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8
前幾天看了Netflix 的記錄片 《東京女子偶像流》,片裡用AKB48等女子偶像團體崛起來談「御宅族」,大多數的御宅族都是大學以上到40、50歲以上的男性,他們可能是上班族或是無業,會花大部分的時間和大把鈔票追星,看到這些14-22歲的小女生唱唱跳跳、堆起微笑溫柔地聽他們說話,然後覺得自己青春有活力,訪談中大概都會透露:不想談戀愛、太麻煩了。他們不會跟現實中的女生接觸,而是整天追著這些「純潔」、沒有威脅性的女生跑,好像這樣他們就還是主流社會認可的男性。
基本上他們就是父權的犧牲者,但因為生物性別的男性在社會上仍比生物性別的女性更有優勢,所以在層層疊疊的壓迫體制底下,生物性別的女性就成為生物性別男性的犧牲品,如同記錄片裡的其中一人所說:這個社會花了很多的力氣,在保護男生對於女生的幻想和期待。
高橋一生等人演的日劇《東京單身男子》描述35-45歲的3個菁英男子,自稱不婚男子,看起來一個個風流倜儻,但其實在愛情裡面,相較於女性,都屬於比較被動的一方,他們不想要有壓力、不想要有責任、不想要失去自由,是「弱勢」的一方。其實這些人也是一種御宅族,差別只在於,他們是菁英階層的御宅,他們寄託的不是純潔的少女偶像,而是花叢裡性成熟的女人。
跟身邊的人討論,他認為現代社會的女生不管在意識上或能力上,都已經可以獨立自主,少了一個非常具體的非結婚不可的理由,或者可以說多了婚不婚都無所謂的理由,但在這個複雜的社會裡,男生還在傳統的「要強壯、要獨立、要養家、要負責(家庭)」的壓力裡,當女生可以在愛情裡享有這方面的自由和兩種選擇(婚與不婚都某種好處),男生卻沒有,也難怪愛情對於男生而言,就是一種壓力地獄。
這麼說也有道理,Emma Watson 的
#HeforShe 基本上也是在談這個概念,其實父權/性別框架對於男女一樣造成不等程度的傷害和壓迫。
但接下來我就想到,女生從所謂的第一波女性主義運動以來,花了幾乎快要一個世紀的時間才走到這個地步,相較於女生的努力,男生是不是就不要在那裡眼紅想說女人怎麼可以這麼爽,兩邊的好處都撈,一天到晚覺得女性主義/女權運動刺眼,套一句某柯的名言:「抹黑別人不會讓自己變得更乾淨」,有能耐的話,就好好為自己性別的命運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