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教養|是媽媽的焦慮還是孩子的焦慮?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昨天早上去外婆家,
口袋一摸,
「啊~我手機忘記帶出門!」
「我幫你回家拿~」媽媽說。
「不用~我用電腦一樣作業。」
「我可以幫你拿了送去公司….」
「真的不用啦~~~」
「不然請妳先生幫你送去公司....」
媽媽滔滔不絕,我感覺有一股煩躁升起。
我忘記手機,媽媽比我還焦慮
我想起過去,
我也常常追著孩子問:「功課寫了沒?作業交了沒?」
孩子被我催得很煩,臭著一張臉,親子關係搞得很差。
那個擔心作業的焦慮,

是我的焦慮,還是孩子的焦慮?

是我的!
我擔心他沒寫功課被罵被罰,
我擔心老師覺得家長沒盡到監督責任,
我擔心我是不夠好的媽媽,
所以我有好多好多的焦慮。
我想趕快讓他趕快把事情做完,我就不用再操煩這件事。

但功課這件事,是他的事,還是我的事?

如果是他的事,他可以用自己的節奏完成嗎?
如果沒有完成,可以讓他自己去面對被處罰的後果嗎?
我是要提早"干預結果",還是讓他去承擔"自然後果"?
心裡除了捨不得孩子被罵,
更多的是,害怕自己是沒教好小孩的家長

