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收手機,是收回我們對學習的掌控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近期教育部針對中小學手機管理政策的討論沸沸揚揚。作為一位平時經常在課堂中融入載具、運用科技輔助教學的老師,我卻是贊成在校園中「管理」,甚至「限制」手機使用的。為什麼呢?而手機退場,誰該補位?我們該為學生打造怎樣的空間?

▍一、手機造成學習的結構性干擾

📍這是一場注意力的對抗

我們不是在對抗學生,而是在對抗一整個產業對人類注意力的操控。

這些年,我們越來越清楚,手機與其內建App的設計目的,不只是「提供服務」這麼單純,而是有意圖地「捕捉」,甚至「劫持」我們的注意力。科技公司要賺錢,就得讓你用得久。許多應用程式和網站都被設計得像吃角子老虎機,不定時不定量地閃爍、滑動、通知、推播,讓你忍不住點開,再點開。前Google工程師甚至曾比喻:「App商店想要你的靈魂。」

但學習需要的,卻是剛好相反的東西。

好的學習,需要一段靜下來、不被打擾的時間,讓資訊可以被深度處理、進行思考、內化轉換。當手機就在手邊,還不停跳出訊息,它搶奪的不只是注意力,更是學生練習專注的機會。這也不是學生的錯,而是設計如此。

有人會說:「那老師就多設計一點有趣的課程嘛!」我也很同意課程應該更有趣,但問題是——即使是畢業旅行這樣充滿新鮮感的活動,都不一定能贏過學生手中的手機遊戲了。多少學生一邊旅行一邊戴耳機、低頭打電動?那麼,我們怎能期待課堂上教授學術深度知識的老師,能夠擊敗全世界最頂尖的工程師與心理學團隊所聯手打造的「吸睛利器」呢?

手機App的設計目的,是捕捉人類注意力;學習需要的,卻是長時間不被打擾的專注。

📍想靠自制力對抗手機?這是一場設計上的不對等競爭

也有人會問:「老師不是應該教學生培養自制力嗎?」這當然是一種理想。《原子習慣》這本暢銷書提到,最有自制力的人,其實不是最能忍耐的人,而是最不需要動用自制力的人。因為他們懂得設計環境,讓好習慣變得容易,壞習慣變得困難。

這就像你想減重時,應該把瑜伽墊攤在客廳,將運動鞋放在垂手可得之處,而不是對著冰箱裡的零食自我勸說。

那麼,怎麼會有人覺得學生成天抱著手機,還能學會不被訊息打擾呢?當你把誘惑放在手邊,還要求學生表現出高度自律,這根本就是一場反人性的意志力極限挑戰賽。手機的誘惑遠遠超出學生甚至大人們所能承擔的自我管理負荷。

最有效的自律是環境設計,不是高壓意志力。

📍是低品質的休閒,不是自由的選擇

有些同學會說:「老師,有些人不想學習,沒手機一樣是在發呆啊!」我會回答:「那我還是恭喜他,因為他得到了真正的空白時間。」

手機不只是影響專注力,它還改變了我們休息與放鬆的方式。《深度數位大掃除》這本書中提到,許多數位產品提供的只是「廉價娛樂」和「低劣資訊」,讓人陷在一種忙碌卻空虛的假象中。

手機奪走了這種深度獨處的機會。滑手機、玩遊戲,看似有事做,但其實是一種毫不費力的低品質休息,結束後反而只留下更多的空虛。

當學生暫時放下手機,即便他仍然沒把課聽進去,但他反而有餘力去思考自己能走向哪個方向,閱讀、畫畫、創作、練團、寫曲——這些困難卻有價值的事,才能帶來真正深度的愉悅感

手機提供的是廉價娛樂與低劣資訊,並非真正的放鬆與獨處。

📍手機真的讓社交更好了嗎?

另一個常見的質疑是:「沒手機,學生社交不是會受限嗎?」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我常看到一整班的學生人手一機,IG滑得飛快、聊天室秒回,但一年過去,卻連班上同學的名字、臉都對不起來。改考卷時,還要來問我:「這張是誰的?」以往這樣的情況只出現在極少數特殊學生身上,現在卻越來越普遍了。

我們原以為手機能拓展社交,卻沒想到,它也讓許多內向的孩子在本該是安全練習的場合,躲回自己的小螢幕舒適圈,反而錯失了真正互動、安全試錯社交練習的機會,反而可能阻礙學生建立實質關係。


▍二、現場執行的困難與隱憂

現場老師不是不願配合,但收手機的執行真的不簡單。

有老師每堂課要花5–10分鐘點名、收手機、對抗「諜對諜」的反收手機戰術,

有老師還得逐一檢查養機場裡放的是「真機還是行動電源」。

有老師因為管手機被家長投訴;

有學生簡直陷入戒斷症狀,不惜與老師爭奪手機弄壞設備。

收了手機,家長與社會願意全面支持嗎?

