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與超越 - 認識阿德勒,活出生命的意義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raw-image


相信大家都聽過《被討厭的勇氣》。雖然沒看過這本稱霸排行榜多年的暢銷書,但今年嘗試接觸阿德勒的經典著作《自卑與超越》,我想靠近這位大師一點。


《被討厭的勇氣》和《自卑與超越》這種風格強烈的書名,令人好奇,阿德勒的學派精神宗旨是什麼?真的是「做自己」、「不怕被討厭」嗎?本書的英文原名為【What Life Should Mean to You】,也就是【生命對你意味著什麼】,我們又該如何理解呢?


看的過程令人驚訝的是,雖然是1931年的著作,但觀念和舉例都很貼近現代,將人理解地十分透澈。比起隨筆或雜記,這本著作具有蠻完整的結構和論述,可以感受到,阿德勒將其畢生對心理學的理念和見解都投注其中。

也推薦想靠近阿德勒或個體心理學的你。



阿德勒小檔案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1870-1937)出生於維也納的猶太家庭,在家排行老二,從小患有佝僂病,不良於行,弟弟在他3歲的時候離世,後來罹患肺炎,差點喪命,因此決心要成為醫生。

一開始是眼科醫生,後來轉換成全科醫生,致力於探索人格、身體與心智的綜合研究,並逐漸轉往神經科發展。

曾為佛洛伊德《夢的解析》的觀點辯護,而加入維也納精神分析協會,負責編輯刊物及領導主持。後來因部分論點與佛洛伊德產生分歧,而率領追隨者脫離該協會,另外組成「個體心理學協會」。

阿德勒晚年周遊列國、四處演講,並在60多歲出版《自卑與超越》,最後因過勞,心臟病發過世。





自卑與優越感

「如果我們一直保持著勇氣,
便能以直接、實際而完美的方法改變生活,
逐漸擺脫自卑感。

沒有人能長期地忍受自卑感,
人們一定會採取某種行動解除這種張力狀態。

即便一個人已經失去自信,
不再認為自己可以透過腳踏實地的努力來擺脫自卑感,
他依舊無法忍受自卑感的折磨,
會繼續設法擺脫它們,
只是他所採用的方法是不切實際的。」

自卑情結


關於自卑有個迷思,以為自卑的人都是內向安靜、怯弱順從的。阿德勒提出,不必期待人承認自己的自卑感,我們可以從個人的行動看出端倪,行為舉止處處故意要「凌駕於困難之上」的人,背後可能有必須要做出特別的努力才能消彌的「自卑感」

每個人會因為自己的生命風格,展現出不同表現形式的自卑感,因此,有些人看似落落大方、氣場非凡,但言談和行為卻有某種不協調的狀態,這可能是自卑感的展現。


但阿德勒也強調,自卑感是人類與生俱來的,它讓我們看見改變的契機。「感覺不夠好」的動力有助於我們持續追求進步、更好的狀態,並造就人類社會的進步與文明,「自卑」本身並不是問題,問題是我們對於自卑「無能為力」的心態


不難發現,一個人特別執著或宣稱的事情,正是他所內心感到匱乏和渴望的現實是每個人未必都能覺察自己擁有這種「望向他人的不自信」,這種潛藏在內心、暗潮洶湧的羞愧感受讓人痛苦,若是我們走向極端,對此感到無助或絕望,便會落入「自卑情結


為了避免產生自卑情結,承認自卑感的存在很重要,它是勇氣的展現,代表一個人能接納自身所有的特質,接受不是十全十美的自己,即便如此我們仍可以成長和進步。看懂他人的自卑,是某種程度的同理、願意傾聽和理解的善意。但自己的自卑,就是自身的課題,也是對自我認識的重要起點

每當腦海有原來我對這件事「很在意」的念頭,急著否認,或對外宣稱「我不在意」,只是讓機會的大門關上。試著慢下來,思考是什麼引發了自己的不安全感,才能有助於釐清真實,錨定方向。


