們有所幫助。
在育兒這條路上,我發現【第一胎照書養,第二胎照豬養】這句俚語的謬論,是在於他對孩子的不尊重,也是對父母莫須有的指控。 每個孩子都是獨立且珍貴的個體,都是父母最珍惜的寶貝...
尋找托嬰中心以及保母是每個家長們很內心交戰的一件事,因為各有利弊,但尋找過程中該注意甚麼,我想用我自己的實際經驗分享給正在苦惱中的爸媽們,尋找的管道是甚麼?應該注意甚麼?
猶如旭日初升對比日薄西山,在這人生的旅途中,我們是否有好好的認識自己、體驗每個片刻所帶來的感受以及情緒,在人生的晚年,希望我們都能多一點滿足,少一點遺憾。 這是一封寫給兒子的信,希望未來有機會,他能看到。
這是給自己的一封信,鼓勵、提醒自己正在人生的道路上細細體驗
*寶寶4~5天沒大便了,到底是不是便秘? *嘗試了益生菌又換了奶粉,怎麼好像沒有太大改善? 這篇文章分享寶寶疑似便秘的切身經歷,有甚麼症狀?可以怎麼改善?醫生怎麼說? 希望對正在為寶寶便秘所苦的爸媽們有所幫助。
在育兒這條路上,我發現【第一胎照書養,第二胎照豬養】這句俚語的謬論,是在於他對孩子的不尊重,也是對父母莫須有的指控。 每個孩子都是獨立且珍貴的個體,都是父母最珍惜的寶貝...
尋找托嬰中心以及保母是每個家長們很內心交戰的一件事,因為各有利弊,但尋找過程中該注意甚麼,我想用我自己的實際經驗分享給正在苦惱中的爸媽們,尋找的管道是甚麼?應該注意甚麼?
猶如旭日初升對比日薄西山,在這人生的旅途中,我們是否有好好的認識自己、體驗每個片刻所帶來的感受以及情緒,在人生的晚年,希望我們都能多一點滿足,少一點遺憾。 這是一封寫給兒子的信,希望未來有機會,他能看到。
這是給自己的一封信,鼓勵、提醒自己正在人生的道路上細細體驗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教養孩子這條路並不容易,這條路上我們可能會跌倒,可能會犯錯,可能會哭泣,可能會不小心傷了人,也可能讓自己受了傷。每個父母都是當了父母之後,才學會如何為人父為人母,都是一路摸索著學習著,一路跌跌撞撞走過來的,在錯誤中學習成長,在別人的故事中看見自己,也從孩子身上,重新學會如何愛。
今天要談的主題主要是從育兒經驗所發想,也是專家在親子教養上提到面對孩子一些行為的時候,我們盡可能不要過度反應,為什麼呢? 當我們強調積極回應孩子的需求有助於建立孩子的安全感與愛的感受之餘,有時候過度反應反而會造成反效果,我們盡可能察覺自己的這些行為並且予以修正。 孩子遭遇挫折時,請保持冷靜
當爸媽最怕小孩在不順他意時,就開始大哭大鬧,哭聲勘比孟姜女哭倒長城那樣淒慘,我覺得有過之而不及,平時小孩是住在爺爺、奶奶家,小時候就因為愛關門,只要爺爺或奶奶出門,他一定要關門,如果沒有讓他關門就會大哭大鬧,要重複再來一次。 一、2-4歲秩序敏感高峰期 1、提供選擇,但如果錯過後就只能等下一次。
在光仔四個月左右,我開始面對副食品這件事,一開始沒什麼概念只有既有印象吃粥吃糊,後來一位好友媽媽分享BLW(Baby-led weaning)這個概念,查了些資料,再看到SUNNY老師在YOUTUBE上的分享後(連結),我決定試試這個方法。 什麼是BLW 我們如何挑選及處理食物? 我們如何吃?
這篇除了分享上面找幼兒園時間點的心得外,會分享一些我所經歷到的現象以及歸納,不是一個絕對答案,但是可以作為一個對照的參考值。 1. 幼兒園新生入學時間?
