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否定你,真的是你的錯嗎?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raw-image

你是否在會議中總是點頭附和,事後卻懊悔為什麼沒為自己爭取?

你是不是也曾在被忽視、否定的瞬間,告訴自己:「忍一忍就過了」?

別急著責怪自己膽小或太軟弱。這可能不是現在的你不夠勇敢,而是那個曾經受過傷的你,還沒被好好安放。

我怕被討厭,所以不敢說不

我曾輔導一位產品總監,她總是在跨部門會議中讓步,儘管專案需求明明合理,卻因為「不想引起衝突」而不敢堅持,導致團隊反覆加班。當我和她深入討論時,她說:「我從小就知道,提出不同意見,只會換來責罵和冷處理……我習慣先看別人臉色,確保場面和平。」

她的行為背後,藏著一段羞辱創傷的過往。

心理解析

這些從小被否定、被羞辱的經驗,會讓人成為在人際中不斷「自我矮化」的人——總是懷疑自己的感受,害怕說出不滿會被討厭、關係破裂。

他們往往成了最溫馴的同事,也最無法為自己發聲的職場人。他們把「維持關係」看得比「保護自己」還重要,久而久之,也失去了真正的信任感。

但如同心理學家John Bowlby所說:「被愛,不應以犧牲真實自我為代價。」

解方建議|走出不安全感的第一步

  • 辨識觸發點

當你過度忍讓或退讓時,停下來問問自己:「這是現在的選擇,還是過去的反應?」

  • 建立心理邊界

練習用不帶情緒的語氣說出「我需要一點時間思考」或「這樣做我有點不舒服」,你會發現世界不會因此崩塌。

  • 尋求安全連結

找到一兩位能坦誠相對的同事或導師,從小範圍開始建立「被看見但不被傷害」的信任感。

  • 給過去的自己一封信

寫下你從前被忽略、被傷害時的感受,並告訴他:「現在的我會站在你這邊。」

 

「你不必做個完美的人,只需要走出森林,讓自己回到自己的身體中。」--詩人瑪麗‧奧利佛(Mary Oliver)

