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察手記:抓到了齁!我那限制性的學習模式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陽光透過落地窗,明亮了房間,我漸醒地拿起床邊的手機,開啟線上課程。按下播放鍵後我起身折被子、換衣服,將與樣樣鬆兩人的睡衣疊整齊,如同往常一樣開啟美好的一天。

這個早晨以前,我總是為種種原因而(自認為)沒時間好好學習線上課程。開課至今過了幾個月,只在最初興沖沖地上了四堂課(共十堂),之後便在「我要找時間上課」的決心與拖延下神秘輪迴著。你懂那種行事曆永遠有事比它重要的感覺。


作家吳淡如曾在 Podcast 分享,她會在健身房邊跑步邊聽線上課程;接著我腦中又浮現喬安納的聲音,她曾提過課程平台有 App 可以下載,在上面聽就像 Podcast 一樣。這兩件事帶給我極大的靈感提示:原來上線上課程可以像聽 Podcast 一樣輕鬆。


知道歸知道

我有聽 Podcast 的習慣,家庭主婦做家事配點聲音剛剛好。照理來說,我可以立即開啟課程 APP 聽課,無痛地像聽廣播一樣接收新知識,而不是在獲得靈感提示後又拖了幾個月,對吧?

可我在被一股「阻塞感」緊隨。我想起小時候的上課習慣。

我是個該做什麼就做什麼的小朋友(很好配合XD),在課堂上有個不知從哪來的觀念:「只要你全神貫注上課,回家就不需要複習。」我總能專注地聽老師的聲音、眼睛對照課本上的文字、寫著毫不馬乎的筆記,偶爾還會在口中複誦一次重點。說真的,成績中上的我,幾乎沒有回家複習的經驗。

我想,如此養成了上課時要坐上桌椅、要有筆記小本本、還有不同顏色的筆來區分資訊類別的習慣。一直到出社會仍是如此,像是職涯培訓、社大課程、主題講座,或只是知識型影片,我都會忍不住拿上紙筆,認為一定要將所見所聞全神貫注地記下來。


感覺不輕鬆

舊有的上課模式(魔怔狀態?)讓我一想到要打開線上課程,就會出現還有什麼條件沒被湊齊的感覺,總沒準備好要上課。明明曬衣服的我會聽 Podcast、做伸展的我會聽冥想音頻、等伴侶的我會聽小影片,卻總是無法將線上課程安排進生活中的任何片段。

我總覺得上課必須空出時間,是一件需要刻意執行的事。

這天早晨,我決心先播放課程再說,橫豎都比放著好多了。試著當成 Podcast 聽完一堂課,我感覺學習效果也很不錯。聽到有感觸的地方,我仍是沒忍住停下來用備忘錄或語音記錄,再接著聽下去。即便還是有強留住重點的習慣,內心卻升起輕鬆與自由的感覺。此時的我才發現,開啟線上課程的阻塞感,來自無意識的不輕鬆學習習慣。


捕捉無意識

自從發現自己上課時會進入神秘慣性,也才意識到自己已經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學生,不用再以特定的框架接收知識的傳遞。我仍是覺得全神貫注很好,也不介意自己準備了許多顏色的筆要抄筆記,但是,在辨識出自己的限制性學習模式後,知道阻塞只是源於習慣,一切都豁然開朗了起來。

為了提醒可能再次陷入決心與拖延輪迴的自己,我反思了 4 個自我提問

  1. 卡住的地方:我真正卡住的是什麼?是什麼阻礙了我的行動?(例:沒時間或感覺時機未到)
  2. 行動的條件:具體而言,我認為行動需要什麼條件?為什麼?(例:完整的一個小時,因為上課需要安排適合書寫的環境)
  3. 條件的彈性:這些條件是非得要,還是出自於我的慣性作風?(例:只是我的上課習慣)
  4. 輕盈的可能:如果一定要行動,我能怎麼讓它變得簡單一點?(例:取代原本會聽 Podcast 的時間)

提問讓我在感覺阻礙重重時,能停下來與自己商量一下,不再只像背對著巨大黑獸般讓焦慮到處亂竄。找出舊有的、不適用於此時的信念框架,鬆動並且釋放,便能感覺到自由。


小結

在一想到要開啟線上課程,便會出現的「阻塞感」中,我捕捉到自己的限制性學習模式。要特地框出時間、要準備筆記本與筆、要有適合的學習硬體,這些都讓上課產生不輕鬆的感覺。緊縮、阻塞的感覺,於我而言就是生命指出有地方「卡住了」的提醒。

生命總是透過不同方式提醒我們:「轉彎、轉彎!」就像吳淡如的分享、就像喬安納的提起。不過,能不能接住這些提醒又是另一回事了,我也是在決心與拖延間來回擺盪,才捕捉到這股不對勁,並且看到了一直都在的解方(笑)。


最後,我想表達信念框架沒有不好,它可以幫助我們快速辨識、做出決策。我擅自認為只要保持彈性、願意敞開嘗試,就能產生出一種「可以是這樣、但也不一定要是這樣」的輕鬆感。在這個狀態下,通常就能夠回歸內心的自在吧?