蒙特梭利教學法的三大主要理念包括:提供環境自主學習:以自由為基本原則,讓兒童自由地探索周遭事物,出於自願和主動地激發她/他們的潛能。而當兒童可以自由自主地選擇感興趣的活動時,便會專心投入,因而能夠發展智力,培養自我管理能力,懂得自律。
教養孩子這條路並不容易,這條路上我們可能會跌倒,可能會犯錯,可能會哭泣,可能會不小心傷了人,也可能讓自己受了傷。每個父母都是當了父母之後,才學會如何為人父為人母,都是一路摸索著學習著,一路跌跌撞撞走過來的,在錯誤中學習成長,在別人的故事中看見自己,也從孩子身上,重新學會如何愛。
今天要談的主題主要是從育兒經驗所發想,也是專家在親子教養上提到面對孩子一些行為的時候,我們盡可能不要過度反應,為什麼呢? 當我們強調積極回應孩子的需求有助於建立孩子的安全感與愛的感受之餘,有時候過度反應反而會造成反效果,我們盡可能察覺自己的這些行為並且予以修正。 孩子遭遇挫折時,請保持冷靜
當爸媽最怕小孩在不順他意時,就開始大哭大鬧,哭聲勘比孟姜女哭倒長城那樣淒慘,我覺得有過之而不及,平時小孩是住在爺爺、奶奶家,小時候就因為愛關門,只要爺爺或奶奶出門,他一定要關門,如果沒有讓他關門就會大哭大鬧,要重複再來一次。 一、2-4歲秩序敏感高峰期 1、提供選擇,但如果錯過後就只能等下一次。
在光仔四個月左右,我開始面對副食品這件事,一開始沒什麼概念只有既有印象吃粥吃糊,後來一位好友媽媽分享BLW(Baby-led weaning)這個概念,查了些資料,再看到SUNNY老師在YOUTUBE上的分享後(連結),我決定試試這個方法。 什麼是BLW 我們如何挑選及處理食物? 我們如何吃?
這篇除了分享上面找幼兒園時間點的心得外,會分享一些我所經歷到的現象以及歸納,不是一個絕對答案,但是可以作為一個對照的參考值。 1. 幼兒園新生入學時間?
蒙特梭利教學法的三大主要理念包括:提供環境自主學習:以自由為基本原則,讓兒童自由地探索周遭事物,出於自願和主動地激發她/他們的潛能。而當兒童可以自由自主地選擇感興趣的活動時,便會專心投入,因而能夠發展智力,培養自我管理能力,懂得自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我只要一提倡不要打小孩,就會出現「讓小孩過得無憂無慮太安逸,以後沒有抗壓能力,面對不了現實」這類型的評論。但是變得殘忍的人,往往是那些小時候沒有被無條件包容過,所以長大不會愛的人,是不懂愛的人,推進了世界的殘酷。
Thumbnail
日常生活裡,需要跟孩子解釋的東西,真的太多了, 在這些親子對話中,我們會跟孩子一起長大。 小孩天生是喜歡聽父母說話的, 我們得把握機會好好跟他們說(不是嘮叨), 不要等到父母想說的時候, 孩子已經不想聽, 那親子關係也會漸行漸遠的了。
Thumbnail
之所以重拾《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學齡前兒童篇》這本書,原因這本書早在兩年前就買回家,而我的老大都已經五歲了、幾乎不算是學齡前了,若不再趕緊看完,深怕書中有用的資訊來不及用上。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Thumbnail
養寵物與養育小孩的相似之處,人們願意花上大把金錢、精神、時間來陪伴和照顧。然而,有些大人卻希望小孩要代替自己實現夢想、有成就、回饋家庭、奉養父母。這引出了作者對寵物和小孩不同對待的疑問,並倡導好好享受彼此的陪伴及互動。文章表達了作者對於付出和生命意義的思考。
Thumbnail
   當兒童正常化,發展好人類傾向,那自然是朝善的方向去發展,擁有足夠的愛及接納,會尋找自身的價值及意義,於是幫助他人及環境的行為就會產生了。成人應用愛及尊重的態度,屏除成見,觀察與幫助孩子發展人類傾向。不求上進的人必是童年時期沒有發展好人類傾向。   照顧者對孩子從小到大的言語,會成為孩子長大後
Thumbnail
參加高中生學校家代會,家長們為了自己的小孩都願意盡心付出,但對小孩是否真的有益?家長組織陪唸團隊並提供點心,但這樣的照顧可能反而影響孩子的獨立性訓練。教育上,最重要的是品德,而學業則可能受到遺傳影響。大家對於小孩教養有什麼想法呢?
