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關鍵能力,你有幾項?哪裡學?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Photo by AbsolutVision on Unsplash

關係未來競爭力的勝任能力

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做了一項研究,其中包含了一組共56 項未來需要的基礎技能,之所以引用這篇是因為它的標題蠻吸引我的。亦即:「定義在未來世界中公民所需要的工作能力(Defining the skills citizens will need in the future world of work)」。這篇研究指稱這些技能對未來的工作提供重要的指引,並且指出熟練掌握其中某些不同技能者組合者將可以分別得到更高的就業競爭力、更高的收入、和工作滿意度。當然,類似的討論不少,只是這篇報告頗為聚焦在「從哪裡學來這些能力」,所以就以此脈絡拿來討論一下。
稍微要先注意的是,在McKensey的這篇報告裡,則稱之為Delta而不是稱之為Skill或competency,我想這很可能有些難懂。過去competency的翻譯,大多是翻譯成「職能」,Skill則翻成「技能」,但是我總覺得這些翻譯都有一點怪怪的,好像那是為「職業」表現來設定的。當然,這樣也未必不行啦!只是工作未必就完全等同於職業吧!所以在以下的討論裡,我姑且稱之為「勝任能力」!

學校教育能賦予這些能力嗎?好像不太行勒!

我在此先討論教育在這些勝任能力中扮演的角色。與教育低相關的幾項勝任能力,包括:數位倫理、不確定適應力、當責與決斷、自信、衝突解決、同理心、勇敢與冒險、創造與想像、教練力、訊息整合。其中,特別引起我注意的還有負相關的部分,也就是受教育越多,這個勝任能力就越低的兩項是:促進信任與人性化。當然,也不是大學教育啥都學不到:例如:資訊素養,程式素養,資料分析與統計,數位學習,性格調整,改變創新,熱情樂觀,與人合作。這些還是多少有些相關。
有趣的是,如果就三項指標分別來預測:收入,就業力,和工作滿意度。那麼, 對收入而言,理解數字,程式能力,與工作規劃這些是最有預測力的。這一點並不難理解。一個碩士畢業生現在進台積電,可以領到一年超過一百五十萬,確實顯現這幾項對於收入的影響。但是對就業力而言,適應不確定性、訊息整合、成就導向則是前三名,而對工作滿意度來說,自我激勵,適應不確定性,與自信這三項則最有預測力。如果對比上述與教育的相關,可以發現,與收入最有關的確實可以由高等教育來養成,但是對就業力與滿意度來看,則幾乎都與教育低相關的類別中。
若引用哈佛商業評論的文章中所引用的ManpowerGroup調查來看,他們取樣了兩千位老闆,其中超過50%的企業列舉了:問題解決、合作、顧客服務、溝通這幾項作為最有價值的能力。而Josh Bersin等其他的研究也指出,適應力、文化契合性、成長潛力等是關鍵能力。總之,若就企業的角度來看,因為世界和市場的變化超級快。所以,可以持續學習的能力與自我改進的相關能力,會是未來企業所關注的關鍵職能。若對照上述與教育的討論來看,這些也都是與高等教育比較低相關的部分。

那學校要改,還是要自力救濟的學?

