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神遊到神馳 活在當下,觸目即菩提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現在有很多人把「活在當下」當作他們人生的座右銘,但這句話其實有語病,因為我們每個人本來就活在當下,而且只能活在當下。過去已成泡影,未來仍屬虛構,只有當下(現在)才是唯一存在,也是我們唯一能運用的時間。若不是活在當下,還能活在何時?
  當然,大家抱怨的應該是身體雖然在這裡,但卻「心不在焉」,整個心思都「神遊」到別的地方去了。也就是魂不守舍、身心脫節,在當下活得不夠完整、專注、徹底。
  禪宗裡有個故事:某和尚去參見慧海禪師,問:「和尚修道,要怎麼個用功法?」慧海答:「餓了就吃飯,睏了就睡覺。」和尚不解:「每個人也都是餓了就吃、睏了就睡,這也是在用功修行嗎?」慧海說:「平常人是吃飯的時候不肯專心吃飯,心裡有百種思索;睡覺的時候也不肯專心睡覺,心裡有著千般計較。」
  活在當下的重點是專心,心無旁鶩。專心吃飯睡覺看起來容易,其實很難做到,調查顯示,多數人有將近一半的時間都沒有專注在手頭的事情上,而是心不在焉。「一個喜愛遊蕩的心是一顆不快樂的心」,因為人們在胡思亂想時,想的通常是讓自己擔憂、焦慮或後悔的事情。這些負面的思緒又反過來干擾我們當下正在從事的活動,而無法盡情享受或有較好的表現。
  活在當下的最高境界是「神馳」,也就是渾然忘我(包括周遭的一切)。指揮家伯恩斯坦對此有很傳神的描述:「在我認為精彩的演奏結束後,通常要經過好幾分鐘,我才會意識到自己身在何處──在哪個音樂廳、哪個國家──或者,『我究竟是誰』。然後,突然間,我注意到有鼓掌聲,我曉得我應該轉身鞠躬。這很難,可是感覺很棒。這時候真的是『得意忘形』,『你』並不存在。這就跟你在作曲時,靈感奔湧而出的入迷經驗完全一樣。你忘了時間,也渾然無覺於周遭的情景。」
  很多偉大的藝術家和創造者都有過這種渾然忘我的神馳經驗,其實,多數人在看書、遊戲或工作入迷時,也都有過類似的美妙經驗,那是最讓人神往、想再度投入、再度體驗的活在當下。問題是真正能讓我們著迷的活動或時間並不多,那要如何在平常時候都能活在當下呢?我覺得可以從觀念和方法兩個不同的層面來著手。先談觀念:
  托斯卡尼尼也是舉世聞名的指揮家,在八十歲時,他兒子問他:「您做過最重要的事是什麼?」托斯卡尼尼回答:「我現在正在做的事,就是我一生中最重大的事,不管是在指揮一個交響樂團,或是在剝一個橘子。」
  托斯卡尼尼想必也有如伯恩斯坦般渾然忘我的神馳經驗,但不可能天天如此、時時刻刻如此。要想活在當下而且活得愉快、多樣而又充實,就要先打破對事物的差別觀。不管我當下在做什麼,是大事還是小事,都把它當作唯一的真實、唯一重要的事,心無旁鶩地去體驗、享受、完成它。
  露絲.庫克是一位九十九歲的人瑞,有個來做人物專訪的記者問她:「聽說快樂是長壽的秘訣,在生活中,什麼事能讓您感到快樂?」露絲笑著回答:「現在和你談話,就讓我快樂。我對當下正在發生的事都感到快樂。」
  除了事情,我們還需要打破對時間和人的差別觀。不管我在什麼時間、遇到什麼人、和他們做了什麼事,都要好好把握,把它們當做最珍貴、最讓人快樂的經驗來品嘗。其實,這也是古人所說的「做好手中事,珍惜眼前人。」這樣的活在當下,自然能讓我有更多彩而快樂的人生。
  愛迪生六十七歲時,他辛苦建立起來的發明工廠發生火警,在接到兒子電話後趕到現場,靜靜看著消防隊在熊熊烈焰中滅火,但效果似乎有限。兒子看著滿頭白髮的父親,正為他所受的打擊感到心痛和絕望時,想不到愛迪生竟對他大叫說:「查理斯,你母親在哪兒?叫她和朋友趕快過來,再也沒有機會看到這樣的大火了!」(當然,第二天愛迪生就又到工廠廢墟重新整理)