當我開始學習放手,我發現,

孩子慢慢的自己承擔起責任。
玩到睡覺前在趕功課,那是他的選擇。
忘記帶功課回來,他自己會提早去學校補寫。
忘了交作業被罰寫,摸摸鼻子認了,乖乖罰寫。
雖然我偶爾還是忍不住會唸幾句。
但他們知道自己選擇自己負責,得承擔"自然後果"。
回過頭來,看著擔心我手機沒帶,充滿焦慮的媽媽。
那是她的焦慮,不是我的焦慮。
我堅定的對她說:
「我不用拿到手機,用電腦還是可以聯絡事情,
請不用替我擔心這件事。可以嗎?」
「喔~」她終於停下來。
忘手機,
對我來說,是家常便飯,
漸漸地已經處之泰然。
知道手機在哪裡就好。
倒是身邊的人,還不習慣….
與親子相關議題,包括親子溝通、親子互動,育兒經驗。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媽~我有事要跟你說。」女兒繃著一張臉,把手機拿給我看。 有個陌生人私訊她,問她是否跟OOO是好友,女兒回應那是隔壁班同學。對方說,OOO騙他,給他假帳號,所以他想跟OOO的老師聯繫。 女兒回訊,她不知道隔壁班老師電話,對方可以問OOO的同學。然後,女兒列出幾個OOO的同學名字給對方。
後陽台洗衣機的音樂響起,告訴我衣服洗好了。可我正要出門去接補習下課的兒子。 「妹妹~請你幫忙晾個衣服好嗎?我要出去接哥哥,等我回來還要晾衣服就很晚了...」 「喔~~」女兒回應我,表示她有聽到。但我聽不出來她是否願意做這件事。 不過,即使她不願意也沒關係。
記得,剛接觸薩提爾的時候。看書,好像都懂。闔上書,腦筋一片空白。 初上工作坊,我的情緒很滿,體驗性很強。整個人有點像經歷一場大地震,驚魂未定不打緊,餘震還讓人暈頭轉向。更別說是弄懂冰山跟對話到底是怎麼回事。
上周帶作文營隊,主題放在認識自己。 先講繪本「做一個機器人,假裝是我。」故事內容是,小健為了讓一個機器人變成他的分身,必須讓機器人從裡到外完全像他。這本書很有趣,大人也會忍不住一直看下去。
這是過年前的事了。 某日下午,我在公司正盯著電腦寫案子,女兒學校老師突然傳來訊息:「媽媽午安,早上掃地時間時,妹妹因為一些原因,不小心撞到同學的眼睛,導致同學眼睛上方與眉骨之間產生血腫。已經告誡妹妹掃地時間並不是下課時間,做完掃地工作後就應該回到教室。請媽媽回家後再跟她溝通,謝謝。」
作文課講完故事邀請孩子開始寫作,一個中年級的孩子拿出筆袋,猛地一拉,拉鍊頭脫離一邊軌道,筆袋被拉開了,但卻無法再關上。 孩子又驚又氣,不斷嘗試將拉鍊另一邊軌道收回拉鍊頭裡,試圖讓兩邊靠攏,嘴巴嘟嚷著:「沒有修好我就不要寫作文了。」
「媽~我有事要跟你說。」女兒繃著一張臉,把手機拿給我看。 有個陌生人私訊她,問她是否跟OOO是好友,女兒回應那是隔壁班同學。對方說,OOO騙他,給他假帳號,所以他想跟OOO的老師聯繫。 女兒回訊,她不知道隔壁班老師電話,對方可以問OOO的同學。然後,女兒列出幾個OOO的同學名字給對方。
後陽台洗衣機的音樂響起,告訴我衣服洗好了。可我正要出門去接補習下課的兒子。 「妹妹~請你幫忙晾個衣服好嗎?我要出去接哥哥,等我回來還要晾衣服就很晚了...」 「喔~~」女兒回應我,表示她有聽到。但我聽不出來她是否願意做這件事。 不過,即使她不願意也沒關係。
記得,剛接觸薩提爾的時候。看書,好像都懂。闔上書,腦筋一片空白。 初上工作坊,我的情緒很滿,體驗性很強。整個人有點像經歷一場大地震,驚魂未定不打緊,餘震還讓人暈頭轉向。更別說是弄懂冰山跟對話到底是怎麼回事。
上周帶作文營隊,主題放在認識自己。 先講繪本「做一個機器人,假裝是我。」故事內容是,小健為了讓一個機器人變成他的分身,必須讓機器人從裡到外完全像他。這本書很有趣,大人也會忍不住一直看下去。
這是過年前的事了。 某日下午,我在公司正盯著電腦寫案子,女兒學校老師突然傳來訊息:「媽媽午安,早上掃地時間時,妹妹因為一些原因,不小心撞到同學的眼睛,導致同學眼睛上方與眉骨之間產生血腫。已經告誡妹妹掃地時間並不是下課時間,做完掃地工作後就應該回到教室。請媽媽回家後再跟她溝通,謝謝。」
作文課講完故事邀請孩子開始寫作,一個中年級的孩子拿出筆袋,猛地一拉,拉鍊頭脫離一邊軌道,筆袋被拉開了,但卻無法再關上。 孩子又驚又氣,不斷嘗試將拉鍊另一邊軌道收回拉鍊頭裡,試圖讓兩邊靠攏,嘴巴嘟嚷著:「沒有修好我就不要寫作文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兼顧」,媽媽的課題 有些來電幾乎不會是好兆頭:基本上,早上十一點當我正在公司開會時,卻看見手機來電顯示的是學校或幼兒園保母的電話,我就知道這一天(甚至是這個星期)會很難熬。我還可以把之後會發生的對話都先寫下來:「你有接到學校的電話嗎? 我們得現在去把小孩接回家。」,「我知道,但我有個超級重要的約
Thumbnail
近期,家裡發生了一些小事 親戚小孩的父親打電話向小孩借錢。 我又傻眼又憤怒,我向家人講了我的生氣和價值觀 大人就該有大人的樣子,我這樣說。 再怎樣沒錢,都應該自己好好想辦法,向外求救 而不是找上自己的小孩,尤其,孩子還沒有出社會,還在就學中   媽媽不同意我的觀點 她認為,父母沒錢了
Thumbnail
可能是我對孩子太過嚴格了。 傍晚拖著一身的疲憊回家,如常接小孩、煮飯、陪讀。突然班上一位家長問我可不可以幫忙拍國語某一課的學習單,因為她不知道他小孩放去哪裡了?我才剛開口問小孩所有學習單放哪裡,他就開始嚎啕大哭,而且是那種釋放的大哭。 他說他不敢告訴我,他也少了一課,昨天老師突然要檢查,他怎麼找
