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爲一個團隊教練,在工作坊的執行過程中,需要問自己這些問題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1、緣起:這場團隊教練,是誰的需求?客戶方還是我們自己?
2、需求:清晰客戶需求永遠擺在第一位。做爲團隊教練,我在爲誰服務?客戶訴求是否清晰?是否平衡了關鍵利益者需求?結果是否正向、共贏、可持續?這是否符合我的核心價值觀?
3、系統:工作坊的設置,是否符合與組織的特性和企業文化,團隊從工作坊回到組織中,就像一個新培育花朵的移植,要考慮植物和土壤環境的適合度。
4、流程:流程設置的邏輯是什麽?流程的設置爲客戶需求服務,也就是工作坊的主題,注意流程的銜接,發散與收斂的平衡。
5、工具:爲何選擇這些工具?與主題以及個人的匹配度如何?希望實現什麽?
6、能量:能量的變化如何?流程的設置,要注意能量的變化,不同的工具引發的能量不同,要注意能量的起伏交互。
7、産出:工作坊的最終産出是什麽?每一個環節的産出是什麽?每一個環節,需要清晰意圖與産出,並銜接上下流程,爲客戶需求服務。
8、意圖:釐清我和他人的關係是怎樣的?我希望與大家共同實現什麽?在執行中,是否符合自己的初心?
9、牢記:不忘初心,釐清客戶需求,設置情境,真誠參與,共同創造。
企業面對轉型的複雜挑戰,策略聚焦、團隊凝聚、敏捷創新、業務轉型、目標共識、落地執行、領導力提升…..等一個又一個需要翻越的浪頭,如果你對以上問題好奇,那麽,請跟隨CS團隊教練的鏡頭,走進工作坊全流程解析的直播現場,跟隨教練團的步伐,一起學習融合策略設計思維、團隊教練、引導流程的工作坊設計,並見證其中的精彩瞬間。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在約翰·惠特默的《高績效教練》書中提到,教練的方法非常有助於挖掘集體智慧。很多團隊領導者認爲在新專案啟動和專案結束覆盤的時候使用教練的方法比較好。在這兩個階段教練可以幫助團隊創造一個共同思考、共同學習、共同回顧的環境。團隊如何成為這個專案强大而又靈活的支持與後援?遵循GROW模型是一個好的方式
空椅子的三個規律,在團隊教練引導的過程中,空椅子上的人會經歷:傾述宣洩、自我對話和與他人對話的過程,一個很好的照鏡子工具,有三個不變的原則:第一是接納,引導的過程中,教練一直在「接納」對方,主要接納對方的情緒和動機,然後持續的攪動。
從動力學思維的角度看組織轉型,就更能理解,轉型就是一種組織運作的模式和習慣從原有模式切換成另外一種模式的過程,波浪分析,如果我們把組織隱喻成這幅衝浪的畫面,此刻,是什麼牽引著組織在波浪的呢?組織目前在什麽位置呢?在浪頭、浪尖、浪尾,還是在從浪尖往海平面跨越的橫切面,又或者是在漩渦和暗潮中翻覆拉扯
在約翰·惠特默的《高績效教練》書中提到,教練的方法非常有助於挖掘集體智慧。很多團隊領導者認爲在新專案啟動和專案結束覆盤的時候使用教練的方法比較好。在這兩個階段教練可以幫助團隊創造一個共同思考、共同學習、共同回顧的環境。團隊如何成為這個專案强大而又靈活的支持與後援?遵循GROW模型是一個好的方式
空椅子的三個規律,在團隊教練引導的過程中,空椅子上的人會經歷:傾述宣洩、自我對話和與他人對話的過程,一個很好的照鏡子工具,有三個不變的原則:第一是接納,引導的過程中,教練一直在「接納」對方,主要接納對方的情緒和動機,然後持續的攪動。
