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境而生的創造力,是下一份成功的基底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這幾個月來,陸續的看到新聞播報某某公司倒閉、某某公司裁員、某某公司高層減薪的新聞,
也許去年底還在開心辦尾牙的時刻,
根本無法預料短短幾個月後,世界都不一樣了。
台灣的媒體總喜歡播報灑狗血的悲慘例子,
卻鮮少播報,這樣困境之下,仍在努力轉型與突破現狀的努力。
所謂「海浪退去,才會知道誰沒穿褲子」,
市場任何的危機,
也都只是讓體質不完整的企業退下,
再次留下免疫力強、甚至能從危機中學習、並更為成長的企業。

但是,勉強度過危機的小企業主們,
又該如何從這次的疫情裡,為自己打造良好的體質呢?
  1. 重新確認資源:
    這裡所說的資源包含所有有形、無形、直接、間接、以及自我的專長。
    很多時候,對自己的不信任感來自於「不知道自己擁有甚麼」。
    在這段時間內,我協助了客戶重新檢視所有的資源,會發現,在疫情前的檢視與疫情後的檢視的最大不同是,企業主在危機之後對於「資源的接納度」更廣。
    明白講就是,順風的時候,總以為自己甚麼都辦得到,資源的使用也就身邊固定那一些,唯有在逆風的時候才願意全盤檢視,那些自己平時看不上眼的、或是沒注意的,原來可以幫助自己這麼多。但是重點是,每個人的眼界都有盲點,自己是否願意打開限制,去問去聽去收取所有的回應,又或是直接找尋指引師協助,讓自己開拓眼界減少盲點,以獲取所有資源。
  2. 重新確認需求與需求落差:
    絕大多數的企業主都懂得要了解顧客需求,才能取到確切的客群、提供客戶需要的商品。但是絕大多數的企業主並無更深入的確認,「客戶對商品需求的程度和我以為的程度是否一致?」當企業主與顧客的認知有所落差時,從商品的定位、解決問題的能力、通路、定價……等等所有的一切都會像隔靴搔癢一般,像是做了又沒做到位。
    當市場上出現一個更能精準到位的商品時,自家商品被淘汰也是自然的事。
    而在疫情之後,消費心理已出現永久的變化,
    已無法再用過往對市場的認知來做判斷,
    必須要重新檢視需求、補上認知落差,
    才能有機會在疫情之後的市場裡持續獲利。

    經營者們切忌過於自我,多聽市場的回應,能讓路走得更順暢。
重新制定新的商業模式:
許多企業主都明白,制定新的商業模式已刻不容緩,
但是到底要制定到甚麼程度,才真的能確保企業在變動的狀態下仍能運作順暢?
一般企業主設定商業模式時,只會根據「現下」時空狀態、能協助自己獲利為主,(甚至有些公司的商業模式從一開始就不完整)
但是當市場狀態不如預期時,
商業模式時常處於脆弱邊緣,無法被完整發揮。
在這次疫情裡,甚至是過往任何市場變動的時刻,
都能明白自家公司的體質狀態如何,公司哪一個部分是脆弱的,
這也是未來經營時刻需要特意加強的部分。
另外,當商業模式裡的元素太過「單一」時,也會同樣脆弱,
例如,金流來源單一、或是客群取向單一……
當這單一條路被卡關的時候,公司自然容易出了問題。
所以新型態的商業模式,需要具有更多的彈性與可能性來做多元化經營,
來因應各種不同的變化。
這是一個重新審思與創造的時刻,
這是每一個企業主在創業的過程當中,最珍貴的時刻,
這個過程,將會激發大家的潛能,並能發揮所有的可能性,打破所有的限制,
去創造以往想像不到的結果,
是很辛苦沒錯,
