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04|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置身陌生文化的同理:One-Forty要做東南亞移工與臺灣的橋樑

原報導於:2018-03-13 編採:馬麗昕 責任編輯:吳美欣

透過遊戲使臺灣人換位思考移工困境
2017年雜學校展位一角有一幅捷運路線圖,仔細看才發現上面不是熟悉的臺北捷運,而是寫著陌生語言、陌生城市的地鐵路線圖。
「你剛到一個國外陌生城市工作,一個人都不認識,也不會說當地語言但是老闆跟你說,要買魚買肉,你只能憑著印象中老闆說的外語,想辦法回家…」
One-Forty導覽人員教導參與者背誦著一句一句的「異國語言」,靠著硬記下的陌生單字,設法找到地圖上相對的地鐵站、購買被指派的東西。全程中都必須使用一個自己從未接觸過的語言。
看似簡單的遊戲,實際參與才發現這一切多不容易,原本記得的單字,怎麼又忘了?地鐵上的字怎麼都看起來都好像,到底哪一個才是正確的?這些困境不只是遊戲的關卡,更是臺灣這片土地上每一位移工的生活日常。

臺灣每四十個人,就有一個東南亞移工
對於臺灣人來說,東南亞移工再熟悉不過:家裡與公園、醫院的長輩、工廠生產線、捷運公車上、車站廣場,都有他們的身影,我們知道他們來自東南亞印尼、菲律賓、越南,但卻鮮有臺灣人真正了解他們是誰、背後的文化與故事。
於2015年7月成立的One-Forty,取在臺灣高達70萬人、佔臺灣居住人口約四十分之一的東南亞移工之意,希望能夠讓他們透過在台工作期間,習得實用的知識技能,以定期的活動、野餐、生活語言課程幫助移工能找到歸屬感、更融入臺灣社會,打破貧窮的惡性循環,並為自己、家人、下一代,乃至家鄉創造更好的生活。
這不僅僅是幫助移工,更能幫助臺灣人更了解自己在家裡、醫院、公司、工廠的生活夥伴。
民眾把想要對移工說的話貼在牆上。照片來源:One-Forty提供

每一個夢想都值得被實現
雜學校的展場體驗結束,但對在陌生臺灣生活的70萬人,陌生文化與挑戰不會只有二十分鐘。
除了遊戲體驗,One-Forty也設置指引動線,讓每個參與者了解移工在臺灣各層面的處境,從最基本的薪資、工時、到文化語言的融合狀況,移工不僅是工作者,更是與我們一同生活在臺灣土地的居住者,每個人背後如你我,都有一段故事、一個離開家鄉家人、選擇到陌生異地工作的原因、一個值得被實現的夢想。他們的人權、生命與公民權益,不該因為刻板印象與種族國籍而該被忽視。
最後,參與遊戲者不約而同地拿起筆,將想對東南亞移工說的話寫下,溫暖話語的便利貼貼滿了牆,這面便利貼牆,看見臺灣人的可愛窩心。
在雜學校三天展期,有超過兩千位參觀者造訪One-Forty並加入互動對話,讓更多人能夠認識這些在學校課本較少提到、卻跟臺灣人一起付出支撐起臺灣經濟、社會、家庭,既陌生又熟悉的工作者。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校園之聲」與策略夥伴 「方格子」深度合作,透過UGC 和數位民主的方式,讓每個人都有機會來談談他們眼中的教育觀點和問題。邀請你於方格子發表,並於文末tag雜學校,文章將同步直送雜學校校園之聲,讓更多人看到你的作品。 官方網站:https://zashare.org/campus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