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我們致力對抗的「拖延」竟然是個優點?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一直以來,拖延總是跟逃避、懶惰、不負責任等負面的詞放在一起,每年有大量的書籍在討論如何擺脫拖延症,沒想到格蘭特教授卻打翻這項見解,他認為獲得成功重點不一定是因為搶得先機,而在於耐心等候適當的時機,這個見解大大翻轉我的想像!
我向來是個急性子、喜歡速戰速決的人,如果事情馬上就能解決我就不會等到明天,因為我極度討厭被催促,但是作者告訴我們,急驚風地做事模式具有很大的風險,很多時候我們認為搶先行動的人才會是贏家,但其實有很多失敗的實驗烈士,只不過他們都被遺忘罷了。
在創業市場上,愛冒險的人會受吸引成為先行者,他們也容易做出衝動的決定。另一方面,比較不愛冒險的創業家會從旁邊觀看,等待適當的時機,平衡自己的風險組合,然後才進場,最後,這些不隨眾人起舞、能抗拒潮流的人,往往比較能留在市場上。
我們常說早起的鳥兒有蟲吃,但卻忘了,早起的蟲兒被鳥吃!
在1927年,俄國心理學家蔡格尼發表了「蔡格尼效應」證實比起已完成的任務,我們更能記住未完成的任務。一項任務一旦完成,我們就不再去想它,可是當一項任務被中斷而未能完成,它就會鮮活地活在我們腦中。例如韓劇往往在最精彩的那刻進入下集預告,讓人搥胸扼腕恨不得立刻看下一集,正是打中人們的這個心理!
拖延也許不利於生產,卻可以是創造力的來源】當你已經開始思考某件任務,可以利用拖延讓你有機會去考慮跟比較不同的可能性,並且想出更有創意的點子。許多作家在面臨靈感枯竭時會採取這個方法,首先把你正在思考的問題明確的寫下來,然後到戶外走一走,可以聽聽音樂、動動身體、接觸大自然、找朋友聊聊天,或是到書店快速翻翻3本雜誌,做一些讓大腦放鬆休息的事情,可能就在某個當下尤理卡突破(「啊哈」 moment)就出現了。
延遲進度看似浪費時間,但它能夠使你願意花更多時間去考量完成任務的種種不同方式,而非抓住某一種特定策略不放。
除了給我們時間去想出新穎的點子,拖延還有另一個好處:它使我們有臨場發揮的空間。當我們事先準備周全,我們往往拘泥於自己所創的結構,把可能跳進我們視線中的可能創意關在門外。過去我就曾有個經驗,在某次上台報告前,我鉅細靡遺地把完整的講稿打下來,結果報告的時候,因為有個小段落出了一點差錯,讓我當場吃了好幾個螺絲,滿腦子想的都是—我原本稿子上到底寫些什麼?有了這次慘痛的經驗,後來的報告,我都會提醒自己,千萬不要把所有要講的內容寫死,只要把重點大綱擬好,架構清楚,這樣反而上台比較有彈性,甚至可能會蹦出出乎意料的內容
事實上,我覺得拖不拖延並不是重點,能不能掌握對的時機才是關鍵,下一次如果你又因為拖延而生氣自責時,告訴自己

慢一點沒關係,可以休息但是不要放棄!

參考書籍:《反叛,改變世界的力量》,亞當.格蘭特著,姬健梅譯,皇冠出版

avatar-img
50會員
60內容數
紀錄來地球玩耍的心得 學習如何照顧身體、情緒和心靈 從書籍和戲劇中蒐集其他人類過生活的靈感 也從音樂和藝術中看見生活之美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我們從小到大的教育都是在學習亞當一號需要的能力,沒有一堂課是在教導我們如何面對自我、接受自己的缺陷,如果我們沒有辦法真正的了解自己,那麼必然無法尊重與接受他人與自己的差異性。
仰起頭感受陽光篩過樹葉,細細小小的光顆粒照映在臉上,那種微微溫暖的滿足,天空中雲影緩緩的移動,腳下這片青青草地隨之一明一暗,耳邊傳來小鳥清脆悅耳的歌聲,淡雅的花香撲鼻而來,大自然的運行、四季的遞嬗感覺是如此的自然......
