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薪是對法律的尊重 獎金是對能力的肯定 年薪才是看人才的重點!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本文分享重點:
  1.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低薪定義(低於薪資中位數三分之二)。
  2. 110年全台有超過405萬人,約有一半員工平均月薪資低於4.2萬元。
  3. 104人力銀行調查近兩年求職會員,發現今年全體63個產業的平均月薪約為4.3萬。低薪產業高達三分之二。
  4. 產業K型發展拉大薪資M型化結構。
  5. 經濟成長率與薪資成長差距,90年以後更雪崩式下滑到百分之二以下
https://www.pexels.com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低薪定義(低於薪資中位數三分之二)。

你可能也是低薪一族!

主計總處110年12月23日公布「薪資中位數」指出,2020年我國薪資中位數成長0.48%,不僅低於平均薪資的增幅,也創四年來最低。811萬名上班族裡,領不到平均薪資的比率直逼68%,顯示中產階層與極端高薪族群的差距,續呈擴大。
2020年受雇員工總薪資中位數50.1萬,以全體受僱員工人數811萬人、1年12個月換算,等於全台有超過405萬人,約有一半員工平均月薪資低於4.2萬元

你可能也是在低薪產業!

一○四人力銀行整理最近兩年求職會員薪資,發現今年全體六十三個產業的平均月薪為四萬三五七○元,較去年微增,卻有高達四十一個產業的平均月薪低於全體平均線,高於均線的產業集中於半導體、軟體網路、電信通訊及金融業等。低薪產業高達三分之二
今(111)年是近十四年通膨最嚴重的一年,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三月起連續五個月飆破百分之三,前八個月通膨指數百分之三點一,如果一般勞工沒有加薪,等於今年每個月增加的消費支出都吃掉薪資,實質薪資倒退嚕。
資料來源:聯合報

產業K型發展拉大薪資M型化結構!

根據主計總處統計,產業K型發展拉大薪資M型化結構;今(111)年1至5月全體受僱員工總薪資6萬2736元、年增3.63%。
總薪資最低的教育業與最高的金融保險業,兩者的差距從疫情2019年的3.6倍拉升至3.8倍,M型化明顯,預估身處低薪風暴的就業人口超過103萬人
資料來源:中國時報

高經濟成長、低薪資成長

如果從四十年來台灣經濟成長率與受雇員工經常性薪資年增率變化來看,看到前一個世代與後一個世代的劇烈變化。
民國七十年代薪資成長都是百分之廿以上;即使到民國八十年,當年經濟成長率百分之八點三七,經常性薪資年增百分之十點八二,都還有雙位數成長。
八十一年薪資年增率百分之八點四九、八十二年百分之七點零七,此後進入經濟成長率與薪資成長差距逐漸拉大時期,八十五年薪資成長掉到百分之五以下;八十九年掉到百分之三以下,九十年以後更雪崩式下滑到百分之二以下,幾近停滯,落入「高經濟成長、低薪資成長」。
文化大學勞動暨人力資源學系教授李健鴻指出,以行業分析,從勞退提撥薪資資料比較,一○七年起到一一○年,加薪幅度較明顯的行業包括:半導體、電子零組件、印刷電路板,傳產製造業則是精密機械製造,加薪較少的是紡織、金屬加工等。
資料來源:聯合報

各行業的缺工年增率均為正成長

111年2月底工業及服務業廠商職缺數25.8萬個。
  1. 就行業別觀察,營建工程業職缺數2.5 萬個或占 9.7%,因原物料成本增加致工程量減少,以及移工陸續引進,年減 5.5 千個最多;
  2. 支援服務業1.2 萬個或占4.5%,年減3.4千個次之;
  3. 金融及保險業1.2萬個或占4.7%,年減3.3千個再次;
  4. 批發及零售業3.4萬個或占13.1%,增2.6千個,
  5. 製造業10.7萬個或占41.4%,增6百個。
  6. 半導體相關產業人力需求持續增加,電子零組件製造業職缺 2.6 萬個,較上年同月增 2 千個;
  7. 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職缺數為1.2萬個,因終端市場需求減緩,年減6百個。
資料來源:國發會

薪資調幅與員工數正相關

110 年調升經常性薪資之廠商占30.3%,調薪之員工人數占37.0%,若加計年資晉級加薪的情形,全年調薪廠商占35.7%。
  1. 規模愈大之廠商調升經常性薪資情形愈普遍,員工調薪之比率亦高。
  2. 廠商調升經常性薪資以「員工個人表現」為主要考慮因素,以調升底(本)薪占96.8%最為普遍。
資料來源:國發會
資料來源:國發會

