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用哪一種績效評估方法?企業評分也有分流派!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在職場裡,績效評估常常像是一面鏡子:有人看見了成長,有人卻只看到委屈。

但你知道嗎?績效評估其實不只一種方法,根據公司文化、工作性質不同,選擇對的方式,才能幫助員工成長,也讓管理更有效。

今天就跟大家聊聊——常見的四種績效評估方法,哪一種最適合你的組織?

raw-image

相對比較法:大家一起比高低

這種方法的邏輯很簡單:不是看你有多好,而是你比別人好多少。

常見的有三種方式:

  • 排序法:直接把員工表現從好到壞排一排(簡單但爭議大)。
  • 強迫分配法:像打成績一樣,硬性分成A、B、C等級,每個等級還有限額。
  • 配對比較法:兩兩對比員工,看誰勝出,然後用勝場數來排名。

這種方式的好處是簡單直接,但也容易讓同事變成競爭者,缺乏團隊合作感。

特質評估法:看你「內建」有什麼

這個方法比較像是在看一個人的潛力與職場DNA,例如:責任感、抗壓性、溝通力等等。

兩種做法:

  • 描述評分尺度法:一條條列出特質,用1到5分來評分(常見但偏主觀)。
  • 混合標準尺度法:每個特質都有「好」、「中」、「差」的行為描述,讓主管更容易做出客觀判斷。

這方法容易操作,適合新創公司或文化導向強的團隊,但要小心評估標準不一致。

行為評估法:看你怎麼做,而不是你是誰

這種方法不是只看結果,而是觀察過程,強調行為與態度。例如:

  • 重要事件法:記錄員工在工作週期內的關鍵好行為或錯誤行為,當成評估依據。
  • 加註行為評分尺度法(BARS):設定具體行為來對應不同分數,標準很清楚。
  • 行為觀察尺度法(BOS):用行為發生的頻率來算分,更細緻。

這類方法優點是公平透明、便於回饋,但也很吃管理者的細心與紀錄習慣。

成果評估法:看你端出什麼成績單

這是最常見的做法,直接看你創造了什麼成果,例如銷售額、客戶滿意度、達成率等。

分成兩種做法:

  • 生產力評估系統(ProMES):用具體指標(像業績、良率)來衡量每個人的貢獻。
  • 目標管理法(MBO):主管與員工共同設定目標,再根據達成狀況來評估績效。

這方法強調結果導向,適合數字清楚、目標導向強的產業。不過也要注意,不能忽略過程與團隊合作。

🌳花果山成長基地的願景

花果山成長基地秉持著推動每間企業落實 RBA 社會責任的理念,致力於打造一個友善、具社會貢獻與負責任的企業環境,並以創新管理策略促進企業長期穩健發展。

💬來聊聊吧!

  1. 你目前公司是用哪一種績效評估方式?有什麼優點或困擾?
  2. 如果你可以重新設計績效制度,你最想強調的是哪一部分?(過程?結果?特質?)
  3. 哪一種績效評估方式,最能反映你真實的努力與貢獻?

📩 想更深入了解如何為公司量身打造適合的績效制度?