但是這份創造的能力,將會推動你,實現下一份成功。



此篇文章會顯示動態置底廣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9會員
48內容數
透過十多年來連續創業的歷程,以及指引創業者於創業路程中完成創業目標的使命,透過文字希望能協助更多追尋夢想的人在創業的道路上更順意。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莉莉安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對於第一次聽聞「指引」或是「教練」(Coach)的人來說, 我們的存在像是多角色的綜合體, 有些人說像是諮詢師、有些人說像是顧問, 在之前我所放上的影片裡已經說明過指引師(教練)與諮詢師和顧問之間的不同, 但是指引師(教練)的確同時需要擁有各種不同的能力, 要說咱們是變形蟲,似乎也是真的。
時常有人說,市場上各式各樣的風暴, 是用來測試企業體質的, 只不過遇上了這武漢肺炎,不只是來測試企業的免疫力系統功能以外, 還順便測試企業的髮夾彎能力, 我想最近大家都辛苦了, 只不過,體質的健全,也都是透過每一次的考驗裡努力鍛鍊來的。 面對變動,需要把握兩個最基本的原則:守成、開拓。
最近一位客戶,在每一次給我的訊息裡, 不斷的看見他告訴我績效突破的消息, 突破的部分除了月營業增加兩百萬,大約是2倍的績效, 還額外為自己公司內的工作流程與人事安排做了一個更有效的調整, 而這一切,是在短短七周之內所創造的.... 他開心於他的成長,而我也同喜。 但是,這一切到底是怎麼發生的?
在這90%的新創公司都會在開設第一年倒閉的時代, 能將公司安穩的營運下去,除了一個真正可獲利的商業模式以外, 公司裡團隊合作的成效更是決定了公司績效命脈的最重要關鍵, 而激勵員工能主動積極,更是所有老闆們最希望擁有的。
嗯~也許我可以大膽的說, 他們擔憂的不一定是那些失敗本身, 他們擔憂的,是再一次的感受到「我不好」。 這樣對自我內在的懷疑, 通常與自己從小到大所塑造而成的信念有關。 但是不論是甚麼樣的信念導致如此, 在未來的人生路上,如果想要停止因害怕失敗而停滯不前的模式的話, 就需要重塑面對失敗的模式了
每次在創業講座之後詢問聽者,還有沒有甚麼想知道關於創業的事情?我總會聽到有人說「你有失敗過嗎?你失敗之後怎麼再站起來呢?」 既使是打定主意要開創自己一片天地的人,對於未來未知的世界仍然多少感到害怕。
對於第一次聽聞「指引」或是「教練」(Coach)的人來說, 我們的存在像是多角色的綜合體, 有些人說像是諮詢師、有些人說像是顧問, 在之前我所放上的影片裡已經說明過指引師(教練)與諮詢師和顧問之間的不同, 但是指引師(教練)的確同時需要擁有各種不同的能力, 要說咱們是變形蟲,似乎也是真的。
時常有人說,市場上各式各樣的風暴, 是用來測試企業體質的, 只不過遇上了這武漢肺炎,不只是來測試企業的免疫力系統功能以外, 還順便測試企業的髮夾彎能力, 我想最近大家都辛苦了, 只不過,體質的健全,也都是透過每一次的考驗裡努力鍛鍊來的。 面對變動,需要把握兩個最基本的原則:守成、開拓。
最近一位客戶,在每一次給我的訊息裡, 不斷的看見他告訴我績效突破的消息, 突破的部分除了月營業增加兩百萬,大約是2倍的績效, 還額外為自己公司內的工作流程與人事安排做了一個更有效的調整, 而這一切,是在短短七周之內所創造的.... 他開心於他的成長,而我也同喜。 但是,這一切到底是怎麼發生的?
