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人任務,理解自己的人生使命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全系第一名畢業的人生勝利組,踏上城市浪人之路

畢業自台大社會系的張希慈,在校期間成績輝煌、得獎無數。
「我們常常為了讀書、考試,而忘了如何表達愛與感謝。」
自認是個感知能力很強的人,喜歡聆聽生活週遭真摯的故事,原本只是執行大學課程的一份作業,竟意外地開啟她的城市浪人之路。意識到真正缺乏、真正該去追尋的事情,開始啟發了行動需要,進而成為任務設計,像是「寫一封信給家人,並親自講給對方聽」等等。比起世俗價值觀下認同的主流工作,張希慈更喜歡「城市浪人」的工作產出。
第一次的挑戰賽成功落幕,不但沒有虧錢,反而有盈餘,因而開始設計更多「人際互動」、「自我探索」、「冒險挑戰」相關的任務。在沒有商業模式運作的情況下,靠著兼職工讀來支付生活費,直到2004年碰上企業家的贊助支持,讓她更加篤定與堅持。
參賽者用夢想大聲公,勇敢告訴全世界我的夢想是什麼。照片提供/城市浪人

為了夢想,向現實妥協的地方?  

張希慈笑著說,「我算是個人生勝利組吧!我不需要扛起家計重擔,且對物質生活要求很少。」幸運的是,家人給予很大的支持,讓她能無後顧之憂的去感受社會有什麼需求,並致力於教育理念的實踐,翻轉經濟階層。
「若真要說犧牲什麼事情,就是感情吧!因為沒有男朋友能接受我把他放在工作後面,如果我有養狗,可能排序都還比他前面。」自認是個工作狂,導致感情之路走的並不順遂,然而,她卻從工作領域獲得更強烈的滿足,從中找到生命的價值。

讓自己更強,就是解決自己焦慮的方式

「我不知道找誰,也不知道為什麼他要幫你,就連我要做什麼、我擁有什麼都不知道,只覺得我幹嘛要做一件耽誤大家、浪費別人時間的事。」
談到創業之始所遭遇的挫折,張希慈坦言,要執行的初衷沒有不對,只是對自己不夠有信心。沒有管理學、產品與行銷的相關背景,因而感到非常焦慮,更擔心自己不能讓其他的工作夥伴獲得應有的回饋。
爾後也逐漸地從溝通、合作,信任夥伴,使自我狀態變得平穩,更重要的是,努力提升自我能力、不斷地充實與學習,成功地減少內心的焦慮感。
圖為零元旅行挑戰活動,透過不同方式接觸不同的族群。照片提供/城市浪人

同理心,也是種技能

談到自己高二時的焦慮,本身很喜歡社會學,但一想到自己喜歡一項可能會讓自己餓死的專業,便覺得人生毀了大半。直到一位高中學長說:「大部分人畢業都找了個合適的洞就跳下去,但學社會學的人可以看到社會的樣子、可以挖一個適合自己的洞,而不是找現成的洞。」張希慈笑說,這句話的意思其實就是創業。
「我很會感受別人情緒,但這件事不會賺錢。其實不是不會賺錢,而是我們還沒想到怎麼用它賺錢。」