企業基本面的重要性

台灣半導體之父張忠謀 2011 年在獲頒「台灣最佳聲望標竿企業獎」的頒獎典禮上,花了數十分鐘暢談企業基本面的重要性。他對於何謂數量化管理、乾淨的資產負債、結構性獲利能力、穩定的現金流量等企業經營的會計精髓,做了精闢的闡述。
「沒有辦法數量化的東西就無法管理,或者很難管理,所以即使很難數量化,也要盡量數量化。」 張忠謀表示,一個卓越的公司必須做到以下三項,包括:
高品質的資產和負債、具結構性獲利能力、以及現金要能持續穩定的流入
全文連結

企業嘆人才難找,人才嘆低薪爆肝,產業與人才存在著矛盾。
企業若是還存在貪小便宜的價格導向思維,不把時間當成本,在不符合消費水準的低薪下,是會被說再見的!
人才,絕對是產業提升附加價值、因應世界快速變局的最重要的「資本」!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74會員
487內容數
別人總是晴空萬里,為什麼您卻是屋漏偏逢連夜雨?一切從情境式管理開始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鄒靜修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本文可以了解 外籍移工勞動契約屬特定性定期契約,期限屆滿失其效力。 雇主得申請展延或轉換。 移工在勞工保險效力停止後一年內,得請領同一傷病及其引起之疾病之傷病給付、該名失能給付、死亡給付或職業災害醫療給付。 移工在職保保險效力停止之翌日起算一年內,得請領同一傷病及其引起疾病之醫療給付、傷病給付、失能
從近期媒體報導的幾則勞動新聞,看似個別其實又是互為一體,但是彼此之間又卻充滿了矛盾! 人力不足是共識。 不願意去改善勞動條件(低薪)。 把法遵當個案處理,不想也不願意納入企業的風險管理機制。 ✅大學私校深陷招生危機!6年後50校消失! 今年大學分發入學缺額共1萬4493人再創新高,全國僅11所大專院
大部份要做「績效改善計劃」的思考,已經被訓練成這樣的思考套路: 績效(或表現)不符合公司(主管)期待。 訂定「績效改善計劃」(資方自訂或勞資雙方共同訂定)。 改善項目、改善期間與預期量(質)化的具體成效。 是否不能勝任工作? 是否符合最後手段原則的資遣? 一切都是順理成章,理所當然。好有節奏感! 但
本文可以了解: 公司人員是否屬員工(除董事、監察人非屬員工外),屬公司內部自治事項,應由公司自行認定。倘公司董事長兼任員工時 ,係身兼二種身分,可基於員工身分受員工酬勞之分派。 監察人不得兼任公司董事、經理人或其他職員。 其他職員,係指除公司董事、經理人外,其他為公司服勞務之人,而該項勞務須為監察權
本文可以了解各種情境 沒有5年請求權時效限制。 因十年間不行使而消滅。 消滅時效,自請求權可行使時起算。 雇主按月溢扣薪資充作應勞工退休提繳金,勞工請求權應如何主張? 勞退提撥短少之部分,勞工離職後5年內均得行使該損害賠償請求權,與消滅時效之問題。 勞基法/勞退條件得行使退休金請求權的起算點。 勞工
本文要分享的重點 勞工的薪水有:日薪/時薪/論件計酬。 每種計算式與勞資雙方的約定都很有關係。 不管怎麼約定都不能低於勞基法的最低基準。 論件計酬函釋 勞動部105 年 02 月 02 日勞動條 2字第 1050130240 號函 要  旨: 就按件計酬勞工給薪,勞雇雙方所約定為按月結算者或按日結
本文可以了解 外籍移工勞動契約屬特定性定期契約,期限屆滿失其效力。 雇主得申請展延或轉換。 移工在勞工保險效力停止後一年內,得請領同一傷病及其引起之疾病之傷病給付、該名失能給付、死亡給付或職業災害醫療給付。 移工在職保保險效力停止之翌日起算一年內,得請領同一傷病及其引起疾病之醫療給付、傷病給付、失能
從近期媒體報導的幾則勞動新聞,看似個別其實又是互為一體,但是彼此之間又卻充滿了矛盾! 人力不足是共識。 不願意去改善勞動條件(低薪)。 把法遵當個案處理,不想也不願意納入企業的風險管理機制。 ✅大學私校深陷招生危機!6年後50校消失! 今年大學分發入學缺額共1萬4493人再創新高,全國僅11所大專院
