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職場上,尤其是位居領導者位置時,我們往往擅長理性分析、保持距離,甚至訓練自己「不需要依賴誰」,彷彿愈不被情緒波動,愈是一種強大。
但經驗越深,我越發覺:
真正的強大,不是完全不受傷,而是有能力修復自己後,仍願意靠近他人。職場關係中的「界限迷思」
我曾輔導一位擁有20年資歷的企業策略長,他跟我說,他與一位得力副手因為專案意見不合,對方開始冷淡。他懷疑:「我是不是做錯什麼?」但其實他只是清楚表達了立場,卻被對方情緒綁架。他內心愧疚,卻又不知如何修復。
這正是我們在職場中常遇到的困境——當我們在工作關係中畫出界限,對方可能會覺得被拒絕、不被愛、不重要。
但實際上,「劃下界限」不是切斷關係,而是讓關係更有彈性與尊重。
領導者也要學會界限與自我修復
有時候,我們太想當個「好主管」,變成情緒的代罪羔羊:
- 「你不開心,是不是我哪裡不夠好?」
- 「為了團隊氣氛好,我就不說出真實想法了。」
- 「他生氣了,我一定要想辦法讓他開心。」
但這樣的習慣,久了會讓自己越來越疲累,也讓團隊失去了情緒成熟的機會。
真正有界限的關係是這樣的:
「我理解你現在不舒服,但那不代表我必須犧牲我自己來滿足你。我願意陪伴,但不委屈自己。」
這不僅是關係的成熟,也是自我修復的開始。
如何建立「健康的界限感」?
以下是我常建議主管做的練習:
- 情緒分離:提醒自己,「對方的情緒不等於我的錯」。
- 勇敢表達:清楚表達自己的困難與需求,並尊重對方的選擇。
- 共情但不迎合:願意理解,但不需要為對方負全責。
- 關係中自主:不強迫對方改變,也不讓對方決定自己的行動。
當我們能「不為他人情緒負責,卻仍保持關心」,就是走在建立真正親密連結的路上。
這是領導力的進階版本。
給每一位總是想「把事情處理好」的你
你不需要把自己逼到沒有情緒、毫無破綻的完美狀態。
你可以受傷,也可以說出「我不願意」;這並不會讓你失去價值,反而是你誠實地在經營一段有彈性的信任關係。
修復,不是為了變回從前的你;而是為了走向一個更完整的自己。
你也有過這樣的感受嗎?
你是否也曾在職場或關係中,為了怕破壞關係而不敢設界限?
A. 是,我常常勉強自己配合別人
B. 有時會,但我正在學習設立界限
C. 不會,我已經學會照顧自己也照顧關係
👇歡迎留言分享你的選項,或標記你身邊那位總是默默承受的朋友。
💌 如果這篇文章有觸動你,請分享出去,也許,它會剛好成為某人的轉念起點。
📣 如果覺得文章有打中內心請點愛心❤️
📩若你想更深入學習自我情緒修復,歡迎私訊我聊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