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度努力:每個「過度」,都是傷的證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取自網路
如果,你也常說「沒關係,我自己來就好。」
如果,也常有人對你說「你應該對自己好一點。」
如果,你也害怕「不夠好,是不是就代表自己沒用?」
如果,你也跟我一樣總想著:「我表現得好不好?」而不是:「我好不好?」我想現在,該換你上這艘船了。
---摘自推薦序,蕭彤雯(前新聞主播/知名節目主持人)

很難想像,會有一本書讓我哭了好幾遍。讀著書中每一則別人的故事,卻不停地看到自己的影子,到最後也分不清楚究竟是被故事感動,還是替自己心疼。
這本書的作者是我很喜歡的一位作家,同時也是一位諮商心理師-周慕姿,先前在朋友的推薦之下看了他的另一本書《關係黑洞》後,發覺她寫作的方式非常能引起我的共鳴,深入淺出,是少數能讓我感到如此親切的心靈書籍之一。
這次在《過度努力》中,他用簡單的字句,傳達溫柔堅定的力量,帶著我們一起梳理自己的情緒,輕輕觸碰自己一直試圖忽略的傷痕,慢慢的順著這些成長的紋路,體會自己是如何長成現在的模樣。

每個過度努力的大人,心裡都藏著一個受傷的小孩。

成長的過程中失去了摯愛的母親,缺少一部分這種「無條件的愛」,對一個敏感的孩子來說是非常沒有安全感的,又加上周圍的人不停告誡著「你要懂事聽話,才不會增加爸爸的負擔」或是「要學會獨立,才不會一直給別人添麻煩」。也許這就是滋養那些不安全感最大的溫床,害怕不被愛的恐懼在心裡扎了根,提心吊膽的伴著我長大。
從此以後,小小的我背負著這些期望,努力的當個成熟的乖小孩。
卻沒有人告訴我,會痛要說,會有人承接你的眼淚,也沒有人告訴我,我可以不用很努力,就值得被疼愛。

不夠完美的恐懼,豢養了心中的魔鬼

缺乏自信進而導致過高的自我要求,相輔相成的鞭策著我成長,拼命地用追求完美去堆砌那座安全感的城牆。正因如此,對於身材的不安與控制,成了自我懷疑的最大養分。
漸漸地,不知道從何時開始,不斷用帶著批判的眼睛看待鏡子前的自己,成了每天必做的事情,還有每個對食物失控的夜晚,無助與無法停止的恐懼,更加深了就是自己「不夠有意志力」的想法,於是更拼命的限制、懲罰自己,不堪負荷的心理壓力,悄悄養大了飲食障礙和月經失調這兩隻隱形的怪物,跳脫不了日復一日的惡性循環。
那時候的我連正眼都不願意看自己,感覺身心都破了好多個洞,無力也無能填補的我,覺得一定是自己還不夠堅強、不夠努力。
於是,我逐漸忘記自己的樣子,也忘記了愛自己的能力。

過度努力只是另一種面對恐懼的習慣,一個想要得到安全感的「生存策略」

就這樣很努力、很努力的活著,習慣性地壓抑自己的感受,活成另一個不是自己的樣子,躲在這些努力的背後,試圖用這些「安全感」來讓自己相信,這樣就可以不被討厭、不被遺忘,沒想到越是成功的扮演好自己設定的樣子,就會越難相信,真正的自己,也能被愛。
為了討愛而努力,為了不被忽略而努力,為了別人的眼光而努力,最後長成了缺愛也不懂得愛自己的大人。

千萬不要忘記,自己有能力選擇

在人生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也會有自己呈現的樣子。
不論是什麼樣子,都是我們用自己的方式在努力的樣子。---引述原書內容

看見傷、接受脆弱、接納自己的感受與需求,有時候我們的選擇「生存策略」可能不是最好的,尤其辛苦了這麼久以後,還要承認是自己的選擇,是非常不容易的,但承認並接受這些選擇,不只是負起責任,更是承認自己的力量,相信自己不論過去如何,現在的自己永遠都有選擇的能力。
當我們願意理解:自己的選擇,只是為了生存、適應,而這些選擇沒有好壞。
當我們能給自己一點同理、一點溫柔、一些空間,能夠好好呵護自我,讓自我能夠伸展時,
自我會慢慢長出力量,面對這個世界,
也將有勇氣與彈性,讓自己的人生有其他選擇的可能性。
不再只有努力做到別人標準的「正確答案」,而將能慢慢建立自己的標準,找到屬於自己人生的答案。---引述原書內容