大部份要做「績效改善計劃」的思考,已經被訓練成這樣的思考套路: 績效(或表現)不符合公司(主管)期待。 訂定「績效改善計劃」(資方自訂或勞資雙方共同訂定)。 改善項目、改善期間與預期量(質)化的具體成效。 是否不能勝任工作? 是否符合最後手段原則的資遣? 一切都是順理成章,理所當然。好有節奏感! 但
本文可以了解: 公司人員是否屬員工(除董事、監察人非屬員工外),屬公司內部自治事項,應由公司自行認定。倘公司董事長兼任員工時 ,係身兼二種身分,可基於員工身分受員工酬勞之分派。 監察人不得兼任公司董事、經理人或其他職員。 其他職員,係指除公司董事、經理人外,其他為公司服勞務之人,而該項勞務須為監察權
本文可以了解各種情境 沒有5年請求權時效限制。 因十年間不行使而消滅。 消滅時效,自請求權可行使時起算。 雇主按月溢扣薪資充作應勞工退休提繳金,勞工請求權應如何主張? 勞退提撥短少之部分,勞工離職後5年內均得行使該損害賠償請求權,與消滅時效之問題。 勞基法/勞退條件得行使退休金請求權的起算點。 勞工
本文要分享的重點 勞工的薪水有:日薪/時薪/論件計酬。 每種計算式與勞資雙方的約定都很有關係。 不管怎麼約定都不能低於勞基法的最低基準。 論件計酬函釋 勞動部105 年 02 月 02 日勞動條 2字第 1050130240 號函 要  旨: 就按件計酬勞工給薪,勞雇雙方所約定為按月結算者或按日結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淺談臺灣職場的低薪問題,探討勞工面臨的挑戰以及產業之間的惡性競爭。根據調查,數百萬名勞工的薪水仍低於三萬元,無法抵抗日益上漲的物價。文章揭示了因市場壓力導致的勞工過勞及產品與服務品質下降的惡性循環,並指出在此情境下,老闆與勞工之間的矛盾加劇。呼籲改善勞工待遇,以創造更健康的職場環境。
Thumbnail
Photo by PiggyBank on Unsplash 大家對於最低時薪工資的看法是什麼呢?在香港,現時(1/5/2023起)的最低時薪工資是$40,對於物價高漲來說,可以應付嗎?是一個保障嗎? 1) 保障基層員工 最低的工資對於一些從事體力勞動的工人,相信也是有個保障,能夠有合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台灣的經濟狀況和職場現象,指出科技、金融、醫療等少數產業賺錢多數流向老闆,文組工作者薪資較低。文章建議文組人應考慮轉職至科技業,並非只能當工程師,而是應該探索科技業內的行銷、人資、營運等職位,利用可轉換技能,從而提升薪酬和職涯發展機會。
Thumbnail
1. 年薪、年收、年存的定義和區別: 年薪:雇主給付的一年薪資總額 年收:年薪加上其他收入來源(如投資、兼職等) 年存:一年內實際存下的金額或比例 2. "高薪窮"現象的解釋和原因: 高收入但存不到錢 原因包括:生活成本上升、消費主義陷阱、社交壓力、缺乏理財知識、忽視被動收入
Thumbnail
根據主計總處的統計數據,2022年本國籍全時受僱員工的全年總薪資中位數為55.2萬元,平均每月約4.6萬元。這個數字讓我們了解了當前上班族的薪資狀況。然而,如果目標是靠年薪及存股達到千萬等級的流動資產,這其中的挑戰顯而易見。
Thumbnail
這禮拜一時間好像沒想到甚麼主題,倒是在日常工作以及協助履歷健診的過程之中,不難發現有一種模糊的產業困境,簡單來說目前的科技半導體的發展非常蓬勃,也確實走在很領先的階段,這類產業工作勢必就能夠支撐比較好的薪酬,不過前提也是這些產業自身的毛利率相當具競爭力。 同樣的,這種產業的人力需求也確實會
Thumbnail
最新台灣房價所得比(去年-2023)第3季全國來到9.86倍 相當於要近10年不吃不喝才買的起房,而房價爆貴的台北市房價所得比 更是高達15.67倍 台灣人才流失,加上少子化嚴重,2021年已經開始進入「大缺工時代」 高薪職位只集中在科技業和少數製造業 閱讀完以上的資訊我只能說「每一個世代
Thumbnail
許多人在應徵工作時,時常發現提出的薪資要求並不能被很好的滿足。這篇文章指出了很多影響薪資的因素,也提供了一些談薪水的方法。
Thumbnail