換言之,如果高等教育還是持續目前的設計,或是僅只在專業學院之間增加選課彈性這類的改革上著手,恐怕對於未來所需要人才的關鍵能力培養,只能發揮很有限的貢獻。所以,如果現在的討論還是聚焦在如何選擇大學就讀的科系,恐怕是將整個高等教育的失焦又再貫穿到整個基礎教育之中,甚至也誤導我們想要實踐生涯陪伴的重點。回到標題的問題吧!究竟對這些勝任能力的學習,是要靠學校?還是靠自己?結論當然會是,這不會是單一方的責任。『Learning to learn」的培養,最好能在學校奠基,也會是個人一輩子的功課。
其實我早已離開大學校園(雖然就算在其中也不會產生任何的影響),所以也沒啥位置討論高等教育改革這些大道理。只是因為很多企業或教練的朋友似乎很關心所謂的「未來關鍵能力」以及相關的測量與培養的問題,所以做一點點讀書報告。接下來,我想或許可以從高等教育政策研究中心(Centre for Research in Higher Education Policies ,CIPES)這個機構所執行的「未來能力計畫」(Centre for Research in Higher Education)的一些討論中獲得一些討論的靈感。這會是下一篇的內容喔!
avatar-img
4會員
17內容數
不是世界變動太快,而是我們太習慣於過去適應的腳步而已。如何讓自己具備更大的適應彈性,可以更柔軟,可以更虛懷,可以更安定,也因此可以更能堅定,更能承載,更能處變。這個專題將從心理學的角度做不同的探勘。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Yicheng Li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不用擔心你的研究是否能夠被複製。如果根本沒趣,那也不會有人想要複製;如果太革命,那還擔心來考驗的人不夠多嗎?研究者提出大膽的思考,挑戰自己和已知,這樣就足夠了」,這句話講得很有魄力,也令我感動。太標新立異是街頭藝人,但是沒有大膽提出知識的可能性,以及刺激出知識延伸的創造,或許更是學術研究的失職。
我們建構了一個關於自己的故事,反覆的說著,於是這個故事就反過來定義了我們自己,變成了一個牢籠,綑綁了我們對自己的觀看。但是,真的只有這個可能的觀看嗎?建構這個故事的過去我及其所附帶的所有信念,也都只是一個故事而已。看一場電影,不管多麼的投入其中,散場的燈光一亮,就放下故事,走出戲院,何必執著!
我們最後應對這個世界的方式,但是那是結果的顯現,並非原因。我們之所以採取其中的一種,是因為我們「選擇」了!而關鍵就在為何我們做出這個「選擇」。選擇可以是茫茫然就這樣了,也可以是經過很多檢驗之後的抉擇。真正最能夠決定你是否能夠有良好的適應,還是取決於你做選擇時,心理的清晰度與複雜度。
要知道自己是否已經陷落在不客觀的心理防衛狀態,真的非常的簡單。那就是當你覺得自己真的很客觀的時候,就差不多是了!當你認為自己真的真的站在正義公理的一方時,差不多就是偏執無誤了!
「不用擔心你的研究是否能夠被複製。如果根本沒趣,那也不會有人想要複製;如果太革命,那還擔心來考驗的人不夠多嗎?研究者提出大膽的思考,挑戰自己和已知,這樣就足夠了」,這句話講得很有魄力,也令我感動。太標新立異是街頭藝人,但是沒有大膽提出知識的可能性,以及刺激出知識延伸的創造,或許更是學術研究的失職。
我們建構了一個關於自己的故事,反覆的說著,於是這個故事就反過來定義了我們自己,變成了一個牢籠,綑綁了我們對自己的觀看。但是,真的只有這個可能的觀看嗎?建構這個故事的過去我及其所附帶的所有信念,也都只是一個故事而已。看一場電影,不管多麼的投入其中,散場的燈光一亮,就放下故事,走出戲院,何必執著!
我們最後應對這個世界的方式,但是那是結果的顯現,並非原因。我們之所以採取其中的一種,是因為我們「選擇」了!而關鍵就在為何我們做出這個「選擇」。選擇可以是茫茫然就這樣了,也可以是經過很多檢驗之後的抉擇。真正最能夠決定你是否能夠有良好的適應,還是取決於你做選擇時,心理的清晰度與複雜度。
要知道自己是否已經陷落在不客觀的心理防衛狀態,真的非常的簡單。那就是當你覺得自己真的很客觀的時候,就差不多是了!當你認為自己真的真的站在正義公理的一方時,差不多就是偏執無誤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培養技能的重要性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和職業生涯中,技能的培養是一個永恆的話題。無論是剛踏入職場的新人,還是已經在某個領域打拼多年的資深人士,擁有專業技能都是成功的基礎。專業技能的存在,既能讓你在某個行業站穩腳跟,也能讓你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成為不可或缺的資源。 專業技能的價值 培養技能並
Thumbnail
書到用時方恨少,職場上工作的,是否總是對自己的能力感到不安?如何有效率的學習?在學校外,如何掌握 探討學校不會教卻在現實生活中至關重要的三項能力:資源整合、人際關係處理及投資智慧。這些能力不僅能幫助我們在快速變動的社會中生存,更能在職場中取得成功。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在生活中進行持續學習的重要性,提供了一個有助於安排學習計畫的框架,並強調了機會成本和比較優勢的概念。學習項目被分為補強、卓越與機會三個分類,讀者可透過這些分類來識別自身及孩子在學習過程中的需求與資源配置。此外,如何利用外部視野和專業協助,提升學習效率和效果,也是文章的重要焦點。
在學校教育中,我們往往學習各種概念知識和完成無數練習,但這些經驗卻無法完全準備我們應對真實世界的壓力和挑戰。美國作者Matt Beane在他的書《The Skill Code: How to Save Human Ability in an Age of Intelligent Machines》中