我也曾經深陷在認為自己「不夠好」的掙扎裡生存,在同儕間害怕被討厭,總是小心翼翼的討好別人,在家庭關係裡表現懂事,深怕麻煩別人會顯得自己很沒用,逼自己當個會痛卻不會哭的小孩,漸漸地失去了自己的模樣。
在這些同理自己的過程,不停探究行為模式的來源,敲開了不曾看過卻最真實的自己,每當發現原來一切都是環環相扣的時候,會有一種「阿~原來不是我做的不夠」,心裡的負擔就會隨之減輕了一些,也開始學會拍拍自己的背,告訴自己「辛苦了,你可以不用這麼努力了,因為即使是這樣的你,也很好,也值得被愛!」
願每個相似的靈魂,都能停止過度努力,學習關照自己,
允許情緒的流動,勇敢的肯定自己,找回屬於自己的輪廓。
avatar-img
4會員
12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YC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Photo by Mayank Dhanawade on Unsplash 搞不清楚是思念還是不安,我開始很常想起你。 這兩年變得比較會哭了,似乎是個好的開始,畢竟有些不好情緒終於找到出口,對身心的負擔總是會小一些。 大概是你離開的那一年開始,發現自己失去了哭泣的能力,或者是說權利。從那時候起,無
2021年02月27日,希望我能永遠記得現在的這份懊悔。 剛剛在整理東西的時候發現了一封信,洋洋灑灑寫滿了兩頁,翻到最後看了署名「芸禎」,一時之間腦袋裡搜尋不出對應的臉孔,但卻又這麼熟悉。 當初電腦並不發達,小學五年級的我倉促的搬了家,從此以後變斷了聯繫。年紀還小的我懂什麼呢,怎會知道天地之大
靈魂急轉彎 生命到底該活成什麼樣子,才可以不枉此生? 其實對於「人生意義」,我自己也是想了好久,也曾經問過自己到底對這個世界有沒有一點點幫助? 也覺得自己做著平凡的工作,想著平凡的煩惱,過著平凡的生活,好像沒有什麼偉大的「成就」,是不是很失敗且虛度人生? 隨著新冠肺炎爆發帶來的衝擊,人類
台灣南投 || 杉林溪森林生態渡假園區 翻閱今年初的日記 那時候的我仍然反覆經歷飲食失調的痛苦與掙扎 總覺得已經是好久以前了 這些文字記錄了曾經的黑暗,同時也見證了自己的成長 這幾年 失去了一些東西,修了幾門人生課題,也挖掘出新的自己 練習感受,學著接受,懂得享受 重新定義自己的樣子,體會
《孤味》電影海報 第一次提起興致想要為電影寫心得,雖然獲得身邊好友以及網友的好評推薦,為了怕自己期待過高導致不公平的失望,開場前就一直提醒自己不要抱著其他多餘的心情。 話雖如此,卻還是默默地在口袋裡多塞了幾張衛生紙後才安心進場。 這部電影給我一種非常內斂的感覺,想哭的心情跟這部電影的氛圍一樣,安
  你離開的時候,每個人都會在背後說著「這麼小就沒有媽媽好可憐!」 『我才不可憐!』我心裡想,因為我知道我擁有你全部的愛,雖然時間並不長。 『但是我很痛...』卻沒有人告訴我,可以放心表達自己的脆弱,不需要假裝勇敢。 在外人面前我一滴眼淚都不敢掉。 往後的日子裡,我不斷努力做個懂事的小孩,害怕犯錯,
Photo by Mayank Dhanawade on Unsplash 搞不清楚是思念還是不安,我開始很常想起你。 這兩年變得比較會哭了,似乎是個好的開始,畢竟有些不好情緒終於找到出口,對身心的負擔總是會小一些。 大概是你離開的那一年開始,發現自己失去了哭泣的能力,或者是說權利。從那時候起,無
2021年02月27日,希望我能永遠記得現在的這份懊悔。 剛剛在整理東西的時候發現了一封信,洋洋灑灑寫滿了兩頁,翻到最後看了署名「芸禎」,一時之間腦袋裡搜尋不出對應的臉孔,但卻又這麼熟悉。 當初電腦並不發達,小學五年級的我倉促的搬了家,從此以後變斷了聯繫。年紀還小的我懂什麼呢,怎會知道天地之大
