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傷的重演-談無限輪迴又不可自拔的傷害性關係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之前有篇文章提到「斯德哥爾摩症候群」,就已經簡單地向大家介紹過何以受害者會愛上對自己施暴的人。這一次還是想介紹相關聯的主題,就是「創傷的重演」,有些專業術語又稱之為「強迫性重複」
  強迫性重複,顧名思義,就是自己無法控制地重複同樣的舉動,即便自己不想這樣重演一遍,但還是重蹈覆轍了。從遊戲治療中,就可以看到受創的孩子會反覆玩同樣的玩具、玩出同樣的遊戲情節,從心理學的角度來分析,知道那是創傷相關記憶片段的重演。
  你也曾經做過重複、同樣內容的夢境嗎?不妨在白天時靜下心來思考,同樣的夢境內容有什麼涵義?因為夢境本身就是當下個人心理狀態的呈現,做同樣的夢,肯定有特殊的涵義,很可能代表某件事情甚至是創傷的回憶「還沒過去」。
  在我的臨床經驗中,會有創傷事件的受害者直到事發多年之後,還是反覆經歷與創傷事件本身有關的傷害情節,包含:受害或施加傷害。例如:過去遭受家庭暴力對待的,在長大後仍遭受關係霸凌,或自己化為施暴者;過去遭受性侵害事件的,長大後仍反覆在性關係中重演性暴力的橋段,有可能再度被性騷擾/性侵,或者自己也會主動尋求刺激、具傷害性的性行為。
  如果創傷事件本身就已經那麼痛苦了,為什麼還要自討苦吃呢?為什麼往後的人生沒辦法擺脫掉這樣的陰影呢?綜合學術研究與臨床經驗的判斷,我的理解是:人會下意識地去反覆經歷與創傷事件相關的情節(不論是加害或受害情節),是因為過去創傷經驗的那個片段「還沒過去」。人會傾向克服「還沒過去」的障礙,這樣才會感覺到自己重拾人生的主控權。為了找回自己對人生的掌控感與決定權,所以下意識地透過再一次經歷類似的事件,才可能克服對創傷事件有關線索的恐懼。但很令人難過的是,往往在體驗類似事件的過程中,受害者會發現自己仍舊無法跨越當下的障礙與對過去傷痛的恐懼,甚至會從再度體驗的過程中承擔過大壓力,因此導致個人在生理或心理上再度受創,甚而崩潰。
有些人反而會在特殊節日(例如: 情人節)經歷創傷的重演
  對很多人來說,情人節是個歡慶的、美好的節日,但可能對曾經在這個日子受害或感到孤單的你來說,這個日子必然不是開心或美好的。如果你也曾經在特定日子(紀念日、節日、周年紀念日等)或每天的特定某個時刻感受到自己情緒低落,感受到自己腦中會出現侵入性、關也關不掉的畫面,那麼,我也鼓勵你檢視一下,自己是否在人際關係或感情關係中,會有反覆出現的且具有傷害性的一些行為表現?如果你有以上的狀況,我想你的生活可能過得蠻辛苦的,是嗎?很歡迎你尋求諮商師的協助,讓諮商師一起陪你看看自己怎麼了,唯有先了解自己怎麼了,才可能有機會打破創傷重演的惡性循環,把過去的傷痛對現在的影響降到最低,實踐活在當下的可能。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開工了!想必大家應該在開工前一天都會有「不想上班」、「我還不想開工啊啊啊」的心情吧?沒關係!身為成人的日常,就是要與「不想開工但又必須工作」的情緒共處,以下教大家「開工收心操五大招」,幫助大家慢慢熱身,逐步地準備好開工的身心狀態,順利開啟接下來一年的工作!
  不管長多大,大家心中都有個小孩,每到過年期間心中小孩就會開始害怕不安,怕的不是年獸,怕的是過年會遇到的人,與那些人應酬總是比年獸可怕。
斯德哥爾摩症候群又稱為「人質情結」,指的是受害者對加害者產生感情,甚至認同加害者的價值觀,反過來幫助加害者的現象。 實務上,我的確會見到一些個案有類似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的狀況......
在提供諮商輔導或職涯諮詢的過程中,我常會問民眾:「你的感覺是什麼?」碰到很多民眾會說:「不知道」或「沒有感覺」。有些時候「不知道」、「沒有感覺」這些回答背後隱含很多意義,讓我們一起來探索吧!
