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7沉聲-如何用正向強化,幫助沉默的孩子面對霸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2025.06.11

他沒有還手,也沒低頭,他只是在等一包餅乾

浩子是一個幾乎不說話的孩子。在那場團練裡,他被同學嘲笑「啞巴」,卻沒有露出太大的反應,只是靜靜坐著。那天我們觀察到,他不是沒聽見,也不是不受傷,他只是記得:「如果我今天沒有低頭、不生氣,就能換到一包零食。」

這種方法乍聽之下像在玩行為訓練遊戲,實則是我們在最脆弱的地方,塞進一點點保護的力量。對一個選擇性緘默的孩子來說,這或許就是他能擁有的「反擊」。

不是開導,而是建立可執行的反應機制

對於這類孩子,我們常聽到的建議是:「鼓勵他多講話」、「陪伴他敞開心房」、「建立自信」。這些當然都沒錯,但問題是——當孩子已經因創傷、長期目睹家暴、家庭氣氛壓抑等因素而習慣沉默,這類「鼓勵」有時反而成為新一層壓力。

與其要求他成為我們理想中的「開朗孩子」,不如設計一套他做得到的行為回應機制。這種做法來自「正向行為支持(Positive Behavior Support, PBS)」的概念,它認為每一個行為背後都有功能(function of behavior),與其處罰一個孩子的反應,不如幫他建立一套「更適合的替代行為」。就像浩子,他的沉默可能是在逃避羞辱,也可能是避免引發衝突——而我們要做的,不是逼他說話,而是告訴他:「你可以選擇別的方式站穩自己的位置。」例如維持眼神接觸、用卡片表達、甚至只是堅定地坐著,這些都能被視為成功的替代反應。

例如:

  • 當他被同儕羞辱時,只要能維持坐姿、不低頭,就給予正向增強。
  • 設計角色扮演劇場,由老師扮演「壞人」,孩子扮演自己,練習在不同羞辱場景中「堅持不崩潰」的反應選項。
  • 使用明確可達成的指令取代抽象情緒目標(如:「你今天如果抬頭三次,就可以選一樣喜歡的小卡。」)
raw-image


增強物的魔法:讓獎勵成為心理盔甲

很多人會質疑:「這樣不是賄賂嗎?會不會讓孩子變得更計較回報?」但在創傷現場裡,增強物不是控制手段,而是安全感的象徵。一包餅乾、一張偶像小卡、一個可以選擇的貼紙,對孩子來說不是「東西」,而是大人傳遞給他的訊息:「你可以不一樣沒關係,但你不孤單。」

此外,增強物也提供了「預期感」與「目標感」,讓孩子不是一味忍耐,而是有意識地學會控制行為、換取穩定。

在行為心理學中,增強物分為「第一類增強物」(如食物)與「第二類增強物」(如讚美、小卡、貼紙)。它們的本質不是物質,而是「可預測的肯定」—對於長期處在不確定與羞辱中的孩子來說,這種「肯定是有條件可獲得的」經驗,比什麼都重要。

設計微行為任務,而不是性格重建

我們不是在改造一個「內向的人」,而是協助他多一套自我保護的行為路徑。例如:

  • 練習在被叫「啞巴」時,看著對方五秒。
  • 練習坐著不走開,並在下課後找老師舉牌選擇:「我今天完成了我的任務」或「我還沒準備好,明天再來」。
  • 練習寫卡片給自己:「今天我沒有哭,真棒。」

這些不是治療,是訓練。

結合學校與家庭的力量:不用多,只要一致

這樣的行為訓練不能只靠機構,要與學校輔導室密切合作,針對同一孩子擬定共同的支持策略。例如:

  • 學校是否願意設定固定的「情緒觀察老師」?
  • 機構能否定期與學校交換孩子在團體中的行為回饋?
  • 家庭中是否有照顧者能配合設定「語言獎勵目標」?(例如跟哥哥說一句話就可以選晚餐)

