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陳致瑋,在我的企業經營的歷練中,常常遇到一個情境,跟許多企業領導人遇到的挑戰一樣,我們都知道要「有策略」,也明白不能只顧眼前,但當我請他們清楚描述公司三年後或五年的樣貌時,大部分只能給出模糊的答案。這正是多數組織的困境 不是缺乏努力或資源,而是缺乏一套清晰可操作的中長期策略導引架構。
這就是 SD531 存在的根本原因。它是一套將 長期願景、中期目標與短期執行 有機串接的整合模式,幫助企業在多變的環境中找到平衡:既不會流於「喊願景卻無落地」,也不會陷入「執行繁忙卻無方向」。
一、企業經營的平衡遊戲
經營企業,本質上就是在 多變環境中做長期決策與短期行動的平衡。
- 過度長期導向:有些企業只談願景,領導人喜歡談「十年夢想」,但基層卻不知道明天要做什麼。結果是戰略口號與日常執行脫節,組織變得空轉。
- 過度短期導向:另一些企業只看年度目標,忙於達成每年營收與獲利指標,卻從未思考三年後市場會如何變化。長期而言,這樣的組織容易在外部劇變時毫無準備,陷入被動。
SD531 的設計,正是為了避免這兩種極端:讓長期願景、中期轉型與短期任務緊密結合,形成一個動態而穩健的循環。
二、SD531 的架構核心
SD531 由三個層次組成:
五年方針(5-Year Direction)
定義企業的未來定位,包括市場區隔、技術核心、品牌價值、組織角色。
它不是空泛的口號,而是清楚回答「我們五年後要成為怎樣的公司?」
三年目標(3-Year Objectives)
從五年方針反推出三年內必須完成的 核心轉型任務。
這些目標通常涉及結構性變革,例如新市場拓展、產線自動化、數位化轉型、人才制度重構等。
一年專案(1-Year Projects)
將三年目標拆解為具體的年度行動方案。
包括專案設計、資源分配、KPI 設定,以及對應的責任人。
這樣的設計,使得「五年的夢想」能逐步落實為「當下的行動」。
三、SD531 與年度計劃的差異
許多企業會說:「我們每年都有做年度計劃,那和 SD531 有什麼不同?」
差異在於:年度計劃通常是財務預算導向,SD531 則是戰略導向。
- 傳統年度計劃:專注於「今年的營收要成長多少?成本要控制多少?」
- SD531:則是追問「如果我們五年後要達到某個定位,那今年必須做哪些專案,才能鋪路?」
因此,SD531 不只是計劃工具,而是一種「上下對齊的戰略邏輯」,避免組織忙了一年卻不確定是否真的接近願景。
四、SD531 與 EAS 架構的聯動
SD531 並非孤立存在,它應該與 EAS(Enterprise Architecture System) 聯動,特別是與四大核心模組掛勾:
- 人力盤點:若三年目標是自動化產線,就必須檢視現有人力結構,哪些需要再訓練、哪些需外部補充。
- 績效目標:OKR 設計必須對齊 SD531 的節奏,確保所有中階主管目標一致,而非各自為政。
- 薪酬設計:獎勵制度需強化戰略任務,例如數位轉型專案的核心團隊應獲得額外激勵。
- 職能升遷:晉升標準必須反映戰略需求,而非僅以年資為基準。
這樣才能確保「戰略規劃」不只停留在紙面,而是真正落實到組織治理與人力資源。
五、案例解析:自動化產線的 SD531 應用
假設一家中型製造企業,五年方針是成為亞洲區領先的智慧製造供應商。
- 三年目標:導入自動化產線,並建立數據驅動的品質管理系統。
- 一年專案:
- 第一年:完成產線改造 30%,建立 IT 基礎架構。
- 第二年:完成人才再訓練,讓工程師具備數據分析能力。
- 第三年:完成 100% 自動化,並以數據驅動流程優化。
在這個過程中,所有年度 OKR 都與三年目標緊密對齊。薪酬與升遷制度也隨之調整,獎勵能推動自動化的人才。這樣的設計,使企業不會因短期市場壓力而偏離五年方針。
六、沒有 SD531 的常見困境
沒有 SD531 的企業,最常出現以下問題:
- 忙而無方向:每年做很多專案,但三年後回頭看,組織仍在原地踏步。
- 目標分裂:各部門各自訂目標,卻缺乏協同,導致內耗。
- 資源浪費:預算分配沒有優先級,錢花下去卻無法支撐長期轉型。
- 願景停留在口號:高層談願景,基層卻無感,因為不知道與自己工作有何關聯。
這些困境,正是 SD531 要解決的結構性問題。
七、SD531 的價值本質
SD531 不僅是一套策略規劃工具,更是一種 組織治理的思考邏輯:
- 它要求領導人有能力看見五年後的世界,並能將這個願景逐步拆解為今日的行動。
- 它讓組織內部建立共同語言,避免因部門目標不同而產生內耗。
- 它是一套「動態調整的羅盤」,即使外部環境改變,仍能保持方向感。
對於 欲成長擴張、轉型升級或建立跨部門協作 的企業來說,SD531 就像是必備的導航系統。沒有它,組織容易迷失在短期的繁忙裡,錯過真正的戰略機會。
八、總結
企業需要 SD531 的根本原因在於:它解決了組織最核心的矛盾──如何在短期執行與長期發展之間找到平衡。
五年方針,確立方向;三年目標,定義轉型;一年專案,推動落實。這三個層次形成一個完整的循環,讓願景不再只是口號,而成為可以被追蹤、被驗證、被落實的變革引擎。
因此,SD531 不是選項,而是必須。它讓企業不再只是「今天比昨天忙」,而是能清楚回答:「我們正一步步走向五年後想要的位置。」這,正是戰略發展的真正價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