好奇:你最近是否也破除了自己的無意識行為呢?或是有讓你覺得生活更敞開、更輕盈的事情發生嗎?歡迎在底下留言與我分享唷!

祝福路過的每一個存在:)



一個喜歡對話與提問的閒人
強留住生命裡的呢喃

👉🏻 喜歡文章相贈【愛心】❤️
👉🏻 持續來點靈感【追蹤】✅
👉🏻 為閒人加油【成為伯樂】👼🏻
每個慷慨的行動,都是我持續前行的燃料🚀
🌟 閱讀更多相關內容👉🏻覺察手記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碎進時間的裂縫
25.7K會員
343內容數
捕捉稍縱即逝的覺察時刻,分享陪伴憂鬱伴侶的日常。不想改變他人價值觀,只期望在生活淤塞不前時提供一點靈感。認為事情是中性的,若能鬆動僵固信念,就能更輕鬆面對關係、自在的活著。☞ 常見主題:陪伴憂鬱伴侶 |自我覺察 |鬆動信念
碎進時間的裂縫 的其他內容
2025/05/05
我問聖靈,在不同語境下「靈魂」這個詞彙常見的被詮釋方向。聖靈提出五個「靈魂」面向,很符合我期待更好地理解「靈魂」二字之於不同說話者的意義與指涉。這幫助我能夠更好地捕捉靈性對話時的語意。
Thumbnail
2025/05/05
我問聖靈,在不同語境下「靈魂」這個詞彙常見的被詮釋方向。聖靈提出五個「靈魂」面向,很符合我期待更好地理解「靈魂」二字之於不同說話者的意義與指涉。這幫助我能夠更好地捕捉靈性對話時的語意。
Thumbnail
2025/04/29
我從這次的創作反思中,再次解構了個人的寫作模式,並重新定義自己的內在運作。趁機將卡關與破解方法記錄下來,提醒自己即便寫作可以有技巧、有心法,還可以透過外在導師(寫作班、寫作書)提供的方法練習輸出內容,但是,也能夠透過自我覺察提煉出屬於自己的內在模式,再以具體的表達架構回應「我是誰」。
Thumbnail
2025/04/29
我從這次的創作反思中,再次解構了個人的寫作模式,並重新定義自己的內在運作。趁機將卡關與破解方法記錄下來,提醒自己即便寫作可以有技巧、有心法,還可以透過外在導師(寫作班、寫作書)提供的方法練習輸出內容,但是,也能夠透過自我覺察提煉出屬於自己的內在模式,再以具體的表達架構回應「我是誰」。
Thumbnail
2025/04/08
老師給予的慷慨與信心,讓我真切地感受到光明與慈悲的支持,我像沐浴了暖陽,也有被認同的感覺。我想要「奉獻天賦」也不是在開玩笑,否則我就不會認為它是個「問題」。但這些都與「我」感受到的「有趣」不相違背。覺知到「利益他人的事,我會幫你」這句話所帶來的「感受」,讓「我」醒了過來。
Thumbnail
2025/04/08
老師給予的慷慨與信心,讓我真切地感受到光明與慈悲的支持,我像沐浴了暖陽,也有被認同的感覺。我想要「奉獻天賦」也不是在開玩笑,否則我就不會認為它是個「問題」。但這些都與「我」感受到的「有趣」不相違背。覺知到「利益他人的事,我會幫你」這句話所帶來的「感受」,讓「我」醒了過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好久沒有自費進修了。人在一個領域久了會膩,但太長時間沒有接觸又會想念,我想這就是心理學吸引我的點吧。花了很多時間剖析自己,再逃走,然後又回到擁抱自己的瞬間,潸然淚下。 過去我很喜歡進修,總覺得去上課的日子有種充電的感覺。學習新東西感覺總是好的。
Thumbnail
好久沒有自費進修了。人在一個領域久了會膩,但太長時間沒有接觸又會想念,我想這就是心理學吸引我的點吧。花了很多時間剖析自己,再逃走,然後又回到擁抱自己的瞬間,潸然淚下。 過去我很喜歡進修,總覺得去上課的日子有種充電的感覺。學習新東西感覺總是好的。
Thumbnail
進入科技教育產業已滿一年。因為團隊精簡,每堂課替換時間又快又急。在編寫課程介紹頁面時,對受眾和痛點的描述不夠精準。本文提供了市場中自己喜歡且訴求精準的課程分析作為研究素材,希望未來能更精準地規劃課程介紹頁面內容。
