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父絮語XXVIII-談焦慮與做自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生活的變動總是會影響著我們。
疫情期間,學校停課。雙薪家庭的父母其實某種程度是劣勢的。少了一個可以充分陪伴的家長,孩子的課業難免受到影響。看著臉書上的朋友分享自家孩子的進步、陪伴孩子親子活動的成果,心情逐漸變得焦慮。
然而,工作上的轉變,影響到自身的狀態,勞動與管理將白天工作的時間填滿,身體與心靈都很難在下班時間照顧到孩子的學習進度。

以前覺得只要肯付出,孩子的回應就會成為回報。當你關心地去說明各種行為的後果,他也逐漸能夠懂事並回應你對他的關心。
但最近卻開始感到與孩子之間變得疏離。面對小一的孩子,想陪她加強數學或英文,聽學校課本的CD、做數學題被拒絕。想讓他多懂一點做人處事的道理,拿漫畫<菜根譚>、<莊子>給他看,沒兩分鐘就喊無趣沒興趣。大部分的時間,他似乎都是在看電視、或者和弟妹玩角色扮演的遊戲。雖然說能和手足同樂是好事,但其實沒隔多久就會因為各種分配不公的小事,總有人會大哭或大叫。想要克制自己的情緒已經是個考驗,對照其他朋友與小孩互動的成果,焦慮實在雪上加霜。

回頭想想自己小時候的情境,其實也不遑多讓;公園玩到六點多吃飯時間還不回家,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看卡通,周末也不太可能用功讀書,常常寫作業寫到九點多還睡著。一整個作息不良兼不懂奮發向上,但真的因為這樣就長歪了嗎?好像也不至於。前兩天看到 “東大特訓班”,講到一個孩子即便玩社團三年不認真讀書,但是這反而代表他對於喜歡的事物有熱忱,如果他能將心思轉移到學習上,熱情加上如同白紙的學習,反而更有可能考上東大。所謂 “歹竹出好筍”大概跟這種說明有點關係。

對於教孩子,焦慮是永無止境的。因為我們總會有所期待,期待他們比別人更強,這種期待,很多時候一不小心就超出他們同齡的標準,甚至隱含早日功成名就的心情。然而,大器難道不能晚成?我們怎麼知道孩子該走哪一條路才是他的天命?玩鬧真的有甚麼不對嗎,5-7歲就期望他能樂於解題、寫作業,真的能保證他未來的成功?我並不是希望他們成為這種學業上的 “人上人”,而是希望他們對於各種未知能夠保持好奇探究的心情,懂得做人處世的人情義理,若有可能,再進一步探討公平正義歷史的話題。(這大概是文組的狹隘世界觀吧~對於數學的奧秘、自然世界的種種都沒講到。笑嘆)

親愛的孩子,當父母總是焦慮,壓力來自於外在的各種比較。所以說, “做自己”是一件很困難的事。看似以自己為主體,其實很多時候都會在意其他人的看法、行為結果的得失。不過我覺得在做自己後面可以加幾個字,做自己喜歡、自己覺得有意義的事,這種基本的心情可以衍生出數不清的樂趣和成就感。當然,我也還是要檢討一下自己,循循善誘的技巧是不是要再改進、陪伴時間是不是太少,不只是為了你,而是你的成長也是我的成長。人生總是學無止境,願我們能一起前進。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8會員
143內容數
這是一個小小的心願,接觸茶業10年以上,總覺得該對業界有所回饋。面對人生的無常,更應該以文字保留思想。 希望透過這種出版形式,一來將自己所學加以整理,二來將茶葉相關的基本知識更加普及,讓茶文化有機會更源遠流長。 頭像為我的父親,現已退休,感謝他多年的教導,以此為念。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Francis Kao's talkinsofa 的其他內容
教養的過程總是各種堅持與懺悔並存 忐忑多日,終於結果揭曉。 初時看錯號碼還以為上了,結果卻是被刷下來。 曾想若是考過的話,也要上網講兩句這制度的不合理。但沒考過還真不適合批判制度,只會被視為酸葡萄的心理罷了。 新的問題擺在眼前:該怎麼面對孩子,該怎麼跟安慰她。 考試就是如此殘酷
二寶是9月X日生日。現行學年的劃分,只要是9/1(含)以後出生的,都會被劃入新的學年。對於這點有一點不太能接受,明明也沒有跟人家太大的差別,只因為晚幾天出生就必須要被排入下一個學年。 網路上查了一些方式,最基本的就是通過率3%的未足齡兒童申請提早入學鑑定評量。當然也會有一些分享,有的人是想
