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個簡單的「微習慣」範例,每天10秒鐘,培養任何想擁有的習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你有什麼想培養的習慣嗎?
可以先從微習慣(Micro Habits)開始起步!
微習慣是那些,其實就是那些你覺得「輕而易舉」的事情!
那怎樣是輕而易舉?想想看什麼是10秒鐘就能做到的事!
想培養的習慣:每天寫50字小文章
  • 微習慣:每天寫1句話 (10秒鐘)
想培養的習慣:每天出門走路30分鐘
  • 微習慣:每天穿上跑步鞋,踏出家門 (10秒鐘)
想培養的習慣:每天讀書
  • 微習慣:每天選一本書翻開 (10秒鐘)
是不是躍躍欲試呢?設計你的微習慣分享出來吧!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537會員
1.8K內容數
Outline as Content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啟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看書時常常看不懂作者想表達什麼嗎? 我在16年前,還是一個高中生的時候,也是都看不懂書的內容。 但我最近這半年發現了一個超強的閱讀筆記作法,就是 用「前因+做法+後果」梳理資訊與論據 具體而言,讀任何一段文字,一本書的一個段落,我們都能用 前因:這段文字的作者,為何而寫? 改變:這段文字的作者,提供
你有在寫日誌嗎?你知道日誌其實是很好的筆記素材嗎? 寫日誌的過程中,我時常會發現自己最近感興趣想思考的關鍵字和概念。 這些「關鍵字」和「概念」都非常適合做數位筆記來進一步學習! 根據我這3年寫日誌的經驗,掌握以下3個關鍵因素,馬上就能體驗到自己人生的指數性成長! 關鍵1 - 留意日誌中的關鍵字與概念
17年前,我高中一年級,讀到了「晨型人」相關的書籍。 我開始了每天早上三點起床的生活。 一路走來經過學士碩士博士,我感受到「早起的魔力」。 早起讓我的一天先從解決求知慾開始,讓我對整天充滿掌握感,遇到困難的事也覺得都能解決都會順利。 實踐了17年晨型人生活風格的我,普通的一天,其實就是依序轉換三種模
其實,你不必要等成為專家才能寫作 你只需要回想自己做過的事情,自己的狀況,逐漸細分自己的領域 那就會很容易寫出獨特內容! 具體來說,下面三個細分策略非常好用 細分策略1 - 根據經驗細分 Obsidian老手--> Obsidian老手也會感到驚訝的3個快捷鍵 Moleskine新手--> 入門Mo
你會如何學習一個新的關鍵字呢? 我會在Obsidian寫一系列的筆記,來建構我對一個關鍵字的認識! 而如何在Obsidian寫出「焦點明顯的筆記」非常重要。 具體而言,我在構思發想筆記時,會利用下面3個聚焦 聚焦1 - 找到關鍵字的資訊來源:哪裡學? 聚焦2 - 製造新的關鍵字筆記:我怎麼想? 聚焦
你知道什麼是心流嗎? 以往,我對心流的認知相當抽象,直到最近從心理學的觀點,讀到「心流即是熵減」,我才恍然大悟。 的確,當我們有大量琳琅滿目的事務,混沌不堪,熵(無秩序性)自然非常高。而當我們專注在寫作,將無序轉化為有序,自然地感受到一股積極能量,進而引發幸福感。 秩序中的幸福感,是我藉由寫作獲得心
看書時常常看不懂作者想表達什麼嗎? 我在16年前,還是一個高中生的時候,也是都看不懂書的內容。 但我最近這半年發現了一個超強的閱讀筆記作法,就是 用「前因+做法+後果」梳理資訊與論據 具體而言,讀任何一段文字,一本書的一個段落,我們都能用 前因:這段文字的作者,為何而寫? 改變:這段文字的作者,提供
