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23|閱讀時間 ‧ 約 8 分鐘

職場新鮮人,如何學習效率最高?

最近開始在帶人,所以讓我想起來一開始進入職場的情形。那時候懵懵懂懂的,工作也不會很順利,所以常常要找進步的方法。其實我最不缺乏的還真的是專業技能,因為其實在學校學的、與考試時學的,在職場就已經夠用了,最難突破的反而是一些溝通問題,不管是對主管、還是對同事,都讓我非常困擾。
職場新鮮人,如何學習效率最高?
職場新鮮人,如何學習效率最高?
剛進來職場,沒有人不挫折的,因為需要的技能與在學校學的差太多。
職場與學校最大的差別在於:職場中的每一件事都牽涉到利益,職場上真正運作的,都是隱藏在檯面下的潛規則,在學校真的沒有學過這些事。
如果,你覺得自己在學校做事情的效率還不錯,可能來職場會大受打擊,因為除了做事要做得快以外,還要做得好,甚至還要再多想一點。

你需要不斷思考以及反問自己

大腦是一個能量消耗最大的器官,所以人腦發展出了兩種思考的方式,一種是「快思」、另一種是「慢想」。但其實思考是一種「習慣」,而不是一種能力。
當進入慢想的世界時,能量消耗的速度將會急遽上升,隨著建立思考的「習慣」,「快思」與「慢想」的界線會被打破,之後就很容易進入「慢想」的世界了。
因為「快思」想出來的結果大概有八成是「錯誤」的,所以需要透過「慢想」才能很多事情的邏輯梳理清楚,你可以透過「慢想」再多想三分鐘看看是否有改善的方法。
會這麼說是因為,我在職場上看到很多不習慣思考的人,這些人的特徵就是,只要要他想事情,大概5秒鐘之內,他就會不耐煩,然後就開始說一些:「我幹嘛要知道這件事?」的說法來逃避問題。如果你是這種人,就要學習靜下心來思考,因為大部分的事都是要靠思考才能解決的。

如果問對問題,就能夠找到答案

開剛始進入職場,最讓人覺得挫折的一件事,就是東西交出去的時候會被問說:「你不會就要問啊!」但是你真的問的時候,人家又會說:「有些東西你要自己去找答案,不能只會問。」
其實問題就出在:你問的問題是不對的。要問對問題,就要有邏輯地問,至於要如何有邏輯地問?其實是有方法的。
  • 問題要有連貫性:
問問題的時候,問題之間要有連貫性,因為有些人思想比較跳躍,所以問問題的時候也比較跳躍,這個情形常常發生在聰明的人身上,因為聰明人不太知道一般人的思考模式並沒有那麼跳躍。
  • 問出的問題要能夠「收斂問題」:
在問問題之前,答案你大概要知道個八、九成了,問問題的目的不是為了知道答案,而是要知道那些你還沒想通的「細節」,如果你不太知道大致上的答案,你就會被別人的答案牽著鼻著走。
我看到很多人問問題時心中沒有一個大致的答案,久了之後別人會不想回答他,尤其是別人回他答案之後,他又會再去問另一個人。
如果你有這種事事都要問人的習慣,一定要改掉。因為你越問,別人對你的觀感就越差,這就是別人會回答你:「有些東西你要自己去找答案」的原因。
  • 問問題要有「層次」:
如果你問問題的功力還不夠深厚,很難從平行的細節來一步步把答案找出來,所以最好是把問題從大方向,開始聚焦到小細節。
  • 問問題要「精準」:
問問題不要含糊,最好問題包含一些具體的數字,也不要出現「這個」、「那個」這種語言。
掌握以上幾個問問題的原則,自然就可以把對方引導到你想要的方向去,然後細節也得到了補充。
我後來發現可以從寫作之中學習如何問問題,因為在寫作的過程中,你會需要一步步從源頭推導到結果,多練習寫作就可以知道有那些環節是遺失的。