📲 歡迎加入花果山官方 LINE,我們陪你一起打造有制度又有溫度的管理文化

👉 👉 https://lin.ee/isv4RJ4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花果山成長基地
7會員
119內容數
花果山成長基地致力於提供專業的職場知識與成長策略。我們專注於以下三大領域: ✅ 職業經驗分享|深入探討勞動法諮詢、人力資源管理、教育訓練等實務經驗。 ✅ 實用指南|手把手教你如何進行人力資源盤點、建立公司內部制度。 ✅ 個人成長|我們提供職涯規劃、職場軟實力提升的實戰技巧,助你打造更亮眼的未來!
花果山成長基地的其他內容
2025/08/07
我們都知道「用數字說話」是現代企業的基本功,但你有沒有想過,有時候數字也可能成為企業的絆腳石?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微軟這個經典案例,看看「數字導向」到底是良藥還是毒藥,又該怎麼拿捏分寸,才能讓它真正幫助企業前進。 微軟的虧損,其實不是因為產品不好?
Thumbnail
2025/08/07
我們都知道「用數字說話」是現代企業的基本功,但你有沒有想過,有時候數字也可能成為企業的絆腳石?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微軟這個經典案例,看看「數字導向」到底是良藥還是毒藥,又該怎麼拿捏分寸,才能讓它真正幫助企業前進。 微軟的虧損,其實不是因為產品不好?
Thumbnail
2025/08/05
績效制度要落地,指標設計絕對是靈魂。 你是否也曾遇過這種情況: 員工抱怨:「這些考核內容根本不關我的事!」 主管覺得:「照著制度打分,卻還是分不出誰好誰壞。」 HR頭痛:「指標看起來很漂亮,實際上沒人看得懂也沒人照做。」 這些問題,其實都和「績效指標設計」不當有關。
Thumbnail
2025/08/05
績效制度要落地,指標設計絕對是靈魂。 你是否也曾遇過這種情況: 員工抱怨:「這些考核內容根本不關我的事!」 主管覺得:「照著制度打分,卻還是分不出誰好誰壞。」 HR頭痛:「指標看起來很漂亮,實際上沒人看得懂也沒人照做。」 這些問題,其實都和「績效指標設計」不當有關。
Thumbnail
2025/08/03
很多人一聽到「績效評估」,腦中浮現的可能是「壓力」、「緊張」、「不公平」。但其實,如果我們回到績效管理的本質,它的初衷並不是用來懲罰人,而是希望透過明確的標準、有效的溝通,讓每一個人都能知道自己在哪裡表現好、哪裡可以再進步。
Thumbnail
2025/08/03
很多人一聽到「績效評估」,腦中浮現的可能是「壓力」、「緊張」、「不公平」。但其實,如果我們回到績效管理的本質,它的初衷並不是用來懲罰人,而是希望透過明確的標準、有效的溝通,讓每一個人都能知道自己在哪裡表現好、哪裡可以再進步。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績效考評工具中,有一種評估方式叫做 360 度評估。360度評估中有一個面向是同事間互評,用意在於同事間實際共事時間長,之間的溝通與其他工作上的接觸合作機會最多,能彌足主管沒有看到的死角,給出更多視角的回饋。 績效評估中加入了同事的意見,看起來能讓人得到更全面的回饋,但是凡事總是有個但是。評估
Thumbnail
績效考評工具中,有一種評估方式叫做 360 度評估。360度評估中有一個面向是同事間互評,用意在於同事間實際共事時間長,之間的溝通與其他工作上的接觸合作機會最多,能彌足主管沒有看到的死角,給出更多視角的回饋。 績效評估中加入了同事的意見,看起來能讓人得到更全面的回饋,但是凡事總是有個但是。評估
Thumbnail
在職場中,績效下滑常常是一個令人頭痛的問題。無論是個人還是團隊,當看到那些令人沮喪的數字時,第一反應往往是開始互相指責:「一定是業務不夠努力!」「肯定是主管領導無方!」「這鐵定是公司策略出了問題!」  
Thumbnail
在職場中,績效下滑常常是一個令人頭痛的問題。無論是個人還是團隊,當看到那些令人沮喪的數字時,第一反應往往是開始互相指責:「一定是業務不夠努力!」「肯定是主管領導無方!」「這鐵定是公司策略出了問題!」  
Thumbnail
在這個講求效率的時代,許多公司都開始採用「只看結果」的管理模式。乍聽之下,這似乎是個不錯的主意——畢竟,誰不想專注於最終成果呢?但是,這種看似進步的做法,真的對員工和公司都有利嗎?讓我們一起來探討這個問題。
Thumbnail
在這個講求效率的時代,許多公司都開始採用「只看結果」的管理模式。乍聽之下,這似乎是個不錯的主意——畢竟,誰不想專注於最終成果呢?但是,這種看似進步的做法,真的對員工和公司都有利嗎?讓我們一起來探討這個問題。
Thumbnail
負責的工作短期看不到績效, 這是從事某些專案管理工作以及行政類型工作的人常會面臨的問題。沒有具體的工作成果, 年底的考績就很難拿到高分, 也會影響升遷和加薪的進度。在這樣的情境中, 能做什麼來讓主管對自己的表現更有感呢? 我認為可以從3部分著手...
Thumbnail
負責的工作短期看不到績效, 這是從事某些專案管理工作以及行政類型工作的人常會面臨的問題。沒有具體的工作成果, 年底的考績就很難拿到高分, 也會影響升遷和加薪的進度。在這樣的情境中, 能做什麼來讓主管對自己的表現更有感呢? 我認為可以從3部分著手...
Thumbnail
無論是試用期後的評核還是每年年度的年中或年底考核,常常會出現一些令人困惑和不滿的情況。被考核的人認為自己表現超出標準,但打考績的人卻認為只是恰如其分,甚至差強人意。這其中的原因多種多樣,其中一個關鍵的原因是:角色認知不一致。
Thumbnail
無論是試用期後的評核還是每年年度的年中或年底考核,常常會出現一些令人困惑和不滿的情況。被考核的人認為自己表現超出標準,但打考績的人卻認為只是恰如其分,甚至差強人意。這其中的原因多種多樣,其中一個關鍵的原因是:角色認知不一致。
Thumbnail
在企業管理中,基層員工通常只能被動地接受績效評估,而基層員工往往難以向上量化評價經理人的管理能力。然而,ETF(交易所交易基金)提供了一種少數可以評價經理人管理公司績效的方式。本文將探討這一對比,並分析是否存在其他更理想的方法來評價經理人的管理能力。 基層員工的績效評估 基層員工的績效評
Thumbnail
在企業管理中,基層員工通常只能被動地接受績效評估,而基層員工往往難以向上量化評價經理人的管理能力。然而,ETF(交易所交易基金)提供了一種少數可以評價經理人管理公司績效的方式。本文將探討這一對比,並分析是否存在其他更理想的方法來評價經理人的管理能力。 基層員工的績效評估 基層員工的績效評
Thumbnail
本文分享作者在工作遇到迷茫感後透過改變心態,尋找不同的成就感來源,跳出單一評價體系,重新活得自信與勇敢。若你也在職場感到困住,或許可以從多元的成就感來源中尋找答案。
Thumbnail
本文分享作者在工作遇到迷茫感後透過改變心態,尋找不同的成就感來源,跳出單一評價體系,重新活得自信與勇敢。若你也在職場感到困住,或許可以從多元的成就感來源中尋找答案。
Thumbnail
經過長時間的辛勤工作後,我們常常陷入一個困惑-究竟在組織扮演什麼角色?當我們仰望主管,平視同仁,或許難以清晰地理解組織對於個人的價值與貢獻。這種不確定感可能讓我們質疑自己在組織的地位,以及我們的工作是否真的被充分肯定。
Thumbnail
經過長時間的辛勤工作後,我們常常陷入一個困惑-究竟在組織扮演什麼角色?當我們仰望主管,平視同仁,或許難以清晰地理解組織對於個人的價值與貢獻。這種不確定感可能讓我們質疑自己在組織的地位,以及我們的工作是否真的被充分肯定。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