有些話題總是會刺激到我, 尤其看到一些文章討論父母與小孩到底是不是獨立的個體。 有一個學長在淡江教倫理學。他說,他會問學生一個問題,如果幸福等於金錢+X,你覺得那個X是甚麼?因為有很多學生都會說有錢就會快樂,但卻沒有仔細想過,錢其實是一個完成自我滿足的工具。
 已經進入鬥嘴期了嗎?(驚) 我還在期待小孩開口講話會有十萬個為什麼,然後我可以展現一下嘴砲功力,試著給予各種解釋,而不是像傳聞中的爸媽,千篇一律地回答:問那麼多幹嘛,閉嘴! 然而,大寶雖然有段時間稍微有問題很多,但沒多久已經不再問問題了。(因為我總是把結論導向疑問句?) 最近除了吵著要唸書給她聽
  關於牙齒保健,又再一次的歷經挫敗…. 前陣子,大寶在喊牙齒痛,痛是不定期的,有時候痛有時候不痛,看他的牙齒也沒有蛀齒的跡象,猜想是因為快要換牙的關係,除了請他咬冰塊,還拿生長痛的例子對他說明。 前幾個禮拜,她左下的犬齒牙齦附近出現膿包,因為他換牙的速度比較慢,都七歲了還沒有門牙搖晃的跡
有時候,我姐姐會問我一些很難的問題。 諸如:妳對小孩有甚麼樣的期許?又或者,當我口口聲聲說要訓練她18歲就能自立,她會問我,那你生她要幹嘛? 有時候,媽媽都會教小孩要跟爸爸說晚安,跟媽媽說早安。跟XX打招呼。 有時候,看到一切討論小孩教育的節目。討論所謂的德智體群美五育並進是怎麼一回事,現行教育又是
教養的過程總是各種堅持與懺悔並存 忐忑多日,終於結果揭曉。 初時看錯號碼還以為上了,結果卻是被刷下來。 曾想若是考過的話,也要上網講兩句這制度的不合理。但沒考過還真不適合批判制度,只會被視為酸葡萄的心理罷了。 新的問題擺在眼前:該怎麼面對孩子,該怎麼跟安慰她。 考試就是如此殘酷
二寶是9月X日生日。現行學年的劃分,只要是9/1(含)以後出生的,都會被劃入新的學年。對於這點有一點不太能接受,明明也沒有跟人家太大的差別,只因為晚幾天出生就必須要被排入下一個學年。 網路上查了一些方式,最基本的就是通過率3%的未足齡兒童申請提早入學鑑定評量。當然也會有一些分享,有的人是想
有些話題總是會刺激到我, 尤其看到一些文章討論父母與小孩到底是不是獨立的個體。 有一個學長在淡江教倫理學。他說,他會問學生一個問題,如果幸福等於金錢+X,你覺得那個X是甚麼?因為有很多學生都會說有錢就會快樂,但卻沒有仔細想過,錢其實是一個完成自我滿足的工具。
 已經進入鬥嘴期了嗎?(驚) 我還在期待小孩開口講話會有十萬個為什麼,然後我可以展現一下嘴砲功力,試著給予各種解釋,而不是像傳聞中的爸媽,千篇一律地回答:問那麼多幹嘛,閉嘴! 然而,大寶雖然有段時間稍微有問題很多,但沒多久已經不再問問題了。(因為我總是把結論導向疑問句?) 最近除了吵著要唸書給她聽
  關於牙齒保健,又再一次的歷經挫敗…. 前陣子,大寶在喊牙齒痛,痛是不定期的,有時候痛有時候不痛,看他的牙齒也沒有蛀齒的跡象,猜想是因為快要換牙的關係,除了請他咬冰塊,還拿生長痛的例子對他說明。 前幾個禮拜,她左下的犬齒牙齦附近出現膿包,因為他換牙的速度比較慢,都七歲了還沒有門牙搖晃的跡
有時候,我姐姐會問我一些很難的問題。 諸如:妳對小孩有甚麼樣的期許?又或者,當我口口聲聲說要訓練她18歲就能自立,她會問我,那你生她要幹嘛? 有時候,媽媽都會教小孩要跟爸爸說晚安,跟媽媽說早安。跟XX打招呼。 有時候,看到一切討論小孩教育的節目。討論所謂的德智體群美五育並進是怎麼一回事,現行教育又是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篇文章紀錄了作者在家庭中的情緒與教養困境,分享了對待自己與家人的想法。散發出一種正向的生活態度,強調幸福快樂靠自己給,要對自己好一點,多讓自己健康一些。
Thumbnail
焦慮和憂鬱彼此交融,特別在孩童成長時期,家長和教育者應以愛心陪伴與理解,給予正向情緒命名、自我揭露與正念的培養,以促進情感健康與獨立。這篇文章探討了孩子在學業和情緒調適上的經歷,並提出了應對焦慮和憂鬱的建議。
Thumbnail
當孩子長大開始有自己的想法,父母常會感到焦慮與困惑。然而,這些改變與無法掌控是很正常的,意味著孩子開始學習為自己的言語跟行為負責。理解孩子,讓孩子有機會理解父母,互相理解,相信關係將會有所改變。
Thumbnail
國中會考結束後,家長和學生們充滿焦慮,對於前途和錢途感到不安。 焦慮原因包括路徑依賴、對孩子特質的不瞭解以及對未來社會發展的未知。 家長期待孩子走上安穩的道路,但忽視了孩子自身的特質,這可能導致孩子的眼界被限縮,最後只會走上家長規劃的單行道。
Thumbnail