在寫這個題目時,我腦中第一個浮現的竟是錢鍾書的【圍城】中,有句經典名言:「婚姻是一座圍城,城外的人想進去,城裡的人想出來。」雖然這句話說得諷刺辛辣,但對某些人(包括王力宏與李靚蕾)而言應該是字字寫實。
提供職涯諮詢時,發現多數大專院校畢業生最常問我的問題都是:我不知道要找什麼工作?我第一個直覺反應是:這位同學不太清楚自己喜歡什麼或要什麼。為了幫忙這群迷惘的社會新鮮人找到較明確的找工作方向,我歸納出六個自我探索的面向-「興、能、承、待、人、家」,在此分享,希望能幫助各位找到適合的求職方向!
  開工了!想必大家應該在開工前一天都會有「不想上班」、「我還不想開工啊啊啊」的心情吧?沒關係!身為成人的日常,就是要與「不想開工但又必須工作」的情緒共處,以下教大家「開工收心操五大招」,幫助大家慢慢熱身,逐步地準備好開工的身心狀態,順利開啟接下來一年的工作!
  不管長多大,大家心中都有個小孩,每到過年期間心中小孩就會開始害怕不安,怕的不是年獸,怕的是過年會遇到的人,與那些人應酬總是比年獸可怕。
斯德哥爾摩症候群又稱為「人質情結」,指的是受害者對加害者產生感情,甚至認同加害者的價值觀,反過來幫助加害者的現象。 實務上,我的確會見到一些個案有類似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的狀況......
在提供諮商輔導或職涯諮詢的過程中,我常會問民眾:「你的感覺是什麼?」碰到很多民眾會說:「不知道」或「沒有感覺」。有些時候「不知道」、「沒有感覺」這些回答背後隱含很多意義,讓我們一起來探索吧!
在寫這個題目時,我腦中第一個浮現的竟是錢鍾書的【圍城】中,有句經典名言:「婚姻是一座圍城,城外的人想進去,城裡的人想出來。」雖然這句話說得諷刺辛辣,但對某些人(包括王力宏與李靚蕾)而言應該是字字寫實。
提供職涯諮詢時,發現多數大專院校畢業生最常問我的問題都是:我不知道要找什麼工作?我第一個直覺反應是:這位同學不太清楚自己喜歡什麼或要什麼。為了幫忙這群迷惘的社會新鮮人找到較明確的找工作方向,我歸納出六個自我探索的面向-「興、能、承、待、人、家」,在此分享,希望能幫助各位找到適合的求職方向!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創傷…來自於經驗這不可否認,簡單的解釋就是當人遇到困境、高壓環境、嚴重事故、霸凌、傷害等以致身心受創,即使事件已過許久大腦仍會不經意出現相同畫面,造成生理心理不適而嚴重影響生活。
記憶重複產生或短或長的的情感痛苦。這是一種「餘痛」。
總是在相同類型的異性中一次又一次的受傷嗎?審視了過去的感情史,到底是下意識地被同種性質吸引,又或是不甘心想證明什麼?