我們從小到大的教育都是在學習亞當一號需要的能力,沒有一堂課是在教導我們如何面對自我、接受自己的缺陷,如果我們沒有辦法真正的了解自己,那麼必然無法尊重與接受他人與自己的差異性。
仰起頭感受陽光篩過樹葉,細細小小的光顆粒照映在臉上,那種微微溫暖的滿足,天空中雲影緩緩的移動,腳下這片青青草地隨之一明一暗,耳邊傳來小鳥清脆悅耳的歌聲,淡雅的花香撲鼻而來,大自然的運行、四季的遞嬗感覺是如此的自然......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面對拖延的問題,這篇文章分享了拖延的原因以及有效的解決方案,如分解任務和重要的事互相拖延。作者也分享了自己的個人經歷以及告別拖延的方法。最後鼓勵讀者從小步驟開始行動,並提供了對作者的追蹤和訂閱建議。
Thumbnail
拖延並非個性或能力的缺陷,而是一種情緒調節的策略。 了解原因並使用本文的三個策略,即可有效地管理時間並完成目標。
Thumbnail
如果在一片平地上放上一塊木板,請你走在木板上到另一邊,我想你應該會用不屑的眼神看著我,然後跟我說:小意思。但如果今天是同一片木板,把場景換成兩棟大樓之間,這個時候你可能不會這麼篤定了吧?明明是同一片木板,行走能力也沒有變化的情況下,為什麼答案有了變化呢?
Thumbnail
拖延是一個廣泛存在的問題,對許多人都帶來挑戰。本文深入探討了拖延的心理學原理和影響,並提供了一系列實用的解決方案。通過生活中的例子,理解拖延行為的根源。無論是工作還是個人生活,克服拖延都是實現個人成長和成功的關鍵。閱讀本文,探索如何戰勝拖延,開啟更有意義的生活。
拖延和休息是兩回事兒。 有時候我們會把拖延當成休息的藉口,但實際上這並不是一樣的。當我們感到壓力、焦慮或不確定時,就會更容易陷入拖延的陷阱。 對於那些不想做但又必須去做的事情,這種情況尤其明顯。 拖延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因為任務太難、太乏味,或者我們對它沒有興趣。我們也可能會感到害怕失敗,擔心
Thumbnail
透過閱讀《理想的簡單生活》,我們發現拖延其實是一種臨時緩解壓力的方式。即將要做的事情通常會讓我們感到煩心與厭惡,因此拖延是一種逃避的反應。然而,有時候暫時的拖延可以讓我們釐清事情的順序,為接下來的工作做好準備。服從自己的節奏,也是過上舒心慢悠的生活的重要一環。
Thumbnail
現代人都為拖延症所苦,也嘗試了眾多方法想要解決拖延症,我也是其中之一。嘗試過番茄鐘工作法、艾森豪矩陣排列優先緊急順序、遠離手機…..等等,大多都失敗。後來我發現,拖延症是一種抗拒的情緒,當我們拖延,就代表大腦在抗拒。偏偏人類的大腦又是喜歡做不費力的事情,此時就會把注意力轉到滑手機等不費腦力的事。
Thumbnail
最近看了《向上生長》這本書,讓我對處理拖延的事有感。對於拖延,常常很容易犯的毛病是責備自己為什麼這麼懶惰?但實際上,大家或許也知道拖延其實最主要的原因不是因為懶惰。 在說明克服拖延的方法之前,先來說作者對訓練技能的看法。對於訓練技能,作者認為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分為:舒適區,訓練區和挑戰區。所
Thumbnail
急於得到結果,反而更想拖延 圖p183 雖然外在誘因比內在誘因更容易追求,不過來自內在誘因的動力,會比外在誘因來得強大與長久。 違反自身最大利益的延遲,就是拖延。 造成拖延的一大原因,是人有「急於想得到結果」的天性,沒耐心等待事情的長期成果,容易被短期就有結果的事情給吸引。 做一件事情動機
Thumbnail
1.前半段都是在說一些拖延會造成人生什麼影響,不拖延的人,人生又有什麼幫助;但是看這本書就是想學該如何避免拖延,好像沒什麼必要。 2.作者剛好提到一個可以應用的行銷方式,在文案中,同時去強調利益及損失,讓人感受到比較後的落差會更有效果,此也稱為"對比效應";例如:只強調利益的說法:這是優惠活動的最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面對拖延的問題,這篇文章分享了拖延的原因以及有效的解決方案,如分解任務和重要的事互相拖延。作者也分享了自己的個人經歷以及告別拖延的方法。最後鼓勵讀者從小步驟開始行動,並提供了對作者的追蹤和訂閱建議。
Thumbnail
拖延並非個性或能力的缺陷,而是一種情緒調節的策略。 了解原因並使用本文的三個策略,即可有效地管理時間並完成目標。
Thumbnail
如果在一片平地上放上一塊木板,請你走在木板上到另一邊,我想你應該會用不屑的眼神看著我,然後跟我說:小意思。但如果今天是同一片木板,把場景換成兩棟大樓之間,這個時候你可能不會這麼篤定了吧?明明是同一片木板,行走能力也沒有變化的情況下,為什麼答案有了變化呢?