生命風格


「理解某人的生命風格,
就像理解一位詩人的作品一樣。

詩雖然是由文字組成的,
但是他的意義卻超出文字的表面意思,
我們必須在詩的字裡行間推敲他大部分的意義。

因此,
一個人的生命風格是最深刻、最複雜的創作。」


我很喜歡生命風格這個詞,阿德勒提及,生命風格就是一個人在企圖達到優越所做的努力,個人認為它大致表示一個人的行為。

每個小小的行為看似微不足道,卻紮實地累積並成就了我們。人的思想、價值觀和信念,從如何看待世界,到因應人事物的個人風格,透過行為舉止、談吐、表情動作展露無遺,長久下來就形成這個人的印象和價值。


本書有大量篇幅在探討早期記憶、夢、家庭和學校等如何型塑個人,阿德勒相信一個人的生命風格大致在4、5歲的時候就已經定型

原本很排斥這類宿命論的說法,雖然我知道家庭和成長經歷影響一個人非常深,要透徹了解一個成人,不可能不去探討他的過去。

但阿德勒整體的理論並不是已經定型的就不能改變了,後面會提到。我想他也帶有許多浪漫和正義的情懷,希望每個人都能把愛和善意的種子傳播下去,進而讓社會更美好。



追求超越


「他們所犯的唯一錯誤,
就是他們努力的方向都指向了生活中無用的一面。

每個人類行為的背後都隱藏著對優越感的追求,
然而,

只有在努力過程中表現出利人傾向,
以及他們前進的方式也使別人受益的人,
才是能真正面對並掌控生活問題的人。」


阿德勒提出自卑感會使人感到極大的壓力,需要透過「優越感」來補償為了達成優越感的目標,尋求的方法會取決於每個人的生命風格,如果我們只在乎擁有優越感,所有行為就會為這個目的服務。

一旦選擇錯誤的方法,自卑的人很可能會優柔寡斷、逃避問題,做出退縮、侷限自己的決定;也可能出現另一種典型-「優越情結」,極盡全力地彌補自身的匱乏,不停向外探求、永不滿足,無論哪一種都會產生致命的負面影響。


例如:工作上失意的人,回家後變成暴君。恐慌症患者害怕公共場所,而躲在家不敢出門。成績差的學生為了獲得支配與關注,而刻意懶惰不學習。青少年為了證明自己的強大,而到處製造麻煩,像是叛逆偷竊、離家等等。

一個人沒有正面迎擊生命的挑戰,便可以觀察到部分行為的衝突與反差,有些人的生命風格猶豫不決、否認和逃避,有些人則是自我欺騙、帶有破壞與攻擊;相反地,也可能是透過過度地努力、追求和補償,來填補破碎的內心


對此,阿德勒提出令人深有所感的見解。目標會決定行為,改變特定的行為只是流於表面,治標不治本,我們不能一直在方法上檢討改進,而是應該調整目標。

這部份讓我想起鬆綁你的焦慮習慣(《上》《下》),也有提到類似的概念。每個人都知道自己長久以來的壞習慣,面對這些顯而易見的陋習,我們總是有說不完的理由,認為是身不由己、想改也改不了,卻沒有細想這個舊的模式帶給我們什麼「獎勵」


尤其人們容易忽略,現代社會充斥更多情緒性的問題,我們可能會把焦慮、憂鬱、孤單、嫉妒、憎恨等感受,透過某些有形或無形的方式來撫平,例如:物質濫用、菸酒成癮、過度攝取糖分;手機、社群媒體成癮,不停追求升官加薪、更多名聲和頭銜。


那些走偏的優越情結,便是因為我們不假思索,只為得到優越感、消除自卑感的結果,若是思考「什麼樣的優越感」是我真正想要追求的,才能改變行動和想法的品質。

設定「有意義的目標」,舊的行動將不會再為我們服務,自卑的人自然而然就會捨去舊目標與舊習慣,選擇與新目標一致的行動。而這個有意義的目標,便是接下來會提到的「社群情懷」。



