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小潤這章來到心理諮商我自己認為最難的部分,也就是『情緒探索』。依據我的了解很多人去心理諮商跟我一樣最怕的就是情緒探索,每次心理師問那發生這件事情你有什麼情緒?這些情緒代表了什麼?這些情緒會告訴你什麼?
通常一般人對於情緒的認識很淺,很容易回答「不知道。」
可是心理師希望個案可以好好覺察自己探索自己進行思考,諮商的進行就很容易停留在發掘情緒的地方,有時候諮商進展真的不多,光是探索、思考、覺察、發掘情緒就佔據了一大半的時間。最後就會一直覺得自己一直回答不知道很挫敗......
至於怎麼探索情緒,我已經用個人經歷,很淺白的放入這一章了。就跟著主角曉琪一起進入第15次心理諮商吧!
ps話說15次等於諮商快四個月了,投資自己新台幣三萬元了。
註:此諮商創作小說人物、內容、事件皆為完全虛構,是以個案角度為出發點的小說。
曉琪回到家,洗完澡後,躺在床上,腦海中不斷浮現出和小默的對話。她想起諮商所櫃檯曾不經意地透露,小默號稱是「最有挑戰性的個案」。
「最有挑戰性…?」曉琪在心裡反覆咀嚼著這句話。小默也常常自嘲自己是最有挑戰性的個案,但當時她並沒有深究其中的含義。現在回想起來,她突然意識到,所謂的「最有挑戰性」,究竟是什麼意思?
「挑戰個案的善良跟底線嗎?」曉琪在心中自問。
她想起小默曾經說過,諮商所的人將問題歸咎於他個人,甚至建議他自行就醫。這對一個尋求幫助的人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諮商師不僅沒有給予支持和鼓勵,反而將責任推卸給個案,這無疑是對個案善良和信任的極大挑戰。
曉琪越想越覺得心疼。小默是一個充滿善良和同情心的人,他願意相信諮商師,願意敞開心扉,分享自己的痛苦。然而,諮商所的人卻沒有珍惜他的信任,反而傷害了他。
「難怪他總是這麼憂鬱…」曉琪喃喃自語,「連諮商都受到重創,還得到恐慌症…」
她開始明白,小默的憂鬱和恐慌症,並不僅僅是因為他自身的心理問題,更是因為他在尋求幫助的過程中,受到了不應有的傷害。
曉琪深吸一口氣,心中暗暗下定決心:她一定要更加努力地學習,更加用心地去對待身邊的每一個人,讓自己成為一個能夠真正幫助別人的人,而不是成為一個傷害別人的人。
她拿起筆,在筆記本上寫下了一行字:永遠不要挑戰別人的善良和底線。
寫完這行字,曉琪的心情平靜了許多。她關掉燈,閉上眼睛,很快就進入了夢鄉。在夢中,她看到自己變成了一個溫暖的光芒,照亮了許多需要幫助的人,給他們帶來希望和力量。
隔天一早,曉琪醒來,腦海中第一個浮現的念頭就是小默。她想起小默曾經戰勝了恐慌症,那說不定他也能幫忙自己戰勝完美主義的困擾。
「對啊!為什麼我沒有想到呢?」曉琪自言自語道。
她立刻拿起手機,撥通了小默的電話。
「喂,曉琪,早安。」電話那頭傳來小默溫柔的聲音。
「早安,小默。」曉琪興奮地說,「我昨天回家後,一直在想你跟我說的話,我覺得你真的幫了我很大的忙。」
小默笑了笑,說:「能幫到妳就好。」
曉琪鼓起勇氣,接著說:「小默,其實我還有一個問題想請教你…」
「什麼問題?妳說說看。」小默爽快地答應。