從動力學思維的角度看組織轉型,就更能理解,轉型就是一種組織運作的模式和習慣從原有模式切換成另外一種模式的過程,波浪分析,如果我們把組織隱喻成這幅衝浪的畫面,此刻,是什麼牽引著組織在波浪的呢?組織目前在什麽位置呢?在浪頭、浪尖、浪尾,還是在從浪尖往海平面跨越的橫切面,又或者是在漩渦和暗潮中翻覆拉扯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上集:我跟你分享,我在某一場「企業永續藍圖x設計思考工作坊」擔任講師,這篇的內容是 ・工作坊前置作業:我需要做甚麼 ・設計思考在企業永續藍圖的角色是什麼 ・工作坊的流程是什麼,以及為什麼設計思考「有效」 這篇文想跟你分享,我對於這場工作坊的「反思」。
Thumbnail
教練的工作是在協助客戶轉換視角 今日想分享教練這個角色到底在幹嘛!如果你對教練很陌生一點都不奇怪,雖然教練引進台灣已經十幾年了,但如果你沒有經歷過這個過程,其實真的很難想像! 先簡單說一下,教練的核心工作是透過提問、傾聽與回饋,幫助個案從不同視角審視自己的困境,進而看見自己內在信念,
Thumbnail
有一次,我在帶領一個專案團隊時,發現大家的工作情緒很低迷。會議上,我問他們:「我們現在的目標是什麼?」原本以為答案會很一致,結果卻五花八門——有的人說:「增加業績啊。」有的人說:「提升客戶滿意度吧。」還有人乾脆說:「不知道欸,主管沒說清楚。」更奇怪的是,每個人各忙各的,但沒有人確定自己的工作和這個目
Thumbnail
沒有目標就沒有原則,沒有原則就沒有正確的選擇! 長期以來我的工作習慣,在每一季參加完Q B R之後,我都會花大量的時間去消化老闆的願望以及收集到的資訊,進而把它轉化成團隊可執行的行動方案,並設法把方案再拆解成不同的細項行動,並與下一層的主管說明緣由以及這樣安排背後的考量。在與主管們商量以及調整成更
Thumbnail
在上次的課程中,我們第一次探討了「人」這個要素,特別是關於任務指派時,遇到配合度問題的應對方式。當你指派任務時,即使員工具備完成任務的能力,但如果他們故意不願意配合,這會對工作進度造成影響。   當我們遇到人員在任務指派過程中出現不配合的情況時,除了要了解事情的表面原因外,還應該
Thumbnail
基層主管是一個薪水還在線性成長,責任卻在指數成長的位置。從原本承接上級指示,變成同時承擔來自上層與基層的「期許/需求」,還要面對自己角色轉換的挑戰。硬著頭皮做,碰的是一鼻子灰。看管理書學,多半離實務操作有距離。 這堂開給主管的工作坊,讓學員帶著經驗來演練,恰恰彌補了學習與實務的落差。
Thumbnail
在職場上,每個人都希望找到適合自己的定位,這不僅僅是關於薪資、福利或工作環境,更涉及到自我品牌的建立。了解自己的職場身份,並且根據自身目標進行調整,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定位自己並提升職場競爭力。本文將探討如何透過「人設思考法」來打造職場品牌,和大家分享我的想法。
Thumbnail
每天在職場中奔波,我們常常會問自己一個問題:老闆到底想要的是什麼?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實則複雜,因為每個老闆都有不同的需求和期望。然而,通過觀察和思考,我們可以發現一些共通的特點,來理解老闆的期望,從而更好地滿足他們的要求。 老闆想要的關鍵要素 績效和結果: 達成目標:老闆最關心的是工作是否能夠
「01 需求方是誰? 02 需求方想要什麼? 03 滿足對方欲求的供給方是誰? 04 供給方有什麼先入為主的觀念? 05 新概念是什麼? 06 新概念能提供的價值本質是什麼? 07 因為這個新概念,需求方與供給方達到的新的理想關係是什麼? 08 理想的新業態是什麼?」
Thumbnail
