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閱讀觀點27】為何懶散總是戰勝意志力?用對方法,讓改變更輕鬆-《學會改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改變從來就不是件容易的事,不論是改變別人,甚至自己。
不論是明知早起運動看書對自己比較好,最後還是選擇賴床;又或是數據分析顯示這樣做對公司有幫助,但還是說服不了別人。
其實,不用為了經常選擇窩在溫暖的枕頭山,而非攻頂玉山而感到罪惡。《學會改變:戒除壞習慣、實現目標、影響他人的9大關鍵策略》提到,人們所追求的改變,多半要藉由短期的犧牲來獲得長期的回報。
但問題是我們的理智面(反思與意識系統)與情感面(直覺層面),就像是騎象人與大象一樣,騎象人手握韁繩,看似是領導人,但相較於大象,騎象人身形矮小,因此對大象的控制力不足。因此,每當這兩個系統有所衝突時,最後情感總是戰勝理智面。
「OK!再躺五分鐘就好,鬧鐘響一定起床。」然後又是拖過了好幾個「五分鐘鬧鐘」,直到快遲到了才匆忙起床。
騎象人跟大象的比喻,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理解理智與情感面的拉扯,建立更健全的模式培養習慣。象徵理智面的騎象人不全然都是正義的一方,他可以提供計畫與方向,但也會猶豫不決;大象有熱情,但也貪圖當下的享受,缺乏方向感。
如果你想
  • 戰勝惰性,培養習慣
  • 改變其他人的想法
  • 號召大家一起改變
那麼《學會改變》從指揮騎象人、激勵大象、型塑路徑三個面向,探討如何給予明確方向與激勵,並透過環境建立機制,達成目的。

🐘指揮騎象人

找到亮點

前面提到,騎象人的優點是懂策劃,但最大的弱點是原地踏步,而且分析的重點總是針對問題。
試想,我們在「檢討」自己的時候,經常是「檢討」自己哪邊為什麼沒做好,而非思考上次哪個部分做得還不錯。如果想要改變,就要把想法從「哪邊沒做好?」轉變成「是什麼發揮效果?怎樣才能做更多?」並在找到亮點後複製它。

制定關鍵行動

西維吉尼亞大學研究健康的兩位教授,從過去的研究中發現,對新行為的要求越明確,人們越可能改變。不過想要說服大家「攝取健康飲食」或是「吃得更健康」太難了,因為目標並不明確。因此他們從美國人常喝的牛奶著手,呼籲大家「購買低脂牛奶」,並在社區播放廣告,之後低脂牛奶的市佔率從18%上升到41%,六個月後還維持在35%。
「制定關鍵行動」就像是一把鑰匙,可以啟動行動開關,因此要思考的不是全局,而是具體的行動。所以,如果想要培養運動習慣,那麼「每天要運動」就不是一個好的關鍵行動,可以具體化變成「洗澡前出門慢跑20分鐘」會更好。

指向目的地

指向目的地,白話說就是要設定一個目標願景,避免騎象人迷失在分析之中;也可以藉由剔除目標的模糊空間,改善可能會出現的合理行為,黑白分明的好處是,有助於解決人性墮落的問題。
比如英國的石油探測公司曾宣布「杜絕乾井」的願景,雖然讓探勘人非常生氣,但最後該公司油井探勘命中率大幅提升。杜絕乾井的意思是,「雖然這次挖到乾井,但下次不能再有了」,而非「沒關係,我們命中率達2/3,已經業界翹楚了。下次再努力就好!」兩者有相當程度上差別。

🐘激勵大象

找出感覺、縮小改變幅度、教育群眾

大多數人認為改變發生的順序是,分析-思考-改變。但其實不然,幾乎所有的變革,順序都是看見-感受-改變。這讓西恩想到有個抽菸的朋友,菸盒上的肺癌照片也沒辦法讓抽菸的她戒掉,直到她懷孕了以後,為了肚子裡的小朋友好,就自然而然不抽菸了。
當然,大幅度的改變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做得到,因為看起來相當艱鉅,如果可以拆解任務,縮小改變幅度,甚至小到能輕鬆完成,自然會比較被接受。比如今天要完成家裡的大掃除,想到就累了,不如先休息好了;但如果改成今天先整理廚房,第一步先刷洗手檯好了,這樣看起來就容易許多。

