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觀察|我知道你不想人生只有這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我想,最近聽到最悲傷的「句型」,莫過於:「我都已經這個年紀了,只能這樣啦。」

每每聽到這種話,我都覺得美其名是「認命」,難聽點叫「放棄」。

為什麼生理成長就必須學會放棄機會呢?

年紀不是阻礙而是禮物

我可不是幫自己說話,雖然我也不年輕了。但我一直覺得年紀是個禮物。20歲的時候,我可是很期待自己30歲的樣子。

年紀為什麼是禮物?因為有樣東西要透過時間累積才能得到,稱之為「經驗」。就算是打電動,要長經驗也要靠時間,破的關卡夠多才能累積經驗升等。而現實中沒有寶石可以氪,每件事的經驗依照當事人性格和事件發生環境不同,結果也會略略不同,可說經驗都是獨一無二。為何求職市場上從初到高階的職缺上都會寫「有相關經驗佳」,不是沒有根據。

年紀對人人都平等。每個人的天賦或生長環境或許都有差異,但只要不是虛度光陰,那麼你所累積的經驗不論好壞,一定對某些人某件事有幫助。你必須找到那個經驗與機會的甜蜜點。

也可以說,只要你是認真生活的人,那麼年紀等同把原料釀成酒。時間夠長了你的光芒才會真正展現出來。

不是我在說,我30歲以前可真是生澀+社恐到我不敢回憶了。所以有誰問我:「你最喜歡何時的自己?」37歲以後我一律回答:「現在」。

2 大「不該」隨年紀增長的心態

年紀既是無法控制的變數,那什麼是可以控制的呢?「面對年紀的心態」。年紀帶來的餽贈是禮物還是詛咒,由你決定。有幾個上了年紀之後容易產生的有毒心態,不只會傷害自己,更扼殺未來。

  1. 缺乏彈性
    只要與道德或法律無關的事情,都有很多面向可以思考,答案未必只有一個。我有一些人生資深朋友,在過了50歲後職場之路走得非常不順。細問之下,常常都是無法與資淺同仁或老闆相處。他們有才華又聰明,在經驗的加持下應該要是職場上炙手可熱的人才是。但是仔細傾聽離職的理由,往往是覺得「老闆過於年輕不願聽他的」。

    員工終究是員工,再高階的幕僚也是員工。幕僚須盡智庫之責,但老闆卻沒有百依百順的必要,除非這位幕僚的職責與業績有直接掛鉤,否則多半結果是老闆要承擔。這點就算只是中階主管,也必須銘記於心。

    我明白,意見未被採用,會給人一種「缺乏伯樂」的挫折感。但既然在人生閱歷上比別人多許多,我們對挫折的耐受度必須更高。這不只是一種雅量,也是一種更柔軟好適應環境變遷的身段。
  2. 先入為主
    只要看到與過去經驗「條件部分雷同」,就會自動帶入結果,而疏於了解細節差異。這種事情很常發生在主管看員工。但遺憾的是,我們人類預測事物的準確度超乎預期的低,而且我們死不承認。

    這種不願 re-think 的狀態,經常發生在資深者身上。過度的自信導致錯判局勢,造成難以挽回的結果。如果仗著自己年紀大就忽略我們多麽拙於預測,那就會造成許多悲劇。

延伸閱讀:不正常書評|知道自己什麼都不知道,正是開啟智慧的鑰匙:談用逆思維為人生重新思考

3 大「該」隨年紀增長的心態

我有一位前輩朋友說:「我覺得人生不該只有這樣」。我絕對相信我們的職涯可以不只有這樣。(更何況少子化帶來的勞動人口缺乏,別說 65 歲了,搞不好得做到 70 呢!)有一些有益的心態,可以陪伴我們「不只有這樣」。

  1. 旺盛的好奇心
    世界變動太快,我想大家都同意「不改變就等死」是唯一生存教條。所以我們必須對市場脈動敏銳,快狠準的抓好要投資時間到哪件事情上。如果對自己的經驗過分自信而疏於學習,那不用等到年輕,不管幾歲都會被淘汰。有時候我們甚至得更努力。

