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3/04/07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不要生氣」往往是引爆我憤怒的燃點

那天,我回家的時候,爸爸問我「你還好嗎?」,
其實我很躊躇,因為我不知道該不該說?但他又一直跟我說「你甚麼都不告訴我!」

於是我告訴爸爸我面對朋友時的困擾,
爸爸說:「不要這樣就生氣、不要想那麼多、不要這樣就不開心。」
*於是我越來越生氣.......
當哥哥被弟弟拿走玩具的時候,哥哥大聲憤怒地告訴媽媽:「我的玩具被搶走了!」
媽媽說:「不要生氣,等一下拿回來就好啦!幹嘛生氣?!」
*於是我越來越憤怒.......
當青春期的少女為情傷哭泣時,
爸爸說:「我規定你三天給我好起來,不要在那邊給我裝死!」
媽媽說:「我養你那麼大,你竟然為了別人而想不開,你怎麼可以這樣?」
*於是我越來越無言+白眼.......

孩子情緒教育學習的第一個環境,往往是自身家庭。
而我們總覺得「生氣、憤怒、忌妒、焦慮、討厭、悲傷」都是「不好」的情緒。
而「樂觀、積極、勇敢、不放棄、正能量」是就一個「好」的代表。
但其實情緒是中性,僅是事件的促發而已,並不代表你擁有一個「好」或是「不好」的情緒。
可是往往我們都不太讓我們的孩子學習貼近自己的情緒,而是常常告訴他「不要生氣、不要難過、不要想這麼多、不要再哭了.......不要.......不要......不要......。」
但不知道你試過幾次,當你對孩子說「不要」的時候,他會好好聽下你的建議?

情緒教育的第一步,就是「正視+接納」當時孩子的情緒,
而這也是讓孩子更懂自己的內心發生甚麼事情的歷程,
因為,這樣他才會知道「喔!這樣是生氣;這樣是難過;這樣是我無法接受」。
而避免我們孩子成為一個,
「在生氣,卻不允許自己生氣的大人」,甚至痛恨自己的生氣;
「在難過,卻不允許自己悲傷的大人」,甚至仇視自己的悲傷;
「在焦慮,卻不允許自己緊張的大人」,甚至對自己的焦慮憤怒。
如何,讓我們的孩子舒緩生氣情緒?
請先好奇理解他的情緒,幫他說出說不出的情緒,甚至說出「他的生理反應」;
「你一定很生氣,所以一直在冒汗」;「你一定很難過,所以一直在哭」。
「你一定很生氣,所以心跳得好快」;「你一定很難過,所以手一直摀住臉」。
「你一定很生氣,所以手握的好緊」;「你一定很難過,所以你甚麼都不想吃」。

而這是讓孩子學習了解自身情緒的第一步。

圖:攝影師-Ketut Subiyanto: https://www.pexels.com/zh-tw/photo/4546116/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