曉琪深吸一口氣,坦白地說:「我…我一直都很在意自己是不是做得夠好,總是覺得自己不夠完美,這讓我感到很痛苦。我知道你戰勝了恐慌症,我想問問你,你覺得我該怎麼做,才能克服完美主義的困擾?」
電話那頭沉默了一會兒,然後傳來小默沉穩的聲音:「曉琪,妳能跟我說這些,代表妳已經踏出了很重要的一步。完美主義其實就像是一種心魔,它會不斷地告訴妳,妳還不夠好,妳還需要更加努力。要戰勝它,首先要學會接納自己的不完美。」
曉琪認真地聽著,她知道小默說的是真的。完美主義就像是一個無底洞,永遠無法填滿。
小默接著說:「妳可以試著從一些小事情開始,例如,允許自己犯錯,不要總是苛責自己。當妳做得好的時候,也要記得肯定自己,給自己一些鼓勵。最重要的是,要學會愛自己,接受自己的全部,包括優點和缺點。」
曉琪聽完,心中充滿了感激。「謝謝你,小默。我知道該怎麼做了。」
「不用客氣。」小默溫柔地說,「如果妳需要幫忙,隨時都可以打電話給我。」
「嗯,謝謝你。」曉琪感動地說。
掛斷電話後,曉琪的心情輕鬆了許多。她知道,自己並不是孤單的,有小默的支持和鼓勵,她一定可以戰勝完美主義的困擾,找到真正的自我。
下班後,曉琪迫不及待地打電話給小默,約他到附近的公園聊天。微風輕拂,公園裡的人們悠閒地散步著。
曉琪找到小默,他已經坐在公園的長椅上等著她了。
「小默,不好意思,讓你久等了。」曉琪有些不好意思地說。
「沒關係,我也是剛到。」小默溫和地笑了笑。
曉琪在他身旁坐下,深吸一口氣,開口問道:「小默,我想問你,你是怎麼戰勝恐慌症的?」
小默沉默了一會兒,似乎在回憶著過去的痛苦經歷。然後,他緩緩地說:「一開始,我只是覺得喘不過氣,胸口很痛,還會冒冷汗。我以為自己得了什麼重病,趕緊去醫院檢查,結果醫生說我的身體沒有任何問題!」
曉琪連忙點頭,她自己也有過類似的經歷。「我也是!我常常覺得自己快要窒息了,心跳也很快,但是檢查結果都說我很健康。」
小默看著曉琪,眼神中充滿了理解。「後來,身心科醫師要我紀錄病發的時間,以及當時有沒有發生什麼事情。我仔細地回想了一下,發現每次恐慌症發作,幾乎都是在諮商前後,或者是進入諮商所的時候。」
曉琪驚訝地睜大了眼睛。「諮商所?為什麼?」
小默苦笑了一下,說:「原因是因為我不斷受到諮商所跟前任心理師的傷害,內心很恐懼每一次跟諮商所接觸,每一次諮商會不會再次受傷……這就是我恐慌症的主因。」
曉琪想起小默在咖啡店說過的諮商所事件,似乎能夠明白為何他會恐慌症。諮商所本應是幫助人們解決心理問題的地方,但對小默來說,卻成了他恐懼的來源。
「所以…你後來是怎麼克服的?」曉琪關心地問。
小默深吸一口氣,繼續說:「我開始學著面對自己的情緒,看見自己的情緒,一個個安撫內心受傷的地方。我甚至開始使用心理卡牌,幫助自己更瞭解內心的想法。」
曉琪好奇地問:「心理卡牌?那是什麼?」
小默解釋道:「心理卡牌是一種心理輔導工具,上面畫著各種不同的圖案或文字,可以幫助人們探索自己的內心世界,發現潛藏的情緒和想法。」
曉琪點點頭,表示理解。
小默接著說:「當然,最重要的是,諮商所後來跟我道歉了。他們承認了過去的錯誤,並且承諾會進行改革。我也換了新的諮商師,她非常溫柔和耐心,給了我很大的支持和鼓勵。在她的幫助下,我才慢慢地走出恐慌症的陰影。」
