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隨著年紀的增長,我們往往會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

中年時期,許多人不約而同地尋找生活的意義和方向。有些人迷上了佛珠或茶道,希望能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片刻的平靜;也有人投身於各種養生之道,試圖抵御時間帶來的變化。然而,這些行為背後,隱藏著一個深刻的問題:在這個人生階段,什麼才是最重要的?

兩位朋友的經歷引發了我的思考。

一位朋友辭去了高薪工作,開了一家書店,認為這是他多年來的夢想。但半年後,他變得更加焦慮,整天翻閱各種成功學書籍,徬佛在尋找某種答案。

另一位朋友則在事業巔峰時辭職環遊世界。儘管他的社交媒體上充滿了陽光和笑容,但每次交談時,他的語氣中總帶著茫然。他走遍了世界,卻似乎仍找不到內心的歸屬。

到底這些邁入中年的朋友,他們的價值觀和生活選擇出現了什麼變化,導致他們陷入困境。我看了一些相關的期刊論文,發現不同文化對中年價值觀的定義存在顯著差異。

在東亞,家庭責任和孝道被視為首要任務;在北歐,個人幸福感和生活品質更為重要;在美國和英國,個人主義和財務安全佔據了主導地位。

然而,這些文化差異雖然揭示了不同社會對中年期的多樣化期望,卻未能完全回答「什麼才是最重要的」這個根本問題。

 

中年困境

在尋求答案的過程中,哲學家漢娜.阿倫特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獨特的視角。

在《人的境況》中,她探討了人類活動的三個基本層面:勞動、工作和行動

1. 「勞動」涉及維持生命基本需求的活動,一個人辛勤勞動是為了吃飯,為了活下去。

2. 「工作」則超越了簡單的生存需求,通過創造具有持久性的人工物。比如通過寫作、攝影等等,搞點興趣愛好,留下點自己的足跡來建立人與世界的關係。

3. 「行動」是人類在公共領域中的自我表達和社會互動,是自由和獨特性的體現。一個人脫離了單純的私人愛好,選擇在公眾領域與他人互動,進而產生對社會群體的影響力。

阿倫特對人類活動的分類提供了一個反思的框架:有些人以為人生有「計劃表」,什麼時候該讀書、什麼時候該工作、什麼時候該結婚、什麼時候該生子、什麼時候該退休……彷彿按照這個計劃表,人就能活得滿足。

實際上,通過許多中年危機的案例,真正的中年危機發生在「一個人經歷了職業和家庭的責任之後,如何找到真正的自我實現路徑?」

作家菲茨傑拉德和海明威的中年經歷,恰恰體現了阿倫特所描述的困境。

菲茨傑拉德在《了不起的蓋茨比》之後達到了事業巔峰,這是「工作」層面的巨大成就。然而,隨著大蕭條的到來和個人生活的崩潰,他的寫作生涯迅速走向下坡。

在《夜色溫柔》中,菲茨傑拉德通過主角狄克.戴弗爾醫生的形象,刻畫了一個中年人逐漸失去生活控制權的過程。這一過程揭示了許多中年人共同面臨的困境:曾經在「工作」層面取得的成就,並不能保證在「行動」層面的持續滿足和自我實現。

同樣地,海明威在五十多歲時憑借《老人與海》獲得諾貝爾文學獎,達到了職業生涯的巔峰。然而,正如阿倫特所強調的那樣,僅有「工作」的成功並不足以維繫自我的完整。

海明威的創作逐漸失去了與公共領域的互動,導致他日益孤立,最終選擇自我了斷。海明威的結局深刻體現了「行動」的缺失:當失去了公共領域中的表達和社會參與,他的生命失去了意義。

 

你的中年有「我」嗎?

