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關照情緒,從化敵為友開始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2719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療癒時光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avatar-img
4.2K會員
210內容數
這塊文字園地中的文章,將是我從心理諮商專業出發,讓已經接觸心理相關的知識,以及在自我探索方面有相當經驗的讀者,能夠獲得更深入探討內在心理的文章,陪伴或協助自己更進一步自學,提升更多思考與情感、理性與感性之間的平衡和自我整合。希望透多定期的文字餵養,我們能以文字養心,把內在養茁壯。</p>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蘇絢慧的療癒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們要有一個理解往往我們情緒最為爆發的時候,就是我們覺得強烈感到受傷的時候。 這時對即將受傷的直覺,讓我們爆發出強烈的情緒,以試圖採取保護自己的方式,例如火力全開的攻擊那讓我們覺得威脅的對象,或是瞬間升起恐懼的趕緊逃跑,都是因應我們「可能致命」的危險時刻....
那些我們的情緒會反覆爆發之處,就是過往(早年)傷痛聚集之處,以心鎖和心結的型態存在,凝聚成一個個情緒的地雷,讓相似的情境和情景出現時,就會自動引爆我們的內在,炸得我們天昏地暗、天崩地裂。 而什麼樣的情感傷痛(創傷),最能成為我們化解不開的地雷,讓我們深埋在潛意識卻不自知呢?
一個人對關係的不安和焦慮是全面性的。從個人的關係到社會性的關係(包括職場),都會讓一個人處在進退維谷、左右兩難、惶惶不安的矛盾心情中。特別是童年生長環境若缺乏對一個孩子的情感連結與回應,也就是孩子感受不到愛的存在,缺乏體會自己的生命是被重視和在乎的,是被放在心上,是被專注地互動與交流。
不安感強烈的個體,因童年時期缺乏穩定的愛及溫暖的照顧及陪伴,又可能伴隨大量的生存壓力和不安全感,而必須不斷承受內在極混亂又失序的情緒衝擊和痛苦,這就像內在時常出現海嘯衝擊及強大地震一般,不得安穩平靜,還時常必須因應不定時的侵襲而覺得不安、煩躁及疲憊。只要像幼年經歷的情況,不安定及危險又再度發生...
 華人的年節即將到來,往往在一片濃濃的年味當中,有更多心靈是充滿焦慮和不安的。 特別在現今社會,這種含有傳統習俗及家族團聚意涵的節期,遇到了社會上的個體,集體性的想要掙脫傳統束縛及框架,想要自由自在隨心所欲的風氣潮流,就容易在我們內心形成一種衝突及對立拉扯和震盪。有時,家是還沒回,心卻開始亂了...
在2019年末,我談到的是,一個分裂自我的人,會理想化和妖魔化自己和別人。這種極端的反應,來自於內在對自己的嫌惡,所衍生而來的自我期待~能成為一個完美理想化的自己。 同時間,為了要避免出現自己所排斥、厭惡的黑暗面貌和負面情緒,而投射幻想他人及世界的理想和完美...
我們要有一個理解往往我們情緒最為爆發的時候,就是我們覺得強烈感到受傷的時候。 這時對即將受傷的直覺,讓我們爆發出強烈的情緒,以試圖採取保護自己的方式,例如火力全開的攻擊那讓我們覺得威脅的對象,或是瞬間升起恐懼的趕緊逃跑,都是因應我們「可能致命」的危險時刻....
那些我們的情緒會反覆爆發之處,就是過往(早年)傷痛聚集之處,以心鎖和心結的型態存在,凝聚成一個個情緒的地雷,讓相似的情境和情景出現時,就會自動引爆我們的內在,炸得我們天昏地暗、天崩地裂。 而什麼樣的情感傷痛(創傷),最能成為我們化解不開的地雷,讓我們深埋在潛意識卻不自知呢?