曉琪聽完,心中充滿了感動。「小默,你真的很勇敢。能夠戰勝恐慌症,真的很不容易。」
小默笑了笑,說:「其實,我並沒有妳想的那麼勇敢。我只是不想被恐慌症控制住,我想重新找回自己的生活。」
他看著曉琪,溫柔地說:「曉琪,我知道妳現在也很痛苦,但是請妳相信,妳一定可以戰勝完美主義的困擾。只要妳願意面對自己的情緒,接納自己的不完美,妳一定可以找到真正的快樂。」
「曉琪,其實完美主義只是一個聚合反應。」小默看著曉琪,語氣溫和卻帶著堅定,「妳自己都說了,不穩定的自我價值感、矛盾的依附需求、習得性無助,再加上憂鬱情緒和低自尊,這些因素共同作用,會使妳長期處於高壓、高焦慮的狀態。」
曉琪聽著,眼眶開始泛紅。「嗯…對…就是這樣…」她哽咽著說。
小默繼續說:「可能以前在其他職場上,或是過去的經歷中,妳一犯錯就會被罵、被攻擊,甚至發現所謂的好同事、好朋友也是如此。於是,導致妳演變成這些心理狀態,然後妳給自己絕對不能出錯、不能夠展現脆弱的完美主義。」
「沒錯…沒錯…」曉琪連忙點頭,淚水開始滑落,「我一直覺得…只要我夠好…夠完美…就不會有人傷害我…」
小默嘆了口氣,輕聲說:「因為當妳不努力,就會覺得自己不好、自己很差、很沒有價值…對嗎?」
曉琪再也忍不住了,淚水奪眶而出。「對…就是這樣…我…我一直都很害怕…害怕自己不夠好…」
小默伸出手,輕輕地拍了拍曉琪的肩膀,給予她無聲的支持。
「這些才是主要原因吧……」小默輕聲說道。
曉琪聽著小默的分析,再也忍不住了,她突然抱住小默,放聲痛哭。「嗚…嗚…小默…你…你怎麼會這麼瞭解我…」她哽咽著說,「我…我憂鬱症恐慌症以來,第一次有人這麼瞭解我…」
小默輕輕地回抱著曉琪,溫柔地安慰她。「沒事的…沒事的…我在這裡…我會陪著妳…」
路燈的光輝灑在兩人身上,將他們的影子拉得很長很長。在這一刻,曉琪感受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溫暖和力量。她知道,自己不再是孤單一人,她有小默這個朋友,可以依靠,可以信任。
小默輕輕地拍著曉琪的背,等她的情緒稍微平復後,才輕聲說道:「曉琪,妳知道嗎?為什麼妳會有這些心理狀態?為什麼工作時妳會戴上面具?為什麼妳會有完美主義?為什麼妳會有恐慌症?這些整合起來起因都是同一個,就是剛剛說的來自過去累積下來的創傷,嚴重打擊了妳的心靈。在高壓高焦慮下,妳不斷害怕著,只要犯錯、只要做不好,就會受傷。」
曉琪抬起頭,淚眼婆娑地看著小默。「嗯…我知道…可是…可是我不知道該怎麼辦…」
小默溫柔地擦去曉琪臉上的淚水,輕聲說:「現在找到原因了……這就是最重要的第一步。接下來,我們可以慢慢來,一步一步地去療癒妳內心的傷痕。我相信,妳的恐慌症一定可以好的。」
曉琪聽著,眼中閃過一絲希望的光芒。「真的嗎…?我…我真的可以好起來嗎…?」
小默握住曉琪的手,眼神堅定地說:「當然!妳要相信自己,也要相信我。我也是恐慌症的過來人,我知道那種痛苦。但我成功地走出來了,我也一定可以幫助妳的。」
「你…你真的願意幫助我嗎…?」曉琪不敢置信地看著小默。
小默溫柔地笑了笑,說:「當然!我們是朋友啊!朋友之間,本來就應該互相支持,互相幫助的。」