不論是求助還是幫助別人,最終還是要回歸初心,認清自己的狀態與意圖。 祝福你我,在人生這條路上獨行之餘,有時也能互相幫扶。
上集:我跟你分享,我在某一場「企業永續藍圖x設計思考工作坊」擔任講師,這篇的內容是 ・工作坊前置作業:我需要做甚麼 ・設計思考在企業永續藍圖的角色是什麼 ・工作坊的流程是什麼,以及為什麼設計思考「有效」 這篇文想跟你分享,我對於這場工作坊的「反思」。
Thumbnail
教練的工作是在協助客戶轉換視角 今日想分享教練這個角色到底在幹嘛!如果你對教練很陌生一點都不奇怪,雖然教練引進台灣已經十幾年了,但如果你沒有經歷過這個過程,其實真的很難想像! 先簡單說一下,教練的核心工作是透過提問、傾聽與回饋,幫助個案從不同視角審視自己的困境,進而看見自己內在信念,
Thumbnail
有一次,我在帶領一個專案團隊時,發現大家的工作情緒很低迷。會議上,我問他們:「我們現在的目標是什麼?」原本以為答案會很一致,結果卻五花八門——有的人說:「增加業績啊。」有的人說:「提升客戶滿意度吧。」還有人乾脆說:「不知道欸,主管沒說清楚。」更奇怪的是,每個人各忙各的,但沒有人確定自己的工作和這個目
Thumbnail
沒有目標就沒有原則,沒有原則就沒有正確的選擇! 長期以來我的工作習慣,在每一季參加完Q B R之後,我都會花大量的時間去消化老闆的願望以及收集到的資訊,進而把它轉化成團隊可執行的行動方案,並設法把方案再拆解成不同的細項行動,並與下一層的主管說明緣由以及這樣安排背後的考量。在與主管們商量以及調整成更
Thumbnail
在上次的課程中,我們第一次探討了「人」這個要素,特別是關於任務指派時,遇到配合度問題的應對方式。當你指派任務時,即使員工具備完成任務的能力,但如果他們故意不願意配合,這會對工作進度造成影響。   當我們遇到人員在任務指派過程中出現不配合的情況時,除了要了解事情的表面原因外,還應該
Thumbnail
基層主管是一個薪水還在線性成長,責任卻在指數成長的位置。從原本承接上級指示,變成同時承擔來自上層與基層的「期許/需求」,還要面對自己角色轉換的挑戰。硬著頭皮做,碰的是一鼻子灰。看管理書學,多半離實務操作有距離。 這堂開給主管的工作坊,讓學員帶著經驗來演練,恰恰彌補了學習與實務的落差。
Thumbnail
在職場上,每個人都希望找到適合自己的定位,這不僅僅是關於薪資、福利或工作環境,更涉及到自我品牌的建立。了解自己的職場身份,並且根據自身目標進行調整,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定位自己並提升職場競爭力。本文將探討如何透過「人設思考法」來打造職場品牌,和大家分享我的想法。
Thumbnail
每天在職場中奔波,我們常常會問自己一個問題:老闆到底想要的是什麼?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實則複雜,因為每個老闆都有不同的需求和期望。然而,通過觀察和思考,我們可以發現一些共通的特點,來理解老闆的期望,從而更好地滿足他們的要求。 老闆想要的關鍵要素 績效和結果: 達成目標:老闆最關心的是工作是否能夠
「01 需求方是誰? 02 需求方想要什麼? 03 滿足對方欲求的供給方是誰? 04 供給方有什麼先入為主的觀念? 05 新概念是什麼? 06 新概念能提供的價值本質是什麼? 07 因為這個新概念,需求方與供給方達到的新的理想關係是什麼? 08 理想的新業態是什麼?」
Thumbnail
不論是求助還是幫助別人,最終還是要回歸初心,認清自己的狀態與意圖。 祝福你我,在人生這條路上獨行之餘,有時也能互相幫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