從阿倫特的視角出發,我們可以看到,中年時期的挑戰不僅在於繼續追求事業成就,更在於如何在社會和公共領域中重新定位自己,找到新的意義與價值。

對於許多中年人來說,僅僅滿足於「工作」的成就可能導致內心的空虛和孤獨,真正的自我實現必須通過「行動」來完成,即通過社會互動和公共參與來確認自我價值。

回到我們最初的問題:人到中年,什麼才是最重要的?結合阿倫特的思想與菲茨傑拉德和海明威的經歷,我以為說穿了就一件事:

搞懂你自己!

什麼叫搞懂你自己呢?搞懂你自己就是你很清楚你是誰,你知道自己適合什麼,知道自己要什麼。

你不會把你的幸福寄託在騎車、泡茶、再讀個學位什麼的「事務」上,這部份最「時髦」的不外乎三件套:哲學、心理學和宗教。結果很多人跟這三樣東西沾了很多邊,依舊內心空虛。

也不是高喊健康、財富、家庭和樂之類的口號,只因為大家都那麼說,而非真心認定那便是今生使命。當一個人壓根不明白自己要什麼,他就會尋找各種能說服自己的答案,以此逃避內心迷茫帶來的焦慮。

 

結語:自我實現

如果你搞懂你自己了,你根本就不會去問「人到中年,什麼才是最重要的」,因為你很清楚你要什麼,知道對你來說什麼是重要的。

要能達到這點,你得試著做三件事:

第一件事、開始自我認知與反思

中年人需要深入思考自己真正看重的是什麼,而不是盲目追隨社會定義的成功。正如阿倫特所言,理解並掌握自己的「勞動、工作與行動」之間的平衡至關重要。

第二件事、投入公共參與

菲茨傑拉德和海明威的失敗提醒我們,公共生活中的「行動」是自我實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年人應積極尋找在社會和公共領域中表達與參與的機會,以維持生命的意義。在社會中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

第三件事、避免用單一視角看待生活的全貌

中年人需要重新審視自己與他人、與社會、與自然的關係,在不同層面上找到生命的整體性與平衡。

 

中年並不是終點,而是一個全新的起點。只有通過不斷反思、調整和行動,才能在人生的下半場譜寫出更加精彩、更具意義的篇章。我們需要超越單一的成就追求,在更廣闊的社會和公共領域中尋找自我價值,最終實現真正的自我滿足與平和。

 

作者:高浩容。哲學博士,道禾實驗教育基金會兒童青少年哲學發展中心主任研究員、台灣哲學諮商學會(TPCA)監事。著有《小腦袋裝的大哲學》、《心靈馴獸師》、等書。課程、講座或其他合作邀約,請來信studiomowen@gmail.com。

 