Thumbnail
專業能力、生活實踐力、教學能力都是獨立的能力,不相互等同。對於社會主流認可專業能力很高的人,並不意味著他們具有高水準的生活實踐力。反之,生活實踐力高的人,也不一定會獲得社會的認可。教學能力則是另一種能力,懂得原理不等於善於教授他人。
Thumbnail
未來沒有穩定的工作,只有穩定的人。沒有人能準確預測未來哪些工作會消失、被AI取代。過去十年來最熱門的職業當數「軟體工程師」了,人人都嚮往去到矽谷科技公司,所以過去一年多來矽谷裁員潮令人不勝唏噓。 我可以預見的是,未來潮流會更迭的更頻繁、快速,與其追隨潮流,再被新的潮流淹沒,不如培養創業家精神。
Thumbnail
一、天賦才能與硬技能關係 天賦,通常指的是個人先天具備的才能或潛力,是一種自然的優勢。 硬技能指某個領域的專業能力。可以被學習和教授的技能,通常是透過教育、培訓或實踐獲得的。這些技能往往與特定工作或職業相關聯,例如程序設計、會計、機械操作等。 天賦常被視為成功的基礎。擁有天賦的人在特定領域中可
Thumbnail
技能和職能在人力資源管理中扮演著不同的角色,技能是關於一個人需要哪些能力來執行工作,而職能則關注這些能力如何被應用和在工作環境中表現出來以實現期望的結果。
Thumbnail
在現今的職場環境中,應用upskill、reskill和skill inventory的概念對個人職業發展和組織人力資源管理至關重要。文章解釋了這三個概念的關係和重要性,並強調了持續學習和發展的文化對個人和組織的競爭力和創新力至關重要。
Thumbnail
在這個充滿競爭的社會上能力要用將來進行時可說是一句極富啟發性的箴言,這句話提醒著我們擁有各種技能和才華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要善加運用及發揮在未來的時刻。 當我們談論「能力」不僅僅是指學術上的成就,也包括著人際溝通、解決問題的能力,甚至是靈活應對變化的能力,這些建立在日常生活中的技能
Thumbnail
培養技能的重要性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和職業生涯中,技能的培養是一個永恆的話題。無論是剛踏入職場的新人,還是已經在某個領域打拼多年的資深人士,擁有專業技能都是成功的基礎。專業技能的存在,既能讓你在某個行業站穩腳跟,也能讓你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成為不可或缺的資源。 專業技能的價值 培養技能並
Thumbnail
書到用時方恨少,職場上工作的,是否總是對自己的能力感到不安?如何有效率的學習?在學校外,如何掌握 探討學校不會教卻在現實生活中至關重要的三項能力:資源整合、人際關係處理及投資智慧。這些能力不僅能幫助我們在快速變動的社會中生存,更能在職場中取得成功。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在生活中進行持續學習的重要性,提供了一個有助於安排學習計畫的框架,並強調了機會成本和比較優勢的概念。學習項目被分為補強、卓越與機會三個分類,讀者可透過這些分類來識別自身及孩子在學習過程中的需求與資源配置。此外,如何利用外部視野和專業協助,提升學習效率和效果,也是文章的重要焦點。
在學校教育中,我們往往學習各種概念知識和完成無數練習,但這些經驗卻無法完全準備我們應對真實世界的壓力和挑戰。美國作者Matt Beane在他的書《The Skill Code: How to Save Human Ability in an Age of Intelligent Machines》中
Thumbnail
專業能力、生活實踐力、教學能力都是獨立的能力,不相互等同。對於社會主流認可專業能力很高的人,並不意味著他們具有高水準的生活實踐力。反之,生活實踐力高的人,也不一定會獲得社會的認可。教學能力則是另一種能力,懂得原理不等於善於教授他人。
Thumbnail
未來沒有穩定的工作,只有穩定的人。沒有人能準確預測未來哪些工作會消失、被AI取代。過去十年來最熱門的職業當數「軟體工程師」了,人人都嚮往去到矽谷科技公司,所以過去一年多來矽谷裁員潮令人不勝唏噓。 我可以預見的是,未來潮流會更迭的更頻繁、快速,與其追隨潮流,再被新的潮流淹沒,不如培養創業家精神。
Thumbnail
一、天賦才能與硬技能關係 天賦,通常指的是個人先天具備的才能或潛力,是一種自然的優勢。 硬技能指某個領域的專業能力。可以被學習和教授的技能,通常是透過教育、培訓或實踐獲得的。這些技能往往與特定工作或職業相關聯,例如程序設計、會計、機械操作等。 天賦常被視為成功的基礎。擁有天賦的人在特定領域中可
Thumbnail
技能和職能在人力資源管理中扮演著不同的角色,技能是關於一個人需要哪些能力來執行工作,而職能則關注這些能力如何被應用和在工作環境中表現出來以實現期望的結果。
Thumbnail
在現今的職場環境中,應用upskill、reskill和skill inventory的概念對個人職業發展和組織人力資源管理至關重要。文章解釋了這三個概念的關係和重要性,並強調了持續學習和發展的文化對個人和組織的競爭力和創新力至關重要。
Thumbnail
在這個充滿競爭的社會上能力要用將來進行時可說是一句極富啟發性的箴言,這句話提醒著我們擁有各種技能和才華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要善加運用及發揮在未來的時刻。 當我們談論「能力」不僅僅是指學術上的成就,也包括著人際溝通、解決問題的能力,甚至是靈活應對變化的能力,這些建立在日常生活中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