Thumbnail
當孩子長大開始有自己的想法,父母常會感到焦慮與困惑。然而,這些改變與無法掌控是很正常的,意味著孩子開始學習為自己的言語跟行為負責。理解孩子,讓孩子有機會理解父母,互相理解,相信關係將會有所改變。
幼兒園大班的女兒,我請她拿故事書一起來親子共讀,她回我『聽不到』, 我的怒火正在點燃......
Thumbnail
兩週了,他放爛自己不上課、不練習,打電動、追YT、玩樂高,眼看著離段考越來越近。我還是忍不住提醒他、大聲斥喝他停止使用手機。換來的是嗆聲、丟東西...。旁人都說別管他,不想念就算了。可是我太了解他了,考試時發現都不會寫,甚至會直接大鬧考場的...
Thumbnail
擔憂親密關係中的對方心煩、動怒,所以選擇不斷負荷,是我今天面見的你。 我相信,這樣的失衡踉蹌會越來越少,我願意與你一起學習相信親密關係裡的另一個人,他同樣也是願意負荷的,我願意和你一起學習放下心中的重擔,享受在親密關係裡共同面對酸甜苦辣,攜手並進構築一個有愛的家。
陪我度過一個個困難的人是我的媽媽,我知道有時我不會的題目我問媽媽,媽媽可能也不會,但是我知道媽媽其實是很想幫助我的。 像剛六下時媽媽就急著帶我們三個小孩去買考試的評量,我數學評量買錯了,我本以為會被媽媽罵,但是媽媽卻沒罵我,媽媽反而問我需不需要買新的,我說好阿,隔天我卻沒看到媽媽拿著數學評量回來。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家長在陪伴孩子學習時所面對的挑戰,特別是在不明確的教育政策下,家長需要如何應對孩子的學習壓力以及成長過程中的困難。
事實上,我這次對我母親的發脾氣,和逃避完全沒有任何關係。 因為,是我母親,惹了我的氣。 你們做父親的,不要惹兒女的氣,免得他們灰心喪志。(歌羅西書第3章第21節) 換句話說,之前我一而再,再而三的回說,我想整理就整理。 怎麼?想支配我不成? 今天,是我母親硬逼我,我就對我母親發脾氣,就此讓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兼顧」,媽媽的課題 有些來電幾乎不會是好兆頭:基本上,早上十一點當我正在公司開會時,卻看見手機來電顯示的是學校或幼兒園保母的電話,我就知道這一天(甚至是這個星期)會很難熬。我還可以把之後會發生的對話都先寫下來:「你有接到學校的電話嗎? 我們得現在去把小孩接回家。」,「我知道,但我有個超級重要的約
Thumbnail
近期,家裡發生了一些小事 親戚小孩的父親打電話向小孩借錢。 我又傻眼又憤怒,我向家人講了我的生氣和價值觀 大人就該有大人的樣子,我這樣說。 再怎樣沒錢,都應該自己好好想辦法,向外求救 而不是找上自己的小孩,尤其,孩子還沒有出社會,還在就學中   媽媽不同意我的觀點 她認為,父母沒錢了
Thumbnail
可能是我對孩子太過嚴格了。 傍晚拖著一身的疲憊回家,如常接小孩、煮飯、陪讀。突然班上一位家長問我可不可以幫忙拍國語某一課的學習單,因為她不知道他小孩放去哪裡了?我才剛開口問小孩所有學習單放哪裡,他就開始嚎啕大哭,而且是那種釋放的大哭。 他說他不敢告訴我,他也少了一課,昨天老師突然要檢查,他怎麼找
Thumbnail
當孩子長大開始有自己的想法,父母常會感到焦慮與困惑。然而,這些改變與無法掌控是很正常的,意味著孩子開始學習為自己的言語跟行為負責。理解孩子,讓孩子有機會理解父母,互相理解,相信關係將會有所改變。
幼兒園大班的女兒,我請她拿故事書一起來親子共讀,她回我『聽不到』, 我的怒火正在點燃......
Thumbnail
兩週了,他放爛自己不上課、不練習,打電動、追YT、玩樂高,眼看著離段考越來越近。我還是忍不住提醒他、大聲斥喝他停止使用手機。換來的是嗆聲、丟東西...。旁人都說別管他,不想念就算了。可是我太了解他了,考試時發現都不會寫,甚至會直接大鬧考場的...
Thumbnail
擔憂親密關係中的對方心煩、動怒,所以選擇不斷負荷,是我今天面見的你。 我相信,這樣的失衡踉蹌會越來越少,我願意與你一起學習相信親密關係裡的另一個人,他同樣也是願意負荷的,我願意和你一起學習放下心中的重擔,享受在親密關係裡共同面對酸甜苦辣,攜手並進構築一個有愛的家。
陪我度過一個個困難的人是我的媽媽,我知道有時我不會的題目我問媽媽,媽媽可能也不會,但是我知道媽媽其實是很想幫助我的。 像剛六下時媽媽就急著帶我們三個小孩去買考試的評量,我數學評量買錯了,我本以為會被媽媽罵,但是媽媽卻沒罵我,媽媽反而問我需不需要買新的,我說好阿,隔天我卻沒看到媽媽拿著數學評量回來。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家長在陪伴孩子學習時所面對的挑戰,特別是在不明確的教育政策下,家長需要如何應對孩子的學習壓力以及成長過程中的困難。
事實上,我這次對我母親的發脾氣,和逃避完全沒有任何關係。 因為,是我母親,惹了我的氣。 你們做父親的,不要惹兒女的氣,免得他們灰心喪志。(歌羅西書第3章第21節) 換句話說,之前我一而再,再而三的回說,我想整理就整理。 怎麼?想支配我不成? 今天,是我母親硬逼我,我就對我母親發脾氣,就此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