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常被視為成功的代名詞,讓人誤以為自己不成功,是因為不夠自律。這種誤解非但無助於成功,反而帶來更多焦慮與內耗。本文與你分享5個關於自律與成功之間,你該知道的事情,幫助你擺脫自律的內心糾結,並走向目標。
按照《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對自律的解釋為「人能服從內在自我的規律,約束管理自己。」講白話就是自我管理。
難度跳級的太快太高,自然不容易過關,還會增加失敗的可能。或許,這也是多數人透過自律無法達成目標的原因之一。
圖片|Photo by Andrea Piacquadio on pexels
你是否清楚知道,自己的生活或工作目標是什麼嗎?
事實上,有部分的人會開始想執行自律,多半是受到某個成功人士的分享,或案例的刺激,促使自己也想要改變。卻可能忽略這個想改變的念頭與做法,是否真的符合自己的目標規劃。舉個例:
你說這兩者有無好壞的絕對嗎?我認為沒有。畢竟,每個人的人生價值觀真的都不同,但在網路上,你能看見許多自律與成功還有金錢畫上等號的內容,正在影響著多數人的判斷。
我相信,每個人都渴望在自己短暫的生命旅程裡,獲得成就感。所以,這份渴望往往也容易因看見他人已獲得自己還沒取得的成功,轉變成匱乏感。
而問題的本質就是「你想過上什麼樣的生活?」
Photo by Zach Betten on Unsplash
要如何知道方法適不適合自己,除了親自體驗外,另外分享我會對自己使用,並且取名為「7/3目標設定覺察法」。
最近參加了朋友開的免費線上課程直播,內容提到如何將知識變現。我在看完後心中燃起些悸動,心想我所分享的東西也能整理成系統化,透過直播方式販售課程。
「7/3目標設定覺察法」一樣適用於任何你覺得想嘗試的自律行為,推薦給各位。
我「自律」卻不成功怎麼辦?自律不等於成功,5個你該知道的事
如果上述所說的內容,都不是造成你執行自律卻不成功的原因,或許你該關心一下自己的健康,尤其是「心理健康」。
所以,適當的休息絕對有必要性,但絕對不是低品質的休息。例如,無意識的滑手機,虛度自己能掌控的時間。
另外,如果你發現自律的執行,已經帶給你心理相當程度的壓力,或許也該重新思考一下,是否要繼續執行。千萬不要被「抗壓性這麼差」「這麼沒毅力」等負面字眼綁架自己的思緒判斷。
切記!我們可以參考他人的做法,也別忽略自己是否合適。
Photo by Stacey Koenitz on Unsplash
「節能」是人類的天性,像刻意思考這類耗能的行為,常讓人避而遠之。因此,在休息日,許多人會選擇順其自然,不主動規劃活動,而是拿起手機或點開YouTube隨意滑閱,將注意力與時間,交給演算法,漸漸失去對生活的「主導權」。
這種「被動式」的休息方式,往往讓人感到時間被浪費,而非充電。
好好休息,絕對能幫助你維持高生產力,邁向你的目標。
如果將此概念套用在成功的自律人士上不難發現,多半他們的生活自律性,來自於主動的選擇,同時也會給自己調動的空間。
每一次的變動,能否能幫助自己持續維持高生產力與抗壓性,並朝目標前進才是他們關注的重點。
Photo by Caleb George on Unsplash
最後,我想與大家分享,其實自律的行為,不一定只套用在精實的管理生活,大多數人對於自律的看法與想像,猶如苦行僧修行。
事實上,如果你是一個工作狂人,更應該要透過自律管理你的休息品質。
我自己其實也曾一度忘了如何簡單過生活,所以為了讓我的身心保持良好狀態,身為自由工作者的我規定自己,每週都要安排「完全不工作」的一天好好休息,這絕對需要仰賴我的自律。
我「自律」卻不成功怎麼辦?自律不等於成功,5個你該知道的事
感謝你願意花時間看到這。我從自律的議題,帶出許多有關身心健康的問題,希望能幫助到正在閱讀的你。
我們下篇見~
▶️ 延伸閱讀:如何提升自己的「職場價值」?謹記4個提示,成為高價值職場人
▶️ 推薦閱讀:人際關係裡的3個本質邏輯:守好邊界、降低階級,並給予公平
▶️ Podcast推薦:歡迎你至《Wow這就是人生 Podcast》收聽《EP237|我「自律」但卻沒成功怎麼辦?5個你該知道的事,自律不等於自由》節目內容,讓我們陪你閒聊人生中的大小事。
▪️邀你追蹤
▪️寫作或演講邀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