一個人對關係的不安和焦慮是全面性的。從個人的關係到社會性的關係(包括職場),都會讓一個人處在進退維谷、左右兩難、惶惶不安的矛盾心情中。特別是童年生長環境若缺乏對一個孩子的情感連結與回應,也就是孩子感受不到愛的存在,缺乏體會自己的生命是被重視和在乎的,是被放在心上,是被專注地互動與交流。
不安感強烈的個體,因童年時期缺乏穩定的愛及溫暖的照顧及陪伴,又可能伴隨大量的生存壓力和不安全感,而必須不斷承受內在極混亂又失序的情緒衝擊和痛苦,這就像內在時常出現海嘯衝擊及強大地震一般,不得安穩平靜,還時常必須因應不定時的侵襲而覺得不安、煩躁及疲憊。只要像幼年經歷的情況,不安定及危險又再度發生...
 華人的年節即將到來,往往在一片濃濃的年味當中,有更多心靈是充滿焦慮和不安的。 特別在現今社會,這種含有傳統習俗及家族團聚意涵的節期,遇到了社會上的個體,集體性的想要掙脫傳統束縛及框架,想要自由自在隨心所欲的風氣潮流,就容易在我們內心形成一種衝突及對立拉扯和震盪。有時,家是還沒回,心卻開始亂了...
在2019年末,我談到的是,一個分裂自我的人,會理想化和妖魔化自己和別人。這種極端的反應,來自於內在對自己的嫌惡,所衍生而來的自我期待~能成為一個完美理想化的自己。 同時間,為了要避免出現自己所排斥、厭惡的黑暗面貌和負面情緒,而投射幻想他人及世界的理想和完美...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情緒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它們會影響我們的行為和決策,有時會導致負面結果。但這些情緒並非無法掌控。本文將探討情緒、認知和信念之間的關係,並提供如何通過改變思維方式來改善心理健康的具體建議。 認知與信念的關係 認知 由 想法 和 信念 組成,而 信念 是由我們的想法和內心的圖像共同構建
Thumbnail
心理學有一個詞叫「rumination」(縈思),在這裡指人類像反芻食物一樣,不斷地在腦中重播負面事件,沉溺於負面情緒之中。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縈思的傾向,尤其是負面事件剛發生的時候。但這樣的人並不一定是心理韌性不夠強。我認為的其中一個可能是,我們只是太過認真看待世界,輕易就將自己毫無保留交付出去。
Thumbnail
生氣時,內心的需求未被滿足,使我們將責任和期望轉嫁給他人。然而,責怪他人的方式只是掩蓋了我們對自己無能感和匱乏感的逃避。真正的解決之道在於正視自己的情感需求,學會自我照顧和自我負責。通過這樣的自我探索與成長,我們不僅能減少憤怒,還能建立更健康的人際關係,並找到真正的自我價值。
情緒是我們內心的反應,理解並接納這些情緒,才能更好地應對生活中的各種挑戰。相反,如果我們拒絕接收這些情緒,它們就會反覆出現,提醒我們看見並理解它們的重要性。 所謂「負面」情緒,其實是洞察心靈的珍貴鑰匙。不要給那些不舒服的感覺貼上負面的標籤,而是將它們視為無形心靈的訊息。每一個情緒,無論好壞,都是在
人的情緒大略可分成喜怒哀懼憫。基本上,我的想法是人的一切行事動力,都是為解決自己的情緒反應而來,而人為了應付情緒產生的反應,表現出來的,就是我們的外在行為,一連串的行為累積,就是我們的人格表現。 情緒,而非理性,是帶動我們一切行為的動力,理性只是要滿足或解決情緒反應的必需工具。
Thumbnail
負面情緒既然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那麼,我們用什麼心態和方式來面對和經歷它們,就很重要了 1. 接受自己的情緒,無論它們是正面還是負面的,都是自然的反應,如果試圖否定或抑制它們,將可能會導致更大的問題,承認並接受情緒是情緒智商的一部分,任何情緒都應該要被理解,而不是直接否定它們 2. 試著理