🐘型塑路徑

調整環境、建立習慣、號召群眾

有沒有想過,如何在看書的時候,不去看在震動的手機呢?
其實這一個偽命題。我們可以直接在看書時,把手機開飛航模式或用番茄時鐘就好。這就是調整環境的效果,與其探究自己為何抵抗不了手機的誘惑,不如直接把這些誘惑根除,透過情境的變化調整,就能根本改變自己的行為。
生活中,我們有許多習慣,習慣有好壞之分,但透過習慣養成,可以變成行為的導航,而當習慣變成自然,騎象人就不需要一直耗費精力,試圖拉住大象。進一步來說,當正面行為能夠輕鬆達成,自然發生,對於習慣養成絕對是利多。

西恩後見

《學會改變:戒除壞習慣、實現目標、影響他人的9大關鍵策略》運用許多實例講述找到亮點等九大面向,當中覺得最棒的是透過騎象人與大象的比喻,讓讀者更能了解如何運用騎象人與大象的優點,加速改變的發生。
理智不永遠正義,它也會讓你指分析不行動;情感不是只有貪圖當下享樂,只要激發情感,它的動力不可限量。面對總是想得多,做得少的現況,可以試著分解任務,這在很多探討習慣養成或是高效學習的書都有提及。
像西恩的目標是每週至少看完一本書,之前經常沒辦法看完,後來改用「每天至少看50頁」的方式,以一本書通常250左右來看,「每天至少看50頁」自然比較能達成「每週一本」;想到要花三小時寫讀書心得就寫不下去,後來改列出大綱分段分次寫完。分成小目標做完這些事,一來讓自己容易踏出第一步,二來也不會陷入「怎麼今天又做不完」的罪惡迴圈中,自然達成率會提升。
另外,讓西恩印象最深刻的實例是,研究人員給了房間內一部分的人吃香噴噴的餅乾,一部分的人只能吃紅蘿蔔。之後再給這兩群人做數學習題,結果只能吃紅蘿蔔的人放棄解答的速度,遠快於吃餅乾的人。不是因為他們懶,而是吃紅蘿蔔的人的意志力已經在一開始克制自己不要吃餅乾時消耗殆盡。
原來意志力就像時間,是有限的。
既然如此,意志力就該像時間一樣,花費在美好的事物上。創造能讓自己行動、專注的環境與系統,不要在意志力消耗完了後,再把一切都歸因於「懶散的人性」。如果一開始就能避免,又何必走冤枉路?
西恩的文章都是花費時間閱讀、整理與提出心得,如果喜歡或是覺得有幫助到你,可以日行一善,在下方幫我按五下拍手鼓勵(化讚為賞幫助我)、留言(交流內心想法),或是按愛心(讓我知道有幫助到你),一起用實際行動,營造正向力量:)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86會員
143內容數
閱讀面向會包含時間管理、工作效率、習慣強化、閱讀寫作技巧與人際關係等面向,並希望整理不同作者的觀點,內化成自己的想法,打造適合自己的系統。如果這也是你(妳)追求的目標,歡迎一起加入。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滾石西恩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成果=付出努力x時間」,大家應該都認同。 但如果一樣努力,卻可以花更少時間,產製出更好的成果呢?看著同樣跟自己被交付類似專案同事,卻總能屢屢命中紅心,獲得長官的好評,在納悶自己是否不夠努力的同時,可能要再思考,是否努力錯了方向。 要Work hard,也要Work smart。
說話的藝術,絕對是職場上必修課程。尤其面對客戶,如果抱著「說服對方達成自己的目的」的心態,那就等於輸在起跑點上;又或是遇到家人朋友的不理性溝通,讓雙方關係劍拔弩張,再也沒有什麼比這更痛苦的事。
《讓鱷魚開口說人話》是卡內基的第一本書,有趣的是,西恩在看了一半後,才突然想到《讓鱷魚開口說人話》的英文書名會是什麼?沒想到翻到封面仔細看,發現卻是「How To Win Friends And Influence People」這麼的樸實無華,可見翻譯書名的重要性。
忘了是在哪裡看到《搭便車不是一件隨機的事:公路上3萬5千6百公里的追尋,在國與界之間探索世界》,但覺得在集中看了幾本管理的書後,是該換個口味,於是也搭了便車看了這本書。 在公路上的被動情境,簡直我們當時所處人生階段的縮影,我們把自己置身一場迷你版的人生遊戲,學習接受未知,也試探彈性。李易安