會不會出現備用機市場,讓孩子兼顧「繳交作業」與「娛樂需求」?

不願意配合的學生,能夠有相關處理方式嗎?

不能只有口號,還要有配套

如果政策沒有明確配套與落實的管理權責保證,最終只會消耗的是教學現場的能量與士氣。


▍三、教學不該是「科技退場」,而應是「科技升級」

我們不能一廂情願地認為:「以前沒手機也過得好好的,現在不過是回到從前。」畢竟,教學科技已經不只是選項,而是許多現場教師仰賴的工具。

Kahoot、Padlet、共編文件、Google Classroom、即時表單、AI生成內容——這些工具,讓我們能在有限時間內,快速掌握學生的思考脈絡與學習反應。甚至像Trello專案管理、學習歷程的拍照與紀錄,也都仰賴手機的即時性與便利性。

但現實卻是:學校目前現有的載具設備常常難以應付教學需求。少數教室所配發的Chromebook或半舊不新的iPad,不穩、慢、登入繁瑣,學生還常忘了帳號密碼,導致連線困難、操作卡頓。最後學生只好無奈地說:「可以讓我用自己的手機嗎?比較快。」

若要禁用個人手機,應同步思考:是否有更好的替代工具支援?

如果我們僅僅「收走手機」,卻沒有提供其他能彌補其功能的替代方案,最終反而是讓教學場景回到了「缺乏科技支援」的時代。這不僅會使教學效率下降,也會讓許多老師在實施教學科技時,孤立無援。

因此,與其一刀切地將手機從教室全面剔除,不如思考:政府是否能提出更具彈性的政策與更實用的配套?

例如:是否能提供安全、乾淨的教學用載具(例如無法載遊戲與社群App的教學專用機),或是建立一套替代手機功能的系統環境?如此,才有可能在保留數位學習優勢的同時,有效排除干擾與誘惑。

希望這場手機管理的辯論,不該是「科技退場」,而應是「科技升級」。這些都不是單靠老師能夠完成的任務,需要更多的支持。

▍結語:這應該是教育進化的契機,而非復古的倒退

真正的變革,應來自制度的升級與場域的再設計。我們已經來到2025年了,但教室的風景,其實仍停留在單一講師與被動聽課的傳統樣貌(甚至多了許多低頭學生),甚至還不如孔子與弟子「盍各言爾志」的對話畫面來得多元、開放。

這次針對手機的討論,不該只是「收或不收」的二選一,而應該成為一次重新檢視教學場景的契機。當我們選擇限制手機娛樂功能時,也該同步思考:

  • 學生如何更認識自己的學習樣貌?是否理解學習的本質?
  • 老師是否有方法與工具,繼續與學生開啟有效的教學與思辨?
  • 我們的教室是否具備真正對話、觀察、創造與省思的空間?
  • 家長在收放手機作為手段之外,是否有更積極的支持及陪伴?

最重要的是,我們這些曾經體驗過沒有手機世界的大人們,又該如何引導那群覺得失去手機就失去全世界的孩子,重新認識這個世界的多樣與深刻?

