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諒,對我來說,一直是一門不容忽視的課題。
。
八、九歲時的一個週間下午,還是中年級生的我,單獨和父親在家。當時,父親將公司設立在家裡,客廳變成辦公室,電視則是搬到了主臥房;而從事國際貿易的父親,因為學習日文而愛上相撲,總是會在傍晚、開播的時候,將電視打開。
那日,我一如往常地抱著期待的心情來到主臥房、靠坐在床沿(主臥房裡面沒有其他可以坐的地方),因為父親總是會神采飛揚地向我講解選手和致勝的關鍵,那是我們非常享受的時光。
只是,那一日,父親突然用非常大的力氣將我壓制在床上,不顧我的極力反抗,張口咬了我的左邊胸口。
飽受驚嚇的我,當晚就將這件事情告知母親,並且請母親將「我很害怕!請父親不要再做這樣的事。」的想法轉告父親;母親,除了是我的依附對象,也是多年在專門防治家庭暴力單位服務的社工,我抱著信任、不疑有他地繼續和父親如常互動。
但是,幾天之後,父親再次不顧反抗地將我強行壓制在床上,然後咬了我的左邊大腿內側、靠近鼠蹊部的地方。
又一次發生這樣的事情,我帶著滿滿的困惑,再次讓母親知情,尋求她的幫助和保護;然而,母親竟然用一句「妳怎麼沒有保護自己?」堵上我的嘴,然後不再提及此事⋯⋯直到二十年後,我才在療癒裡勇敢地揭開這道傷口,更迫不及待地向父親、母親表達「我沒有怪罪他們」的心意,只是他們始終不願意回過頭來,就此事進行對話。
隨著時間流逝,以「打開那道傷口」為起點來計算,也已經超過十一年。
回頭看十一年前的自己,因為那一次的療癒實在是帶給我根本性的轉變,便天真地以為「那道傷口已經痊癒」,然後急匆匆地將「沒有怪罪他們」的想法告訴了父親和母親⋯⋯而他們的迴避,讓我因為「想要給出的原諒,沒有被對方收下」而需要繼續深究「原諒」的課題。
這十一年間,我發現:最初的原諒,有些表淺。
因為那道傷口被打開、療癒之後,我開始意識到「創傷不僅可以修復,內在力量更會在過程中有所成長」,以及感知情緒的幅度變廣了,於是堅定於面對一個又一個接踵而來、過去未能覺察到的傷口。
這樣的狀態,就好像「車禍」。
大學的時候,我出過一場車禍,騎著摩托車、被遊覽車撞到,倒地的時候,撕扯到左肩的韌帶,並且住院開刀。一開始,左肩的傷勢吸引了全部的注意力;慢慢地,在左肩逐漸痊癒的過程中,我發現身體還有其他的擦傷,以及沒有傷口、但就是覺得哪裡怪怪的感覺。
那道被父親咬噬的傷口,不只在我的身體上留下過度自我保護的慣性,也在我的心裡鑄下無法輕易信任他人的牢籠;對於母親的置之不理,我也非常不解,甚至對「童年時期,為了生存而繼續依附母親」的自己,感到痛恨⋯⋯這些都在持續療癒自己的路上,一一浮現。
而我也繼續朝著「原諒」的目標前進。
懷揣著「原諒」的課題,我不僅用各種不同的角度進行思考、廣泛地閱讀,然後積極實踐。
今年十月的時候,我閱讀到《如果不能怪罪你,我要如何原諒你?》中的一段話(如下),發現自己其實還是不太願意去怪罪生養我的母親和父親。在更加深刻地擁抱人性(會想要怪罪傷害自己的人,是很正常的!)之後,我再次仔細爬梳父親和母親帶來的傷害,並且將「原諒」的決定暫且擱置,因為還沒有完全清點那些傷害之前的原諒,是不成熟的。
不成熟的原諒,是指我們還沒有徹底體悟父母對我們的傷害有多嚴重的時候,就決定原諒他們。—《如果不能怪罪你,我要如何原諒你?》第二章|當「原諒」其實是「否認」時(p.056)
。
就這樣,我從天真的「給出原諒,就是一筆勾消!」,變成務實的「讓原諒趨於成熟」;但是,拿到《道歉的力量》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