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中午在一家麵店用餐時,見到了令人心疼又無奈的一幕--
一對爸媽帶著一位約國小高年級的男孩在隔壁桌就座,他們點完餐後,男孩興奮地跟爸媽分享這週上體育課時發生的事情。「我們這禮拜在籃球場打排球,自由活動的時候,我拿起一顆排球,站在籃球場的中線往籃球框砸。你知道嗎?我竟然丟進了耶!全班都為我歡呼,老師也對我比讚!」然而,聽完兒子的敘述,媽媽只是「嗯」了一聲便繼續滑手機,爸爸則是全程緊盯手機螢幕,沒有任何回應。
等不到爸媽回應的男孩,自討沒趣,也拿出平板開始玩遊戲。
由於我下午還有課,吃完後便匆匆離去,不知道後續。但我直到離開,三人並沒有再交談任何一句話……
假如類似的親子交流模式一再發生,孩子不斷熱臉貼冷屁股;久而久之,他也學會用冷屁股面對爸媽,表達意願肯定越來越低落,甚至沉溺於網路當中尋求肯定。
孩子的表達意願低落,漸漸地,表達能力無從鍛鍊起,連帶文字表達能力的發展也受到限制,寫作能力當然差勁--這也正是3C育兒的一大後遺症!
所以,我們應該把握孩子還願意跟開口跟你分享事情的階段,掌握一點溝通技巧,既提升孩子的表達意願,同時強化他們的表達能力。
我在《教作文,先交心:陪孩子找回表達的熱情與自信,給父母及老師的42個引導寫作練習》書中,介紹「總結他人言論」訓練法。
方法很簡單,只要在孩子講述事情到一個段落時,快速抓到這段話的重點,說出「總結」就可以了。以上述的男孩為例,爸媽可以回他:
哇!太厲害了,簡直是神射手,難怪大家這麼興奮。如果我在現場看到,一定會失控尖叫!
這樣的回覆不但抓到重點,並且給予正面肯定,孩子會感受到你有在認真聽他說話,下次自然也會樂意跟你分享事情。
不過,在回應時,務必掌握重點,不要只說出「太棒了!」「不錯唷!」之類敷衍的肯定--別小看孩子,他們不是笨蛋,一定會看穿你的敷衍,懶得再跟你說話。
運用「總結他人言論」和孩子交流,還有一大好處:
他們會從你的回應中揣摩出總結他人言論的技巧,發揮在人際溝通當中,加強社交能力。另外,「學會抓重點」還能夠發揮在閱讀與寫作上,提升閱讀的理解力和寫作的說服力!
將這個簡單的方法,準確落實在親子交流當中,收穫將超乎你的預期。
否則,一旦孩子進入不願意開金口的青春期,你和他就必須付出加倍的時間和金錢來培養表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