「向上管理」似乎是近幾年才出現的詞,但它的意涵絕對是已經存在很久,因為只要是在職場工作,最先會遇到的問題一定是要如何跟「老闆處得好」,然後才有機會晉升管理職,談如何「向下管理」。 隨後,要根據這些資訊,打造能滿足雙方期待的關係,並證明自己可靠、誠實,善用、尊重主管的時間。 守穩立場的關鍵
這本書是西恩網路搜尋擔任主管書籍時,許多人推的書。總共分為「不必長得玉樹臨風」、「不必能言善道」、「別跟下屬喝酒」、「對任何事都要抱持懷疑態度」、「有時要試著暫時停下腳步」與「暴露弱點也無所謂」章節,用51項要點說明。 做決策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就是要明確區分情況是「事實」還是下屬的「判斷」。
「成果=付出努力x時間」,大家應該都認同。 但如果一樣努力,卻可以花更少時間,產製出更好的成果呢?看著同樣跟自己被交付類似專案同事,卻總能屢屢命中紅心,獲得長官的好評,在納悶自己是否不夠努力的同時,可能要再思考,是否努力錯了方向。 要Work hard,也要Work smart。
說話的藝術,絕對是職場上必修課程。尤其面對客戶,如果抱著「說服對方達成自己的目的」的心態,那就等於輸在起跑點上;又或是遇到家人朋友的不理性溝通,讓雙方關係劍拔弩張,再也沒有什麼比這更痛苦的事。
《讓鱷魚開口說人話》是卡內基的第一本書,有趣的是,西恩在看了一半後,才突然想到《讓鱷魚開口說人話》的英文書名會是什麼?沒想到翻到封面仔細看,發現卻是「How To Win Friends And Influence People」這麼的樸實無華,可見翻譯書名的重要性。
忘了是在哪裡看到《搭便車不是一件隨機的事:公路上3萬5千6百公里的追尋,在國與界之間探索世界》,但覺得在集中看了幾本管理的書後,是該換個口味,於是也搭了便車看了這本書。 在公路上的被動情境,簡直我們當時所處人生階段的縮影,我們把自己置身一場迷你版的人生遊戲,學習接受未知,也試探彈性。李易安
「向上管理」似乎是近幾年才出現的詞,但它的意涵絕對是已經存在很久,因為只要是在職場工作,最先會遇到的問題一定是要如何跟「老闆處得好」,然後才有機會晉升管理職,談如何「向下管理」。 隨後,要根據這些資訊,打造能滿足雙方期待的關係,並證明自己可靠、誠實,善用、尊重主管的時間。 守穩立場的關鍵
這本書是西恩網路搜尋擔任主管書籍時,許多人推的書。總共分為「不必長得玉樹臨風」、「不必能言善道」、「別跟下屬喝酒」、「對任何事都要抱持懷疑態度」、「有時要試著暫時停下腳步」與「暴露弱點也無所謂」章節,用51項要點說明。 做決策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就是要明確區分情況是「事實」還是下屬的「判斷」。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打破舊規則就容易改變,並且一次就有感覺!鍛鍊肌肉也是先破壞重構才有壯大的可能,脂肪(混沌不明)永遠包裹在瘦肉(真相)外面,我們必須把那些層層的舊習(脂肪)給清除掉,才能看見那形狀的美麗。會發現原來我們的本質就是簡單、輕盈並充滿無限可能。
Thumbnail
親子關係就是「大象(小孩)」和「騎象人(父母)」。 大象力大無窮,騎象人要怎麼樣才能駕馭大象呢?
Thumbnail
很多人固守自己的觀念,選擇不願意改變。這種思維方式不僅限制了自己,也會影響下一代。文章中提到了一些現象,例如官方洗腦、缺乏獨立思考、對自己的想法缺乏自信等。建議人們需要更加開放的思維方式,不要被束縛在侷限的觀念中。
Thumbnail
改變自己不簡單,通常在「立定志向,信誓旦旦,從明天開始,一切就要變得不同」之後,過幾天就不了了之。或者我們會不承認自己立即需要改變,以及低估了惰性的力量,導致不知如何有效進行改變。 《零阻力改變》要告訴讀者的是—想要改變行為,需要找出妨礙自己進步的弱點,量身定做策略來跨越障礙。
象走田,飛象想過河,不可能之能。 象走田,象眼常被塞,有所為不為。 象走田,雙象換一馬,其勢非英雄。 如果我是如來佛的承相,我自然不過河,坐飛機去行道業。因為象眼會被塞,這世界壞人比好人多得多。致於一馬換雙象,其勢必英雄。抱歉,我只是如來佛的一隻單獨象而已。哈哈哈。
Thumbnail