靈魂急轉彎 生命到底該活成什麼樣子,才可以不枉此生? 其實對於「人生意義」,我自己也是想了好久,也曾經問過自己到底對這個世界有沒有一點點幫助? 也覺得自己做著平凡的工作,想著平凡的煩惱,過著平凡的生活,好像沒有什麼偉大的「成就」,是不是很失敗且虛度人生? 隨著新冠肺炎爆發帶來的衝擊,人類
台灣南投 || 杉林溪森林生態渡假園區 翻閱今年初的日記 那時候的我仍然反覆經歷飲食失調的痛苦與掙扎 總覺得已經是好久以前了 這些文字記錄了曾經的黑暗,同時也見證了自己的成長 這幾年 失去了一些東西,修了幾門人生課題,也挖掘出新的自己 練習感受,學著接受,懂得享受 重新定義自己的樣子,體會
《孤味》電影海報 第一次提起興致想要為電影寫心得,雖然獲得身邊好友以及網友的好評推薦,為了怕自己期待過高導致不公平的失望,開場前就一直提醒自己不要抱著其他多餘的心情。 話雖如此,卻還是默默地在口袋裡多塞了幾張衛生紙後才安心進場。 這部電影給我一種非常內斂的感覺,想哭的心情跟這部電影的氛圍一樣,安
  你離開的時候,每個人都會在背後說著「這麼小就沒有媽媽好可憐!」 『我才不可憐!』我心裡想,因為我知道我擁有你全部的愛,雖然時間並不長。 『但是我很痛...』卻沒有人告訴我,可以放心表達自己的脆弱,不需要假裝勇敢。 在外人面前我一滴眼淚都不敢掉。 往後的日子裡,我不斷努力做個懂事的小孩,害怕犯錯,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Pooh分享了她最近閱讀的書籍《對自己也當個好人》。這本書以輕鬆的語調探討了孤獨、自我接納和追求真實自我的重要性。作者通過自身經歷,分析了與他人分享脆弱的感受,並強調在生活的每個階段都應學會接受失敗和孤獨,進而成長。Pooh的感想也鼓勵讀者勇敢嘗試新事物,讓人生更加充實。
我現在超級想看以前自己的無名小站到底寫了甚麼(雖然網路上有時光機可以回去但看不到留言啊!!) 所以打算來週更一下我的人生,以後還可以回顧, 就像我很喜歡回顧ig以前po過的限時, 這週最讓我印象深刻應該就是聽了「只能喝酒的圖書館-徐譽庭」 https://www.youtube.com/
作者周慕姿帶領讀者深入八個感人故事,讓人從中看見自己的影子,醫生、學習、工作等片段觸動了許多人的內心,進而反思自己的過度努力。文章中深刻描述了過度努力所造成的情緒、壓力對身心的傷害,最後共勉讀者拋開過度努力,用更多的時間瞭解自己,真正讓改變發生。
Thumbnail
在長大後很難找到真正的「做自己」,隨之而來的是在他人面前的自我保護。羞辱和內心掙扎使我們想要隱藏自己,即使只是很小的不完美。有時我們感到困擾,生活中的壓力讓我們慾望更好的處境,這也許是策略,但是策略可以變動。進一步釐清自己的真正想法,並設置界限,是達到真實做自己的第一步。
Thumbnail
曾覺得自己疲憊卻不敢休息,或是一直覺得自己總是不夠好 ,要一直跑一直跑,像是被什麼追趕一樣,還是只想贏想被看見。如果你有任何一點的跡象,我覺得非常適合看這本周慕姿心理師的作品《過度努力》。 過度努力的人的生存策略就是,我沒有選擇,只能這樣做;只有這樣做,才能讓我擺脫現在的困境。
Thumbnail
我寧願相信這本書是翻譯的鍋,不然這本書的口氣我真的是無法接受。
Thumbnail