Thumbnail
情緒勒索這個詞,從2017年開始在台灣火紅之後似乎就一直沒有停下過,我第一本說書就是在探討情緒勒索的主題,欸...等等...真的別回去看了...我不是做效果,拜託黑歷史就別回頭了。通常面對情緒勒索,大部分的書籍都是建議撕票或者溝通,但多數環境其實是不允許我們這麼做的,畢竟還是有人情壓力債對吧。
Thumbnail
在生活中,情緒與思維方式對人們的行為和目標達成有著深遠的影響。本文探討瞭如何分析情緒、不同的情緒反應和錯誤的思維方式,並提供了走出情緒迷宮的方法。透過正確的思考方式,我們能夠更健康地面對生活的挑戰。
Thumbnail
情緒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它們會影響我們的行為和決策,有時會導致負面結果。但這些情緒並非無法掌控。本文將探討情緒、認知和信念之間的關係,並提供如何通過改變思維方式來改善心理健康的具體建議。 認知與信念的關係 認知 由 想法 和 信念 組成,而 信念 是由我們的想法和內心的圖像共同構建
Thumbnail
心理學有一個詞叫「rumination」(縈思),在這裡指人類像反芻食物一樣,不斷地在腦中重播負面事件,沉溺於負面情緒之中。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縈思的傾向,尤其是負面事件剛發生的時候。但這樣的人並不一定是心理韌性不夠強。我認為的其中一個可能是,我們只是太過認真看待世界,輕易就將自己毫無保留交付出去。
Thumbnail
生氣時,內心的需求未被滿足,使我們將責任和期望轉嫁給他人。然而,責怪他人的方式只是掩蓋了我們對自己無能感和匱乏感的逃避。真正的解決之道在於正視自己的情感需求,學會自我照顧和自我負責。通過這樣的自我探索與成長,我們不僅能減少憤怒,還能建立更健康的人際關係,並找到真正的自我價值。
情緒是我們內心的反應,理解並接納這些情緒,才能更好地應對生活中的各種挑戰。相反,如果我們拒絕接收這些情緒,它們就會反覆出現,提醒我們看見並理解它們的重要性。 所謂「負面」情緒,其實是洞察心靈的珍貴鑰匙。不要給那些不舒服的感覺貼上負面的標籤,而是將它們視為無形心靈的訊息。每一個情緒,無論好壞,都是在
人的情緒大略可分成喜怒哀懼憫。基本上,我的想法是人的一切行事動力,都是為解決自己的情緒反應而來,而人為了應付情緒產生的反應,表現出來的,就是我們的外在行為,一連串的行為累積,就是我們的人格表現。 情緒,而非理性,是帶動我們一切行為的動力,理性只是要滿足或解決情緒反應的必需工具。
Thumbnail
負面情緒既然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那麼,我們用什麼心態和方式來面對和經歷它們,就很重要了 1. 接受自己的情緒,無論它們是正面還是負面的,都是自然的反應,如果試圖否定或抑制它們,將可能會導致更大的問題,承認並接受情緒是情緒智商的一部分,任何情緒都應該要被理解,而不是直接否定它們 2. 試著理
Thumbnail
情緒勒索這個詞,從2017年開始在台灣火紅之後似乎就一直沒有停下過,我第一本說書就是在探討情緒勒索的主題,欸...等等...真的別回去看了...我不是做效果,拜託黑歷史就別回頭了。通常面對情緒勒索,大部分的書籍都是建議撕票或者溝通,但多數環境其實是不允許我們這麼做的,畢竟還是有人情壓力債對吧。
Thumbnail
在生活中,情緒與思維方式對人們的行為和目標達成有著深遠的影響。本文探討瞭如何分析情緒、不同的情緒反應和錯誤的思維方式,並提供了走出情緒迷宮的方法。透過正確的思考方式,我們能夠更健康地面對生活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