Thumbnail
你知道嗎?一個簡單的批評,可能會在孩子心中種下自我懷疑的種子。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探討為什麼不應以孩子偶爾的失敗來定義他們的能力或性格。 從鼓勵的視角出發,了解如何創造一個支持孩子探索潛能和克服困難的環境,讓他們在每一次跌倒後都能更堅強勇敢的站起來。 閱讀全文,了解如何讓你的孩子在挑戰中發現自己
每回出門,大家都稱讚我把兩個女兒教的很好,實際上,兩個女兒的教育是我人生最大的挫敗! 從小我就看出大女兒很女性,不論優缺點;小女兒就是大喇喇的。所以很早我就用養大俠的方式去養大女兒,用養公主的方式來培育小女兒。結果公主還是公主、大俠依舊是大俠。 後來我發現了,孩子想長成什麼樣子,早就註定好了。我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我只要一提倡不要打小孩,就會出現「讓小孩過得無憂無慮太安逸,以後沒有抗壓能力,面對不了現實」這類型的評論。但是變得殘忍的人,往往是那些小時候沒有被無條件包容過,所以長大不會愛的人,是不懂愛的人,推進了世界的殘酷。
Thumbnail
日常生活裡,需要跟孩子解釋的東西,真的太多了, 在這些親子對話中,我們會跟孩子一起長大。 小孩天生是喜歡聽父母說話的, 我們得把握機會好好跟他們說(不是嘮叨), 不要等到父母想說的時候, 孩子已經不想聽, 那親子關係也會漸行漸遠的了。
Thumbnail
之所以重拾《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學齡前兒童篇》這本書,原因這本書早在兩年前就買回家,而我的老大都已經五歲了、幾乎不算是學齡前了,若不再趕緊看完,深怕書中有用的資訊來不及用上。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Thumbnail
養寵物與養育小孩的相似之處,人們願意花上大把金錢、精神、時間來陪伴和照顧。然而,有些大人卻希望小孩要代替自己實現夢想、有成就、回饋家庭、奉養父母。這引出了作者對寵物和小孩不同對待的疑問,並倡導好好享受彼此的陪伴及互動。文章表達了作者對於付出和生命意義的思考。
Thumbnail
   當兒童正常化,發展好人類傾向,那自然是朝善的方向去發展,擁有足夠的愛及接納,會尋找自身的價值及意義,於是幫助他人及環境的行為就會產生了。成人應用愛及尊重的態度,屏除成見,觀察與幫助孩子發展人類傾向。不求上進的人必是童年時期沒有發展好人類傾向。   照顧者對孩子從小到大的言語,會成為孩子長大後
Thumbnail
參加高中生學校家代會,家長們為了自己的小孩都願意盡心付出,但對小孩是否真的有益?家長組織陪唸團隊並提供點心,但這樣的照顧可能反而影響孩子的獨立性訓練。教育上,最重要的是品德,而學業則可能受到遺傳影響。大家對於小孩教養有什麼想法呢?
Thumbnail
你知道嗎?一個簡單的批評,可能會在孩子心中種下自我懷疑的種子。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探討為什麼不應以孩子偶爾的失敗來定義他們的能力或性格。 從鼓勵的視角出發,了解如何創造一個支持孩子探索潛能和克服困難的環境,讓他們在每一次跌倒後都能更堅強勇敢的站起來。 閱讀全文,了解如何讓你的孩子在挑戰中發現自己
每回出門,大家都稱讚我把兩個女兒教的很好,實際上,兩個女兒的教育是我人生最大的挫敗! 從小我就看出大女兒很女性,不論優缺點;小女兒就是大喇喇的。所以很早我就用養大俠的方式去養大女兒,用養公主的方式來培育小女兒。結果公主還是公主、大俠依舊是大俠。 後來我發現了,孩子想長成什麼樣子,早就註定好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