希望這次的限制,不只是收手機,而是一次學習本質的重新出發,以及場景升級與教學想像的再進化。

📍參考資料:《深度數位大掃除》《原子習慣》、瓦基書評:《極度專注力》戰勝分心的6個技巧,提高注意力和創造力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歡迎按讚追蹤我的粉專《教學狂想實驗》,就可以看到我的最新文章,並交流討論更多教與學的想法喔!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岱華|教學狂想實驗
199會員
66內容數
分享教學中的狂想與實驗
2025/04/04
本文探討制度與禮儀的關係,從英國議會與臺灣立法院的對比,反思制度設計的重要性。文章並以「低頭閉眼文化」、「婚禮習俗」等案例,說明禮俗演變及如何重新詮釋。最後,透過學生的婚禮想像實驗,探討如何設計符合人性且能承載情感的制度。
Thumbnail
2025/04/04
本文探討制度與禮儀的關係,從英國議會與臺灣立法院的對比,反思制度設計的重要性。文章並以「低頭閉眼文化」、「婚禮習俗」等案例,說明禮俗演變及如何重新詮釋。最後,透過學生的婚禮想像實驗,探討如何設計符合人性且能承載情感的制度。
Thumbnail
2025/03/01
本文探討《禮記·禮運》中的大同與小康,並非單純比較兩種社會形態,而是闡述「禮」在社會發展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理想與現實間取得平衡。從氏族社會到文明社會的演變,說明階級制度的形成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而非偶然。最後,思考如何在現實社會中,透過制度設計與人性理解,讓社會朝向更理想的方向發展。
Thumbnail
2025/03/01
本文探討《禮記·禮運》中的大同與小康,並非單純比較兩種社會形態,而是闡述「禮」在社會發展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理想與現實間取得平衡。從氏族社會到文明社會的演變,說明階級制度的形成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而非偶然。最後,思考如何在現實社會中,透過制度設計與人性理解,讓社會朝向更理想的方向發展。
Thumbnail
2025/02/01
此篇文章提供關於學測國寫情意題的解題與寫作技巧教學,從大綱擬定、文采鋪陳、意象運用到範文解析,幫助學生提升寫作能力,掌握得分要領,並能有效觸動人心。文章以52赫茲鯨魚為例,探討孤獨與堅持的主題,並透過感官元素、動作表情、比喻等修辭手法,提升文章感染力。
Thumbnail
2025/02/01
此篇文章提供關於學測國寫情意題的解題與寫作技巧教學,從大綱擬定、文采鋪陳、意象運用到範文解析,幫助學生提升寫作能力,掌握得分要領,並能有效觸動人心。文章以52赫茲鯨魚為例,探討孤獨與堅持的主題,並透過感官元素、動作表情、比喻等修辭手法,提升文章感染力。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沙龍一直是創作與交流的重要空間,這次 vocus 全面改版了沙龍介面,就是為了讓好內容被好好看見! 你可以自由編排你的沙龍首頁版位,新版手機介面也讓每位訪客都能更快找到感興趣的內容、成為你的支持者。 改版完成後可以在社群媒體分享新版面,並標記 @vocus.official⁠ ♥️ ⁠
Thumbnail
沙龍一直是創作與交流的重要空間,這次 vocus 全面改版了沙龍介面,就是為了讓好內容被好好看見! 你可以自由編排你的沙龍首頁版位,新版手機介面也讓每位訪客都能更快找到感興趣的內容、成為你的支持者。 改版完成後可以在社群媒體分享新版面,並標記 @vocus.official⁠ ♥️ ⁠
Thumbnail
每年4月、5月都是最多稅要繳的月份,當然大部份的人都是有機會繳到「綜合所得稅」,只是相當相當多人還不知道,原來繳給政府的稅!可以透過一些有活動的銀行信用卡或電子支付來繳,從繳費中賺一點點小確幸!就是賺個1%~2%大家也是很開心的,因為你們把沒回饋變成有回饋,就是用卡的最高境界 所得稅線上申報
Thumbnail
每年4月、5月都是最多稅要繳的月份,當然大部份的人都是有機會繳到「綜合所得稅」,只是相當相當多人還不知道,原來繳給政府的稅!可以透過一些有活動的銀行信用卡或電子支付來繳,從繳費中賺一點點小確幸!就是賺個1%~2%大家也是很開心的,因為你們把沒回饋變成有回饋,就是用卡的最高境界 所得稅線上申報
Thumbnail
近日,有不少校長提出在學校內有「責」無「權」,事實上,校長在學校內是權責相符,有「責」無「權」只是假議題。
Thumbnail
近日,有不少校長提出在學校內有「責」無「權」,事實上,校長在學校內是權責相符,有「責」無「權」只是假議題。
Thumbnail