曉琪聽著,心中充滿了感激。她緊緊地握住小默的手,輕聲說:「謝謝你,小默…謝謝你願意幫助我…」
小默眼神溫柔而堅定地看著她。「曉琪,戰勝恐慌症最重要的是看見原因、看見情緒。現在,這兩個我們都看見了。接下來,就是慢慢來,慢慢一個一個梳理,一定可以恢復的。」
曉琪聽著,心裡湧起一股暖流。「嗯…我知道…我會努力的…」她輕聲回應,心裡想著:小默說得對,我已經找到了原因,也開始學習面對自己的情緒,只要一步一步來,一定可以好起來的。
小默輕輕一笑,繼續說:「再加上妳現在有人際網絡系統支持…」他頓了頓,指了指自己,帶著玩笑的口吻說:「也就是我。」
曉琪噗哧一聲笑了出來,原本沉重的心情也稍微輕鬆了一些。「你啊…」她輕聲說道,心裡卻想著:小默總是這麼溫柔,總是用幽默的方式來安慰我,有他在真好。
小默收起笑容,認真地說:「這不是一般的人際支持。曉琪,相信妳跟我有一樣的困擾,跟朋友說諮商、憂鬱症、恐慌症,不但沒有人懂,還覺得很負面很討厭。」
曉琪聽著,眼眶又開始泛紅。「對…就是這樣…他們…他們總是叫我想開一點…說我太鑽牛角尖了…」她哽咽著說,心裡想著:他們根本不瞭解我的痛苦,他們只會說一些沒有用的話,讓我更加孤單。
小默握緊曉琪的手,溫柔地說:「但我們是同病相憐,所以妳經歷到什麼,我可以完全共感,給予妳真正需要的支持與幫助。」
曉琪看著小默,眼淚再也忍不住地流了下來。「小默…謝謝你…謝謝你這麼瞭解我…」她哽咽著說,心裡想著:小默是唯一一個真正瞭解我的人,他知道我的痛苦,他願意陪伴我,他是我生命中的一道光。
小默輕輕地抱住曉琪,在她耳邊輕聲說道:「別哭了,曉琪。妳不是一個人,我會一直陪在妳身邊,支持妳,幫助妳,直到妳完全康復為止。」
曉琪擦乾眼淚,抬頭看著小默,心中充滿了疑惑。「小默,我突然想到,為什麼諮商師沒有分析到這個地步,反而你可以?」她好奇地問道。
小默聽了,沉吟了一下,才緩緩開口:「第一個,我想是諮商師沒有憂鬱症跟恐慌症,她可以做的是盡力理解,卻無法完全理解。」
曉琪聽了,馬上點頭表示贊同。「嗯…諮商師確實說過類似的話…她說她只能盡力同理我的感受…」
小默接著說道:「第二點,我也有恐慌症憂鬱症,所以很明白妳發病的痛楚跟不舒服。我知道那種喘不過氣、心跳加速、全身發抖的感覺,也知道那種被憂鬱情緒吞噬、覺得自己一無是處的感覺。」
曉琪聽著,心疼地拍了拍小默的手背。她知道他看似堅強,卻連去諮商也受傷,只怕他的傷比自己還重吧!她心裡想著:小默…你承受了這麼多…卻還願意幫助我…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感謝你…
小默感受到曉琪的關心,輕輕地笑了笑,繼續說道:「再來,最後一點是,諮商一個禮拜一次,妳是每天跟我聊欸!我能夠瞭解的內容當然比諮商師還要多,所以說諮商師分析不出來是不公平的。」
曉琪聽了,噗哧一聲笑了出來。「你啊…總是這麼會安慰人…」她輕聲說道,心裡卻想著:小默說得對,諮商師畢竟不是我,她不可能完全瞭解我的想法和感受。而且,我跟小默每天都聊天,他對我的瞭解當然比諮商師還要深入。
她看著小默,眼中充滿了感激。「謝謝你,小默。你今天跟我說了這麼多,真的讓我學到很多東西。」