讓信任從「相信自己」開始

真正的信任,不是來自外界的承諾,而是來自我們終於允許自己說出真實、願意為自己站出來的那一刻。

你可以不再只當那個維持和平的人,而是成為能安心說話、也能被好好聽見的人。

歡迎在評論區分享你的故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梅根的斜槓人生沙龍
2.3K會員
630內容數
前世界500強HR高階主管|策略顧問合伙人|跨界整合20年人才管理經驗X藝術療癒心理技術|獨創「認知升級+能量管理」雙軌破局模型|專破:35歲瓶頸期及職場情緒內耗|用策略思維點亮你的職業發展地圖|分享職場心理與成長心得,帶你解鎖職場與生活的美好,一起向光而行!
2025/06/17
當我們習慣壓抑痛苦、以忍耐為榮,對自己的情緒缺席,也容易失去對他人的同理心。職場中,看似冷漠的主管,往往只是把自己逼太久、忘了如何感受與理解。要重建同理心,得從自我關照開始,放下對「堅強」的執念,才能真正理解他人的痛。領導的力量,不只是管理進度,更是照顧人心的溫度。
Thumbnail
2025/06/17
當我們習慣壓抑痛苦、以忍耐為榮,對自己的情緒缺席,也容易失去對他人的同理心。職場中,看似冷漠的主管,往往只是把自己逼太久、忘了如何感受與理解。要重建同理心,得從自我關照開始,放下對「堅強」的執念,才能真正理解他人的痛。領導的力量,不只是管理進度,更是照顧人心的溫度。
Thumbnail
2025/06/16
他每天準時打卡、任務準確,但你總覺得他「不在這裡」。當一個員工只剩下基本功能,失去與人連結的能力,主管應該如何理解與支持?這篇文章帶你看懂「功能性正常,心理卻已關機」的職場樣貌。
Thumbnail
2025/06/16
他每天準時打卡、任務準確,但你總覺得他「不在這裡」。當一個員工只剩下基本功能,失去與人連結的能力,主管應該如何理解與支持?這篇文章帶你看懂「功能性正常,心理卻已關機」的職場樣貌。
Thumbnail
2025/06/15
當我們在職場中被貼上「玻璃心」標籤,其實不是我們太脆弱,而是過往創傷的傷口從未被包紮。那些對錯誤的過度反應、對他人的防備與冷漠,往往源自深層的不安全感。療癒的開始,是願意看見自己的傷,而非繼續忍耐。唯有溫柔地面對自己,我們才能在工作與人際中,重新建立信任與連結。
Thumbnail
2025/06/15
當我們在職場中被貼上「玻璃心」標籤,其實不是我們太脆弱,而是過往創傷的傷口從未被包紮。那些對錯誤的過度反應、對他人的防備與冷漠,往往源自深層的不安全感。療癒的開始,是願意看見自己的傷,而非繼續忍耐。唯有溫柔地面對自己,我們才能在工作與人際中,重新建立信任與連結。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不再被他人的話語輕易傷害,是一種成長。家人常開著似有似無的玩笑,說我「能力不行、很差」、或是「就是因為找不到工作才回家裡上班」。這些話語曾經深深刺痛我,也無法避免地反駁,也因此讓家人間的感情產生嫌隙。我總是思索,究竟該如何才能符合他們心中的期待。
Thumbnail
不再被他人的話語輕易傷害,是一種成長。家人常開著似有似無的玩笑,說我「能力不行、很差」、或是「就是因為找不到工作才回家裡上班」。這些話語曾經深深刺痛我,也無法避免地反駁,也因此讓家人間的感情產生嫌隙。我總是思索,究竟該如何才能符合他們心中的期待。
Thumbnail
自卑敏感、內耗、以及厭棄現狀、過度在意他人看法,這說的是你嗎?
Thumbnail
自卑敏感、內耗、以及厭棄現狀、過度在意他人看法,這說的是你嗎?
Thumbnail
傷痛是無法比較輕重的,面對惡意的傷害、內心的無助感, 從小到大的求學階段, 都沒有人教過我面對這些"惡意的傷害"時,我該如何保護我自己, 我無法改變他人的觀念、想法,也曾數次嘗試過與他人溝通, 那些揮之不去的心理陰影,是必須花加倍的力氣才能重新再站起來。
Thumbnail
傷痛是無法比較輕重的,面對惡意的傷害、內心的無助感, 從小到大的求學階段, 都沒有人教過我面對這些"惡意的傷害"時,我該如何保護我自己, 我無法改變他人的觀念、想法,也曾數次嘗試過與他人溝通, 那些揮之不去的心理陰影,是必須花加倍的力氣才能重新再站起來。
Thumbnail
你曾經因為他人的一句話而感到自己被對方貶低嗎? 或是你總是亟欲證明自己比其他人更值得被讚賞而感到疲累呢? 人之所以容易感到煩惱與痛苦,多半都是因為比較心態作祟,雖然說適當的競爭有益於整體社會的進步,但過度在意與他人之間的地位高低卻容易陷入無止盡的情緒黑洞。 首位提出「高敏感」概
Thumbnail
你曾經因為他人的一句話而感到自己被對方貶低嗎? 或是你總是亟欲證明自己比其他人更值得被讚賞而感到疲累呢? 人之所以容易感到煩惱與痛苦,多半都是因為比較心態作祟,雖然說適當的競爭有益於整體社會的進步,但過度在意與他人之間的地位高低卻容易陷入無止盡的情緒黑洞。 首位提出「高敏感」概
Thumbnail
#罪惡感:告訴你你傷害了他人什麼 #羞愧感:告訴你該做到的沒有做、沒盡責任,害到別人 #挫敗感:告訴你又沒做好,一直出錯,很笨
Thumbnail
#罪惡感:告訴你你傷害了他人什麼 #羞愧感:告訴你該做到的沒有做、沒盡責任,害到別人 #挫敗感:告訴你又沒做好,一直出錯,很笨
Thumbnail
大眾其實只是比較傾向喜歡某種人設,而不是你本人。
Thumbnail
大眾其實只是比較傾向喜歡某種人設,而不是你本人。
Thumbnail
人本來就喜歡挑剔自己、折磨自己,搞得自己很緊張。這些預設的想法讓我們對自己的看法很負面,跟自己的關係搞得很惡劣。
Thumbnail
人本來就喜歡挑剔自己、折磨自己,搞得自己很緊張。這些預設的想法讓我們對自己的看法很負面,跟自己的關係搞得很惡劣。
Thumbnail
有憂鬱傾向或憂鬱症的朋友們,很容易自我批判、自我攻擊,覺得自己狀況不佳造成他人困擾,感到內疚自責。這篇簡單分享一個練習:用友善的眼光看待自己。我們需要養成新習慣,取代舊習慣,而習慣的養成需要一段時間,我們需要準備一本筆記本,從三個點練習重新看待自己的方式。 像我常常忙完一天工作,回家後明明應該休
Thumbnail
有憂鬱傾向或憂鬱症的朋友們,很容易自我批判、自我攻擊,覺得自己狀況不佳造成他人困擾,感到內疚自責。這篇簡單分享一個練習:用友善的眼光看待自己。我們需要養成新習慣,取代舊習慣,而習慣的養成需要一段時間,我們需要準備一本筆記本,從三個點練習重新看待自己的方式。 像我常常忙完一天工作,回家後明明應該休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