  人生本就有各種酸甜苦辣,但並非一刀切的黑白分明,不管多苦多悲,其中總也有值得珍惜、讓我們驚奇的美好剎那,活在當下就是要懂得苦中作樂、及時行樂。佛教有「觸目菩提」的說法,菩提意指智慧,所謂「觸目菩提」就是在我當下眼光所及的人、事、景、物,都具有能增進我人生智慧的意涵,它們有賴我用心去體驗、領悟。
  要想活在當下,除了改變觀念外,還需要有能阻斷神遊、減少心不在焉的方法,這就有賴平日的修鍊。在降低外在干擾方面,我個人的經驗是到幾乎客滿而又人聲吵雜的IKEA餐廳,打開筆電寫文章;或是站在擁擠的捷運車廂內,專心閱讀手機網路裡的一篇文章;一再的練習,慢慢就能將外在刺激排除於心意之外。
  在降低內在干擾(胡思亂想)方面,我最常做的練習是睡覺前躺在床上,先讓呼吸平順下來,然後將心念集中在一呼一吸的動作上,或是在心中默數數字,一發現神遊至他處,立刻拉回來,重新數過;如此反覆練習,能不中斷地數到三五百,就應該算不錯了。其實,這些阻斷神遊的練習是隨時隨地都可以做的,關鍵就在於你看重的是自己,還是阿貓阿狗。
  當然,活在當下並不是要人完全忘記過去、無視未來。而是在無數的當下中,有些是專門用來緬懷過去或策劃未來的。當我在緬懷過去時,就專心緬懷過去;在策劃未來時,就好好策劃未來;不要想到現在,更不要半途而廢。
  如果能專心於每個當下,每個當下就會顯得完整、清晰、單純、獨特,每一個剎那都將化為永恆;而由無數個當下串連起來的人生,除了完整、清晰、單純、獨特、永恆外,更會顯得多采多姿。
歡迎光臨王溢嘉的另外兩個專題:
avatar-img
934會員
478內容數
分享個人生命中有趣、有意義的各種閱歷及所思所感,讓讀者在心靈的饗宴中,開闊自己的人生視野、豐富自己的精神樣貌,做個感性與理性齊備,兼顧理想與現實的現代人。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溢嘉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這幅畫會讓你想到什麼?某一幅傳統的中國畫或其他?如果我說這幅畫名為《最後晚餐》,畫的是耶穌和他的十二門徒共進最後一餐的情景,你大概會皺眉苦笑或拍桌大笑吧?但信不信由你,它是我在香港「道風山基督教叢林」所買《救主耶穌畫集》裡面的一幅,就叫《最後晚餐》。我想以它當開場,和大家說說我的一次特殊經驗與感悟:
少年時代的我,以為電影《愛染桂》說的是兩人聖潔的愛情感染了桂花,讓它變得無比清純;後來才知道它的原意其實是長野縣「愛染明王堂前的桂樹」,愛染明王面貌凶惡,原是要人遠離愛欲貪染的離愛金剛。更後來,在我醒悟愛情感染作用之虛幻後,我方覺得世人需要的應該是「桂染愛」,讓千年仍屹立不搖的桂樹能感染他們的愛情。
當「一朝若也無常至」時,如果我看到的只是悲傷、疾苦、失敗,認為「無常就是苦」「一切都已不可改變」,那我就成了自己的「黑無常」。但如果我了解悲傷無常、疾苦無常、失敗無常;看出悲傷之後可以得到歡樂,從失敗可以邁向成功,治療後可以恢復健康,認為「一切都可以改變」「無常也是樂」,那我就成了自己的「白無常」。
艾蜜莉.狄金生是個見過世面與燦爛陽光的富家女,在二十五歲時就息交絕遊,往後三十年,窩在家裡栽花、讀書、寫詩、寫信、寫日記。死後留下一千八百未發表的詩作,被專家譽為英語世界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女詩人。我們從她留下來的詩作、書信和日記(詳見內文所舉),可以窺見她那豐富而又獨特的內心世界,讓人為之神往。
我坐在基隆港邊放眼望去,睹物生情,因觀而想,從蜜月時所搭的花蓮輪、法國公墓、鱟穴仔埔、鱟公(母)嶼,一路想到抓猴(鱟)、客(契)兄與同性戀者奉祀的兔兒神,它們在我的腦海中浮沉翻騰,使得眼前黑藍的海水、兩岸的燈光、燈光裡的建物和人車,在我的觀想中都因而有了歷史的深度和文化的光彩,讓我頗感愉悅與滿意。