家長在對孩子做情緒輔導,最常見的困難就是:「知道卻做不到!」。 ✅自己當下也很有情緒。 ✅自己身心疲累。 ✅自己處在很有壓力的狀況。 ✅夫妻間教養衝突的內耗。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家長在陪伴孩子學習時所面對的挑戰,特別是在不明確的教育政策下,家長需要如何應對孩子的學習壓力以及成長過程中的困難。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思考如何應對兒子們進入青春期後,回想起自己在青春期的壓力和經歷。作者提到了對學業的壓力和對父母期望的反思,以及對兒子們的期望和希望。文章主要關注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和培養良好的環境,以幫助孩子們健康成長。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家長在面對青少年孩子遲遲不願意上學時的困惑與壓力,並提出瞭解決問題的策略。作者透過對家長與青少年間關係的分析,提出了照顧自己與明確界線的重要性,並強調父母親需要先照顧好自己的情緒才能更好地照顧孩子。
學校教育是教了很多,但獨漏了教我們這個最重要的賺錢技能,父母最大的課題,是陪伴他們,而不是規劃他們的人生
Thumbnail
隨著社會經驗遞增,我就越是敬畏「家長」這身分。當父母不光要背負經濟壓力、告別自己習慣的生活,最重要是你能否給予孩子足夠的愛與關懷。因為養育孩子不是實驗,不能推倒重來,家長的一舉一動都會對孩子心理影響深遠。 就如我近幾年與他人相處時,意識到自己會慣性自責,追溯過去才明白到這是受父母影響而形成的習慣。
Thumbnail
這篇文章紀錄了作者在家庭中的情緒與教養困境,分享了對待自己與家人的想法。散發出一種正向的生活態度,強調幸福快樂靠自己給,要對自己好一點,多讓自己健康一些。
Thumbnail
焦慮和憂鬱彼此交融,特別在孩童成長時期,家長和教育者應以愛心陪伴與理解,給予正向情緒命名、自我揭露與正念的培養,以促進情感健康與獨立。這篇文章探討了孩子在學業和情緒調適上的經歷,並提出了應對焦慮和憂鬱的建議。
Thumbnail
當孩子長大開始有自己的想法,父母常會感到焦慮與困惑。然而,這些改變與無法掌控是很正常的,意味著孩子開始學習為自己的言語跟行為負責。理解孩子,讓孩子有機會理解父母,互相理解,相信關係將會有所改變。
Thumbnail
國中會考結束後,家長和學生們充滿焦慮,對於前途和錢途感到不安。 焦慮原因包括路徑依賴、對孩子特質的不瞭解以及對未來社會發展的未知。 家長期待孩子走上安穩的道路,但忽視了孩子自身的特質,這可能導致孩子的眼界被限縮,最後只會走上家長規劃的單行道。
Thumbnail
家長在對孩子做情緒輔導,最常見的困難就是:「知道卻做不到!」。 ✅自己當下也很有情緒。 ✅自己身心疲累。 ✅自己處在很有壓力的狀況。 ✅夫妻間教養衝突的內耗。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家長在陪伴孩子學習時所面對的挑戰,特別是在不明確的教育政策下,家長需要如何應對孩子的學習壓力以及成長過程中的困難。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思考如何應對兒子們進入青春期後,回想起自己在青春期的壓力和經歷。作者提到了對學業的壓力和對父母期望的反思,以及對兒子們的期望和希望。文章主要關注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和培養良好的環境,以幫助孩子們健康成長。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家長在面對青少年孩子遲遲不願意上學時的困惑與壓力,並提出瞭解決問題的策略。作者透過對家長與青少年間關係的分析,提出了照顧自己與明確界線的重要性,並強調父母親需要先照顧好自己的情緒才能更好地照顧孩子。
學校教育是教了很多,但獨漏了教我們這個最重要的賺錢技能,父母最大的課題,是陪伴他們,而不是規劃他們的人生
Thumbnail
隨著社會經驗遞增,我就越是敬畏「家長」這身分。當父母不光要背負經濟壓力、告別自己習慣的生活,最重要是你能否給予孩子足夠的愛與關懷。因為養育孩子不是實驗,不能推倒重來,家長的一舉一動都會對孩子心理影響深遠。 就如我近幾年與他人相處時,意識到自己會慣性自責,追溯過去才明白到這是受父母影響而形成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