    因為資深者不會安於便宜的薪水,所以我們要更確保自己的即戰力和競爭力,來支撐我們渴望的報酬。
  2. 小心投注專注力
    肉體能量的減退還是不得不面對的課題。記得我剛出社會時還可以玩遊戲到凌晨三點,現在過12點就呵欠連連。除非可以投資不小的時間在鍛鍊和養生上,否則一定得面對肉體能量下降這個現實(而且就算再養生,還是會老呀)。所以得小心分配專注力在有價值的事情上,不然可能什麼都做不深。
  3. 主動與不放棄
    資深工作者得更努力爭取機會,證明自己比新鮮的肝更加好用。人類對「年輕」有種偏執的崇拜,一直覺得「年輕」等同「有創意」「有活力」,事實上這本就因個體而異,決定性因素不在年齡。許多最才華橫溢的創意人如 Lee Clow 或原野守弘老師,都是步入中年後進入他們的生涯巔峰,且從此不斷再創高峰。

    絕對不要對自己說「我都幾歲了還能怎樣」,請永遠要問自己,「OK我OO歲了,所以想怎麼做才能最大化這幾十年的累積?」

會想要寫這篇,一方面是我在思考「中年危機」與「中年期該如何定位自己的職場角色」,同時也剛好跟資深朋友聊到這個主題。雖然遺憾我沒有什麼可以幫助他的,可是這段對話卻促使我重新凝視自己,也精煉這些資深工作者的困擾,生出這篇。