avatar-img
85會員
86內容數
哲學博士。結合哲學諮商與教育的實務經驗,以存在心理學視角,提供對於:自由、責任、命運、孤獨、存在感、價值感等人生課題的分析與覺察。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容我說 的其他內容
在這個講求效率與物質的時代,情緒消費提醒著我們:「心靈的需求同樣重要,甚至更為珍貴。」它讓我們看到,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我們不應忽視情感的力量。畢竟,正是內心的感受,賦予了我們生活的意義,為我們的奮鬥注入了動力。
乾杯,讓我們在這荒唐的世界,繼續愛,繼續恨,繼續活著,直到我們也終將躺進那冰冷的棺材裡。
真正有理想的教師往往是最落地的,他們能辨認出現實中每一位學生的臉。 而那些誤把自戀性幻想當理想的教師,他們其實跟學生缺乏真實的連結,因為他們眼裡看不見任何一位學生,而是把學生當成攬鏡自照的工具,滿足自戀的奴隸。
生命是無常的,對於凡人來說。無論是人、錘子還是玫瑰,都逃不過時光的洗禮。但正是這種無常,才讓每一刻的存在變得珍貴。在這個小小的院子里,在那個不為人知的垃圾桶中,一把錘子和一朵玫瑰,以自己的方式詮釋了生命的意義。
人的生存動力出於本能,而人的煩惱亦來自本能,這個本能主要有兩個部分:「性」與「自我認同」。人追逐這兩者,又同時為兩者所傷。
找尋生活的意義是一個持續的過程。就像鳥鳥最後說的,雖然生活可能不會像短視頻那樣精彩,但在平淡中,我們也能找到屬於自己的一份安寧。即使沒有,出去騎一圈又有什麼損失呢?
在這個講求效率與物質的時代,情緒消費提醒著我們:「心靈的需求同樣重要,甚至更為珍貴。」它讓我們看到,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我們不應忽視情感的力量。畢竟,正是內心的感受,賦予了我們生活的意義,為我們的奮鬥注入了動力。
乾杯,讓我們在這荒唐的世界,繼續愛,繼續恨,繼續活著,直到我們也終將躺進那冰冷的棺材裡。
真正有理想的教師往往是最落地的,他們能辨認出現實中每一位學生的臉。 而那些誤把自戀性幻想當理想的教師,他們其實跟學生缺乏真實的連結,因為他們眼裡看不見任何一位學生,而是把學生當成攬鏡自照的工具,滿足自戀的奴隸。
生命是無常的,對於凡人來說。無論是人、錘子還是玫瑰,都逃不過時光的洗禮。但正是這種無常,才讓每一刻的存在變得珍貴。在這個小小的院子里,在那個不為人知的垃圾桶中,一把錘子和一朵玫瑰,以自己的方式詮釋了生命的意義。
人的生存動力出於本能,而人的煩惱亦來自本能,這個本能主要有兩個部分:「性」與「自我認同」。人追逐這兩者,又同時為兩者所傷。
找尋生活的意義是一個持續的過程。就像鳥鳥最後說的,雖然生活可能不會像短視頻那樣精彩,但在平淡中,我們也能找到屬於自己的一份安寧。即使沒有,出去騎一圈又有什麼損失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中年時期是人生的一個重要階段,事業、家庭、子女教育、奉養父母、退休等多重責任同時來臨,理財不再是可有可無的配角,而是攸關人生下半場生活品質的關鍵。如何建立正確的理財觀,規劃滿足人生階段需求、以及自己的投資風格,並避開常見的理財誤區,是現階段非常重要的人生課題。
Thumbnail
傳統觀念很多上了年紀的大老爺大姑娘們都喜歡穿灰暗顏色的衣服,覺得自己年紀一大把了還穿得花花綠綠的像啥樣~這就叫限制信念。 人生60才開始,人改命最好的時機就在中年,這年紀的口袋裡有錢,有錢有夢想,人生也開始新的規劃;例如:就像很多中年以上的男性,年輕時為了家庭奮鬥打拼而放棄自己的夢想,到了晚年
Thumbnail
前言:中年危機不是因為你不夠努力、不是你沒做到什麼,而是人生和自己期待不同。 人愈到中年,愈不快樂?愈有危機感? 哲學教授基藍有答案:是的!確實如此。 如果你現在40-50歲左右(曲線最低區間),覺得日復一日壓力巨大、事情愈做愈沒意義、覺得自己不上不下,不知道在幹嘛、覺得自
Thumbnail
人生下半場,想追尋不同的道路,該面對許多取捨。從職業目標到個人價值觀,都需要細心思考。
Thumbnail