你需要學會做出讓人滿意的成果
做出讓人滿意的成果,其實是需要學習的,一開始進入職場新鮮人基本上是做不到的。
很多人覺得自己「很會」工作,但也有可能,其實你只是「有在」工作。會工作的職場人是有定義的,會工作的人做事的品質會很穩定,大概不會出什麼樣的意外;不會工作的人做起事來就不太穩定,很容易有狀況發生。不會工作的人可能搞不清楚輕重緩急,也不太會判斷事情的重要性。
  • 在限定時間之內交出合格的成果
這個定義聽起來很簡單,就是在限定的時間內把合格的成果交出來就好,但是難的是,限定的時間通常是模糊的概念,合格的成果也是模糊的概念。
做事情一定要有時限的概念,不能在時間到的時候還繼續賴皮不交,你甚至可以要求自己提早交出來,這樣可以建立你言出必行的形象。
最好要用最快的時間把事情做完,然後交出去,不要想說最後一刻再交這樣主管就沒辦法改了,你很難保事情不會在你拖的時候又生出來,到時候會很多事情攪在一起,然後就逾期了,而且如果你的成果太差一定又會被念的。
合格的標準是需要觀察的,可以透過做小事來觀察主管的標準有多高,如果是不用思考的工作,合格的標準就是要「正確」,例如:主管只是叫你輸入一份紙本資料到電腦裡,如果裡面錯字很多的話,那就絕對不合格了。
做到這個程度你已經能有效完成事情了,但是這樣只算是最低標準,因為只是老闆付錢給你,而你做了應該完成的事而已。就像去速食店買漢堡,店家給你一個漢堡,如此而已。
  • 一事多做,多事一做
在職場上,隨著能力不斷地提升,事情一定會越來越多。事情多不一定代表你花的時間會越來越多,而是代表事情的複雜度以及產值會一直提升。
當你已經能完成事情,就要開始建立模式,把看起來複雜的事找出共通性,也就是一事多做。
假設你在聽一個課程,有學到甚麼就要把他歸類,能把事情歸類就是因為你有拆解這件事情。舉例來說,有些人在打資料就只是在打資料;在整理資料的時候就只是在整理資料;在歸檔的時候就只是在歸檔。
於是你就花了三倍的時間在做這件事,其實,當你在打資料的時候就可以想說我是不是要建立多個資料夾,在我建立檔案的時候就順便分類,然後分類之後我只要影印出來,就可以直接把同一類的東西一起放到同一個櫃子歸檔,於是你的時間就可以減少非常多。但很多人做事情的時候,就只想到手上的事情而已,所以當你在做某一件事情突然有靈感時,就要先做一下註記避免忘記。
很多人都想要一步到位,但我的經驗是:越想一步到位的人越做不好事情。如果只是想要做小事,或許還可以一步到位,但如果你想經營什麼大事業的話,那就不可能一步到位了。
在做事情的時候,如果都有把一些想法紀錄下來的話,就可以把這些想法串聯起來,快速完成一件事,看起來就像一步到位。這就建立在平常做別的事情時,有把素材累積起來,所以才能完成多事一做的效果。
所以,事情變多,不代表你需要花的更多在做事,你需要透過上面這些作法,讓事情之間產生關聯性。所以真正會做事的職場人,除了可以把事情做好之外,還會要不斷提升效率。

以我自己在職場學習的經驗來說,學習沒辦法求快,我能力突然爆發的時候不是偶然,是因為我把很多小事都做好,然後經過一段時間集合起來的成果。
事情要做的比別人好必須要比別人再多想一步,你不用絕頂聰明,只要比別人多想一點,一定可以讓你很突出。
思考是必要的,這件事聽起來很簡單,但是思考其實是習慣的問題,所以沒辦法一下子就能夠會思考,必須要多多練習。
你也需要重新定義什麼是會做事的標準,這個標準要透過觀察而來,因為職場新鮮人常常會覺得自己很厲害,尤其是在學校成績好的人,更會有這種自我感覺。建議你要先放下這個想法,因為要把事情做好需要考慮的事情太多,基本上職場新鮮人不太可能做到。

每天早上七點會在職場專區更新一篇職場文章,每篇文章都是限時觀看。請追蹤我,讓系統自動提醒您,才不會錯過了免費觀看的機會。
👉如果你喜歡文章請按下愛心❤️
👉想隨時複習請按下收藏】✅
👉如果你想供寶貴的意見請留言】✅
👉文章若有幫助也歡迎贊助】【追蹤】☕
這些都將成為我持續前行的動力🚀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