你有在寫日誌嗎?你知道日誌其實是很好的筆記素材嗎? 寫日誌的過程中,我時常會發現自己最近感興趣想思考的關鍵字和概念。 這些「關鍵字」和「概念」都非常適合做數位筆記來進一步學習! 根據我這3年寫日誌的經驗,掌握以下3個關鍵因素,馬上就能體驗到自己人生的指數性成長! 關鍵1 - 留意日誌中的關鍵字與概念
17年前,我高中一年級,讀到了「晨型人」相關的書籍。 我開始了每天早上三點起床的生活。 一路走來經過學士碩士博士,我感受到「早起的魔力」。 早起讓我的一天先從解決求知慾開始,讓我對整天充滿掌握感,遇到困難的事也覺得都能解決都會順利。 實踐了17年晨型人生活風格的我,普通的一天,其實就是依序轉換三種模
其實,你不必要等成為專家才能寫作 你只需要回想自己做過的事情,自己的狀況,逐漸細分自己的領域 那就會很容易寫出獨特內容! 具體來說,下面三個細分策略非常好用 細分策略1 - 根據經驗細分 Obsidian老手--> Obsidian老手也會感到驚訝的3個快捷鍵 Moleskine新手--> 入門Mo
你會如何學習一個新的關鍵字呢? 我會在Obsidian寫一系列的筆記,來建構我對一個關鍵字的認識! 而如何在Obsidian寫出「焦點明顯的筆記」非常重要。 具體而言,我在構思發想筆記時,會利用下面3個聚焦 聚焦1 - 找到關鍵字的資訊來源:哪裡學? 聚焦2 - 製造新的關鍵字筆記:我怎麼想? 聚焦
你知道什麼是心流嗎? 以往,我對心流的認知相當抽象,直到最近從心理學的觀點,讀到「心流即是熵減」,我才恍然大悟。 的確,當我們有大量琳琅滿目的事務,混沌不堪,熵(無秩序性)自然非常高。而當我們專注在寫作,將無序轉化為有序,自然地感受到一股積極能量,進而引發幸福感。 秩序中的幸福感,是我藉由寫作獲得心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針對114學測國寫情意題「52赫茲鯨魚」,本文提供題型分析、取材策略及立意思考,幫助考生掌握寫作方向。文章點出審題關鍵在於理解表層訊息及深層意涵,避免僅聚焦表層或脫離題旨。文章也分析如何將想像與自身經驗連結,從經典選文中找到相同處境,藉此深化思考。最後,透過河道式作文的立意技巧,提升文章的思辨深度。
問題在於,公司是否會重視人類勞動的無形資產 — 創造力、同理心、理解深度,或是將人類輸入,純粹視為機器產生文字的最後清潔人員?
  你心中有故事,卻不知道該怎麼表達出來?   你想寫小說,打開文檔,卻發現自己的腦袋跟word一樣空白?   你想動筆,卻發現每個人寫的小說都長得不太一樣,讓你無從參考?   那麼,這篇針對小說格式的教學文,應該可以幫上一點忙。   許多人都想寫小說,卻不是每個人都注重基本格式。然
歡迎來到方格新手村第一站!參加方格主題活動,發表任何一篇貼文、文章加上指定標籤, 就有機會得到免費禮券,或是讓 vocus 把你的創作推薦給全站會員! 現在就完成新手村任務,讓更多人認識你!
針對114學測國寫情意題「52赫茲鯨魚」,本文提供題型分析、取材策略及立意思考,幫助考生掌握寫作方向。文章點出審題關鍵在於理解表層訊息及深層意涵,避免僅聚焦表層或脫離題旨。文章也分析如何將想像與自身經驗連結,從經典選文中找到相同處境,藉此深化思考。最後,透過河道式作文的立意技巧,提升文章的思辨深度。
問題在於,公司是否會重視人類勞動的無形資產 — 創造力、同理心、理解深度,或是將人類輸入,純粹視為機器產生文字的最後清潔人員?