願你我不再恐慌步入中年,而是期待「歲月」這個禮物。

avatar-img
Sho 的路上觀察手記的沙龍
19.6K會員
423內容數
一個好的品牌,不是被說明得多有用,而是被感受得很深刻。故事是最強大的行銷工具,它能建立情感連結、創造記憶、激發行動。我的專欄將聚焦在「Storytelling Strategy」,並分享我如何以故事為工具,協助品牌、協助人,打造值得記憶的體驗。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文西與莉莎-avatar-img
2023/09/12
我也一直覺得年紀是禮物,每增長一歲,我就更覺得喜悅,總是很樂於述說自己的年齡。
Sho 的路上觀察手記-avatar-img
發文者
2023/09/12
Vincci et Lisa 真的❤️
吳寓林所-avatar-img
2023/09/12
感謝你得文章分享,確實每個年齡都是自己的禮物,中年是考驗自己的心,心由境轉至境由心轉,我自己體驗上還是不斷反省,甚麼該堅持?甚麼該順勢而為?好好與己相處與家人相處,人生無憾。
Sho 的路上觀察手記-avatar-img
發文者
2023/09/12
Justin Wu(吳寓林所) 願你我都有個不悔的人生,乾杯🍻
最近在 Linkedin 和 104 上的 be a giver 都有陸陸續續回答一些職涯相關問題,把它整理起來,分享給大家。
從認識快10年的前任下屬T的成長史,重新看見自己帶兵的盲點,也檢討自己在人際關係中為何常感到疲憊。
這麼多年來,我常常被朋友問,甚至客戶或外部工作夥伴。因為他們發現我常常出現在90%以上的會議裡,我自己也越來越難用常見「職位」去概括,但這可能是件好事。筆記我在成為老屁股後,覺得自己做過最重要也最愛做的事。
T 和 Z。一個平凡偏後,一個絕頂天才。可他們輸掉的東西是一樣的。從兩個職場小故事,看看是什麼發生在他們的人生裡。
白淨的臉,新買的襯衫掛在單薄的肩膀上,顯得挺拔的車縫線有些彆扭。直視我的眼光沒有恐懼,但眼神裡的侷促,在他主管出現以後,變得鮮明了起來。
最近在 Linkedin 和 104 上的 be a giver 都有陸陸續續回答一些職涯相關問題,把它整理起來,分享給大家。
從認識快10年的前任下屬T的成長史,重新看見自己帶兵的盲點,也檢討自己在人際關係中為何常感到疲憊。
這麼多年來,我常常被朋友問,甚至客戶或外部工作夥伴。因為他們發現我常常出現在90%以上的會議裡,我自己也越來越難用常見「職位」去概括,但這可能是件好事。筆記我在成為老屁股後,覺得自己做過最重要也最愛做的事。
T 和 Z。一個平凡偏後,一個絕頂天才。可他們輸掉的東西是一樣的。從兩個職場小故事,看看是什麼發生在他們的人生裡。
白淨的臉,新買的襯衫掛在單薄的肩膀上,顯得挺拔的車縫線有些彆扭。直視我的眼光沒有恐懼,但眼神裡的侷促,在他主管出現以後,變得鮮明了起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vocus 精選投資理財/金融類沙龍,輸入 "moneyback" 年訂閱 9 折】 市場動盪時,加碼永遠值得的投資標的——「自己」 川普政府再度拋出關稅震撼彈,全球市場應聲重挫,從散戶到專業投資人,都急著找尋買進殺出的訊號,就是現在,輪到知識進場!把握時機讓自己升級,別放過反彈的機會!
Thumbnail
在生命旅程中,時間的流逝常讓人感到焦慮,但其實每個年齡段都有獨特的美與智慧。無論何時開始追求自己的夢想,勇敢地迎接未來,珍惜當下所擁有的經驗與教訓。這篇文章探討瞭如何接受每一個年齡的禮物,並以積極的態度活出精彩人生。
Thumbnail
我在49歲意外啟動自己職涯轉型時,沒有預料到那不只是工作方式的改變,也帶來了對於人生新的思維模式—有機會重新探索自己的人生意義與目標,開啟全新的人生下半場。 剛開始不免疑惑「這個年紀還需要思考這些?還來得及嗎?」,但漸漸發現這是第二次機會:在人生上半場經歷夠多的事之後,重新做出選擇,走一條不同的路。
Thumbnail
最近對於職涯的一個深刻體悟是如何區分「職涯」與「工作」, 用英文來做區別的話就是Different between Job and Career。 我大學畢業四年左右,在過往找工作的道路上,我從來沒想過「職涯」,眼前只有所謂的「工作」。 因此每次我應徵到了一份新的工作時,我總是抱持著我只是來這裡
Thumbnail
險惡的外界可以很輕易辜負你任何努力和決定,誠實認清自己,那是最實在。
Thumbnail
前言:中年危機不是因為你不夠努力、不是你沒做到什麼,而是人生和自己期待不同。 人愈到中年,愈不快樂?愈有危機感? 哲學教授基藍有答案:是的!確實如此。 如果你現在40-50歲左右(曲線最低區間),覺得日復一日壓力巨大、事情愈做愈沒意義、覺得自己不上不下,不知道在幹嘛、覺得自