一致性是安全感的來源,也是強化最需要的養分。

不是要他變成開朗的孩子,而是讓他在沉默中也有力量

選擇性緘默不是拒絕成長,而是複雜環境下的自我保護機制。根據《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DSM-5),選擇性緘默是一種焦慮型障礙,常見於孩子在特定社交情境中無法開口說話,而在家中或熟悉環境卻能正常互動。這類孩子對「被注視」、「被指責」、「突如其來的要求」特別敏感,因此任何介入都必須建立在「可預測」、「有選擇」、「能退場」的原則下,否則極易引發更深的焦慮反應。

我們不是要把孩子「拉出來」,而是要陪他找到「不用說話,也能不被打敗」的方式。沉默不等於軟弱。當一個孩子願意在沉默裡多待一秒,他其實正在練習勇敢。

所以,如何用正向強化,幫助沉默的孩子面對霸凌呢?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吳文炎的沙龍
75會員
228內容數
社團法人中華兒童暨家庭守護者協會主任/台灣社會工作專業人員協會認證社工督導。社福界資深熟男,重度工作狂,喜歡自嘲有過動症,坐不住辦公桌。喜歡用不一樣的眼光看待問題,希望用故事讓社會大眾更容易認識社會工作,也希望這些社會工作的故事可以鼓舞需要被協助的個案與社工,努力在社福界裡不斷尋找新世界與新視野。
吳文炎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6/03
這篇文章探討了注意力缺陷過動症(ADHD)兒童小佐的學習困境,以及老師和小佐奶奶互動中所反映出的教育問題。小佐因寫字不整齊而多次被擦掉作業,導致他對學習失去信心。文章反思了在要求孩子「更好」的同時,是否忽略了孩子努力的過程,並呼籲教育者關注孩子內心的感受與需求,成為孩子信心的支持而非打擊。
Thumbnail
2025/06/03
這篇文章探討了注意力缺陷過動症(ADHD)兒童小佐的學習困境,以及老師和小佐奶奶互動中所反映出的教育問題。小佐因寫字不整齊而多次被擦掉作業,導致他對學習失去信心。文章反思了在要求孩子「更好」的同時,是否忽略了孩子努力的過程,並呼籲教育者關注孩子內心的感受與需求,成為孩子信心的支持而非打擊。
Thumbnail
2025/05/28
孩子寫作業總是提不起勁?試試「視覺遮蔽」方法!透過遮蔽工具,將大量作業分解成小單位,降低孩子認知負荷,提升專注力與自信心。文章分享一個小男孩克服寫作業困難的故事,並從心理學和神經科學角度,解釋視覺遮蔽的原理與效益,並提供在家中或課後班運用的實例。
Thumbnail
2025/05/28
孩子寫作業總是提不起勁?試試「視覺遮蔽」方法!透過遮蔽工具,將大量作業分解成小單位,降低孩子認知負荷,提升專注力與自信心。文章分享一個小男孩克服寫作業困難的故事,並從心理學和神經科學角度,解釋視覺遮蔽的原理與效益,並提供在家中或課後班運用的實例。
Thumbnail
2025/05/20
當老師說「你來當小老師」時,一個情緒障礙的孩子小傑笑了。透過擔任小老師的角色,小傑從被幫助者轉變為幫助者,找回自信,看見自身的價值。文章探討情緒障礙兒童如何藉由幫助他人,建立自信與穩定情緒,並強調信任與被需要的重要性。
2025/05/20
當老師說「你來當小老師」時,一個情緒障礙的孩子小傑笑了。透過擔任小老師的角色,小傑從被幫助者轉變為幫助者,找回自信,看見自身的價值。文章探討情緒障礙兒童如何藉由幫助他人,建立自信與穩定情緒,並強調信任與被需要的重要性。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孩子遲遲不開口說話,可能是因為口腔肌肉張力、認知理解能力、社會學習能力及內在動機等方面的問題。本文從增進孩子的動作控制能力、提高對事物的理解、模仿、簡化字詞等方面提出具體建議。
