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讓別人討厭和害怕的行為嗎?】《社會情緒魔法課/社會情緒SEL》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知道,

但不確定別人是否也知道,跟自己感受一樣的行為。

所以,一開始有人會誤會,

以為自己會做鬼臉、或者搞笑,所以別人會害怕或討厭,

但老師用了一些舉例來讓他們知道,

原來某一些行為,是平常他們無意識中出現的,卻會讓人害怕。

在解釋之後,他們就懂了。

也開始連結自己的行為,與別人讓他們感覺到的不舒服的行為。

總之,透過引導,

孩子是能夠思考的;透過思考,是有機會改變的;

透過改變,每一天就能重新開始。

這是一長長的思維路徑,

但也要有經驗。

所以經驗的收集就是來自於經驗的本身。

如果都能這麼思,那麼所有的錯都是對的。

不要害犯錯,也別擔心錯了會怎麼樣。

知道了,就是覺察了,覺察了就會回來了。

每一堂課都很寶貴,孩子課堂上的穩定,

讓我認為,總是得花上時間的。

去討論、去思考、去經驗每一段時間、

總結成屬於每一個人的未來。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輕輕吹,蒲公英飛】《快樂的孩子,分享快樂》的沙龍
34會員
3.6K內容數
每一天,都有許多的故事在教室、在廣場、在校園的每個角落上演著,學習與生活密不可分,在日常中學習著的,都是未來大能力的累積。每一個故事,都讓孩子的成長有了一個可安置的回憶資料庫可供尋找、回憶、與珍藏。
2025/10/16
這一次的三堂課,在準備與決定的同時,充滿愛與感恩。 在潛意識裡,我們常被大腦記憶追討或打壓,無非就是那些潛藏或深藏的記憶在欺騙我們,無論是剛發生,或已經過去多久,那留存下來的感受與畫面與記憶,仍禁錮著自己,然後,推演出編撰的未來,縱使未來尚未發生。那虛弱的心智仍傻傻地被那淺薄記憶挨打著。
Thumbnail
2025/10/16
這一次的三堂課,在準備與決定的同時,充滿愛與感恩。 在潛意識裡,我們常被大腦記憶追討或打壓,無非就是那些潛藏或深藏的記憶在欺騙我們,無論是剛發生,或已經過去多久,那留存下來的感受與畫面與記憶,仍禁錮著自己,然後,推演出編撰的未來,縱使未來尚未發生。那虛弱的心智仍傻傻地被那淺薄記憶挨打著。
Thumbnail
2025/10/14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05BiPHr0yI 自己好不好,其實自己都知道,也有感覺。 從那裡得知呢? 自己、別人、家人, 但知道之後,控制得住嗎? 可能不一定。 如果當下被批判、指責、或是被懲罰、或排擠...那就可能會做出反應。 反應了一定會有
Thumbnail
2025/10/14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05BiPHr0yI 自己好不好,其實自己都知道,也有感覺。 從那裡得知呢? 自己、別人、家人, 但知道之後,控制得住嗎? 可能不一定。 如果當下被批判、指責、或是被懲罰、或排擠...那就可能會做出反應。 反應了一定會有
Thumbnail
2025/10/05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4dFPGqDxrg如果心裡忿忿不平,一開始覺得委屈、無辜, 之後就有可能發展成生氣、憤怒,最後也可能變成衝動。 一衝動,不是嘴巴、手腳不好控制外, 嚴重的話可能衍生成遺憾的事,那就不是我們樂見的了。 每一個孩子,不論幾年
Thumbnail
2025/10/05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4dFPGqDxrg如果心裡忿忿不平,一開始覺得委屈、無辜, 之後就有可能發展成生氣、憤怒,最後也可能變成衝動。 一衝動,不是嘴巴、手腳不好控制外, 嚴重的話可能衍生成遺憾的事,那就不是我們樂見的了。 每一個孩子,不論幾年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05BiPHr0yI 自己好不好,其實自己都知道,也有感覺。 從那裡得知呢? 自己、別人、家人, 但知道之後,控制得住嗎? 可能不一定。 如果當下被批判、指責、或是被懲罰、或排擠...那就可能會做出反應。 反應了一定會有