小默看著曉琪,溫柔地說道:「不過這些還是由諮商師幫妳統整梳理比較好,我給妳的是病友的分析以及建議。諮商師比較專業,可以從更客觀的角度來幫助妳,而我只是以一個過來人的身份,分享我的經驗和感受。」
曉琪聽著,點點頭表示理解。「嗯…我知道…我會跟諮商師好好討論的…」她輕聲說道,心裡想著:小默說得對,諮商師還是有她的專業,我不能完全依賴小默,還是要跟諮商師好好配合,才能更快地康復。
小默看了看手錶,輕聲說道:「那麼時間不早了,該回家休息了。今天聊了這麼多,妳也累了吧?」
曉琪點點頭,輕聲說:「嗯…是有點累了…」她站起身,伸了個懶腰,感覺身體稍微放鬆了一些。
曉琪和小默道別後,獨自走在回家的路上。路燈昏黃的光芒灑在她身上,將她的影子拉得很長很長。她回想起今天和小默的對話,心中充滿了感激和希望。
回到家後,曉琪簡單地吃了點東西,便走進浴室洗了個熱水澡。溫熱的水流沖刷著她的身體,也洗去了她一天的疲憊。她感覺身體放鬆了許多,心情也稍微平靜了一些。
洗完澡後,曉琪換上睡衣,走到書桌前,打開筆記本,開始寫下今天的心得和感想。她寫下了小默的分析和建議,也寫下了自己內心的想法和感受。她仔細地梳理著自己的情緒,試著去理解自己為什麼會有這些心理狀態。
寫著寫著,曉琪感覺眼皮越來越重,她知道自己已經很累了。她放下筆,合上筆記本,走到床邊躺下。
她閉上眼睛,腦海中浮現出小默溫柔的笑容。她知道,自己不是孤單一人,她有小默這個朋友,可以依靠,可以信任。
帶著這份溫暖和希望,曉琪沉沉睡去。
諮商日這天,曉琪起了個大早。她走到衣櫃前,仔細地挑選著今天的服裝。她希望自己看起來精神奕奕,充滿自信。
她選了一件淡藍色的連身裙,搭配一雙白色的高跟鞋。她化了淡妝,讓自己看起來更有氣色。她對著鏡子仔細地整理了一下頭髮,確定一切都完美無缺後,才滿意地走出家門。
在前往諮商所的路上,曉琪不斷地告訴自己:「我可以的!我一定可以越來越好,能夠恢復得更有自信!」她深吸一口氣,努力地讓自己保持平靜和放鬆。她知道,今天的諮商非常重要,她要好好地跟諮商師討論,才能更快地走出困境。

ai繪製

ai繪製
曉琪走進諮商室,深吸一口氣,對著王心怡諮商師露出一個微笑。王心怡也溫柔地回以微笑,示意她坐下。
曉琪坐定後,便迫不及待地開始分享:「心怡諮商師,我這幾天跟小默聊了很多,他幫我分析了一些我的狀況,我覺得很有道理,想跟妳說說看。」
王心怡諮商師點點頭,鼓勵她說:「好啊,我很樂意聽聽看。小默說了些什麼呢?」
曉琪開始娓娓道來:「他覺得我的恐慌症、完美主義、工作時戴著面具,還有那些不穩定的自我價值感、矛盾的依附需求等等心理狀態,其實都是有原因的,是過去累積下來的創傷造成的。他說我因為害怕犯錯、害怕做不好會受傷,所以才一直給自己很大的壓力,要求自己做到完美。」
王心怡諮商師聽得很仔細,不時點頭表示理解。等曉琪說完後,她才溫柔地開口:「嗯,小默分析得很深入,也很有道理。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這確實是一種創傷後的應激反應。當我們經歷過一些負面的事件後,可能會產生一些不健康的應對方式,例如完美主義,來保護自己,避免再次受到傷害。」