  你心中有故事,卻不知道該怎麼表達出來?   你想寫小說,打開文檔,卻發現自己的腦袋跟word一樣空白?   你想動筆,卻發現每個人寫的小說都長得不太一樣,讓你無從參考?   那麼,這篇針對小說格式的教學文,應該可以幫上一點忙。   許多人都想寫小說,卻不是每個人都注重基本格式。然
歡迎來到方格新手村第一站!參加方格主題活動,發表任何一篇貼文、文章加上指定標籤, 就有機會得到免費禮券,或是讓 vocus 把你的創作推薦給全站會員! 現在就完成新手村任務,讓更多人認識你!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有朋友問說「要怎麼自我覺察」、「如何更了解自己」等問題,這是個很棒的主題,因為認識自我是隨時進行的功課,不分歲數、無關處在哪個階段。 Heibon曾經分享過幾項自己努力執行的事情,例如將看過每本書摘錄自己的心得、隨身帶著一本小冊子,有靈感便自由書寫、100天練習,隱含想法可連結《原子習慣》核心概念
Thumbnail
引言: 《原子習慣》是一本革命性的自我提升指南,深入探討了如何有效地建立良好習慣和打破不良習慣。這本書的核心理念是通過專注於微小的、持續的改變(即"原子習慣"),我們能夠在長期內實現顯著的個人成長和成就。 習慣的形成: 習慣形成的四個階段:提示、渴望、反應和獎勵,並圍繞這個框架提供了一系列
Thumbnail
一旦將開頭變得容易,頭過身就過,剩下的也會容易許多。 藉由將你的目標投射在「非常簡單」到「非常困難」的量表上,你總是能找到可行的入門習慣,引導你達成你所想要的結果。 多數人以太大、太難企及的野心起頭,但實際上,那些內化習慣的必需品總是微小而簡明。
大約從四月中開始,我嘗試建立一些習慣 這些習慣其實我之前也都曾經想要做過,大多都是我心血來潮做一下,但可能維持個幾天就又因為懶惰 或是覺得做這些也沒用而放棄 這次不一樣了,我下定決心要改變
Thumbnail
我們常常會自然而然地去做一些事,也常聽到跟「習慣」相關的句子,例如:習慣成自然、習慣就好、你這個壞習慣要改掉…等。查閱字典對「習慣」的解釋是:「長期養成,一時不容易改變的行為模式或地方風尚。」而在網路書店查詢跟「習慣」相關的書名,竟有數百本之多,包括全球銷售超過1500萬本以上的《原子習慣》,可見習
Thumbnail
人人都知道要養成好習慣,問題就在養成習慣太難了,所謂的好習慣就比如說, 為了健康每天去跑步5公里、早睡早起有良好的作息、想要財富自由,開始去記帳等等。 問題是養成習慣太難了,三不五時就半途而廢! 有沒有什麼簡單的方法,不需要意志力,無腦能輕鬆持之以恆呢?
Thumbnail
在《設計你的小習慣》一書中,作者BJ. Fogg提到影響行為的三要素:B(行為)=M(動機) * A(能力) * P(提示)。其中,「小習慣」的目的,主要是針對一些「能力」要求比較高的習慣,為了讓這些習慣更容易養成,所以作者建議由「小」著手。作者Fogg在書中所提出的例子即是,他每次吃東西後,會要求
Thumbnail
當我我們開始一項新的習慣時,我們也許會設立像是以下的目標:每天超慢跑30分鐘,於是開始興高采烈的執行,前幾天都還可能找出時間來超慢跑,例如早上起床後,有時候比較晚起床,就會在下班後跑一下。然後,生活或是工作中的意外插進來了,有時是公司突然需要加班,有時是晚間的好友聚餐,這些突發事件,會讓你忘記執行新
Thumbnail
當我們已經選擇每天要養成的小習慣之後,接下來就是開始每天執行。而影響我們是否可以持續每天執行的關鍵,除了小習慣的行為是否容易執行之外,《設計你的小習慣》一書的作者BJ Fogg還提醒我們需要注意「提示」。提示是我們生活中的隱形驅動力,我們每天經歷數百個提示,例如看到紅燈我們會踩剎車,看到綠燈我們則會
Thumbnail