指向生命意義



社群情懷

「面對自己的使命,用合作的方式,
承擔起解決人生三大問題的責任。

我們對人類的所有要求,
以及我們能給予他們的最高獎賞,
就是他必須是工作中的優秀夥伴,
是所有其他人的朋友,
是婚姻和愛情中的體貼伴侶,

他必須證明自己是人類的良好同伴。」


阿德勒非常強調「合作的重要」,他認為許多罪犯、物質或精神上墮落的人,是因為他們在面對人生三大重要面向-「職業與工作、友情、愛情與婚姻」遭受阻礙,對於生命的意義可能是只出於個人的私我意義。這些人缺乏合作的能力,從不尋求他人幫助,對社會缺乏興趣與同理心,只關注自己。


然而,這些人是受原生家庭、童年經驗的影響,才養成了「充滿敵意」的生命風格,因為受虐、缺陷、競爭、猜忌、或被忽視或被溺愛,而對世界和自我的觀點形成偏頗的解讀,學會自圓其說,逐漸將自己和社會隔絕開來,選擇走上錯誤的道路


阿德勒的觀點非常溫柔,他寫道:在生活面前,沒有哪個人是注定要被打敗的」、「我們永遠都不應該讓他失去希望」

他提倡從小培養孩子合作的能力,透過家庭、學校場域去教育孩子,讓他們和家庭成員、同儕建立良好、親密的友誼,自然就能關心他人,他人合作。讓孩子知道自己是社會成員的一份子,當面對困難時就能保持自信,並為他人的利益著想。


創造性自我


「我們要為自己的生命負責,
這是我們的任務,
過好自己的人生,
我們是自己行動的主宰。

如果有什麼新的任務要完成,
或是什麼舊的事務要處理,
那麼不用推給誰來做,捨我其誰。」


阿德勒認為人類是生活在「意義」的範疇裡,透過主觀的經驗與感知去認識世界。若人們自我封閉,只活在環境裡,將會是毫無用處的。即便每個人的觀點不盡相同,但正因為「人類賦予」了某件人事物的意義,這些理解才化作真實。


因此,一個人不可能靠一己之力,孤單地活在世上。每個個體必須和他人聯繫、和他人形成夥伴關係,才得以讓生命延續。生命的意義為自己的幸福著想,也為全人類的共同福祉努力。


透過社群情懷,一個人可以成為他人要好的朋友,也能透過有意義的工作貢獻社會,並擁有幸福的伴侶關係,自身便有足夠的信心和勇氣,不被生活所打敗。這樣的人就會感到世界是安全、友善的地方,充滿了情誼與資源,更有底氣去盡到自己的義務與責任。


阿德勒寫道:這個世界是我的世界,我必須自我規劃,有所作為,而不是觀望等待。」個人認為,這句話展現了「我是我生命的主宰」的精神,這不是自我中心的口號而已,而是我們真的願意打從心裡相信:無論過去如何我都接受,無論未來如何我會期待,無論當下如何,我都有能力掌握





寫到這裡,內心不禁感動,若是用這些心態去度過一生,那必定會是精彩且充實的人生,還會有什麼後悔的嗎?

阿德勒的理論比我想像中的深刻,我認為他並不是要我們去做很多很困難的事情,因為生命中處處充滿挑戰和風險,自卑感也刻在人類的基因裡,一般日常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自卑與優越感的展現。它不只是某種現象而已,而是會以各種形式影響人的一生。


新的一年,不妨細緻地體會自卑感受,並設定有意義的目標,用正確的方式追求優越。最重要的是,把心打開,好好交朋友,感受我與世界的連結,逐漸累積自己的信心,相信自己可以掌握生活和命運。


