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1/14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陽刻和陰顯

本篇有點閱讀難度,適合對心理學有興趣的人或心理師閱讀。以下是本文:
有兩種事情的顯現方式,也涉及「看見」的方式,一種是「陽刻」,另一種是「陰顯」(有點類似「陰刻」,但本文中亦含有「個別性」的意味。)。「陰顯」,在筆者的定義是「事情成其所是」的潛隱因素。比如我們說:「這家人很團結」,它的背後是各別的家庭成員聯結認同而造就出來的,這個背後的陰顯造就了陽刻的團結。或者我們看到一面旗子在飄動,所看見旗子本身是「陽刻」,而造成旗面飄揚的風則是「陰顯」;再者我們看到三個缺角的小精靈合成一個三角形,如下圖:知覺到的三角形(圖形;整體)為「陽刻」;三個缺角的小精靈為「陰顯」(背景;個別部分)。以下這三角形的知覺,在筆者學習知覺心理學時,介紹的是格式塔(Gestalt)的知覺「封閉性」特性,筆者則是認為陽刻圖形具有知覺的優先性。
三角形
三角形
陽刻是直接指出,就如同視覺中的「圖形」(Figure),比如我們看到一幅畫,或一張相片,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圖形,它是用陽刻的方式呈現出來。但是「圖形」能夠突顯岀來為人所知覺,有賴於「背景」(Background)的烘托,所以「背景」則相當於「陰顯」。繪畫素描的人都知道,陽刻是直接畫出,而陰顯則畫出背景以成就圖形的顯現,這是藉由對背景的作工,來烘托出圖形。
筆者解釋這麽多,為的是談教養中「父性力量」和「母性力量」的運用(見筆者「給新手爸媽,教養的基本運用--淺談父性與母性力量的運用一文)。當我們看著孩子,他的「外顯行為」,如他所說所做所為,都是陽刻。比如說,他會叫爸爸了,他會翻身了,他今天變成「直立人」(會站起來)...等,這些都是陽刻。但有一種方式是不直接指出,而是慢慢刻劃,雕琢的是背景以達到原本陽刻顯現的目標,比如母親的各種叮嚀,最後化成孩子心中的一股聲音「她是關心我的」這種陽刻結論;或是近來火紅的韓劇「黑暗榮耀」,女主角文同珢所策劃的每一步,都是整體陰顯的一小步,到後來令人感覺到,要把看似無害的每一小步串起來,才有「哇~原來是這樣!」的瞭解,才能感受到陰顯的整體。這種陰顯的對待,特別適用於青少年時期的教養,比如,筆者在「看見孩子」一文中,所舉的要讓未成年女兒不要坐上未成年男友摩托車之例的處理方法。
在社會化的過程中,陽刻是直接指導的方法,它偏向父性的力量,是束縛限制個人的原始慾望以符合社會、團體規範,它常是硬碰硬的衝突形式,關心的是社會、團體的齊一表現,它是「群性」的表達。而在陰顯的方式做法,它是先重視個人的「個別性」,給予尊重空間,然後個體因個別性的被看見,而願意遵守置身在此團體規範,造成自我內化,它是著重「個性」的發展,偏向母性力量對待,先涵容個別再談群體表現,用陰顯來達成陽刻的目標,即是用背景來烘托出圖形。有經驗的管理者都知道,以陰顯照顧員工會進而達到陽刻的目標,它們可以是共同融合的。
這兩種力量在教養過程中往往不可或缺,陽刻太多的教育會壓抑個別性,潛藏一股個性之反彈;而陰顯太多的教養,容易傾向個人主義而難以合群。在教養中應是陽刻陰顯的教育平衡才是。
點擊有劃底線的字即可連結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