她繼續說道:「小默說妳害怕犯錯,害怕做不好會受傷,這代表妳的內心深處可能存在著一些未被療癒的傷痕。這些傷痕可能來自妳的童年經歷,也可能來自妳過去的工作或人際關係。要解決這些問題,我們需要慢慢地去探索妳的過去,找出那些傷痕,然後慢慢地去療癒它們。」
曉琪聽著,若有所思地點點頭。「所以…我應該怎麼做呢?」她問道。
王心怡諮商師溫柔地笑了笑,說:「首先,妳要學會接納自己的不完美。沒有人是完美的,每個人都會犯錯。重要的是,我們要從錯誤中學習,而不是一直責怪自己。其次,妳要學會善待自己,給自己多一些關懷和鼓勵。不要總是對自己那麼嚴苛,要學會放鬆,享受生活。最後,妳要學會表達自己的情緒,不要總是把所有的感受都藏在心裡。跟信任的人分享妳的感受,讓他們支持妳,幫助妳。」
曉琪聽完王心怡諮商師的建議,點點頭表示理解,但眉頭卻微微皺起。「心怡諮商師,我聽下來覺得最難的是…表達自己的情緒,不要總是把所有的感受都藏在心裡。我對自己的感受很不清楚,情緒的認知也無法像妳說得那麼生動。」
她有些沮喪地說:「我常常覺得自己好像沒有什麼感覺,或者是有感覺,但卻不知道那是什麼感覺。我不知道該怎麼形容,也不知道該怎麼表達。」
王心怡諮商師溫柔地看著她,輕聲說:「曉琪,這很正常。很多人都跟妳一樣,對自己的情緒不夠敏感,或者是不敢面對自己的情緒。這需要時間去學習和練習,不用急。」
她繼續說道:「情緒的認知就像學習一門新的語言,需要不斷地練習和使用,才能越來越熟練。妳可以試著從一些簡單的情緒開始,例如快樂、悲傷、憤怒、恐懼等等。當妳感受到這些情緒時,試著去辨識它們,然後用簡單的詞語來形容它們。」
王心怡諮商師頓了頓,接著說:「妳也可以試著觀察自己的身體反應。當妳感到快樂時,妳的身體會有什麼感覺?當妳感到悲傷時,妳的身體又會有什麼感覺?透過觀察自己的身體反應,妳可以更深入地瞭解自己的情緒。」
她溫柔地鼓勵曉琪:「最重要的是,不要害怕面對自己的情緒。情緒是我們內心真實的反映,它們沒有好壞之分,只是需要被理解和接納。當妳學會接納自己的情緒時,妳就能更好地控制它們,而不是被它們控制。」
她看著曉琪,溫柔地說:「我知道這需要時間,也需要付出努力。但只要妳願意,我相信妳一定可以走出困境,找回真正的自我。」
曉琪點點頭,輕聲說:「我會嘗試看看的,快樂、悲傷、憤怒、恐懼這些都很基本,自己還是知道的,重點是在於那些無法描述的情緒,該如何察覺它們或知道它們是什麼情緒,不然自己都無法表達出來。」
她有些困惑地說:「那些感覺很模糊、很複雜的情緒,我根本不知道該怎麼形容。它們不像快樂或悲傷那麼直接,它們更像是,一種混雜著很多東西的感覺,我不知道該怎麼把它們拆解開來,然後找到它們的名字。」
王心怡諮商師聽了,溫柔地笑了笑,說:「曉琪,妳說得很對。那些無法描述的情緒確實比較難以察覺和辨識,但這並不代表它們不存在。它們只是需要我們更用心地去觀察和體驗。」
她繼續說道:「妳可以試著用一些更具體的描述來幫助自己。例如,當妳感到焦慮時,妳可以問自己:『我現在在擔心什麼?』或者『我現在害怕什麼?』透過這些問題,妳可以更深入地瞭解自己的焦慮,然後找到它的根源。」