這本書談過度努力的故事,作者周慕姿以八個主角說故事,並講述了他們各自的困境和諮商過程中發生的轉變。文章談到人們在追求自我價值感時可能會被困在過度努力、迎合別人的迷宮內,提倡放下過度努力,給自己更多的空間和溫柔,並引導了自我接納和對自己的理解,並且帶著這份理解和溫柔面對人生的種種困難,創造新的可能性。
有時候 努力反而會讓人變焦慮 因為唯有在努力的狀態中 才會知道自己有多少不足 才會後悔自己錯過多少 一個人正在奔跑的人 周圍也會有奔跑的人 所以才能看出自己的快慢 然而 在成為更好的自己之前 人總是要越過許多坎 這是成長的必經過程 我們需要不斷跟過去的自己衝撞 又持續跟未來的自
Thumbnail
本書作者從對自己的觀察開始,努力站在多元視角看待身邊同齡人,甚至青年們的煩惱。 在那些一時爽的嘴砲背後,有著一股拖延我們自我增長和邁向成功的惡性阻力。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Pooh分享了她最近閱讀的書籍《對自己也當個好人》。這本書以輕鬆的語調探討了孤獨、自我接納和追求真實自我的重要性。作者通過自身經歷,分析了與他人分享脆弱的感受,並強調在生活的每個階段都應學會接受失敗和孤獨,進而成長。Pooh的感想也鼓勵讀者勇敢嘗試新事物,讓人生更加充實。
我現在超級想看以前自己的無名小站到底寫了甚麼(雖然網路上有時光機可以回去但看不到留言啊!!) 所以打算來週更一下我的人生,以後還可以回顧, 就像我很喜歡回顧ig以前po過的限時, 這週最讓我印象深刻應該就是聽了「只能喝酒的圖書館-徐譽庭」 https://www.youtube.com/
作者周慕姿帶領讀者深入八個感人故事,讓人從中看見自己的影子,醫生、學習、工作等片段觸動了許多人的內心,進而反思自己的過度努力。文章中深刻描述了過度努力所造成的情緒、壓力對身心的傷害,最後共勉讀者拋開過度努力,用更多的時間瞭解自己,真正讓改變發生。
Thumbnail
在長大後很難找到真正的「做自己」,隨之而來的是在他人面前的自我保護。羞辱和內心掙扎使我們想要隱藏自己,即使只是很小的不完美。有時我們感到困擾,生活中的壓力讓我們慾望更好的處境,這也許是策略,但是策略可以變動。進一步釐清自己的真正想法,並設置界限,是達到真實做自己的第一步。
Thumbnail
曾覺得自己疲憊卻不敢休息,或是一直覺得自己總是不夠好 ,要一直跑一直跑,像是被什麼追趕一樣,還是只想贏想被看見。如果你有任何一點的跡象,我覺得非常適合看這本周慕姿心理師的作品《過度努力》。 過度努力的人的生存策略就是,我沒有選擇,只能這樣做;只有這樣做,才能讓我擺脫現在的困境。
Thumbnail
我寧願相信這本書是翻譯的鍋,不然這本書的口氣我真的是無法接受。
Thumbnail
這本書談過度努力的故事,作者周慕姿以八個主角說故事,並講述了他們各自的困境和諮商過程中發生的轉變。文章談到人們在追求自我價值感時可能會被困在過度努力、迎合別人的迷宮內,提倡放下過度努力,給自己更多的空間和溫柔,並引導了自我接納和對自己的理解,並且帶著這份理解和溫柔面對人生的種種困難,創造新的可能性。
有時候 努力反而會讓人變焦慮 因為唯有在努力的狀態中 才會知道自己有多少不足 才會後悔自己錯過多少 一個人正在奔跑的人 周圍也會有奔跑的人 所以才能看出自己的快慢 然而 在成為更好的自己之前 人總是要越過許多坎 這是成長的必經過程 我們需要不斷跟過去的自己衝撞 又持續跟未來的自
Thumbnail
本書作者從對自己的觀察開始,努力站在多元視角看待身邊同齡人,甚至青年們的煩惱。 在那些一時爽的嘴砲背後,有著一股拖延我們自我增長和邁向成功的惡性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