通常我們無法成功養成一個習慣,很多情況下是因為我們想要做「大」的改變,當改變不大的時候,就乾脆放棄。這也是我們常常失敗的主要原因,我個人過往也有不少類似的經驗,例如在年初時想說要開始來每天寫日記,也去買了自己喜歡的日記本跟筆,然後就開始寫。前面幾天動機很高,也會將每天的想法、工作的心得都如實的寫下,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有朋友問說「要怎麼自我覺察」、「如何更了解自己」等問題,這是個很棒的主題,因為認識自我是隨時進行的功課,不分歲數、無關處在哪個階段。 Heibon曾經分享過幾項自己努力執行的事情,例如將看過每本書摘錄自己的心得、隨身帶著一本小冊子,有靈感便自由書寫、100天練習,隱含想法可連結《原子習慣》核心概念
Thumbnail
引言: 《原子習慣》是一本革命性的自我提升指南,深入探討了如何有效地建立良好習慣和打破不良習慣。這本書的核心理念是通過專注於微小的、持續的改變(即"原子習慣"),我們能夠在長期內實現顯著的個人成長和成就。 習慣的形成: 習慣形成的四個階段:提示、渴望、反應和獎勵,並圍繞這個框架提供了一系列
Thumbnail
一旦將開頭變得容易,頭過身就過,剩下的也會容易許多。 藉由將你的目標投射在「非常簡單」到「非常困難」的量表上,你總是能找到可行的入門習慣,引導你達成你所想要的結果。 多數人以太大、太難企及的野心起頭,但實際上,那些內化習慣的必需品總是微小而簡明。
大約從四月中開始,我嘗試建立一些習慣 這些習慣其實我之前也都曾經想要做過,大多都是我心血來潮做一下,但可能維持個幾天就又因為懶惰 或是覺得做這些也沒用而放棄 這次不一樣了,我下定決心要改變
Thumbnail
我們常常會自然而然地去做一些事,也常聽到跟「習慣」相關的句子,例如:習慣成自然、習慣就好、你這個壞習慣要改掉…等。查閱字典對「習慣」的解釋是:「長期養成,一時不容易改變的行為模式或地方風尚。」而在網路書店查詢跟「習慣」相關的書名,竟有數百本之多,包括全球銷售超過1500萬本以上的《原子習慣》,可見習
Thumbnail
人人都知道要養成好習慣,問題就在養成習慣太難了,所謂的好習慣就比如說, 為了健康每天去跑步5公里、早睡早起有良好的作息、想要財富自由,開始去記帳等等。 問題是養成習慣太難了,三不五時就半途而廢! 有沒有什麼簡單的方法,不需要意志力,無腦能輕鬆持之以恆呢?
Thumbnail
在《設計你的小習慣》一書中,作者BJ. Fogg提到影響行為的三要素:B(行為)=M(動機) * A(能力) * P(提示)。其中,「小習慣」的目的,主要是針對一些「能力」要求比較高的習慣,為了讓這些習慣更容易養成,所以作者建議由「小」著手。作者Fogg在書中所提出的例子即是,他每次吃東西後,會要求
Thumbnail
當我我們開始一項新的習慣時,我們也許會設立像是以下的目標:每天超慢跑30分鐘,於是開始興高采烈的執行,前幾天都還可能找出時間來超慢跑,例如早上起床後,有時候比較晚起床,就會在下班後跑一下。然後,生活或是工作中的意外插進來了,有時是公司突然需要加班,有時是晚間的好友聚餐,這些突發事件,會讓你忘記執行新
Thumbnail
當我們已經選擇每天要養成的小習慣之後,接下來就是開始每天執行。而影響我們是否可以持續每天執行的關鍵,除了小習慣的行為是否容易執行之外,《設計你的小習慣》一書的作者BJ Fogg還提醒我們需要注意「提示」。提示是我們生活中的隱形驅動力,我們每天經歷數百個提示,例如看到紅燈我們會踩剎車,看到綠燈我們則會
Thumbnail
通常我們無法成功養成一個習慣,很多情況下是因為我們想要做「大」的改變,當改變不大的時候,就乾脆放棄。這也是我們常常失敗的主要原因,我個人過往也有不少類似的經驗,例如在年初時想說要開始來每天寫日記,也去買了自己喜歡的日記本跟筆,然後就開始寫。前面幾天動機很高,也會將每天的想法、工作的心得都如實的寫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