王心怡諮商師接著說:「妳也可以試著用一些比喻或形容詞來描述自己的情緒。例如,妳可以說:『我現在的感覺就像…被困在一個迷宮裡,找不到出口。』或者『我現在的感覺就像…天空陰陰的,好像快要下雨了。』透過這些比喻和形容詞,妳可以更生動地表達自己的情緒。」
她溫柔地鼓勵曉琪:「最重要的是,不要害怕探索自己的情緒。情緒是我們內心的一面鏡子,它們反映了我們真實的想法和感受。當妳學會探索自己的情緒時,妳就能更深入地瞭解自己,也能更好地與自己相處。」
曉琪聽完王心怡諮商師的建議,喃喃自語地重複著:「我現在的感覺就像…天空陰陰的,好像快要下雨了…」她點點頭,表示自己生活中確實有很多這樣的時刻。
接著,她又有些困惑地抬頭看著王心怡,問道:「那用這樣的形容,是怎麼樣的情緒呢?我好像還是不知道它是什麼情緒。我知道這是一種不舒服的感覺,但它到底是悲傷、焦慮、還是其他的什麼…我真的搞不清楚。」
她有些沮喪地說:「我好像繞了一圈,又回到原點了。明明已經試著去表達自己的感受了,但還是無法確定那是什麼情緒。」
王心怡諮商師看著曉琪,溫柔地笑了笑,說:「曉琪,妳已經做得很好了。能夠用我舉例的『天空陰陰的,好像快要下雨了』來貼近自己的感受,代表妳已經開始學會觀察自己的內心世界了。」
她繼續說道:「至於這種情緒到底是什麼,這需要我們更深入地去探索。妳可以試著問自己:『當我感到天空陰陰的,好像快要下雨了的時候,我會想到什麼?』或者『當我感到天空陰陰的,好像快要下雨了的時候,我會做些什麼?』透過這些問題,妳可以更深入地瞭解這種情緒背後的原因和意義。」
王心怡諮商師溫柔說著:「或許,這種情緒代表著妳對未來的擔憂,害怕會有不好的事情發生。或許,這種情緒代表著妳的疲憊和無力,想要找個地方好好休息。又或許,這種情緒代表著妳的孤單和寂寞,渴望有人陪伴在妳身邊。」
她溫柔地鼓勵曉琪:「情緒的探索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耐心和勇氣。不要害怕犯錯,也不要害怕面對自己的內心。只要妳願意持續探索,我相信妳一定可以找到答案。」
曉琪嘆了口氣,有些無奈地說:「王心怡諮商師,我現在最難的就是感受情緒吧!連那是什麼都不知道,只是覺得很負面。這樣我要如何善待自己,給自己多一些關懷和鼓勵呢?我連自己到底需要什麼都不知道。」
她有些沮喪地說:「我好像一直被困在一個黑暗的房間裡,看不到任何光亮。我想要走出去,但卻不知道該往哪個方向走…」
王心怡諮商師溫柔地看著她,輕聲說:「曉琪,妳的心情我能理解。當我們對自己的情緒一無所知時,確實很難善待自己。但即使如此,我們仍然可以做一些事情來照顧自己。」
她繼續說道:「首先,妳可以試著給自己一些時間和空間,讓自己放鬆下來。妳可以做一些讓自己感到舒服的事情,例如聽音樂、看書、泡澡等等。這些事情可以幫助妳舒緩壓力,讓妳的心情稍微平靜一些。」
王心怡諮商師頓了頓,接著說:「其次,妳可以試著給自己一些肯定。即使妳覺得自己一無是處,也要試著找到自己身上的優點。妳可以回想一下過去的成功經驗,或者想想自己為別人做過的好事。這些都可以幫助妳提升自信,讓妳對自己更有信心。」
她溫柔地鼓勵曉琪:「最重要的是,不要放棄自己。即使妳覺得自己很糟糕,也要相信自己有能力變得更好。只要妳願意持續努力,我相信妳一定可以找到屬於自己的光芒。」