以「人」為主體的雜學校,幫助你找到熱情  

張希慈以自身經驗為例,帶領團隊一同參展。雜學校依舊承續教育多樣化的特色,且用更契合社會的需求去操作,以使用者經驗為導向,讓大人小孩、任何還在體制內徬徨或是面對職涯規劃的人,擁有看見更多的學習資源與選擇路徑的機會。
如同張希慈所說,亦與雜學校的創辦初衷不謀而合:「不要害怕承認你是誰,不管你是怎樣的人,只要你能用你原本的樣子去解決事情,就能創造或尋找最適合的工作讓你勇往直前栽進去。」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35會員
214內容數
雜學校以全新姿態推出Daily互動交流平台,每個月提出一個主題線上策展,主要以圖文方式呈現,包含「不太乖」的議題設計,還有各種主流媒體不敢講的犀利教育評論、教育產業以及多元國際觀點,打造多元深度的教育垂直交流平台。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雜學校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好奇的民眾放下包包,進入遊戲場域內體驗「謎之音」,體驗的人需要聽出音樂中音階的變化,並且以傳球接力的方式完成。這些道具看似簡單,卻同時考驗平衡、音樂和團隊能力。在有限的空間內,發揮無限的創意,這就是一直提倡用創意打破常規的智慧鐵人創意競賽。
看到享實做樂,有人說第一眼就看到「享樂」,不過這個享樂是建立在實做的基礎上,希望讓人「享受實做所帶來的快樂」。來參加雜學校展覽,除了能夠讓更多人了解這種實作的方法之外,也可以藉助雜學校的多元平台,尋找到更多合作的資源,讓享實做樂開出更多的花。
2013年就讀於國立臺灣科技大學設計系二年級的邱子喬,為了參與一年一度的校內展覽,她寫了一份關於流浪動物的企劃案,並在學校尋找志同道合的組員,後來找到了四位同系好友,集結攝影、平面設計跟動畫不同擅長領域,對動物的愛讓他們五人走在一起,同心合力設計桌遊。
農業是台灣重要的經濟命脈之一,但隨著工業發展,台灣進入都市化時代,年輕人紛紛到五光十色的都市裡工作,造成台灣農業面臨青黃不接的情況。有鑑於此,行政院農委會水土保持局在2011年推出「大專生洄游農村」計劃。鼓勵年輕人到農村體驗,並實踐自己的計劃。
「Taiwan Redesign(台灣再設計)其實更是Taiwan Redefine(台灣再定義)」,主持人蘇民表示。透過「討論」設計的過程,記錄台灣民主社會發展的過程、梳理人們做為台灣人的共識;這個過程就是教育。這次在雜學校策展,團隊表示希望是以幽默感面對世界,這點與雜學校的理念磁性相吸。
社財團法人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以近廿年的推動經驗,在過去打造的根基下,以倡議遊說、工作坊、介紹社區大學理念和經驗為主;近年來,在奠定一定的基礎後,全促會則把自己定位為一個平台,嘗試推廣社大的實作經驗並協助社大運作。
好奇的民眾放下包包,進入遊戲場域內體驗「謎之音」,體驗的人需要聽出音樂中音階的變化,並且以傳球接力的方式完成。這些道具看似簡單,卻同時考驗平衡、音樂和團隊能力。在有限的空間內,發揮無限的創意,這就是一直提倡用創意打破常規的智慧鐵人創意競賽。
看到享實做樂,有人說第一眼就看到「享樂」,不過這個享樂是建立在實做的基礎上,希望讓人「享受實做所帶來的快樂」。來參加雜學校展覽,除了能夠讓更多人了解這種實作的方法之外,也可以藉助雜學校的多元平台,尋找到更多合作的資源,讓享實做樂開出更多的花。
2013年就讀於國立臺灣科技大學設計系二年級的邱子喬,為了參與一年一度的校內展覽,她寫了一份關於流浪動物的企劃案,並在學校尋找志同道合的組員,後來找到了四位同系好友,集結攝影、平面設計跟動畫不同擅長領域,對動物的愛讓他們五人走在一起,同心合力設計桌遊。
農業是台灣重要的經濟命脈之一,但隨著工業發展,台灣進入都市化時代,年輕人紛紛到五光十色的都市裡工作,造成台灣農業面臨青黃不接的情況。有鑑於此,行政院農委會水土保持局在2011年推出「大專生洄游農村」計劃。鼓勵年輕人到農村體驗,並實踐自己的計劃。
「Taiwan Redesign(台灣再設計)其實更是Taiwan Redefine(台灣再定義)」,主持人蘇民表示。透過「討論」設計的過程,記錄台灣民主社會發展的過程、梳理人們做為台灣人的共識;這個過程就是教育。這次在雜學校策展,團隊表示希望是以幽默感面對世界,這點與雜學校的理念磁性相吸。
社財團法人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以近廿年的推動經驗,在過去打造的根基下,以倡議遊說、工作坊、介紹社區大學理念和經驗為主;近年來,在奠定一定的基礎後,全促會則把自己定位為一個平台,嘗試推廣社大的實作經驗並協助社大運作。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本書探討瞭如何追求自由,不讓公司體制毀掉年輕人。書中談到了人生商業模式、無槓桿與有槓桿賣時間、時薪思維、以終為始等議題。作者張輝著重於引導讀者重新連結自己與世界,找到自己生命的意義。最終的自由是什麼以及如何尋找這個自由都是書中探討的重點。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一個人生活哲學的文章,描述作者從小到大在家庭、宗教和社會中的感悟和轉變,表達了對於自在和獨立的追求。作者分享了從學校霸凌到軍中壓迫的經歷,以及對於人性看法的轉變,最後表達了在自在中找到的美好和意義。文章富有個人情感和思索,適合愛好心靈成長和獨立思考的讀者閱讀。
