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不是事實,是你被教會的方式
你不是不夠好,你只是太早學會了懷疑自己。
你是否也曾有過這種時刻——
工作再努力,還是覺得不夠有成就; 對人再好,還是怕自己不夠討喜;
別人一句無心的評論,就讓你開始全盤否定自己。
但心裡那個聲音卻常常跳出來說:「你還不夠。」
但那個「不夠好」的感覺,其實不是事實,
它是你過去經驗裡,被慢慢養出來的焦慮。
「不夠好」的感覺,不是缺陷,是一種內在防衛機制
從小,我們的世界就像一張看不見的成績單。
考試幾分、排名第幾、是否聽話、表現好不好——
我們從這些「評價」中,漸漸學會了如何看待自己。
每一次沒有達到期待,我們就會被貼上「退步了」、「失望了」、「你可以更好」的標籤。
我們被教導要「做得好」才能被肯定,很少有人告訴我們:
你即使什麼都沒做,也還是值得被愛的。
久而久之,我們開始把愛和價值建立在「表現」上,而不是「存在」上。
我們把自己變得很乖、很懂事、很會察言觀色,
但也因此,內在慢慢長出了一個信念: 「我現在還不夠好,所以我不能停下來。」
你不是不夠,而是從來沒被允許「剛剛好就可以」
在很多人的原生家庭裡,愛往往是條件式的——
你乖,爸媽就開心;你考好成績,就有讚美;
你表現不好,就會被忽略、冷處理,甚至責備。
久而久之,我們內在那個「我是不是不夠好」的聲音,
就成了我們最熟悉的陪伴——也成了我們最深的傷。
它讓你不敢放鬆、不敢失誤、不敢說真話,
因為你以為:「我如果不小心露出真實的一面,就會被否定。」
但療癒,就是從看穿這個聲音開始。
真正的價值,不是靠你做到什麼來證明,
而是你願不願意,開始相信自己原本就夠好。
你會開始問自己:
「這是我真的想做的,還是我想讓別人覺得我有用?」
「這是我的聲音,還是我只是怕不符合期待?」
每一個這樣的提問,都是你走向自由的起點。
給「總覺得自己不夠好」的你一個空間
請你花一點時間寫下這三個問題:
- 「我常常懷疑自己在哪些方面?」
- 「這些懷疑的聲音,是我從誰那裡學來的?」
- 「如果我允許自己『現在這樣就很好』,我的心會有什麼反應?」
請誠實寫下來,不需要漂亮的句子,只要真實。
你會發現,那些讓你懷疑的聲音,其實不是你的錯,
而是曾經你為了生存、被愛而學會的模式。
現在的你,已經可以選擇,不再照舊劇本活下去了。
請你在留言區留下你想對「那個總是懷疑的自己」說的一句話:
「我想對那個總覺得自己不夠好的我說:_______。」
你可以:
- 留言你的那句話,讓我們一起練習重新定義自己
- 分享這篇給一位你總覺得「他明明很好卻一直懷疑自己」的朋友
- 收藏這篇文章,讓它成為你低潮時的溫柔提醒
明天我們要聊的主題是:
「療癒的第一步,不是振作起來,而是允許你有感覺。」
你不需要每天都好,
你只需要真實,今天這樣也沒關係。
歡迎加入我的Discord,有專屬的樹洞空間可以私訊找我聊聊,記得先領取身份組 ~
如果你也常常對自己太苛刻、太用力,
願這本《善待自己:允許的力量》, 能成為你心裡那雙願意接住情緒的手。
它不是教你變強,而是陪你慢慢學會,能允許自己,就已經很好了。
讓我們一起練習溫柔地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