曉琪聽著,點點頭表示理解。「我會嘗試把這些情緒寫成形容的字句的,然後寫在筆記本。或許這樣可以幫助我更瞭解自己。」她輕聲說道。
王心怡諮商師看著曉琪,眼神充滿鼓勵:「曉琪,今天的諮商妳跨出了很大一步!妳願意開始探索自己的情緒,這對克服恐慌症來說,是非常有幫助的。」
她接著說道:「恐慌症的特徵是反覆、出乎意料的恐慌發作,而且經常持續擔心再次發作。妳知道嗎?恐慌發作的身體症狀雖然令人難以承受,但其潛在的情緒成分,其實在恐慌症的發展和維持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
曉琪有些疑惑地問:「情緒成分?我一直以為恐慌症就是身體突然不舒服,然後就開始害怕,情緒跟恐慌症有什麼關係呢?」
王心怡諮商師溫柔地解釋:「關係可大了!首先,探索情緒可以幫助妳識別觸發因素。恐慌發作通常是由特定的情境、想法或內在感受所觸發。這些觸發因素可能與焦慮、恐懼、悲傷、憤怒,甚至興奮等潛在情緒直接相關。透過探索和理解這些情緒,妳可以開始識別可能引發恐慌的原因。」
她繼續說道:「再來,恐慌症的一個核心組成部分是『對恐懼的恐懼』。這意味著妳不僅害怕恐慌發作本身,也害怕與之相關的身體感受和情緒。探索這些恐懼有助於更深入地理解這個循環,並有助於挑戰通常伴隨恐慌的迴避行為。」
曉琪聽得入神,忍不住問道:「迴避行為?妳是說…因為害怕恐慌發作,所以我就會避免去某些地方,或是做某些事情嗎?」
王心怡諮商師點點頭,說:「沒錯!許多恐慌症患者會採取迴避行為來防止恐慌發作,但這反而會嚴重影響他們的生活。透過探索驅動這些迴避行為的情緒,妳可以逐漸面對妳的恐懼,並重新掌控自己的生活。」
她接著說道:「有時候,恐慌症可能與過去的創傷經歷或未解決的情緒衝突有關。在治療師的指導下,探索這些過去的事件及其相關情緒,可以幫助妳處理和整合這些經驗,從而減輕它們對當前恐慌的影響。」
曉琪聽完,恍然大悟地說:「原來如此,我一直以為恐慌症只是身體的問題,沒想到情緒竟然扮演了這麼重要的角色。我會努力探索自己的情緒的,希望可以早日擺脫恐慌症的困擾。」
王心怡諮商師溫柔地笑了笑,說:「我相信妳可以的!情緒探索不僅僅是管理症狀,它更深入探討根本原因,並幫助妳發展更深層次的自我意識,從而實現更持久和有效的康復。」
王心怡諮商師看了看牆上的時鐘,溫柔地說:「曉琪,時間過得真快,今天的諮商時間到了。」
她接著說道:「探索情緒通常都會花費諮商很多時間,因為這是一個需要耐心和細心的過程。但是,當妳覺察到自我成長的部分時,妳會發現這一切都是值得的。不要急,慢慢來,我們一起成長向前。」
曉琪點點頭,感激地說:「謝謝妳,王心怡諮商師。今天我學到了很多,也更瞭解自己了。」
王心怡諮商師溫柔地笑了笑,起身送曉琪到諮商所門口。她看著曉琪,鼓勵地說:「記得我今天說的,每天記錄自己的情緒。即使只是簡單的形容詞,也沒關係。重要的是,要持續觀察自己的內心世界,慢慢地去認識和理解自己的情緒。」
她溫柔地說:「我相信妳可以做到的。加油!」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