祝福大家新的一年,能維持面對生活的自信與衝勁,蛇我其誰!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心18-avatar-img
2025/01/24
無論過去如何我都接受,無論未來如何我會期待,無論當下如何,我都有能力掌握。 —來自ciao發佈於ciao的閱讀及生活雜感 https://vocus.cc/article/677a9076fd897800015fbf3e 心:感恩分享,完全正確😌
ciao-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1/26
心18 謝謝您! 新年快樂~~
日日風-avatar-img
2025/01/31
"在生活面前,沒有哪個人是注定要被打敗的” —來自ciao在ciao的閱讀及生活雜感的節錄 謝謝您深入淺出的分享!讓我對這位心理學大師的經典著作又有了新的認識🥰 是說阿德勒小時候原本成績很差,被老師認定只能當一名鞋匠,後來他發憤讀書,考上醫學院。其實阿德勒的一生也是不斷超越自卑感的旅程>< 是說我也很喜歡心理相關書籍!這是我2024年讀了之後很喜歡的三本心理相關書籍介紹,有興趣可以參考噢🥰 https://vocus.cc/article/67936b78fd89780001de4502
ciao-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2/01
日日風 哇~很感謝能獲得心理專業人士的青睞☺️我很喜歡心理相關的書籍,阿德勒的理論相當深厚且多元,雖然目前只了解皮毛,但已經讓我領悟許多🥹他的一生也是自卑與超越的旅程,真是佩服! 謝謝您分享的文章和書籍,讓我有機會接觸更多心理知識~
真然-avatar-img
2025/01/29
謝謝分享!太透徹了!
ciao-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1/30
真然 謝謝您的閱讀和鼓勵!祝您新年快樂🎉
Ariel-avatar-img
2025/01/29
謝謝 Ciao 的分享 🥹 整篇都可以感受阿德勒的溫柔,跟 Ciao 的溫柔,能夠在大年初一的早晨看到這一篇真的是太好了,祝妳新年快樂 🧨♥️
ciao-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1/30
Ariel 能夠成為妳大年初一閱讀的文章之一,真的非常開心,謝謝肯定🥰阿德勒真的是橫跨時代的心理學大師,我也臣服於他具有獨特洞見的文字~ 祝福妳蛇年快樂、一切心想事成🍊
avatar-img
ciao的閱讀及生活雜感
49會員
34內容數
喜歡閱讀、電影和對生活所感記錄心得 偶爾更新,感謝你的到來!
2025/04/24
前篇提到《成功,從聚焦一件事開始》當中打破成功的6個迷思,本篇分享作者實踐的心法。
Thumbnail
2025/04/24
前篇提到《成功,從聚焦一件事開始》當中打破成功的6個迷思,本篇分享作者實踐的心法。
Thumbnail
2025/04/07
分享本書讀後心得,如何聚焦在最重要的事情上,先從打破關於成功的6大迷思開始。
Thumbnail
2025/04/07
分享本書讀後心得,如何聚焦在最重要的事情上,先從打破關於成功的6大迷思開始。
Thumbnail
2025/03/28
《離線找真愛》是Netflix 2025年初推出的日本戀愛實境節目,節目找來個性和氛圍不同的5位男女,記錄他們在法國尼斯度過的10天旅程,呈現人與人相會、邂逅,認識彼此和留下深刻印記的美好過程。
Thumbnail
2025/03/28
《離線找真愛》是Netflix 2025年初推出的日本戀愛實境節目,節目找來個性和氛圍不同的5位男女,記錄他們在法國尼斯度過的10天旅程,呈現人與人相會、邂逅,認識彼此和留下深刻印記的美好過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什麼是天賦? 一般人剛接觸這個詞彙,會認為這表示某一項「比別人做得好」的優點? 但事實上,天賦和「別人比較」就是個錯誤的邏輯。 要認識自己的天賦並擅用,請先理解以下五點重要原則 (文章有點長,內容扎實,好好看完,可能改變你的一生)
Thumbnail
