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上週與樂樂多多的奶奶起了爭執後,我便開始提醒自己,要更認真地練習覺察自己的情緒¹。只是,情緒沒有開關,不是我想關掉就能停下來的東西。於是整個星期,我都覺得自己陷在負面的情緒裡,上週才和奶奶起了些爭執,這幾天又因為一點小事和老婆大吵了一架。於是我試著反思,為什麼我會有這些情緒?又是什麼樣的狀態,把我推進了那些情緒裡?
當上全職奶爸,已經快要邁入第五個月了。每天陪伴著這兩個小男孩,雖然還稱不上駕輕就熟,但這段日子以來,我努力放慢節奏,透過蒙特梭利的理念,學習只當一個引導者,而不是控制一切的大人,也確實更能讀懂他們的情緒與需求。
不過育兒這趟旅程,不會永遠只有好走的路。
隨著孩子們的體重與日俱增,活動力也逐漸增強,我需要花費更多的體力在移動他們,就像每天不間斷的重量訓練,身體也長期處在緊繃狀態。最近也正在調整他們的飲食,他們常常吃沒幾口就煩躁起來,而我則開始擔心他們吃不夠、營養是否足夠。
疲憊和挫折,就這樣把我推進了負面的情緒風暴裡,整個星期都籠罩在暴風圈裡。
但是我最近聽到最新一集《思維槓桿》的 Podcast,主持人和賴佩霞老師剛好討論了一個讓我很有感的主題:你的念頭,選擇了你活在哪種情緒裡。他們所討論的內容,也讓我想到了電影《芬奇的旅程》2的台詞:「你會遇到各種你無法掌控的事,原始的情緒會找上你,這時候你怎麼選擇、怎麼做,就決定了你是誰。」
於是我靜下心來,開始觀察自己的念頭,我才發現,讓我感到壓力與挫折的,不是孩子的行為本身,而是在我腦中不斷閃過的那些焦慮的想法—「我會不會害他們討厭吃飯」、「是不是應該要讓他們多吃一點」、「我是不是哪裡沒有做好」。
接著,我提醒著自己,我無法控制念頭的出現,但我可以選擇相信哪個念頭。所以,我開始試著產出比較正面的念頭,「或許下次可以換換其他食材」、「或許可以玩點小遊戲吸引他們吃」,想著想著,壓力與焦慮似乎慢慢地退去了,取而代之的是更多新的想法與期待。
我曾以為,要成為好爸爸的關鍵,是找到對的方法;現在我覺得,真正的關鍵,或許是學會在每一次情緒來襲時,選擇一個更溫柔的念頭,對自己,也對他們。這趟旅程裡,也許仍會偶爾出現風暴,但至少現在的我,慢慢學會該如何在風雨中穩住腳步。
如果你也正在育兒這趟旅程裡認識著自己,如果你也正在生活中追求自我成長,歡迎你加入我的《養樂多之旅》,一起分享彼此的故事。我會持續記錄這段旅程,留下我們的喜悅與感動,分享這一路上帶來的思維與啟發。
延伸閱讀
1覺察自己的情緒|當孩子哭鬧、媽媽嘮叨,我該怎麼辦?育兒路上的情緒練習
2生命累積的經驗|從電影《芬奇的旅程》出發,雙胞胎爸爸關於情緒、生命與自我探索的反思
影音連結
思維槓桿【S5EP29】|你的念頭,選擇了你活在哪種情緒裡 ft. 賴佩霞

被奇異果酸到的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