逐步完成目標總是能帶來成就感,但進入中年後,達成與未達成目標都帶來問題。面對失敗與調整自我評價的過程令人心煩,但卻是生活的真正樣貌。
Thumbnail
半世紀之齡的人開始思考人生的下半場,需要面對職業生涯轉變與規劃、環境變化與不確定性、尋找生活的目的與意義等問題。
Thumbnail
探討中年時期的自我探索與轉變,如何勇敢活出自己,走向唯一的天職與使命。
Thumbnail
「人生下半場」這一詞大概在2000年左右盛行,因隨著社會經濟發展,人們對健康和生活品質的重視程度提高,當時許多書籍和媒體報導聚焦於「人生下半場」一些人物故事,中年以後繼續追求健康、幸福和個人成長。這個風潮促使「人生下半場」這一概念逐漸深入人心。   大概在8年前左右,我打算離開待了12年多的公司
Thumbnail
一個人怎麼長大成熟?發展路徑認為,人們經過家庭/家族、學校、社區及相關教育,逐步長成「能適應社會、工作及人際交流的熟練度」。「成人期」是成熟的中點,代表心理成熟度,年齡並非重點,有的早熟有的晚熟。
Thumbnail
許多人面對中年轉型議題時,大多停在「我現在挺好的啊!」「我有需要嗎?」「我能不能安全下莊一路幹到退休?」,或「我現在哪有心情想這個」的狀態。以五十世代來說,要再活三、四十年問題不大。若健康許可,至少還有二十年是「可以工作」的狀態。發展第二曲線,絕對不是「想太多」,反而是「越早開始想越好」的人生課題。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中年時期是人生的一個重要階段,事業、家庭、子女教育、奉養父母、退休等多重責任同時來臨,理財不再是可有可無的配角,而是攸關人生下半場生活品質的關鍵。如何建立正確的理財觀,規劃滿足人生階段需求、以及自己的投資風格,並避開常見的理財誤區,是現階段非常重要的人生課題。
Thumbnail
傳統觀念很多上了年紀的大老爺大姑娘們都喜歡穿灰暗顏色的衣服,覺得自己年紀一大把了還穿得花花綠綠的像啥樣~這就叫限制信念。 人生60才開始,人改命最好的時機就在中年,這年紀的口袋裡有錢,有錢有夢想,人生也開始新的規劃;例如:就像很多中年以上的男性,年輕時為了家庭奮鬥打拼而放棄自己的夢想,到了晚年
Thumbnail
前言:中年危機不是因為你不夠努力、不是你沒做到什麼,而是人生和自己期待不同。 人愈到中年,愈不快樂?愈有危機感? 哲學教授基藍有答案:是的!確實如此。 如果你現在40-50歲左右(曲線最低區間),覺得日復一日壓力巨大、事情愈做愈沒意義、覺得自己不上不下,不知道在幹嘛、覺得自
Thumbnail
人生下半場,想追尋不同的道路,該面對許多取捨。從職業目標到個人價值觀,都需要細心思考。
Thumbnail
逐步完成目標總是能帶來成就感,但進入中年後,達成與未達成目標都帶來問題。面對失敗與調整自我評價的過程令人心煩,但卻是生活的真正樣貌。
Thumbnail
半世紀之齡的人開始思考人生的下半場,需要面對職業生涯轉變與規劃、環境變化與不確定性、尋找生活的目的與意義等問題。
Thumbnail
探討中年時期的自我探索與轉變,如何勇敢活出自己,走向唯一的天職與使命。
Thumbnail
「人生下半場」這一詞大概在2000年左右盛行,因隨著社會經濟發展,人們對健康和生活品質的重視程度提高,當時許多書籍和媒體報導聚焦於「人生下半場」一些人物故事,中年以後繼續追求健康、幸福和個人成長。這個風潮促使「人生下半場」這一概念逐漸深入人心。   大概在8年前左右,我打算離開待了12年多的公司
Thumbnail
一個人怎麼長大成熟?發展路徑認為,人們經過家庭/家族、學校、社區及相關教育,逐步長成「能適應社會、工作及人際交流的熟練度」。「成人期」是成熟的中點,代表心理成熟度,年齡並非重點,有的早熟有的晚熟。
Thumbnail
許多人面對中年轉型議題時,大多停在「我現在挺好的啊!」「我有需要嗎?」「我能不能安全下莊一路幹到退休?」,或「我現在哪有心情想這個」的狀態。以五十世代來說,要再活三、四十年問題不大。若健康許可,至少還有二十年是「可以工作」的狀態。發展第二曲線,絕對不是「想太多」,反而是「越早開始想越好」的人生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