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經歷,表面上你撐過去了、完成了、笑著帶過了,
但內心深處,卻留下了一點點什麼——不是傷口張揚,而是那種「一再重演」的既視感。
明明換了場景、換了角色,卻又一次感到不被理解、不被看見、不被聽見。其實,那不是事件重複,而是你心中某段主觀經驗還沒被療癒。
我們稱這些未癒的內在感受為: W.O.U.N.D.S.
六種最常見的情緒傷口,它們不吵不鬧,但會悄悄改變你的反應,讓你在未來一次又一次自動重播。

W – Wrong|是不是我做錯了什麼?
你可能沒犯錯,也沒人責怪你。
但當別人的表情一變、語氣一沉,或進度一偏離,你腦中第一個念頭就是:「是不是我又搞砸了?」
🔁 重演模式: 在團隊中你會特別小心翼翼,不敢提意見,生怕自己又做錯什麼。
你不是不努力,而是習慣性自責,讓你在壓力下變得更沉默。
O – Overlooked|怎麼都沒人提到我?
你準時交件、盡責補位、熬夜改簡報,但總是在成果展示時被跳過,或只被輕描淡寫地提及。
不是要求獎勵,只是那句「謝謝你有幫忙」始終沒來。
🔁 重演模式: 久而久之,你變得越來越被動,不再自薦也不再多做一步,反正「多做也沒人在意」。
心裡還是期待被看見,但嘴上開始說「我沒差」。
U – Unspoken|那時我真的很想說一句話…
你心裡有感覺、有疑問、有不同看法,但在當下選擇吞下去。
也許是覺得氣氛不對、時機不對、說了也沒人聽。
於是那句話沒說出口,那個自己也沒被說明白。
🔁 重演模式: 面對類似場合,你更習慣裝沒事,甚至連自己心裡想什麼都模糊了。
漸漸地,你也忘了自己是什麼時候開始「變得這麼沉默」。
N – No Control|我只是被推著走而已
事情怎麼決定的?為什麼突然改?誰做的安排?你其實不知道。
整段過程你不是決策者,只是被動執行的一方。
你做了很多,但沒有一次是「你的選擇」。
🔁 重演模式: 下一次合作你開始先入為主地認定:「我也不會有什麼決定權吧。」
對結果不期待,對過程抽離,只保留剛剛好的參與感,避免再感到被操控。
D – Disappointed|這不是我以為的樣子…
你曾經期待這件事會帶來改變,也曾相信這次真的不同。
你投入、付出、相信,但換來的卻是落空、冷處理,或是最後沒人提起你的付出。
你沒有發火,但心裡默默退了一步。
🔁 重演模式: 你開始說「我沒有特別期待」,但其實是怕再失望一次。
你的熱情還在,只是你把它藏得更深,因為你不確定它還能不能被接住。
S – Strained|我不敢停,因為一停就落後了
你不是不想喘口氣,只是不知道怎麼停。
進度表永遠緊繃、訊息永遠跳個不停,事情好像總是卡在你這裡。
你想等大家協調完再接手,但一旦慢一點,就會被誤解成沒跟上、不夠盡責。
🔁 重演模式: 你養成了「永遠往前衝」的習慣,哪怕疲憊、哪怕無解。
你不是不想停,而是你太怕,一停下來,就會被留下。
🧭 小結|這些沒說出口的感受,會替你做選擇
這六種情緒傷口,不會馬上爆發,但會悄悄影響你的選擇與反應,
讓你在每一次「差不多的情境裡」,做出同樣的自我保護:
不說話、不期待、不參與、不相信。
但最關鍵的問題不是:為什麼你會這樣反應,
而是:
✨ 這些感覺,從哪一次沒被處理的經歷開始,變成了你習慣的樣子?
覺察情緒的重演模式,不是讓你責怪過去,而是幫助你重新選擇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