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轉眼間又到了學期末,手仍有不少期末報告未做完。每到睡前時才回想起今天似乎茫茫然地結束了,更糟的是明天也是這樣度過了。因此,看了很多時間管理的書,但不外乎要你先吃掉青蛙,或是將緊急重要性來劃分四象限。但有時臨時的安排、意外事件或是情緒低落無力進行等,讓我無法將時間依照原訂計畫利用,管理上漏掉很多因素,讓我思考所謂「時間管理」是否為假議題?追求井然有序且高效時間排程,時間也不會因為管理而變得充裕。
書中描述作者唐希媛在美國留學遭逢車禍,在身心復健期間中收穫很多身心照顧知識,建構一套精力管理系統。但在網上搜尋「精力管理」仍可以找到更早提出精力管理概念的相關書籍。本書原名為《了不起的精力管理》內容主要分為兩部分,前半部分是描述精力管理的四個基本要素:體能、情緒、專注力、目標與熱愛;後半部在於實踐時精力該如何分配、形塑減法思維來排除不必要的雜訊,以及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精力管理的四個基本要素:體能、情緒、專注力、目標與熱愛。(個人依照書中內容所繪圖)
這本書給我的收穫:
一、情緒取決於對事看法決定
作者引用美國心理學家 Albert Ellis 提出「情緒ABC理論」說明產生情緒來自於思維,並不完全是由事件決定。在與人爭論中總以為自己是對的,並認為他人「應該」要怎樣。過度焦慮而放大問題,事情表現不佳,一受到挫折就自尊心崩潰。就像我曾對某人或某事物發展抱持著一種期待或是期望目標,但現實的資源或呈現結果,沒有如願時,就容易產生情緒。雖然事件與結果是不可逆的因果關係,但我們可以改變對此看法來轉念。透過與人交流發覺自身認知盲點,或是用自問自答方式走出情緒慣性。作者分享像是「能否找出放下那個想法的理由?」、「能否找到既不焦慮又能保有那個想法的理由?」、「如果沒有那個想法,自己又會是怎樣的人?」等問題,讓自己更客觀地面對。
二、精力投資在有價值的地方、值得的人、可控可改變的事實
作者在書中分享透過極簡思維來做減法整理,減少不必要社交與活動,將生活重心轉移到自身。我想起過去曾經擔任網頁設計課程助教時,即便課程結束後,仍然幫助學員解決網頁問題。有位同學從事設計接案,我依然熱心幫忙協助她處理實務上的網頁程式開發問題,並附上程式碼的解說。互動過程是在LINE上進行。過了幾個月,這位同學仍然不斷重複著相似的問題。我發覺到雖然我已幫她做好了幾次,卻對她學習成長完全沒有幫助,她只想著有人幫忙處理眼前案子,並非藉此來學習,後來我便不再直接協助她。當精力不斷投入,事情卻毫無進展,對雙方都沒有益處。
三、注意力是最稀缺的資源
作者最後章節提到「福格行為模型」,人的行為是由動機、能力和觸發條件三要素組成。就如同我們無論通勤時,或是課堂之餘都會不自覺滑無腦廢片。這種低耗腦力又簡單行為,藉由手邊手機就很容易觸發,社群影音不知不覺佔據我們的大部分時間。因此,作者建議培養好習慣,為長期目標服務。有意識收集他人好習慣,再拆解成具體可實踐的小習慣。就像是設定手機使用時間、關閉非緊急且非重要的通知訊息,來減少干擾。還有內向的自己試著在課程中主動與不同同學交流,鼓起勇氣發言。
小結
本書有明確的精力管理架構,涵蓋飲食、身心健康、注意力和長期目標等多面向,讓我重新認識到時間管理其實涉及更多層面和因素。也因為涵蓋面向廣泛,有些議題可再自行專研。方法理論雖是有看明白,但往往實踐仍需要努力,很難一下就改變。藉由此書反思自身尚待改進的行為與習慣,並開始思索該如何將精力投入在值得的地方。
你不是沒時間,而是沒精力!提高人生績效的精力管理術
作者: 唐希媛(Luna)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25/02/18
ISBN:978626419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