在教育現場有許多亂象是由政府不當政策造成。這篇文章裡的三則漫畫就反映了教育部一邊高喊「以學生學習為中心」的口號,一邊反其道而邊的荒謬。
Thumbnail
在教育現場有許多亂象是由政府不當政策造成。這篇文章裡的三則漫畫就反映了教育部一邊高喊「以學生學習為中心」的口號,一邊反其道而邊的荒謬。
Thumbnail
科技應該是輔助教學的工具,而不是反客為主變成: 硬要科技融入教學,反而把有沒有使用科技放在首位,而不是教學內容。 😮‍💨更多的管理工作:平板及充電車誰來管理?設備組要管的東西包山包海已經很多,再多給其一堆平板及充電車可能也是「佛系管理」,若交由各科料召管理則因科召年年輪換,管理難以持續、
Thumbnail
科技應該是輔助教學的工具,而不是反客為主變成: 硬要科技融入教學,反而把有沒有使用科技放在首位,而不是教學內容。 😮‍💨更多的管理工作:平板及充電車誰來管理?設備組要管的東西包山包海已經很多,再多給其一堆平板及充電車可能也是「佛系管理」,若交由各科料召管理則因科召年年輪換,管理難以持續、
Thumbnail
不寫作業,我不知道從哪裡可以看出我是個壞學生。
Thumbnail
不寫作業,我不知道從哪裡可以看出我是個壞學生。
Thumbnail
某日上課,某生不在教室,同學代為轉述:他被某老師叫去"訓話"了。 啥?? 如何引起學生學習動機 高中在校時光珍貴,學習活動緊湊。 高中上課時光珍貴,因為課程繁重。 以下理由, 值得把學生叫出課堂去完成嗎? 某老師要「指正」學生行為。(就是訓話)→難道不能用下課或午休嗎? 某老
Thumbnail
某日上課,某生不在教室,同學代為轉述:他被某老師叫去"訓話"了。 啥?? 如何引起學生學習動機 高中在校時光珍貴,學習活動緊湊。 高中上課時光珍貴,因為課程繁重。 以下理由, 值得把學生叫出課堂去完成嗎? 某老師要「指正」學生行為。(就是訓話)→難道不能用下課或午休嗎? 某老
Thumbnail
午休過後,陳老師發布課表後,講述校規項目並特別提醒,學校是禁止攜帶手機和跟課程無關的娛樂用品上學,只要被其他老師看到就一定會沒收,要大家自己注意。 之後就讓同學們自己主持,選出班級各股長,由於大家互相間都還不熟悉,又較為害羞所以除了班長有人自薦外,其他股長都無人反應,最後是陳老師搬出自製竹筷簽筒,
Thumbnail
午休過後,陳老師發布課表後,講述校規項目並特別提醒,學校是禁止攜帶手機和跟課程無關的娛樂用品上學,只要被其他老師看到就一定會沒收,要大家自己注意。 之後就讓同學們自己主持,選出班級各股長,由於大家互相間都還不熟悉,又較為害羞所以除了班長有人自薦外,其他股長都無人反應,最後是陳老師搬出自製竹筷簽筒,
Thumbnail
想清楚之後,這種像是「乖」的表現並不代表我服膺於體制。
Thumbnail
想清楚之後,這種像是「乖」的表現並不代表我服膺於體制。
Thumbnail
看到有人因為這次的事情在說這是因為沒有校園沒有髮禁、禁止體罰、延後到校時間導致學生逐漸沒有紀律,覺得自己什麼都能做......我第一個想到的是我爸說他高中時畢業典禮教官只要走得慢一點一定會被憤怒的學生蓋布袋拖去打。發生這樣的事情當然得檢討,但希望不是以一種意氣用事、情緒主導的心態......
Thumbnail
看到有人因為這次的事情在說這是因為沒有校園沒有髮禁、禁止體罰、延後到校時間導致學生逐漸沒有紀律,覺得自己什麼都能做......我第一個想到的是我爸說他高中時畢業典禮教官只要走得慢一點一定會被憤怒的學生蓋布袋拖去打。發生這樣的事情當然得檢討,但希望不是以一種意氣用事、情緒主導的心態......
Thumbnail
相信大家對於數位教學有很多疑問,該怎麼開啟智慧教室?學生拿到平板不受控怎麼辦?除了在課堂前向學生清楚說明平板於課堂的用途,還有很多小眉角必須注意,科技帶來很多方便,既可以開拓學生的視野,又可以讓學生自己探索廣博的知識,但也造成了很多科技亂象。
Thumbnail
相信大家對於數位教學有很多疑問,該怎麼開啟智慧教室?學生拿到平板不受控怎麼辦?除了在課堂前向學生清楚說明平板於課堂的用途,還有很多小眉角必須注意,科技帶來很多方便,既可以開拓學生的視野,又可以讓學生自己探索廣博的知識,但也造成了很多科技亂象。
Thumbnail
自從疫情改變了學校教學的狀態以後,多元化的教學媒材也紛紛滲入教育之中。既然讓孩子接觸多媒體已經是無法阻止的事實,透過科技來輔助教師分析學生的學習狀況,又何嘗不是一件好事呢?這篇文章想要分享這兩年我是如何打造我的智慧教室,也會提及我如何運用科技來輔助教學、診斷學生的學習。
Thumbnail
自從疫情改變了學校教學的狀態以後,多元化的教學媒材也紛紛滲入教育之中。既然讓孩子接觸多媒體已經是無法阻止的事實,透過科技來輔助教師分析學生的學習狀況,又何嘗不是一件好事呢?這篇文章想要分享這兩年我是如何打造我的智慧教室,也會提及我如何運用科技來輔助教學、診斷學生的學習。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