本文主要建議;有關當局在工資調整的議題上面,把月薪(Salary)和時薪(Wages)的調整分開處理。希望在時薪上面;盡快做更大幅度的調高。 工作的收入是國民所得的最主要來源。為了提高國民收入,改善生活水準,歷屆政府無不絞盡腦汁;設法每年都可以調整幾個百分比。可是事實證明,好幾百萬國民的薪水或是工
Thumbnail
勞基法已施行多年 現今2024盡還把勞基法當福利? 這種老闆智商不足 你跟他混 吃沙? 1.思維低弱老闆絕對不要跟 104缺開4萬5 面談過程中都不跟你講到薪資結構 你面試完 職缺待遇卻降為4萬 2.垃圾老闆 我不相信以上情境 官員 勞檢 都不知道 這種公家機關 真的領著納
Thumbnail
淺談臺灣職場的低薪問題,探討勞工面臨的挑戰以及產業之間的惡性競爭。根據調查,數百萬名勞工的薪水仍低於三萬元,無法抵抗日益上漲的物價。文章揭示了因市場壓力導致的勞工過勞及產品與服務品質下降的惡性循環,並指出在此情境下,老闆與勞工之間的矛盾加劇。呼籲改善勞工待遇,以創造更健康的職場環境。
Thumbnail
Photo by PiggyBank on Unsplash 大家對於最低時薪工資的看法是什麼呢?在香港,現時(1/5/2023起)的最低時薪工資是$40,對於物價高漲來說,可以應付嗎?是一個保障嗎? 1) 保障基層員工 最低的工資對於一些從事體力勞動的工人,相信也是有個保障,能夠有合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台灣的經濟狀況和職場現象,指出科技、金融、醫療等少數產業賺錢多數流向老闆,文組工作者薪資較低。文章建議文組人應考慮轉職至科技業,並非只能當工程師,而是應該探索科技業內的行銷、人資、營運等職位,利用可轉換技能,從而提升薪酬和職涯發展機會。
Thumbnail
1. 年薪、年收、年存的定義和區別: 年薪:雇主給付的一年薪資總額 年收:年薪加上其他收入來源(如投資、兼職等) 年存:一年內實際存下的金額或比例 2. "高薪窮"現象的解釋和原因: 高收入但存不到錢 原因包括:生活成本上升、消費主義陷阱、社交壓力、缺乏理財知識、忽視被動收入
Thumbnail
根據主計總處的統計數據,2022年本國籍全時受僱員工的全年總薪資中位數為55.2萬元,平均每月約4.6萬元。這個數字讓我們了解了當前上班族的薪資狀況。然而,如果目標是靠年薪及存股達到千萬等級的流動資產,這其中的挑戰顯而易見。
Thumbnail
這禮拜一時間好像沒想到甚麼主題,倒是在日常工作以及協助履歷健診的過程之中,不難發現有一種模糊的產業困境,簡單來說目前的科技半導體的發展非常蓬勃,也確實走在很領先的階段,這類產業工作勢必就能夠支撐比較好的薪酬,不過前提也是這些產業自身的毛利率相當具競爭力。 同樣的,這種產業的人力需求也確實會
Thumbnail
最新台灣房價所得比(去年-2023)第3季全國來到9.86倍 相當於要近10年不吃不喝才買的起房,而房價爆貴的台北市房價所得比 更是高達15.67倍 台灣人才流失,加上少子化嚴重,2021年已經開始進入「大缺工時代」 高薪職位只集中在科技業和少數製造業 閱讀完以上的資訊我只能說「每一個世代
Thumbnail
許多人在應徵工作時,時常發現提出的薪資要求並不能被很好的滿足。這篇文章指出了很多影響薪資的因素,也提供了一些談薪水的方法。
Thumbnail
本文主要建議;有關當局在工資調整的議題上面,把月薪(Salary)和時薪(Wages)的調整分開處理。希望在時薪上面;盡快做更大幅度的調高。 工作的收入是國民所得的最主要來源。為了提高國民收入,改善生活水準,歷屆政府無不絞盡腦汁;設法每年都可以調整幾個百分比。可是事實證明,好幾百萬國民的薪水或是工
Thumbnail
勞基法已施行多年 現今2024盡還把勞基法當福利? 這種老闆智商不足 你跟他混 吃沙? 1.思維低弱老闆絕對不要跟 104缺開4萬5 面談過程中都不跟你講到薪資結構 你面試完 職缺待遇卻降為4萬 2.垃圾老闆 我不相信以上情境 官員 勞檢 都不知道 這種公家機關 真的領著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