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也好
家人見面閒聊後,大女兒突然問我「現在講抖音的是誰?」因為聽起來很熟悉。我放的抖音是專家在談「與孩子溝通」的課題。孩子出現問題了,不管是在校的成績,或者是作業沒寫等等,家長的處理方式大概都是指責,建議,要求,教導等等,並舉許多例子來說明此問題的嚴重性。她認為這樣的溝通模式可以稱之為「I型溝通」,也就是以家長(或者我=I)為出發點的溝通,你把孩子的問題攬在自己身上,本來問題是孩子的,可是你卻把解決的責任承攬了下來…,孩子的問題變成是家長的問題,孩子不必解決自己的問題,也不必承擔問題的後果,孩子沒有機會學習解決問題,也沒有機會承擔問題的後果,然後父母再指責孩子不負責,軟弱,無能。(停一下想想看,她說的對不對?你家裡是否也有同樣的問題?)
她認為父母不止應該—也一定要—要學會所謂的「U型溝通」(U=YOU),也就是以孩子為出發點的溝通,你描述事實(或者指出問題),然後透過同理心的傾聽,讓孩子自己說出此問題的肇因,以及可能的解決方法,讓孩子為自己的事情負責,讓孩子為自己的問題承擔結果。孩子慢慢學會問題的解決,學會尋找可用的資源,學會管理自己的時間和能力。父母需要謾罵、指責嗎?不需要,因為孩子自己知道問題所在以及其嚴重性,他也希望能夠處理和解決,他需要的只是人家的理解和協助,而不是添亂的指責或干擾的教訓。
我們舉個例子好了,孩子忘了寫作業,睡覺時間到了,孩子也疲憊不堪了。媽媽大聲責罵「忘了寫作業!怎麼會忘了?你幹什麼去了?」然後提供解決方案:「沒寫完作業你還敢睡覺,不行,沒有寫完不准睡覺,現在趕快去寫…」孩子意興闌珊,拖拖拉拉的,讓媽媽更生氣了。爸爸出現了,跟媽媽說自己會處理,讓媽媽離開了現場。然後告訴孩子可以睡覺了。
孩子問:「爸爸,我沒寫作業你怎麼沒罵我?」
父:「你沒寫作業一定是有原因的,我罵你作業就會自動寫好了嗎?」
子:「對不起,我一時貪玩忘了時間,我現在補寫好不好?」
父:「如果你學習上有什麼困難,我和媽媽都會全力的幫助你,唯獨學習本身我們替代不了你。偶而忘了時間,大家都會有,重要的是如何借取這次的教訓?」「你已經累了,現在補寫效果也不好,而且不睡覺也傷身,還是先睡吧?」
子:「那作業怎麼辦?」停了一會,「我可不可以明天早一點起來補寫?」
父:「好方法,需要我叫你嗎?」
子:「不用,我會設訂好鬧鐘。」「謝謝爸爸。」
你看出「U型溝通」和「I型溝通」的區別了嗎?你認為何者較優呢?