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span>2021/06/16</span></h1><ol><li><span>今天跟在學術圈打滾很多年的別系老師討論換老師的事,並發現了之前沒有注意到的面向,像是:原本的題目是真的不能完成嗎?還是對於現況太悲觀了呢?交換真的很重要嗎?成為孤魂野鬼對於畢業的影響可能比想像中高等等。這幾天應該會再重新讀之前寫的研究計畫書,然後把每個選擇的利弊都想一輪,再跟老師報告自己的決定吧。</span></li><li><span>雖然這樣很像馬後砲(的確就是XD)。但今天冷靜下來又聽了別人的想法之後,似乎比較能察覺自己被一直以來累積的各種情緒與想法所遮蔽的部分。有些很像CBT指南會稱之為「認知扭曲」的東西(現讀現賣ww),像是:</span></li><li><ol><li><span>現在因為疫情的關係,大家都不能見面,所以我那個需要互動的論文題目就不能做了。(非黑即白的思考)↔ 可以先做不需要互動的部分,甚至可以考慮改為線上互動的方式。</span></li><li><span>老師都已讀我的訊息好幾次是不是要不要我了(災難化)↔ 但是他過去也很常提供給我支持,在我提到畢業問題的時候也很快回應。</span></li><li><span>因為一個系上同學發的負面限動就覺得對方討厭我(個人化、預設他人想法)。↔ 但對方其實沒有說那是你,而且他面對你也還算親切。</span></li><li><span>我一定要趕快做很量化的研究,否則就會被學術圈淘汰(「必須如此」的思考)↔ 如果真的想繼續做研究,這些經驗也可以之後補上。</span></li></ol></li><li><span>雖然以前在理論課還有看書的時候聽過好幾次這些認知扭曲,但跟自己去練習覺察還是有很大一段距離......不過過去在做質性研究也很講究多方檢證,所以應該可以慢慢上手的~吧?</span></li><li><span>也有一些我現在還不能好好駁斥,讓我很不安或不滿的趨勢/想法。這些想法有很大一部分跟我所在的lab跟參與過的課堂有關,所以很有可能無法代表心理所的現況(趕快來聲明一下XD)。不過,我也可能只是需要更多時間思考吧?</span></li><li><ol><li><span>跟我們的指導老師當上教授的那個時代比起來,學術圈變得更競爭。</span></li><li><span>說質性研究是心理學領域的非主流還太好聽了一點,根本就是快掉到地圖外的邊陲XD 雖然以前做質性研究得到一些肯定,但這樣在心理學領域很難用來證明我有基本的研究能力QQ</span></li><li><span>心理所的組與組之間、lab與lab之間隔閡超大。有些組自己很封閉,有些lab的老師互相敵對。如果想去了解其他lab在做什麼,就感覺好像芒刺在背,被老師懷疑自己想逃跑。雖然我的老師已經算是開明了,但也感覺得出來他其實不太喜歡我去了解其他lab的事情。</span></li><li><span>老師退休之後,系上很快就通過的新規定(老師退休一年內就要完成論文,否則就要換老師換題目)雖然不完全是針對我,但明確地讓我感受到這個環境不友善。</span></li><li><span>實驗室以及組之間的隔閡+唯一的指導老師退休後有了自己的新規劃+系上新規定,種種因素讓我覺得自己好像一座孤島,但即使我想要和其他人連結,也要冒著很大的風險。我的指導老師很明確地告訴我,雖然我想的新題目跟以前合作的研究範疇有關,但他已經沒興趣了,如果我要換題目,就自己去跟新老師聯絡,但我根本就不確定別的老師要不要我,如果變成沒有實驗室要的孤魂野鬼,那還更慘。</span></li><li><span>這些事其實不太能公開講出來,但我覺得快被它們噎死了XD 說不定我明天就會覺得很後悔然後把文隱藏起來或刪掉。但我其實更希望有人告訴我這些其實是假的,都是我想太多。</span></li></ol></li><li><span>誒,可以光寫下來好像就比較沒那麼不安了耶?!果然我們可以做到 </span><a href="https://www.amazon.com/Opening-Writing-Down-Third-Expressive/dp/1462524923" target="_blank"><span>"Opening Up by Writing It Down"</span></a><span>?!</span></li></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