在這90%的新創公司都會在開設第一年倒閉的時代, 能將公司安穩的營運下去,除了一個真正可獲利的商業模式以外, 公司裡團隊合作的成效更是決定了公司績效命脈的最重要關鍵, 而激勵員工能主動積極,更是所有老闆們最希望擁有的。
嗯~也許我可以大膽的說, 他們擔憂的不一定是那些失敗本身, 他們擔憂的,是再一次的感受到「我不好」。 這樣對自我內在的懷疑, 通常與自己從小到大所塑造而成的信念有關。 但是不論是甚麼樣的信念導致如此, 在未來的人生路上,如果想要停止因害怕失敗而停滯不前的模式的話, 就需要重塑面對失敗的模式了
每次在創業講座之後詢問聽者,還有沒有甚麼想知道關於創業的事情?我總會聽到有人說「你有失敗過嗎?你失敗之後怎麼再站起來呢?」 既使是打定主意要開創自己一片天地的人,對於未來未知的世界仍然多少感到害怕。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怎麼解讀中國當前的創業環境,個人認為這更像是中國創投產業調整體質的過程。無論是創投、新創乃至於政府都會藉由此次機會重新調整自己的視角。新的政策推動又會促使新一批的巨頭崛起,而如何在風口時揚帆啟航,低谷時耐心等待機遇,會是新創領導者需要面對的課題。
Thumbnail
投資人時常看到營收好的企業跌跌不休,營收不佳的漲到天上了,要如何看營收數據呢?
Thumbnail
台股2024/8/5崩跌重挫1807.21點,台積電盤中甚至罕見觸及跌停,終場收盤指數19830.88點,跌幅8.35%,同創跌點和跌幅歷史最高,並跌破半年線。 不論是台股或美股,8月絕對是讓手中有持股的投資人不好睡覺的一個月。 有人會說:「打折好時機,要逢低買進!」,又有人會說:「不要抄底,不
Thumbnail
在當今瞬息萬變的商業環境中,創新已成為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關鍵,但我們仍可以觀察到許多公司因為害怕失敗而不敢冒險,最終錯失了重要的機會。Uri Gneezy 在他的著作《誘因設計:精準傳遞訊號,讓人照著你的想法行動》中,深入探討了這個問題,並提出了一個觀點:鼓勵創新不能只是口號,還要有適當的誘因。 狄
Thumbnail
反向定位適用在既有事業的預期損失促使在位者作出不投資的決定,也就是在位者評估投資新事業所得到的報酬無法補償舊事業蒙受的損失,這時就是挑戰者可以切入的空檔。作者用條理分明的邏輯架構,搭配簡化的數學模型,讓人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到反向定位中新舊事業間各要素的作用。
Thumbnail
比起安於現狀,甚至是消極的過一天是一天,倒不如學著掌握市場趨勢,順應而上! 收集資訊,分析並調整,優化你的品牌,才不會被這個市場所淘汰。
Thumbnail
而當我們第一次意識到自己的內在困境時,通常都是慌張、脆弱、無助的,甚至會因為太痛苦而失去理智判斷的能力; 這時候我們很容易看到什麼就抓,就像一個不會游泳而被情緒瘋狗浪捲入大海中的人,只能在海面載浮載沉,看到什麼就一把抓住避免溺斃; 我認為這便是身心靈產業近年能夠大幅發展的原因...
Thumbnail
鄭自凱管理觀點: 根據美國貝恩策略顧問公司和其他機構的研究顯示: 「一個組織是由不到5%的角色,提供公司95%以上執行策略和創造成果的能力。COVID-19疫情已經挑戰了我們對工作生產力的各項假設,而在我們逐漸脫離疫情之際,企業必須重新思考,在日漸變為由科技賦能的未來,哪些技能會是最重要的,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創業者面臨的挑戰,以及如何在商戰中取得優勢。內容涵蓋了定位的重要性、經營管理的關鍵,以及品牌價值和價格差距的意義。文章引用了《孫子兵法》和知名設計師的語錄,鼓勵讀者在創業過程中覺醒與反思,並提出了兩個問題供讀者思考。
Thumbnail
從個人到組織不改變就衰退! 不斷改變的環境,在走到盡頭前,就該鋪設新路,不是適應環境而是讓變動根本追不上你。 在人力資源運用必須跨越鴻溝!  鴻溝理論 高科技企業因為某項產品失敗的根本原因是沒能跨越市場中的「鴻溝」。 要想破除失敗的詛咒,必須做到認識鴻溝、跨越鴻溝。 在主流市場之前,還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怎麼解讀中國當前的創業環境,個人認為這更像是中國創投產業調整體質的過程。無論是創投、新創乃至於政府都會藉由此次機會重新調整自己的視角。新的政策推動又會促使新一批的巨頭崛起,而如何在風口時揚帆啟航,低谷時耐心等待機遇,會是新創領導者需要面對的課題。
Thumbnail
投資人時常看到營收好的企業跌跌不休,營收不佳的漲到天上了,要如何看營收數據呢?