Thumbnail
十八歲初次來台求學,在成大中文系和府城的滋養下對台灣好像開始有一點了解。以台南為家的我決定在南部尋覓第一份工作後, 開始踏上了人生第一次的求職之旅。
Thumbnail
為了發揮天賦,實現夢想,必須先了解自己。文章分享了作者從小的經歷、創新故事以及學習成長的過程。透過回顧過往、找尋天賦與內心的聲音,為了實現自己的創新夢想,陳建銘老師找到了屬於自己的路。文章以自身經歷為例,鼓勵讀者思考,尋找屬於自己的天賦與夢想。
Thumbnail
前言: 職涯探索過程通常會花很多時間,也不是單一測驗就能「選出對的」,但善用相信的價值主動出擊,在所屬的職業領域終究會發光發熱。 來做「生涯興趣測驗」的五專生 多年前有位女學生來諮商中心做心理測驗,16歲,就讀應用英語系五專二年級,她想知道未來可以做什麼。 學校最常使用的工具是「生涯興趣測驗
Thumbnail
這本書以「打造夢幻工作、實現自主人生」為主題,從察覺自己真正的興趣開始、一步步打造自己的夢幻職涯,並實現自主人生,開啟人生新旅途。本書談到了許多有關生涯規劃以及提升自我能力的方法和建議,並包含了作者的個人故事和經歷。閱讀者可以透過本書獲得一些珍貴的啟示和激勵。
Thumbnail
自小在大田里成長,因求學因素旅居外地。但卻因對於家鄉的那份感情,毅然回到家鄉擔任社區服務志工。她就是志工青年隊長,張儀慈。 當返鄉之時,身邊人總是抱持著懷疑及困惑。位於高雄市甲仙區的大田里,雖地幅遼闊,但整個社區卻僅有一千六百多人居住,除平時生活採買皆需要依賴甲仙市區,就業機會更是趨近於零。
Thumbnail
當代社會人們常迷失自我,忘記真正想追求的是什麼。本文探討工程師職涯教練Yi姐從工程師到創業路上的心路歷程和從認識自己的不喜歡開始,學習如何運用敏捷迭代的策略尋找人生的北極星目標。同時探討了人脈經營、敏捷迭代尋找方向、適應新變化和思考人生的觀點。最後提倡尋找能持續投入且符合個人價值的工作才是最關鍵的。
Thumbnail
這本書探索工作背後的真正目的,提出了兩個重要的概念:自我認知三角形和工作範圍三角形。書中進一步討論了三個常見的錯誤路標:追求完美、僅追求興趣和金錢。以及拼圖大學的概念,強調工作是一場終身學習的旅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本書探討瞭如何追求自由,不讓公司體制毀掉年輕人。書中談到了人生商業模式、無槓桿與有槓桿賣時間、時薪思維、以終為始等議題。作者張輝著重於引導讀者重新連結自己與世界,找到自己生命的意義。最終的自由是什麼以及如何尋找這個自由都是書中探討的重點。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一個人生活哲學的文章,描述作者從小到大在家庭、宗教和社會中的感悟和轉變,表達了對於自在和獨立的追求。作者分享了從學校霸凌到軍中壓迫的經歷,以及對於人性看法的轉變,最後表達了在自在中找到的美好和意義。文章富有個人情感和思索,適合愛好心靈成長和獨立思考的讀者閱讀。
Thumbnail
十八歲初次來台求學,在成大中文系和府城的滋養下對台灣好像開始有一點了解。以台南為家的我決定在南部尋覓第一份工作後, 開始踏上了人生第一次的求職之旅。
Thumbnail
為了發揮天賦,實現夢想,必須先了解自己。文章分享了作者從小的經歷、創新故事以及學習成長的過程。透過回顧過往、找尋天賦與內心的聲音,為了實現自己的創新夢想,陳建銘老師找到了屬於自己的路。文章以自身經歷為例,鼓勵讀者思考,尋找屬於自己的天賦與夢想。
Thumbnail
前言: 職涯探索過程通常會花很多時間,也不是單一測驗就能「選出對的」,但善用相信的價值主動出擊,在所屬的職業領域終究會發光發熱。 來做「生涯興趣測驗」的五專生 多年前有位女學生來諮商中心做心理測驗,16歲,就讀應用英語系五專二年級,她想知道未來可以做什麼。 學校最常使用的工具是「生涯興趣測驗
Thumbnail
這本書以「打造夢幻工作、實現自主人生」為主題,從察覺自己真正的興趣開始、一步步打造自己的夢幻職涯,並實現自主人生,開啟人生新旅途。本書談到了許多有關生涯規劃以及提升自我能力的方法和建議,並包含了作者的個人故事和經歷。閱讀者可以透過本書獲得一些珍貴的啟示和激勵。
Thumbnail
自小在大田里成長,因求學因素旅居外地。但卻因對於家鄉的那份感情,毅然回到家鄉擔任社區服務志工。她就是志工青年隊長,張儀慈。 當返鄉之時,身邊人總是抱持著懷疑及困惑。位於高雄市甲仙區的大田里,雖地幅遼闊,但整個社區卻僅有一千六百多人居住,除平時生活採買皆需要依賴甲仙市區,就業機會更是趨近於零。
Thumbnail
當代社會人們常迷失自我,忘記真正想追求的是什麼。本文探討工程師職涯教練Yi姐從工程師到創業路上的心路歷程和從認識自己的不喜歡開始,學習如何運用敏捷迭代的策略尋找人生的北極星目標。同時探討了人脈經營、敏捷迭代尋找方向、適應新變化和思考人生的觀點。最後提倡尋找能持續投入且符合個人價值的工作才是最關鍵的。
Thumbnail
這本書探索工作背後的真正目的,提出了兩個重要的概念:自我認知三角形和工作範圍三角形。書中進一步討論了三個常見的錯誤路標:追求完美、僅追求興趣和金錢。以及拼圖大學的概念,強調工作是一場終身學習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