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15
沮喪的作業時間與主任的神奇桌子
小任是一年級的小男孩,個子不矮,臉上總是掛著稚氣的笑容。然而,今天的笑容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皺著眉頭的沮喪神情。原因是老師發給他的生字練習簿上,密密麻麻地寫滿了三頁的生字。
當小任翻開練習簿,眼睛瞪著那幾乎要把他淹沒的生字,胸口像被大石頭壓住一樣。他想:「三頁這麼多,我根本寫不完……」手也不想動了,腦中充斥著「不可能完成」的念頭。即使課後照顧班的老師在一旁溫柔地鼓勵他:「慢慢來,不急,老師陪你寫。」但小任只是抿著嘴唇,眼淚在眼眶中打轉。就在這時,老師靈機一動,帶小任到樓下主任的辦公室。主任的辦公室裡有一張「神奇桌子」,據說每個孩子在這裡寫作業都能變得順利起來。主任笑著迎接小任:「怎麼啦?臉色這麼難看。」老師解釋了小任的狀況,主任點點頭,拍拍小任的肩膀:「來,我們來試試看這張神奇桌子。」

讓任務變簡單:分段完成的大秘密
主任從抽屜裡拿出一張紙,將生字練習簿的大部分字遮住,只露出一行。「現在,你只要專心寫這一行就好。」主任溫和地說。小任愣住了,看著那短短的一行字,忍不住好奇:「咦?怎麼變這麼少?」他原本繃緊的神經稍微放鬆下來,壓力突然消失得無影無蹤。
主任接著讓小任自己選擇:「你想從前面開始,還是後面,或者從中間?」
「從中間吧,這樣不會覺得寫不完。」小任小聲回答,臉上露出一絲笑意。這個小選擇讓他感覺自己有了掌控感,甚至有點期待寫完這一行。
於是,小任開始埋頭寫生字,一行寫完,主任就慢慢往下揭開下一行。過程中,主任還會時不時稱讚:「這個字寫得真漂亮!」或是輕輕點頭,讓小任感覺自己正在進步。小任發現,這樣逐行完成的方式,讓他不再因整頁滿滿的生字而感到壓力。
成就感與專注力:一步步前進的力量
每當完成一行時,小任都會露出一點微笑,甚至自己開始主動要求揭開下一行。「好像沒有想像中那麼難。」小任心裡這麼想。漸漸地,他寫字的速度變快了,也不再時不時分心去看其他孩子在做什麼。
半個小時過去了,小任抬起頭來,滿臉自信地說:「我寫完了!」主任露出笑容,拍拍他的頭:「你做得很棒,看到嗎?你其實可以做到的。」小任驚訝地看著完成的三頁作業,忍不住問:「真的寫完了嗎?我以為要寫很久。」這樣的成就感,讓他感受到久違的自信與滿足。
視覺遮蔽的原理與效益:科學支撐下的策略
視覺遮蔽,顧名思義,就是利用遮擋的方式,將大量資訊分割成小單位呈現,降低孩子的認知負荷。特別對於有注意力缺陷(ADD)或學習障礙(如閱讀障礙)的孩子,這種方法可以有效降低焦慮感,提升學習效率。
從神經科學的角度來看,ADHD 孩子的執行功能較弱,容易被過多刺激分散注意力。當整頁生字一次性呈現在眼前時,大腦無法快速篩選與處理,造成認知過載,導致焦慮與逃避。然而,透過視覺遮蔽,他們只需一次處理一小部分資訊,讓大腦專注在可控範圍內,壓力自然降低。
此外,讓孩子自行選擇從哪裡開始,能夠提供自主權,讓孩子感到有掌控感,這在心理學上能減少抗拒情緒。加上逐步揭開的設計,讓每一行字都成為一個獨立的小任務,完成後立即獲得小小成就感,進一步促進專注力提升。
為什麼視覺遮蔽對孩子有幫助?
- 減少認知負荷: 將大量資訊分解為小單位,降低處理壓力。
- 增加專注力: 減少分心,讓大腦專注於當前的部分。
- 提升自信心: 完成每一行都有正向回饋,建立信心。
- 增強掌控感: 孩子可自由選擇起點,增加參與感。
如何在家中或課後班運用視覺遮蔽?
- 製作遮蔽工具: 使用一張白紙或卡片遮住多餘內容。
- 設計分次學習: 一次露出一小部分,避免資訊過多超過負荷。
- 給予選擇權: 讓孩子從喜歡的部分開始,提升學習動機。
- 逐步揭開下一步: 完成後才揭開下一部分,減少焦慮。
學習的每一步,都值得被鼓勵
透過視覺遮蔽,小任不僅成功完成了作業,更重拾了自信與專注力。這種方法看似簡單,卻在心理和認知層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對於有注意力缺陷的孩子來說,學習的重點不在於「快」或「多」,而是在可控制的範圍內,一步一步達成目標。希望每位老師與家長,都能嘗試這種小改變,讓孩子在學習中重拾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