Thumbnail
進入科技教育產業已滿一年。因為團隊精簡,每堂課替換時間又快又急。在編寫課程介紹頁面時,對受眾和痛點的描述不夠精準。本文提供了市場中自己喜歡且訴求精準的課程分析作為研究素材,希望未來能更精準地規劃課程介紹頁面內容。
Thumbnail
早上去研習,發現雖然還沒真正進入暑假模式,大腦卻幾近於完全當機。 首先,要報告期末主題課程,硬是想不起剛教完的國語某課的內容。 我循著模糊印象過河摸石,卻摸不到底石,依稀記得好像是訪問稿,好像是訪問醫生、好像...... 馬上就要輪我上台了,只好涎著臉問同事,並且跟他說了我的窘況
Thumbnail
早上去研習,發現雖然還沒真正進入暑假模式,大腦卻幾近於完全當機。 首先,要報告期末主題課程,硬是想不起剛教完的國語某課的內容。 我循著模糊印象過河摸石,卻摸不到底石,依稀記得好像是訪問稿,好像是訪問醫生、好像...... 馬上就要輪我上台了,只好涎著臉問同事,並且跟他說了我的窘況
Thumbnail
早修不考試,師生醒腦時間 學生一大早來上學,晨讀完畢還是頭昏腦脹,不如做個收心小活動,我覺得比急急忙忙發作業練習還要划算。
Thumbnail
早修不考試,師生醒腦時間 學生一大早來上學,晨讀完畢還是頭昏腦脹,不如做個收心小活動,我覺得比急急忙忙發作業練習還要划算。
Thumbnail
【進階上課】 面對今天的社會課,我有以下的觀察與檢討: l   課程熟悉度、概念理解度不夠:沒辦法在時間內熟悉並內化課程的內容,造成課程的流暢度不佳,需要花很多力氣在流程與教學內容,沒有足夠的心力顧及現場孩子的狀況,引導語的部分也只能複製老師告訴我的內容,重述給孩子聽,沒辦法引導孩子自己說出來,
Thumbnail
【進階上課】 面對今天的社會課,我有以下的觀察與檢討: l   課程熟悉度、概念理解度不夠:沒辦法在時間內熟悉並內化課程的內容,造成課程的流暢度不佳,需要花很多力氣在流程與教學內容,沒有足夠的心力顧及現場孩子的狀況,引導語的部分也只能複製老師告訴我的內容,重述給孩子聽,沒辦法引導孩子自己說出來,
Thumbnail
設計思考的生活運用 在我們求學的過程中,因為升學主義的影響,我們往往習慣於認為答案只有一個標準。「刻意練習」往往會變成如何穩定自己的分數。然而,隨著踏入社會,現代社會因AI和網路全球化的發展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雖然許多傳統社會中的基礎邏輯和框架在當代社會中仍然存在,但學習模式已經發生了變革。社群媒
Thumbnail
設計思考的生活運用 在我們求學的過程中,因為升學主義的影響,我們往往習慣於認為答案只有一個標準。「刻意練習」往往會變成如何穩定自己的分數。然而,隨著踏入社會,現代社會因AI和網路全球化的發展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雖然許多傳統社會中的基礎邏輯和框架在當代社會中仍然存在,但學習模式已經發生了變革。社群媒
Thumbnail
網上課程需要良好的課程規劃與設計、互動性、技術支援、講師的熱情與投入,以及學員的參與度。
Thumbnail
網上課程需要良好的課程規劃與設計、互動性、技術支援、講師的熱情與投入,以及學員的參與度。
Thumbnail
【 好學、自學、共學 】 我常常說,上大學後才是我學習的開始。在中央英文系,我們需要閱讀大量文本、大量對話、大量反思和輸出,我從來沒想過,這樣的課堂風景能在數學課發生!
Thumbnail
【 好學、自學、共學 】 我常常說,上大學後才是我學習的開始。在中央英文系,我們需要閱讀大量文本、大量對話、大量反思和輸出,我從來沒想過,這樣的課堂風景能在數學課發生!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