今天這本書不只是2019年必讀,我覺得它根本應該納入人生必讀。無論你的起點在哪裡,想要改變什麼,增進健康、金錢、人際關係等等...這本書給的四大法則都能完整解惑,倘若你真的這輩子只能讀一本對自己有幫助的書,就是它了《原子習慣》。
人之所以有情緒的存在是為了要促使我們去改變現況,但如果今天情緒反而成為了我們的牢籠,讓我們無法成長,無法突破,我們就非常需要 EQ 的訓練,來重新檢視和處理與情緒之間的關係。EQ情商的重要性在於幫助人們更好地理解和應對情緒,並且對於個人和人際關係的發展至關重要。
Thumbnail
你有沒有遇到特別壓力山大的狀況?你是如何面對壓力,解決問題呢?學習如何快速啟動思考馬達,問題壓力一招解決。
Thumbnail
「關注負面事物,等於替你家後院的雜草施肥」 就如同「不要去想房間裡有一頭大象」,腦中就會自然浮現出一頭大象 越不想要去想,反而越佔據心頭 就像明明想撲滅雜草,卻反而替雜草施肥 與其過度放大問題與擔心負面事物,更應該著重於解決問題
Thumbnail
最近喜歡上認知行為相關書籍,分享書籍的IG中提到這本書把認知行為的內容架構有系統的介紹。這本帶有情緒索的書名,提供了什麼改變人行為的觀點呢?文章中討論了確認目前問題狀況訂定目標、人跟著情緒行動、社會規範跟群體環境影響等觀點。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打破舊規則就容易改變,並且一次就有感覺!鍛鍊肌肉也是先破壞重構才有壯大的可能,脂肪(混沌不明)永遠包裹在瘦肉(真相)外面,我們必須把那些層層的舊習(脂肪)給清除掉,才能看見那形狀的美麗。會發現原來我們的本質就是簡單、輕盈並充滿無限可能。
Thumbnail
親子關係就是「大象(小孩)」和「騎象人(父母)」。 大象力大無窮,騎象人要怎麼樣才能駕馭大象呢?
Thumbnail
很多人固守自己的觀念,選擇不願意改變。這種思維方式不僅限制了自己,也會影響下一代。文章中提到了一些現象,例如官方洗腦、缺乏獨立思考、對自己的想法缺乏自信等。建議人們需要更加開放的思維方式,不要被束縛在侷限的觀念中。
Thumbnail
改變自己不簡單,通常在「立定志向,信誓旦旦,從明天開始,一切就要變得不同」之後,過幾天就不了了之。或者我們會不承認自己立即需要改變,以及低估了惰性的力量,導致不知如何有效進行改變。 《零阻力改變》要告訴讀者的是—想要改變行為,需要找出妨礙自己進步的弱點,量身定做策略來跨越障礙。
象走田,飛象想過河,不可能之能。 象走田,象眼常被塞,有所為不為。 象走田,雙象換一馬,其勢非英雄。 如果我是如來佛的承相,我自然不過河,坐飛機去行道業。因為象眼會被塞,這世界壞人比好人多得多。致於一馬換雙象,其勢必英雄。抱歉,我只是如來佛的一隻單獨象而已。哈哈哈。
Thumbnail
今天這本書不只是2019年必讀,我覺得它根本應該納入人生必讀。無論你的起點在哪裡,想要改變什麼,增進健康、金錢、人際關係等等...這本書給的四大法則都能完整解惑,倘若你真的這輩子只能讀一本對自己有幫助的書,就是它了《原子習慣》。
人之所以有情緒的存在是為了要促使我們去改變現況,但如果今天情緒反而成為了我們的牢籠,讓我們無法成長,無法突破,我們就非常需要 EQ 的訓練,來重新檢視和處理與情緒之間的關係。EQ情商的重要性在於幫助人們更好地理解和應對情緒,並且對於個人和人際關係的發展至關重要。
Thumbnail
你有沒有遇到特別壓力山大的狀況?你是如何面對壓力,解決問題呢?學習如何快速啟動思考馬達,問題壓力一招解決。
Thumbnail
「關注負面事物,等於替你家後院的雜草施肥」 就如同「不要去想房間裡有一頭大象」,腦中就會自然浮現出一頭大象 越不想要去想,反而越佔據心頭 就像明明想撲滅雜草,卻反而替雜草施肥 與其過度放大問題與擔心負面事物,更應該著重於解決問題
Thumbnail
最近喜歡上認知行為相關書籍,分享書籍的IG中提到這本書把認知行為的內容架構有系統的介紹。這本帶有情緒索的書名,提供了什麼改變人行為的觀點呢?文章中討論了確認目前問題狀況訂定目標、人跟著情緒行動、社會規範跟群體環境影響等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