什麼是天賦? 一般人剛接觸這個詞彙,會認為這表示某一項「比別人做得好」的優點? 但事實上,天賦和「別人比較」就是個錯誤的邏輯。 要認識自己的天賦並擅用,請先理解以下五點重要原則 (文章有點長,內容扎實,好好看完,可能改變你的一生)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自卑感和與人比較的心理,當面對失敗和挫折時,如何學會接受自己並找到成長的契機。透過感恩身邊的支持,本文鼓勵讀者認識到每個人都是獨特的,並且在逆境中尋找人生的意義。這是一個自我反思的重要過程,幫助人們擺脫負面情緒,迎接更加積極的人生。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自卑感和與人比較的心理,當面對失敗和挫折時,如何學會接受自己並找到成長的契機。透過感恩身邊的支持,本文鼓勵讀者認識到每個人都是獨特的,並且在逆境中尋找人生的意義。這是一個自我反思的重要過程,幫助人們擺脫負面情緒,迎接更加積極的人生。
Thumbnail
在我們尋求他人的無條件愛時,往往忽略了對自己的愛與理解。本文探討瞭如何在失落與挑戰中保持自我價值,學會尊重與愛護自己。無論是面對成功還是失敗,我們應該珍惜每一個選擇,從中獲得成長與反思,並為自己的未來負責。
Thumbnail
在我們尋求他人的無條件愛時,往往忽略了對自己的愛與理解。本文探討瞭如何在失落與挑戰中保持自我價值,學會尊重與愛護自己。無論是面對成功還是失敗,我們應該珍惜每一個選擇,從中獲得成長與反思,並為自己的未來負責。
Thumbnail
 今天和朋友們分享的好書是《被討厭的勇氣》-自我啟發之父『阿德勒』的教導。作者:岸見一郎、古賀史健。你經常覺得自己不如別人而感到自卑嗎?很想努力上進卻達不到理想的目標,感到灰心氣餒?想要跳出負面情緒的綁架,你要有被討厭的勇氣。 
Thumbnail
 今天和朋友們分享的好書是《被討厭的勇氣》-自我啟發之父『阿德勒』的教導。作者:岸見一郎、古賀史健。你經常覺得自己不如別人而感到自卑嗎?很想努力上進卻達不到理想的目標,感到灰心氣餒?想要跳出負面情緒的綁架,你要有被討厭的勇氣。 
Thumbnail
阿德勒心理學最困難的部分,可能是這一點:提倡不論長幼,所有人都平等對待的「橫向關係」,否定所有的「縱向關係」(上下分別)。 󠀠 你我不同,但我們都平等。沒有人比較強,或比較弱。不論長輩、上司、長官、學長... 󠀠 阿德勒的背景歐洲文化,這點已經很難了,尤其在更強調階級的華人社會這
Thumbnail
阿德勒心理學最困難的部分,可能是這一點:提倡不論長幼,所有人都平等對待的「橫向關係」,否定所有的「縱向關係」(上下分別)。 󠀠 你我不同,但我們都平等。沒有人比較強,或比較弱。不論長輩、上司、長官、學長... 󠀠 阿德勒的背景歐洲文化,這點已經很難了,尤其在更強調階級的華人社會這
Thumbnail
你認識你自己嗎?你接納你自己嗎? 你討厭自己身上的哪些個性或特質呢? 本書透過17個練習,陪伴你學習愛自己、接納自己,進而讓你也能溫柔地陪伴自己 作者念完博士卻長期失業,他熟知古人卻對自己很陌生,靠著三大工具:薩提爾模式、當下力量與自由書寫,他尋回了自己,並重啟了人生。他寫下自己的經歷,祈
Thumbnail
你認識你自己嗎?你接納你自己嗎? 你討厭自己身上的哪些個性或特質呢? 本書透過17個練習,陪伴你學習愛自己、接納自己,進而讓你也能溫柔地陪伴自己 作者念完博士卻長期失業,他熟知古人卻對自己很陌生,靠著三大工具:薩提爾模式、當下力量與自由書寫,他尋回了自己,並重啟了人生。他寫下自己的經歷,祈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顯化教練阿明探討了嫉妒情感的意義和啟示,強調了嫉妒其實是對自己的否定。他提供瞭如何將嫉妒轉化為學習和成長的方法,並鼓勵讀者將嫉妒轉化為實現自我價值和目標的動力。最後,強調擁抱和接受自己的完整性的重要性。文章中包括了與 金錢顯化戰神班+1對1無限諮詢 相關的內容。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顯化教練阿明探討了嫉妒情感的意義和啟示,強調了嫉妒其實是對自己的否定。他提供瞭如何將嫉妒轉化為學習和成長的方法,並鼓勵讀者將嫉妒轉化為實現自我價值和目標的動力。最後,強調擁抱和接受自己的完整性的重要性。文章中包括了與 金錢顯化戰神班+1對1無限諮詢 相關的內容。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