Thumbnail
HI: 你聽過PTSD(創傷壓力症候群)嗎? 你知道會創傷會為人帶來的後續反應嗎? 以Mike為例,創傷的存在就像生命的黑洞一樣。 即使你不做處理,它也會一點一滴侵蝕掉你的生命力.. 創傷後的人生專題系列,是Mike與創傷為伍的生命經驗。 它使我沒有任何逃避,只能誠實以對。
Thumbnail
性侵害所帶來的傷害是非常長期的,在性侵害創傷與復原中,需要花費比一般受傷樣態更長的時間進行修復。協助者的回饋對被害人是否可以被「接住」有影響,而療癒的過程是一大段長期的進程。本文以多項研究為例,探討性侵害受害者的心路歷程與復原過程。
我們可能不自覺地重蹈覆轍,因為我們內心的某些深層需求或恐懼在驅使著我們,而這些需求或恐懼通常是我們不易察覺的。 我們內心深處的需求、渴望和恐懼常常是我們行為背後的動力,而這些動力是我們不易察覺的。這些深層需求或恐懼可能是源於我們的童年經歷、社會化過程、心理防衛機制等,它們潛藏在我們的潛意識之中,影
Thumbnail
以我的情況來說,因解離而有身份這件事,在配合治療處理創傷,讓自己各方面都能慢慢變得更好上其實是有些幫助的,這也同時是多個身份的共同目標,所以偶爾會有身份間互相合作彼此幫助去達成一項任務目標的經歷。 這篇文便是以身份為基準去紀錄在春節期間達成一項任務的始終。
Thumbnail
原本只是微不足道的想法與行為,長期下來,逐漸演變成強迫想法引發了強迫行為,但習慣的強迫行為,可能反過來強化了強迫想法與情緒。譬如因為我害怕髒,所以出現過度清潔的行為,但清潔過度的行為,可能塑造強化我是怕髒的想法。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心理創傷及潛抑作用的影響。當內在的心理創傷累積越多,會使處理和整合創傷性記憶和情感更加困難。這被潛抑的內容暫時性的潛伏,隨時可能重新浮現,影響我們的判斷、行為和情緒。
Thumbnail
即使我們表面看似正常,心裡的創傷仍可能繼續導致情感痛苦和困擾。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難免會遇到心理與身體的挫傷經驗;而有沒有可能,兩者間有著類似的修復機制?這篇文章將探討心理與身體創傷的連結,以及如何思考「傷」;期待我們所處的世界,有更多溫暖的接觸與傾聽💡
Thumbnail
創傷…來自於經驗這不可否認,簡單的解釋就是當人遇到困境、高壓環境、嚴重事故、霸凌、傷害等以致身心受創,即使事件已過許久大腦仍會不經意出現相同畫面,造成生理心理不適而嚴重影響生活。
記憶重複產生或短或長的的情感痛苦。這是一種「餘痛」。
總是在相同類型的異性中一次又一次的受傷嗎?審視了過去的感情史,到底是下意識地被同種性質吸引,又或是不甘心想證明什麼?
Thumbnail
HI: 你聽過PTSD(創傷壓力症候群)嗎? 你知道會創傷會為人帶來的後續反應嗎? 以Mike為例,創傷的存在就像生命的黑洞一樣。 即使你不做處理,它也會一點一滴侵蝕掉你的生命力.. 創傷後的人生專題系列,是Mike與創傷為伍的生命經驗。 它使我沒有任何逃避,只能誠實以對。
Thumbnail
性侵害所帶來的傷害是非常長期的,在性侵害創傷與復原中,需要花費比一般受傷樣態更長的時間進行修復。協助者的回饋對被害人是否可以被「接住」有影響,而療癒的過程是一大段長期的進程。本文以多項研究為例,探討性侵害受害者的心路歷程與復原過程。
我們可能不自覺地重蹈覆轍,因為我們內心的某些深層需求或恐懼在驅使著我們,而這些需求或恐懼通常是我們不易察覺的。 我們內心深處的需求、渴望和恐懼常常是我們行為背後的動力,而這些動力是我們不易察覺的。這些深層需求或恐懼可能是源於我們的童年經歷、社會化過程、心理防衛機制等,它們潛藏在我們的潛意識之中,影
Thumbnail
以我的情況來說,因解離而有身份這件事,在配合治療處理創傷,讓自己各方面都能慢慢變得更好上其實是有些幫助的,這也同時是多個身份的共同目標,所以偶爾會有身份間互相合作彼此幫助去達成一項任務目標的經歷。 這篇文便是以身份為基準去紀錄在春節期間達成一項任務的始終。
Thumbnail
原本只是微不足道的想法與行為,長期下來,逐漸演變成強迫想法引發了強迫行為,但習慣的強迫行為,可能反過來強化了強迫想法與情緒。譬如因為我害怕髒,所以出現過度清潔的行為,但清潔過度的行為,可能塑造強化我是怕髒的想法。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心理創傷及潛抑作用的影響。當內在的心理創傷累積越多,會使處理和整合創傷性記憶和情感更加困難。這被潛抑的內容暫時性的潛伏,隨時可能重新浮現,影響我們的判斷、行為和情緒。
Thumbnail
即使我們表面看似正常,心裡的創傷仍可能繼續導致情感痛苦和困擾。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難免會遇到心理與身體的挫傷經驗;而有沒有可能,兩者間有著類似的修復機制?這篇文章將探討心理與身體創傷的連結,以及如何思考「傷」;期待我們所處的世界,有更多溫暖的接觸與傾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