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是否在會議中總是點頭附和,事後卻懊悔為什麼沒為自己爭取?
你是不是也曾在被忽視、否定的瞬間,告訴自己:「忍一忍就過了」?
別急著責怪自己膽小或太軟弱。這可能不是現在的你不夠勇敢,而是那個曾經受過傷的你,還沒被好好安放。我怕被討厭,所以不敢說不
我曾輔導一位產品總監,她總是在跨部門會議中讓步,儘管專案需求明明合理,卻因為「不想引起衝突」而不敢堅持,導致團隊反覆加班。當我和她深入討論時,她說:「我從小就知道,提出不同意見,只會換來責罵和冷處理……我習慣先看別人臉色,確保場面和平。」
她的行為背後,藏著一段羞辱創傷的過往。
心理解析
這些從小被否定、被羞辱的經驗,會讓人成為在人際中不斷「自我矮化」的人——總是懷疑自己的感受,害怕說出不滿會被討厭、關係破裂。
他們往往成了最溫馴的同事,也最無法為自己發聲的職場人。他們把「維持關係」看得比「保護自己」還重要,久而久之,也失去了真正的信任感。
但如同心理學家John Bowlby所說:「被愛,不應以犧牲真實自我為代價。」
解方建議|走出不安全感的第一步
- 辨識觸發點:
當你過度忍讓或退讓時,停下來問問自己:「這是現在的選擇,還是過去的反應?」
- 建立心理邊界:
練習用不帶情緒的語氣說出「我需要一點時間思考」或「這樣做我有點不舒服」,你會發現世界不會因此崩塌。
- 尋求安全連結:
找到一兩位能坦誠相對的同事或導師,從小範圍開始建立「被看見但不被傷害」的信任感。
- 給過去的自己一封信:
寫下你從前被忽略、被傷害時的感受,並告訴他:「現在的我會站在你這邊。」
「你不必做個完美的人,只需要走出森林,讓自己回到自己的身體中。」--詩人瑪麗‧奧利佛(Mary Oliver)
讓信任從「相信自己」開始
真正的信任,不是來自外界的承諾,而是來自我們終於允許自己說出真實、願意為自己站出來的那一刻。
你可以不再只當那個維持和平的人,而是成為能安心說話、也能被好好聽見的人。
歡迎在評論區分享你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