很年輕時,不知為何有天突然這麼想;我只想在人生最輝煌、沒病痛的時候離開 50是個不錯的數字,該體驗的大致上也都差不多收集完成 想想現在離這個數字沒幾年,只是計畫改不上變化,我得告訴自己還不行、因為其實還有更多更多的事情等待我要去完成,這之中也許有大半不是自己想要的,年紀越大、成形的比較多的是責任驅
Thumbnail
畢業後,沒有人再push自己應該做什麼,這讓我反思了人的本質,與成就不會自動找上門的道理。
這世上,有保持對長生不老和不想活太久的想法,因為大家的成長背景不同而延生出對於生命想法的不同。有些人想要活久一點,因為還有很多事情沒有實現;有些人因為生活坎坷,對於人世變化過於悲哀,認為早點結束生命就是一種解脫。其實,都沒有錯,只是個人的想法和選擇的不同罷了,但無論哪種想法和選擇,自己要負全責就是了
四十的時候,不覺得自己中年了。 不惑的能力似懂非懂的增加,但是就是那樣。 也沒什麼特別啊~(當時的我這樣想) 一天天過去了,每天除了工作,就是想著當時單身的自己,老年生活要怎麼安排? 四十一的時候,遇到了像神通一般的戀情,說了沒人理解、自己也無法理解的那種狀況, 什麼是不是前世認識啦?為什
Thumbnail
人們大聲疾呼說著要為自己的理想而活、買房成家生孩子是上個世紀的遺毒,但一個閃神,身邊的人們還是都走回了老路。好像不該順著前人的腳步走,又好像只能沿著規則摸索,人生充滿不確定性、包在框架中的不確定性。
Thumbnail
【vocus 精選投資理財/金融類沙龍,輸入 "moneyback" 年訂閱 9 折】 市場動盪時,加碼永遠值得的投資標的——「自己」 川普政府再度拋出關稅震撼彈,全球市場應聲重挫,從散戶到專業投資人,都急著找尋買進殺出的訊號,就是現在,輪到知識進場!把握時機讓自己升級,別放過反彈的機會!
Thumbnail
在生命旅程中,時間的流逝常讓人感到焦慮,但其實每個年齡段都有獨特的美與智慧。無論何時開始追求自己的夢想,勇敢地迎接未來,珍惜當下所擁有的經驗與教訓。這篇文章探討瞭如何接受每一個年齡的禮物,並以積極的態度活出精彩人生。
Thumbnail
我在49歲意外啟動自己職涯轉型時,沒有預料到那不只是工作方式的改變,也帶來了對於人生新的思維模式—有機會重新探索自己的人生意義與目標,開啟全新的人生下半場。 剛開始不免疑惑「這個年紀還需要思考這些?還來得及嗎?」,但漸漸發現這是第二次機會:在人生上半場經歷夠多的事之後,重新做出選擇,走一條不同的路。
Thumbnail
最近對於職涯的一個深刻體悟是如何區分「職涯」與「工作」, 用英文來做區別的話就是Different between Job and Career。 我大學畢業四年左右,在過往找工作的道路上,我從來沒想過「職涯」,眼前只有所謂的「工作」。 因此每次我應徵到了一份新的工作時,我總是抱持著我只是來這裡
Thumbnail
險惡的外界可以很輕易辜負你任何努力和決定,誠實認清自己,那是最實在。
Thumbnail
前言:中年危機不是因為你不夠努力、不是你沒做到什麼,而是人生和自己期待不同。 人愈到中年,愈不快樂?愈有危機感? 哲學教授基藍有答案:是的!確實如此。 如果你現在40-50歲左右(曲線最低區間),覺得日復一日壓力巨大、事情愈做愈沒意義、覺得自己不上不下,不知道在幹嘛、覺得自
很年輕時,不知為何有天突然這麼想;我只想在人生最輝煌、沒病痛的時候離開 50是個不錯的數字,該體驗的大致上也都差不多收集完成 想想現在離這個數字沒幾年,只是計畫改不上變化,我得告訴自己還不行、因為其實還有更多更多的事情等待我要去完成,這之中也許有大半不是自己想要的,年紀越大、成形的比較多的是責任驅
Thumbnail
畢業後,沒有人再push自己應該做什麼,這讓我反思了人的本質,與成就不會自動找上門的道理。
這世上,有保持對長生不老和不想活太久的想法,因為大家的成長背景不同而延生出對於生命想法的不同。有些人想要活久一點,因為還有很多事情沒有實現;有些人因為生活坎坷,對於人世變化過於悲哀,認為早點結束生命就是一種解脫。其實,都沒有錯,只是個人的想法和選擇的不同罷了,但無論哪種想法和選擇,自己要負全責就是了
四十的時候,不覺得自己中年了。 不惑的能力似懂非懂的增加,但是就是那樣。 也沒什麼特別啊~(當時的我這樣想) 一天天過去了,每天除了工作,就是想著當時單身的自己,老年生活要怎麼安排? 四十一的時候,遇到了像神通一般的戀情,說了沒人理解、自己也無法理解的那種狀況, 什麼是不是前世認識啦?為什
Thumbnail
人們大聲疾呼說著要為自己的理想而活、買房成家生孩子是上個世紀的遺毒,但一個閃神,身邊的人們還是都走回了老路。好像不該順著前人的腳步走,又好像只能沿著規則摸索,人生充滿不確定性、包在框架中的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