Thumbnail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05BiPHr0yI 自己好不好,其實自己都知道,也有感覺。 從那裡得知呢? 自己、別人、家人, 但知道之後,控制得住嗎? 可能不一定。 如果當下被批判、指責、或是被懲罰、或排擠...那就可能會做出反應。 反應了一定會有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以「做好自己的功課,別人怎麼對待你那是他的功課」為核心,探討了人際關係中的心理界線。它指出過度討好與迎合他人會導致內心空洞,強調應專注於自我成長與責任。文章鼓勵讀者拿回人生主權,將「被討厭」視為展現獨特自我的證明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以「做好自己的功課,別人怎麼對待你那是他的功課」為核心,探討了人際關係中的心理界線。它指出過度討好與迎合他人會導致內心空洞,強調應專注於自我成長與責任。文章鼓勵讀者拿回人生主權,將「被討厭」視為展現獨特自我的證明
Thumbnail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4dFPGqDxrg如果心裡忿忿不平,一開始覺得委屈、無辜, 之後就有可能發展成生氣、憤怒,最後也可能變成衝動。 一衝動,不是嘴巴、手腳不好控制外, 嚴重的話可能衍生成遺憾的事,那就不是我們樂見的了。 每一個孩子,不論幾年
Thumbnail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4dFPGqDxrg如果心裡忿忿不平,一開始覺得委屈、無辜, 之後就有可能發展成生氣、憤怒,最後也可能變成衝動。 一衝動,不是嘴巴、手腳不好控制外, 嚴重的話可能衍生成遺憾的事,那就不是我們樂見的了。 每一個孩子,不論幾年
Thumbnail
明明對方沒做錯什麼,卻莫名反感?心理學研究發現,我們最討厭的人往往反映出內心深處被壓抑的自己。當看到別人自信、成功時感到不舒服,可能是因為「心理投射」在作祟——那些特質正是你不敢展現的渴望。透過3個簡單步驟,學會將負面情緒轉化為自我成長的契機,重新理解人際關係中的情緒反應。
Thumbnail
明明對方沒做錯什麼,卻莫名反感?心理學研究發現,我們最討厭的人往往反映出內心深處被壓抑的自己。當看到別人自信、成功時感到不舒服,可能是因為「心理投射」在作祟——那些特質正是你不敢展現的渴望。透過3個簡單步驟,學會將負面情緒轉化為自我成長的契機,重新理解人際關係中的情緒反應。
Thumbnail
第一步收好你的罪惡感,別人就會開始理解自己不應該這麼麻煩了。
Thumbnail
第一步收好你的罪惡感,別人就會開始理解自己不應該這麼麻煩了。
Thumbnail
4/11的心靈練習-就算有人討厭你 這個練習對我而言很簡單,在生活心中滿是傷痕累累的我,老是敏感細膩的警覺著,我對人的防備警戒心是很高的。 生活中面對一百個人,可能對自己就有一百種看法不同的見解,其中當然會有非常兩極的印象,或是認為該活成什麼模樣才是符合這社會的期待。
Thumbnail
4/11的心靈練習-就算有人討厭你 這個練習對我而言很簡單,在生活心中滿是傷痕累累的我,老是敏感細膩的警覺著,我對人的防備警戒心是很高的。 生活中面對一百個人,可能對自己就有一百種看法不同的見解,其中當然會有非常兩極的印象,或是認為該活成什麼模樣才是符合這社會的期待。
Thumbnail
說到自己不想給人知道的另一面,還蠻多的呢。之所以不想給人知道,就是為了保護自己,讓自己可以生存在這社會上,讓別人能接納我、喜歡我。 以前還沒有像現在的社會,有許多的心理名詞和人格測驗讓我們可以試圖了解一些相對在這社會上,是比較小眾的性格和個性,像是:高敏感、社恐、共感、共情、i人等等。 這類人格
Thumbnail
說到自己不想給人知道的另一面,還蠻多的呢。之所以不想給人知道,就是為了保護自己,讓自己可以生存在這社會上,讓別人能接納我、喜歡我。 以前還沒有像現在的社會,有許多的心理名詞和人格測驗讓我們可以試圖了解一些相對在這社會上,是比較小眾的性格和個性,像是:高敏感、社恐、共感、共情、i人等等。 這類人格
Thumbnail
生活中總是會遇到口出惡言的人,也許會因為那些言語壞了一天的心情,別催眠自己別放在心上了,除非是修佛成仙的聖人,換作是正常人都會放在心上的。 但只要了解攻擊背後的動機,就能把對對方的反感變成同情。 內心越是自卑的人就越會攻擊、數落別人,藉此來欺騙自己不比別人差,那種人內心極度不安,但外表又
Thumbnail
生活中總是會遇到口出惡言的人,也許會因為那些言語壞了一天的心情,別催眠自己別放在心上了,除非是修佛成仙的聖人,換作是正常人都會放在心上的。 但只要了解攻擊背後的動機,就能把對對方的反感變成同情。 內心越是自卑的人就越會攻擊、數落別人,藉此來欺騙自己不比別人差,那種人內心極度不安,但外表又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