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式大蒜濃湯AÏGO BOUÏDO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160217痞客邦舊文備份

我是相當愛吃蒜頭的,生熟不忌,各種料理方式都愛,因為蒜頭裡頭有許多營養,也可以提升菜色的香氣與味道。曾經吃過某間串燒店的烤蒜頭,入口軟棉鬆香,只留香氣不留辣勁,非常好吃。可惜大部份的蒜頭料理,在吃完後嘴巴都會有個明顯的蒜味,要很久才會散去。

不過,這次要做的大蒜濃湯,就沒有這種困擾了!

raw-image

(成品的大蒜濃湯,很讚的冬天湯品)


可能是比例的問題,五到八瓣的蒜頭,對上三到四碗水,還有味道同樣濃郁的二顆蛋黃,跟月桂葉,的確是有被放得比較淡的可能,但還是很好喝,而且香氣十足。湯的香氣來自於蛋黃及油脂的香氣,有點像奶香,卻又完全不是,就是溫和濃重的蛋香,真的要說的話,可能有點像奶蛋醬?

而且湯的做法完全沒有加澱粉,是利用蛋黃中的卵磷脂,來結合油與水,達到濃湯的視覺感。喝起來比用澱粉(EX.馬鈴薯)做的稀上不少,卻也比清湯(EX.蔬菜湯)濃郁許多,口感算是滿特別的。

這次的作法是參考網路上找到的美國傳奇廚娘Julia Child的做法,不過在份量跟食材上做了點調整,據說蒜頭在燉過之後,就完全沒有蒜臭了呢。總而言之,這是一碗冬天中迷人的湯品,來試試吧!

【法式大蒜濃湯】2-3人份

食材:

蒜頭 5-8瓣,視大小而定,去皮

月桂葉 1片

香草 約2小匙,可用奧勒岡、鼠尾草、時蘿等

橄欖油 約1大匙

水 約四碗

鹽 適量

蛋黃 2顆

橄欖油 約2大匙

做法:

1、將去皮的蒜頭、月桂葉、香草、橄欖油及水大火煮滾後,小火煮三十分鐘

raw-image

(用小火把蒜頭煮軟,也把味道煮進水中)


2、蛋黃用打蛋器打到泛白(像甜點的沙巴庸狀)

raw-image

(還沒開始打蛋黃之前)


raw-image

(空氣打進去後蛋黃會泛白,加糖去打,就會像甜點用的沙巴庸)


3、將約2大匙的橄欖油,分次少量加入蛋黃中,打到像美乃滋的濃稠度

raw-image

(這是加油打到一半,有點像是打蛋器劃過後,會留下痕跡的那種程度,持續打下去就會愈來愈硬,變成美乃滋,但這次先不這麼做)


4、將煮好的湯過濾,挑出蒜頭備用

raw-image

(雖然還是會有些細小的香草濾不掉,但這樣會方便處理很多)


5、過濾好的湯約1/3到一半的份量,用湯匙少量分次慢慢加入蛋黃中攪勻,加進去的過程中,湯會開始變白,要是直接把所有的湯沖進蛋液中,或是直接把蛋液加到湯裡,可能會變成蛋花湯吧。

raw-image

(因為煮蒜頭的湯是熱的,所以要慢慢加,不然就會變成蛋花湯了)


6、將蒜頭壓碎在另一半的湯中

raw-image

(煮軟的蒜頭一壓就塌成泥了)


7、將蛋黃液倒入湯中,拌勻,加入鹽調味,灑上香草做裝飾即可

raw-image

(因為一直用打蛋器攪拌,所以上頭會有泡沫,而且很白,但底下是偏黃的湯)


註:也可以加點黑胡椒,或是用烤過的麵包丁/吐司丁做裝飾

avatar-img
料理、劇場與生活 野和尚migo的人生記事本
30會員
154內容數
舞台劇製作人、編導,剛好喜歡做菜跟寫字,跟你分享我工作上、料理時、人生中覺得可能會有趣的一些小事。(合作洽談:immigo@gmail.com)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簡單做日本的「小缽」料理,小松菜是日本很常見的青菜,拿來拌芝麻也是很常見的做法!
執行製作很缺人,這中間是有原因的。有職位空缺、薪酬壓力等等原因,我想試著處理,不然我會一直被困在一個人要做很多的惡性循環中。邀請你一起來瞭解看看。
宥承試圖學習哲凱的成功之道,參加了他的元宇宙直播活動。在 MVL 中,哲凱的虛擬化身能夠與數百人同時互動,反應靈敏、情感真實。然而,宥承感受到某種「程序化」的感覺,像是哲凱總能在最恰當的時機說出最討喜的話,觀眾的情緒總是被精準地調動。
簡單做日本的「小缽」料理,小松菜是日本很常見的青菜,拿來拌芝麻也是很常見的做法!
執行製作很缺人,這中間是有原因的。有職位空缺、薪酬壓力等等原因,我想試著處理,不然我會一直被困在一個人要做很多的惡性循環中。邀請你一起來瞭解看看。
宥承試圖學習哲凱的成功之道,參加了他的元宇宙直播活動。在 MVL 中,哲凱的虛擬化身能夠與數百人同時互動,反應靈敏、情感真實。然而,宥承感受到某種「程序化」的感覺,像是哲凱總能在最恰當的時機說出最討喜的話,觀眾的情緒總是被精準地調動。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杏鮑菇酪梨沙拉 疫情在家,開伙的時候變多。家有兩小的情況下,廚房時間是我短暫的逃避與休息時間。 話雖如此,但也還是儘量讓備餐可以在30分鐘~1個小時之內完成。這個時候,常備菜就是我的省時好幫手。 我第一次接觸到常備菜的概念,應該是許凱倫的《常備菜》一書。藉由事先做好一些料理,利用冷藏的時候讓菜色更加
今天睡晚了,起床直接吃早午餐。這兩天收到的料理包熟食輪著打開來吃,先吃 COQUOLOGY 料理生活 的菠菜千層麵和紅酒慢燉台灣牛,這個燉牛肉除了牛頰肉,竟然有牛舌和牛尾,令我憶起多年前伊通街一位女老闆打理的老派西餐店「百鄉」(1980-2015),她的燉牛舌實在銷魂,那滋味是再也沒有了。
在家防疫開始做料理,但比起做菜,更喜歡拍照。也很喜歡自製甜點,然後很無聊給他們取個名字。 另外加碼飲食熱量紀錄APP推薦,在家吃飽但能維持體重!
杏鮑菇酪梨沙拉 疫情在家,開伙的時候變多。家有兩小的情況下,廚房時間是我短暫的逃避與休息時間。 話雖如此,但也還是儘量讓備餐可以在30分鐘~1個小時之內完成。這個時候,常備菜就是我的省時好幫手。 我第一次接觸到常備菜的概念,應該是許凱倫的《常備菜》一書。藉由事先做好一些料理,利用冷藏的時候讓菜色更加
今天睡晚了,起床直接吃早午餐。這兩天收到的料理包熟食輪著打開來吃,先吃 COQUOLOGY 料理生活 的菠菜千層麵和紅酒慢燉台灣牛,這個燉牛肉除了牛頰肉,竟然有牛舌和牛尾,令我憶起多年前伊通街一位女老闆打理的老派西餐店「百鄉」(1980-2015),她的燉牛舌實在銷魂,那滋味是再也沒有了。
在家防疫開始做料理,但比起做菜,更喜歡拍照。也很喜歡自製甜點,然後很無聊給他們取個名字。 另外加碼飲食熱量紀錄APP推薦,在家吃飽但能維持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