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習了這麼多年瑜珈,依然感覺自己是初學者。當然,我絕對稱不上精進的學生,不曾長時間保持每日的練習,因此對於自己在體位法掌握上的進進退退自然毫無怨言,然而至少維持一週一次的練習,這是絕對無法放棄的。
任何狀態的人都容易入門的瑜珈
瑜珈像是在墊子上跟自己的身體玩,對於從小就不擅長運動的我而言,這真是一種壓力較小的進入方式。球類運動太講求反應和協調、跑步會喘不過氣,瑜珈真好,雖然筋骨僵硬,下犬式膝蓋伸不直也沒關係,在各種體式之間一定能找到我的身體能夠安在的角度與位置。最重要的是,瑜珈節奏慢,不需要速度也不用爆發力,讓心智能夠跟上我的身體。
體位法的雙面刃
在上課的時候,老師總是會在一個動作中給予不同的深度選擇,那天在練習的過程中,忽然感受到這簡直像是體位法的誘惑。本來體位法的存在是為了使練習者回到當下,而在極度的身體力量與延展之中超脫身體的束縛,但由於體式的形體太誘人了,使人產生了想達成的慾望以及執取,而這樣的慾念和執著,在肉體層面使人暴露在受傷的風險之中,而精神層面,則是距離開悟又更遠了一些啊!
反過來說,在進行深度選擇的時候就是一個很好自我覺察的時刻。我能否感受到今天身體的狀態選擇適合當下的深度?我是否能夠記得世事的無常,我曾經能完成的體式並不意味著能永遠做到?以及我能否發自內心地了知這些外在的形體從來都不是重點,珍貴的是身心合一的每一刻?更重要的是,我知曉自己沒有需要前往的地方嗎?
每一刻的合一體驗
每次的練習都像是新的,卻也同時能夠從中看見過往的自己。而瑜珈除了體位法、呼吸法之外也包含了人生活的準則與哲學,大概這也是為什麼有這麼多的人以瑜珈士(yogi, yogini)自稱吧,像是在向他人宣告自己的人生價值觀,也是一種對自身的期許。每當我感到煩躁,對身邊的人發火的時候,都感覺自己超不瑜珈的(笑)。這樣想想,在靈魂離開肉體之前,有太多的事情都是在路上的啊!但若換個角度想,當一天結束時我可以說,自己又完成了合一的一天。
瑜珈(yoga)是合一,他也許不是一個完成式的狀態,每個瞬間的我以及環境都在變動,這一刻我與身體、我的呼吸同在嗎?我與周遭環境以及他人同在嗎?我與整個宇宙同在嗎?每一個分不出你我的瞬間都是合一。越來越感覺一切都是可大可小啊!瑜珈是一個工具,任何人都可以依照自己此刻的心念決定想取用哪個部分,只要那個片段能夠協助自己回到此刻,都是瑜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