Thumbnail
台股2024/8/5崩跌重挫1807.21點,台積電盤中甚至罕見觸及跌停,終場收盤指數19830.88點,跌幅8.35%,同創跌點和跌幅歷史最高,並跌破半年線。 不論是台股或美股,8月絕對是讓手中有持股的投資人不好睡覺的一個月。 有人會說:「打折好時機,要逢低買進!」,又有人會說:「不要抄底,不
Thumbnail
在當今瞬息萬變的商業環境中,創新已成為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關鍵,但我們仍可以觀察到許多公司因為害怕失敗而不敢冒險,最終錯失了重要的機會。Uri Gneezy 在他的著作《誘因設計:精準傳遞訊號,讓人照著你的想法行動》中,深入探討了這個問題,並提出了一個觀點:鼓勵創新不能只是口號,還要有適當的誘因。 狄
Thumbnail
反向定位適用在既有事業的預期損失促使在位者作出不投資的決定,也就是在位者評估投資新事業所得到的報酬無法補償舊事業蒙受的損失,這時就是挑戰者可以切入的空檔。作者用條理分明的邏輯架構,搭配簡化的數學模型,讓人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到反向定位中新舊事業間各要素的作用。
Thumbnail
比起安於現狀,甚至是消極的過一天是一天,倒不如學著掌握市場趨勢,順應而上! 收集資訊,分析並調整,優化你的品牌,才不會被這個市場所淘汰。
Thumbnail
而當我們第一次意識到自己的內在困境時,通常都是慌張、脆弱、無助的,甚至會因為太痛苦而失去理智判斷的能力; 這時候我們很容易看到什麼就抓,就像一個不會游泳而被情緒瘋狗浪捲入大海中的人,只能在海面載浮載沉,看到什麼就一把抓住避免溺斃; 我認為這便是身心靈產業近年能夠大幅發展的原因...
Thumbnail
鄭自凱管理觀點: 根據美國貝恩策略顧問公司和其他機構的研究顯示: 「一個組織是由不到5%的角色,提供公司95%以上執行策略和創造成果的能力。COVID-19疫情已經挑戰了我們對工作生產力的各項假設,而在我們逐漸脫離疫情之際,企業必須重新思考,在日漸變為由科技賦能的未來,哪些技能會是最重要的,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創業者面臨的挑戰,以及如何在商戰中取得優勢。內容涵蓋了定位的重要性、經營管理的關鍵,以及品牌價值和價格差距的意義。文章引用了《孫子兵法》和知名設計師的語錄,鼓勵讀者在創業過程中覺醒與反思,並提出了兩個問題供讀者思考。
Thumbnail
從個人到組織不改變就衰退! 不斷改變的環境,在走到盡頭前,就該鋪設新路,不是適應環境而是讓變動根本追不上你。 在人力資源運用必須跨越鴻溝!  鴻溝理論 高科技企業因為某項產品失敗的根本原因是沒能跨越市場中的「鴻溝」。 要想破除失敗的詛咒,必須做到認識鴻溝、跨越鴻溝。 在主流市場之前,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