Thumbnail
孩子遲遲不開口說話,可能是因為口腔肌肉張力、認知理解能力、社會學習能力及內在動機等方面的問題。本文從增進孩子的動作控制能力、提高對事物的理解、模仿、簡化字詞等方面提出具體建議。
Thumbnail
4歲的喬有天從學校回來不發一語許久,老師說下午曾聽他說,最好的朋友對他很兇。我試著詢問他來龍去脈,但他沒有說話、也不願讓我抱抱。 於是我帶著他進房間,營造一個安靜角落,先是跟他說,如果難過,需要哭也沒關係。看他只是眼眶微紅,依然什麼都沒有表達,我想起自己小時的故事,對他說:
Thumbnail
4歲的喬有天從學校回來不發一語許久,老師說下午曾聽他說,最好的朋友對他很兇。我試著詢問他來龍去脈,但他沒有說話、也不願讓我抱抱。 於是我帶著他進房間,營造一個安靜角落,先是跟他說,如果難過,需要哭也沒關係。看他只是眼眶微紅,依然什麼都沒有表達,我想起自己小時的故事,對他說:
Thumbnail
將孩子的狀態放在心裡,引導孩子面對情緒,重新溝通,使得事件不只是事件,而是關係的建立與重建。
Thumbnail
將孩子的狀態放在心裡,引導孩子面對情緒,重新溝通,使得事件不只是事件,而是關係的建立與重建。
Thumbnail
不要惹事, 但也不要怕事. 隱忍與和善是美德, 但當對方再三欺凌, 站住腳反擊自衛最少能讓他們知道你不是好欺負.
Thumbnail
不要惹事, 但也不要怕事. 隱忍與和善是美德, 但當對方再三欺凌, 站住腳反擊自衛最少能讓他們知道你不是好欺負.
Thumbnail
在家裡明明就很「搞威」,而且說不定還很吵,怎麼在外面就「沈默是金」,而且越鼓勵還越退縮?其實可以用社交焦慮的觀點來理解孩子唷
Thumbnail
在家裡明明就很「搞威」,而且說不定還很吵,怎麼在外面就「沈默是金」,而且越鼓勵還越退縮?其實可以用社交焦慮的觀點來理解孩子唷
Thumbnail
嚴厲爸爸出現-有意識的使用"罵" 一早聽到阿亮爸爸用宏亮的聲音和大家問早,接下來的晨讀時光及排隊集合都和孩子們做了精神喊話!前提是彼此的關係是否建立在穩定&良好狀態,可以理解孩子的行為,但不代表認同;遇到踩線狀況要立即處理,要求孩子們立即調整&改善,訓練孩子們的團體意識.發揮團隊精神! 對話無效
Thumbnail
嚴厲爸爸出現-有意識的使用"罵" 一早聽到阿亮爸爸用宏亮的聲音和大家問早,接下來的晨讀時光及排隊集合都和孩子們做了精神喊話!前提是彼此的關係是否建立在穩定&良好狀態,可以理解孩子的行為,但不代表認同;遇到踩線狀況要立即處理,要求孩子們立即調整&改善,訓練孩子們的團體意識.發揮團隊精神! 對話無效
Thumbnail
  台灣家長一般在遇到孩子鬧情緒時,最常使用的方法之一是命令孩子「三秒鐘停止哭泣」。然而,三秒鐘之後情緒真的就這樣憑空消失了嗎?在還沒弄清楚產生情緒的前因後果前,貿然壓抑孩子的情緒,將使其缺少練習處理自己負面情緒的機會。並間接告訴孩子,不允許他擁有自己「獨立的意志」。導致日後需要花更長的時間
Thumbnail
  台灣家長一般在遇到孩子鬧情緒時,最常使用的方法之一是命令孩子「三秒鐘停止哭泣」。然而,三秒鐘之後情緒真的就這樣憑空消失了嗎?在還沒弄清楚產生情緒的前因後果前,貿然壓抑孩子的情緒,將使其缺少練習處理自己負面情緒的機會。並間接告訴孩子,不允許他擁有自己「獨立的意志」。導致日後需要花更長的時間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