Thumbnail
拖延是一個廣泛存在的問題,對許多人都帶來挑戰。本文深入探討了拖延的心理學原理和影響,並提供了一系列實用的解決方案。通過生活中的例子,理解拖延行為的根源。無論是工作還是個人生活,克服拖延都是實現個人成長和成功的關鍵。閱讀本文,探索如何戰勝拖延,開啟更有意義的生活。
拖延和休息是兩回事兒。 有時候我們會把拖延當成休息的藉口,但實際上這並不是一樣的。當我們感到壓力、焦慮或不確定時,就會更容易陷入拖延的陷阱。 對於那些不想做但又必須去做的事情,這種情況尤其明顯。 拖延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因為任務太難、太乏味,或者我們對它沒有興趣。我們也可能會感到害怕失敗,擔心
Thumbnail
透過閱讀《理想的簡單生活》,我們發現拖延其實是一種臨時緩解壓力的方式。即將要做的事情通常會讓我們感到煩心與厭惡,因此拖延是一種逃避的反應。然而,有時候暫時的拖延可以讓我們釐清事情的順序,為接下來的工作做好準備。服從自己的節奏,也是過上舒心慢悠的生活的重要一環。
Thumbnail
現代人都為拖延症所苦,也嘗試了眾多方法想要解決拖延症,我也是其中之一。嘗試過番茄鐘工作法、艾森豪矩陣排列優先緊急順序、遠離手機…..等等,大多都失敗。後來我發現,拖延症是一種抗拒的情緒,當我們拖延,就代表大腦在抗拒。偏偏人類的大腦又是喜歡做不費力的事情,此時就會把注意力轉到滑手機等不費腦力的事。
Thumbnail
最近看了《向上生長》這本書,讓我對處理拖延的事有感。對於拖延,常常很容易犯的毛病是責備自己為什麼這麼懶惰?但實際上,大家或許也知道拖延其實最主要的原因不是因為懶惰。 在說明克服拖延的方法之前,先來說作者對訓練技能的看法。對於訓練技能,作者認為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分為:舒適區,訓練區和挑戰區。所
Thumbnail
急於得到結果,反而更想拖延 圖p183 雖然外在誘因比內在誘因更容易追求,不過來自內在誘因的動力,會比外在誘因來得強大與長久。 違反自身最大利益的延遲,就是拖延。 造成拖延的一大原因,是人有「急於想得到結果」的天性,沒耐心等待事情的長期成果,容易被短期就有結果的事情給吸引。 做一件事情動機
Thumbnail
1.前半段都是在說一些拖延會造成人生什麼影響,不拖延的人,人生又有什麼幫助;但是看這本書就是想學該如何避免拖延,好像沒什麼必要。 2.作者剛好提到一個可以應用的行銷方式,在文案中,同時去強調利益及損失,讓人感受到比較後的落差會更有效果,此也稱為"對比效應";例如:只強調利益的說法:這是優惠活動的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