我在初中畢業時,因閱讀《少年行》這部武俠小說而深受影響,高中一開學,台中一中就成了我混跡的江湖,功課則成了我勤練的武學,小說主角李子矜成了我仿同的對象。上大學後,雖然已很少再想到他,但在下意識或潛意識裡仍受其引導,而在後來的人生抉擇及創辦出版社、雜誌社時,仍不自覺地表現出跟李子矜類似的觀念與行徑。
這幅畫會讓你想到什麼?某一幅傳統的中國畫或其他?如果我說這幅畫名為《最後晚餐》,畫的是耶穌和他的十二門徒共進最後一餐的情景,你大概會皺眉苦笑或拍桌大笑吧?但信不信由你,它是我在香港「道風山基督教叢林」所買《救主耶穌畫集》裡面的一幅,就叫《最後晚餐》。我想以它當開場,和大家說說我的一次特殊經驗與感悟:
少年時代的我,以為電影《愛染桂》說的是兩人聖潔的愛情感染了桂花,讓它變得無比清純;後來才知道它的原意其實是長野縣「愛染明王堂前的桂樹」,愛染明王面貌凶惡,原是要人遠離愛欲貪染的離愛金剛。更後來,在我醒悟愛情感染作用之虛幻後,我方覺得世人需要的應該是「桂染愛」,讓千年仍屹立不搖的桂樹能感染他們的愛情。
當「一朝若也無常至」時,如果我看到的只是悲傷、疾苦、失敗,認為「無常就是苦」「一切都已不可改變」,那我就成了自己的「黑無常」。但如果我了解悲傷無常、疾苦無常、失敗無常;看出悲傷之後可以得到歡樂,從失敗可以邁向成功,治療後可以恢復健康,認為「一切都可以改變」「無常也是樂」,那我就成了自己的「白無常」。
艾蜜莉.狄金生是個見過世面與燦爛陽光的富家女,在二十五歲時就息交絕遊,往後三十年,窩在家裡栽花、讀書、寫詩、寫信、寫日記。死後留下一千八百未發表的詩作,被專家譽為英語世界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女詩人。我們從她留下來的詩作、書信和日記(詳見內文所舉),可以窺見她那豐富而又獨特的內心世界,讓人為之神往。
我坐在基隆港邊放眼望去,睹物生情,因觀而想,從蜜月時所搭的花蓮輪、法國公墓、鱟穴仔埔、鱟公(母)嶼,一路想到抓猴(鱟)、客(契)兄與同性戀者奉祀的兔兒神,它們在我的腦海中浮沉翻騰,使得眼前黑藍的海水、兩岸的燈光、燈光裡的建物和人車,在我的觀想中都因而有了歷史的深度和文化的光彩,讓我頗感愉悅與滿意。
我在初中畢業時,因閱讀《少年行》這部武俠小說而深受影響,高中一開學,台中一中就成了我混跡的江湖,功課則成了我勤練的武學,小說主角李子矜成了我仿同的對象。上大學後,雖然已很少再想到他,但在下意識或潛意識裡仍受其引導,而在後來的人生抉擇及創辦出版社、雜誌社時,仍不自覺地表現出跟李子矜類似的觀念與行徑。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持續靜坐內觀超過三年的經驗,探索覺悟的重要性與實踐方法。作者提到如何在百歲時代裡靈活掌控精力、專注於重要的事、掌控生命的節奏與方向,並全然活在當下。透過這些實踐,作者希望能成為生命的主宰者,並且幫助他人之一同提升覺悟,進而實現圓滿的人生。
Thumbnail
人生是持續停下來思考再重新開始。當然說的是我自己的人生,不是普世的準則。雖然活得不夠離經叛道,但也活得不夠循規蹈矩,這部分我有自知之明,必須工作賺錢養活自己的人,一言不合就放暑假,看起來有多不理性。
Thumbnail
「未必有所成才算活著,只喜歡看天空、散步、吃披薩的人生也很好。我來這世界,只是為了看花怎麼開,水怎麼流,太陽怎麼升起,夕陽何時落下,經歷有趣的事,遇見難忘的人。」它提醒我們,即使不追求成就與成功,享受生活中的平凡與美好,同樣是值得珍惜的。 深度解讀自己在生活中過得好
Thumbnail
許多人因專注於過去和未來而失去與當下的聯繫,導致情感疏離、壓力增大和生活滿意度下降。本文探討透過正念冥想、設立界限和積極互動等方法,幫助人們拉回對當下的覺知,並從心理學、神經科學及人際互動的角度解析其正面影響。最終目的是提升自我接納感,增強幸福感和生活質量。
Thumbnail
睜眼,閉眼,一天又過去了。還能有意識邏輯的自言自語,還能有活蹦亂跳的力氣雖然只是躺著,應該算是平安。總是要提醒著靈魂裡的厭世成分,現在是活在太平盛世裡,感謝所有沒讓世界毀滅的人的努力。
Thumbnail
但凡是物質世界的生命,有生亦有死,有起點,必有終點,死亡是生命的必經之路。 死後到底會去哪裡?真的會有「靈界的嚮導」引導死者認識死後的世界嗎? 傳聞,人死去之後,都會看到一生中的重要片段,它會以全像方式,像跑馬燈似地顯現在眼前,這種能夠完整看到自己一生,在人間演出的影像,就是「人生的
Thumbnail
你知道嗎,我們的內在其實早已給了我們所有需要的一切了,但我們有辦法看見嗎,還是我們仍然只活在大腦裡而不是心裡呢?
Thumbnail
今天和一些朋友分享:不論是投資理財、學習任何技能,或者只是要「活得更好」,自我覺察都是讓自己進步的第一件事。
Thumbnail
每個開悟覺醒者都只待在一個地方,那便是當下,其他的地方都不願意去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持續靜坐內觀超過三年的經驗,探索覺悟的重要性與實踐方法。作者提到如何在百歲時代裡靈活掌控精力、專注於重要的事、掌控生命的節奏與方向,並全然活在當下。透過這些實踐,作者希望能成為生命的主宰者,並且幫助他人之一同提升覺悟,進而實現圓滿的人生。
Thumbnail
人生是持續停下來思考再重新開始。當然說的是我自己的人生,不是普世的準則。雖然活得不夠離經叛道,但也活得不夠循規蹈矩,這部分我有自知之明,必須工作賺錢養活自己的人,一言不合就放暑假,看起來有多不理性。
Thumbnail
「未必有所成才算活著,只喜歡看天空、散步、吃披薩的人生也很好。我來這世界,只是為了看花怎麼開,水怎麼流,太陽怎麼升起,夕陽何時落下,經歷有趣的事,遇見難忘的人。」它提醒我們,即使不追求成就與成功,享受生活中的平凡與美好,同樣是值得珍惜的。 深度解讀自己在生活中過得好
Thumbnail
許多人因專注於過去和未來而失去與當下的聯繫,導致情感疏離、壓力增大和生活滿意度下降。本文探討透過正念冥想、設立界限和積極互動等方法,幫助人們拉回對當下的覺知,並從心理學、神經科學及人際互動的角度解析其正面影響。最終目的是提升自我接納感,增強幸福感和生活質量。
Thumbnail
睜眼,閉眼,一天又過去了。還能有意識邏輯的自言自語,還能有活蹦亂跳的力氣雖然只是躺著,應該算是平安。總是要提醒著靈魂裡的厭世成分,現在是活在太平盛世裡,感謝所有沒讓世界毀滅的人的努力。
Thumbnail
但凡是物質世界的生命,有生亦有死,有起點,必有終點,死亡是生命的必經之路。 死後到底會去哪裡?真的會有「靈界的嚮導」引導死者認識死後的世界嗎? 傳聞,人死去之後,都會看到一生中的重要片段,它會以全像方式,像跑馬燈似地顯現在眼前,這種能夠完整看到自己一生,在人間演出的影像,就是「人生的
Thumbnail
你知道嗎,我們的內在其實早已給了我們所有需要的一切了,但我們有辦法看見嗎,還是我們仍然只活在大腦裡而不是心裡呢?
Thumbnail
今天和一些朋友分享:不論是投資理財、學習任何技能,或者只是要「活得更好」,自我覺察都是讓自己進步的第一件事。
Thumbnail
每個開悟覺醒者都只待在一個地方,那便是當下,其他的地方都不願意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